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90

一帆杰作
首页 > 论文问答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的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蜜桃桃

已采纳
闻一多的简单生平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两次转向: 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 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 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 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 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 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 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 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 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两次转向: 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 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贡献》、《罪过》、《收回》、《你指着太阳 起誓》、《心跳》、《一句话》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 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 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 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 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 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 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同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倾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 察”的记述使他印象极为深刻,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 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279 评论

迷糊喵星人

生于70年代,毕业于祖国南部的某所师范院校,曾游学于北京、上海、长沙等地。随笔、文论相继发表于《新世纪宗教研究》、《书屋》等刊物。随笔《卢梭:一种谎言的真诚说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1999年8月),现居温州。作品发表目录:《凯洛斯·几·缘起·瑜伽——对中西印文化中几个概念的会通》,《周易研究》,2013年第1期;《从吠檀多哲学的“摩耶说”来看宇宙的意义——以维韦卡南达哲学的宇宙论为例》,《哲学分析》,2012年第6期;《但丁:生命就是伟大的朝圣之路》(2008台北《新世纪宗教研究》)《写作的难度和文字的恐慌》(2005年《读书时报》)《卡夫卡:一条在理性迷林中迷失了的路径》(2004年浙江《温州师范学院学报》);《昆德拉的诗学批判》(2004年广东《共鸣》)《莎士比亚就是一切》等。曾任教于:温州永嘉瓯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语文老师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350 评论

黎明前的静谧

温职还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在温州茶山大学城,【旁边是温州大学和温州医学院

93 评论

dp73239085

还行吧,在温州大学城那里。。。。学生很多,交通便利。旁边就是温州乐园。其实我感觉就算大专还是本科都一样的。。。自己肯学,哪里都一样。。。就算浙江大学上课也就是教授上完课走人的。。。所以要给自己下定决心。。。

357 评论

思念你的情意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闻一多的简单生平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27 评论

mujiontheway

凭良心说周围环境不错 住宿条件还可以,有热水器 饮水机。如果要讲师资的话 都差不多的呐 随便读读

212 评论

stella840706

1)学校的宿舍是公寓式的,条件不错2)宿舍是学校按照专业、班级分配的3)学校周围环境,整体不错

156 评论

天使禁猎区0

不错,我有同学在那读的,温职位于茶山,交通也方便,而且那里是大学城哦

83 评论

洛洛智久

学校的寝室条件还可以,主要以6人间为主,寝室有独立卫生间,饮水机,热水器,阳台。学校周围也挺不错的,大学城有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离温州乐园很近,五分钟就到,还有大罗山,还有镇上的小吃街,小吃街还有一条是在温州医学院那边,再远点还有个三垟湿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温职",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分别是温州业余科技大学、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四校合并,升格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截至2015年12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2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4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开设有8个系、34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9674人,教职工626人。学院简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温州高教园区,校园总占地637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超6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金额86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15人,副高以上职称144人(其中正教授20人),双师素质教师208人。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轻工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系、工商管理系、财会系、人文系等8个系35个专业,覆盖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形成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拥有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5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学院面向全国八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695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5000余人/年,年科技到款额达545万。学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35个行业协会、31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岗位(群)为基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以产带学”、“学做合一”、“双证并举”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合办“正泰班”、“奥康班”“德力西班”等二十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三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与民营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创新并实践了以行业和民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被《光明日报》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学院引入市场机制,建成一批体现“三个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学做合一基地”掌握基本技能,“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提高综合技能,“教研合一”基地培养创新和应用能力;成立了11个省、市、院级研发机构。其中有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制鞋工艺实训基地、浙江省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家具平台、温州市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以校企互惠双赢为原则,在正泰、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4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经过校内“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参与技术开发”三个阶段后,进入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学院秉承“厚德长技”的校训,全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共建大学生就业之家,建立企业信息库、毕业生回访制度等,为学生构筑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200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6%,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院不断开拓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办学,2007年顺利实现招生。

124 评论

偶素小cici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294 评论

相关问答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的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zhusun1989 10人参与回答 2024-05-23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

    带上录取通知书,钱,夏装什么的,就好了,有笔记本,带个笔记本吧,学校有网络,不然,看着别人上网,自己没有,很可怜的,还有,茶山镇上还可以租电脑的。牙膏,牙刷水桶

    huayingxiong6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3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的呀

    1)学校的宿舍是公寓式的,条件不错2)宿舍是学校按照专业、班级分配的3)学校周围环境,整体不错

    纽约纽约k 7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的啊

    哈哈,让学姐教教你!宿舍六人一间,下面是书桌和衣柜,上面是自己的床。有阳台和独立的浴室和卫生间,如果勤于打扫,宿舍是相当好的!宿舍时学校已经分配好了的!基本上是

    傻兮兮的呆呆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读书笔记怎么写呀

    温职还是不错的学校,虽然是高职院校,但是这个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学生的就业率也很高。学校在温州茶山大学城,【旁边是温州大学和温州医学院

    快到碗里吧吧吧 8人参与回答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