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90

flower99sunn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名人杂志封面邓稼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胃王与王囡囡

已采纳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4]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5][6]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7]2009年9月10日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8]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因手术时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9]
127 评论

Chris大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有难,国家有难之时总有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冲锋在前,他们不计个人的得失和利益,一心为着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这些忠志之士的奉献和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这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便是邓稼先。一位为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操劳一生的英雄,一位舍小家,保大家的民族英雄。乱世之中勤勉好学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当时国内名校知名的哲学系教授。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之下,邓稼先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天生聪颖的他,学什么知识都很快,12岁时,邓稼先便已进入北平崇德中学学习,虽然在那里的学习时光只有三年,但却给邓稼先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正值抗战,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难深重,但邓稼先并没有选择在这纷乱的大环境之下放弃自己的学业。他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有朝一日才会为祖国的复兴做出一份贡献。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里,邓稼先便已懂得了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在动荡的大环境之下,他更加分发刻苦的学习,一有机会便进入当地的学校中汲取知识。在抗战胜利之时,邓稼先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拿到了他的大学毕业证书。抗战所带来的动乱,丝毫没有影响邓稼先追求知识的脚步。为报效国家选择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之后,新中国仍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下,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也更加让邓稼先意识到了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要性。在祖国国内获得了平稳的生活环境之后,邓稼先毅然决然的决定要去美国留学。邓稼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走向世界去,去带回更多的,更先进的知识,祖国的发展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尽管在美国的学习生是艰苦的,但邓稼先却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他坚信天道酬勤,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在进入美国经过两年废寝忘食的学习之后,邓稼先顺利地通过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了当时年纪最轻的博士,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然而,邓稼先的天赋以及他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学术成就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对他的注意,彼时战争刚刚结束,各方政府都十分紧缺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人才,于是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开出了更为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希望邓稼先可以继续留在美国工作。但在美国的每一个日夜,邓稼先都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祖国,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初心,面对同校好友的挽留以及美国政府的理由,邓稼先都选择了婉拒,此时学业有成的他,只想赶快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拳拳爱国之心,日月可鉴。殚精竭虑铸就“两弹一星”1956年,邓稼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党员。此时的中央政府决定,要依靠新中国自己的力量研发原子弹,以摆脱列强对于新中国的压迫和威胁。而邓稼先则成为了原子弹研发队伍中的中坚分子。这一刻,邓稼先多年来苦学的知识和研究终于在祖国的发展之中有了一席用武之地,当中央找到邓稼先时,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份重担,除了心中抑制不住的欣喜之外,邓稼先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研发原子弹是国家的保密工作,在接下任务的第二天,邓稼先只是简单地跟妻子交代,自己要调动工作,可能会长时间离开家,不能再帮助妻子照顾孩子和老人,这一切妻子都选择了支持和理解,而邓稼先这一走,便与家人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分离。一时之间,邓稼先像是从人家蒸发了一样,各种报纸杂志上也再也没有了关于他的任何报道,所有的外部联系中也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西北大漠多风沙,在恶劣的研发环境与短缺的技术条件的双重限制下,邓稼先带领着一群新中国的优秀科研人员一路披荆斩棘,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战胜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终于在1964年研发出了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的西北大漠中升起了第一团蘑菇云。但由于常年从事核研究,长年累月的辐射对邓稼先的身体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奉献了一辈子的中国核事业,终年62岁。邓稼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中国的和事业,他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英雄。他的逝世是全国人民都感到无比的哀痛。邓稼先生前留下了一对儿女,儿子叫做邓志平,女儿叫做邓志典,由于邓稼先工作的特殊性,对儿女的照顾要比寻常的父亲少得多,但这也使得邓稼先的一双儿女自小便十分的独立。女儿邓志典更是在年仅15岁时便独自一人去了内蒙古建设兵团,后来兄妹二人一同参加了恢复之后的高考,并且都拿到了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之后,邓志典前往美国读书,邓稼先便在临行前叮嘱女儿: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拥有的是中国国籍,自己是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邓志典在留学期间也时刻谨记父亲的叮嘱,生活相当朴素低调,也从来不以邓稼先女儿的身份示人,所以最新的状况我们不得而知。而邓志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械学专家,现任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为《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曾经参与出版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书籍,继续以他的方式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身为邓稼先的儿女,邓志平和邓志典却没有依靠父亲的声望为自己铺路,相反,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研究的领域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们在父亲的希冀中,像父亲一样报效国家。

113 评论

琳子Yulander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31 评论

灯神的精灵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生于1019年,卒于1086年.1070年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司马光在洛阳主持编撰《资治通鉴》. 够简略吧,楼上几位朋友的回答都那么烦琐

287 评论

Rainniebaby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145 评论

oo0O傻猫咪O0oo

自己去翻7下的语文书吧,太长了。

146 评论

缘分百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38 评论

相关问答

  • 名人杂志封面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

    Vivian8685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中国商界杂志封面人物邓智天

    平时收藏家吗?应该不是吧,没听过有这个人的名字。平时收藏家吗?应该不是吧,没听过有这个人的名字。

    cocomooner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时尚先生杂志封面人物

    龚俊凭着帅气的外形,现在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搭配,而且受邀成为各大杂志的封面人物之后,渐渐地成为了时尚先生

    盖碗茶136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名人杂志封面

    是审美出了问题。因为过于注重外在,认为越贵的衣服越能体现身份而不是根据自身特点做选择。

    天天有阳光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少先队杂志封面

    以红色为主题,围绕着少先队来设计。可以画在一个升旗仪式面前一个佩戴红领巾的学生敬礼的画面。主要突出五星红旗和红领巾。不要添加过多元素和色彩,封面一般还有标题,所

    Dianping达人0459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