•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1

小马楠仔
首页 > 论文问答 >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翻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香蕉君诶嘿嘿

已采纳
形象研究在文学研究中由来已久,比如研究一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而比较文学形象学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的差异在于,它研究的是“他者”的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如“近代中国文学中国的西方形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等。所以,它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国别文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在事实联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研究。
136 评论

兰生幽荣

何为文学性?概括的说,“文学性”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比较笼统、广泛,可明显的意会但是又难以言传的文学特性。关于文学性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大家都持有不同的观点,在本文中所探讨的文学性多为文学性的直观表现方面的内容。文学性首先表现在形象性上面,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文学加工,呈现出文学上美的体验,文学性在小说中表现出的特点最为明显,诸如性格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铺陈等方面。除此之外,关于文学性的定义还有以下几种说法:文学本体论的定义,认为文学语言的参照物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幻想中的人和事;文学语言的陈述条件与某些特殊的条件相关。文学的“可叙述性”取代了信息的地位。我赞同的文学性就是文艺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到文学性,我想就和很多学习理科的人听说文学一个样,我们对于文学,并不能给出它具体的定义,但是对于感觉到的那种艺术魅力,却是难以否认它的存在的。其次,何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的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诗集末20世纪初。比较文学最起初是由法国学者提出的,在提出之初,各国文论家对于比较文学都开始了探索,但是由于它的发展时间较短,对于比较文学下所涵盖的范围有很多研究的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回到我们开篇提出的问题,文学性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我所探究的文学性并不是经过翻译或者加工过的作品的文学性,而是原作品的中的文学性在翻译流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的文学性。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注重了忽略了的文学性问题何在?又或者是对原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以及人物刻画等发生了变化上新生出来的文学性是否能将其作为原文学作品中潜在的文学性作为探究。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研究,第一步都是先按照翻译者对于文本的认识进行解剖的,同样的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翻译家会持有不同的意见。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翻译者本身所受到的文学文化的影响,必定对原文本的理解达不到最透彻的认识,又或者是进行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可以说是翻译家在第一次对文本作品解读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一次影响巨大的他国化的倾向。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能将他民族的作品进行翻译的人学术上的造诣自然是不用怀疑的了。只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依旧没有能够很好的站在原作品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探讨,毕竟各自民族的文化氛围对翻译家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作家刻意注重了文化氛围的影响,也不能很好的将原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用自己民族的文化来表现,由于文化氛围的眼中影响,于是原文献作品的文学性问题便被搁置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受科学研究领域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发展趋势的影响,究中又出现了“泛文化”的倾向。 泛文化的倾向与美国学派的“跨学科研究”有相似之处,比较文学研在一些非文学化倾向比较突出的“跨学科研究”课题中,文学被其他学科的内容所排挤,失去中心地位,比较文学的研究就带有了“泛文化”的意味。但在“跨学科研究”的理论中,文学还能保住其中心地位。但是在泛文化的文学现象中,文学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心地位。这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来说是偏离了文学的基本轨道的,就类似于舍本逐末,舍弃了文学的基本的东西而空洞的研究没有内涵的躯壳,足以可见到文学性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应该受到相对的重视。在这里,仅举出朱生豪先生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两行诗作为例子进行论证原作品的文学性没有受到翻译家重视的现象。

346 评论

龚家少爷

4、译文艾田伯,《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89托多罗夫,《诗学》,载《文艺研究》,1990米莉耶德特丽,《法国人的中国戏剧观》,载《国外文学》,1991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载《中国比较文学》,1996桀溺,《凤凰与长生鸟》,载《法国汉学》第一期,1996莱维,《试论<论语>中一个四言句的翻译》,同上达斯,《纪昀及其<阅微草堂笔记>》,同上吴德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自传》,载《法国汉学》第二期,1996伊夫·谢弗莱尔,《接受研究:一个大有作为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三期,1997魏丕信,《聋子间的对话》,载《法国汉学》第三期,1998徐理和,《佛教、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同上乐维,《一部逆向的<波斯人信札>》,同上巴柔,《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载《中国比较文学》,1998第四期伏尔泰,《耶稣会教士自中国被逐记》,载《人,可怜的怪物》(世界传世散文精选法国卷),花城出版社,1998马如丹,《<诗经>,从用典到隐喻:意义之自由度》,载《法国汉学》第四期,1999、12,中华书局柯孟德,《中国:在神话与游记之间——西方人看中国三例》,载《国际汉学》第四辑,1999,大象出版社5、教材:《形象学》,载陈惇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形象学》(与李华川合著),载刘献彪等主编,《比较文学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6、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的论文(未刊稿,已刊稿见论文部分)Les premières traductions du confucianisme: contribution à une étude sur 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14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Edmonton, août 1994La nature et la raison: l’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e concept chinois “li”,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ittérature et nature, Odense, août 1996《形象学与比较文学-由形象学研究引发出的几点思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长春年会,1996年8月L’esprit ouvert et la mise en valeur de l’altérité, une approche comparatiste dans l’étude du XVIIIe siècle vers la fin du XXe siècle, dans le colloque “Europe, Chine et le Japon dans le monde du XVIIIe siècle: de la nécessité d’une nouvelle approche”, Nagoya, 1997La traduction: enjeu de la transformation d’altérité en identité, 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traduction et ses effets: Chine, Japon et France, Paris,1998La signification du term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chez quelques lettrés chinois du XVIIIe siècle et de la première moitié du XIXe siècl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61e Congrès de l’Association Japonais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juin 1999Irène - une autre tragédieque Voltaire s’inspire de la Chin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10e Congrès de la 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tude du XVIIIe siècle, Dublin, juillet 1999Cheng Jitong et son rô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littéraire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communication prononcée a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Multiculturalisme et identité, Tahiti, août 1999Quelques problématiques dans la recherche sur le stéréotype Yang guizi (Diable étranger) ,“多元之美”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4,北京Les Chinois ne sont pas une colonie d’Egyptiens—un emprunt de Voltaire au P Parrenin,“欧洲游记中的中国形象”,2001、8,北京Cheng Jitong et son rôle d’intermédiaire bilatéral dans les échanges culturels entre la Chine et la France (récrit),dans le colloque international “La France et l’Asie dans une perspective universelle”,Tokyo, décembre 2001《试论游记在建构异国形象中的特殊功效》,“跨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2002年8月,南京Le mythe de Confucius en Europe au XVIIIe siècle – les embarras des Occidentaux face à la transposition des termes cninois “tian” et “li ”,“语言中的陌生性”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1月,北大《人性化的“番鬼”——明清笔记中对在澳西人的描述》,“16-18世纪的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澳门,2003年11月《套话“洋鬼子”现当代语义浅析》,“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小型研讨会,北大,Du Jules Aleni à Zhu Ziqing – récit de voyage et la formation de l’image d’une France romanesque en Chine aujourd’hui(从艾儒略到朱自清——试论游记在浪漫法兰西形象形成中的作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7届年会,中国香港,2004年8月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翻译

    4、译文艾田伯,《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89托多罗夫,《诗学》,载《文艺研究》,1990米莉耶德特丽,《法国人的中国戏剧观》,载《

    typical2006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

    利用两部或多部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研究,例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都可以 给个例子你看: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

    王子恭贺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范文

    逝去的诗人情怀主要从中国古代的清俗淡雅的人文风气与气节和当今混乱不堪的年代做比较呼吁人们找回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贝贝克2011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比较文学形象学论文选题

    利用两部或多部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研究,例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都可以 给个例子你看: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百年孤独

    好运咪咪熊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形象学论文选题比较文学

    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只记得我的毕业论文是从《英雄》与《黑客帝国》看中西方英雄观的不同。

    胖纸没烦恼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