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3

小斑妹ssssss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2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肖肖肖肖肖雪*

已采纳
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内容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讲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近义。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本文将以阐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普法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普法教育 法律意识 意义 途径 【正文】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等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的守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那么,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途径有哪些?对此,笔者有以下见解: 一、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 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和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第一,法律意识在完善立法工作,促进有法可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法办事的前提是有法可以,没有法,或者法残缺不全,那么依法办事就无从谈起。第二,法律意识在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中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常言说得好“已不正,不能正人”,执法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就会表现出执法素质差,执法水平低,就会造成执法不公、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法律也无济于事。法律意识是国家司法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法律,准确、及时适用法律的必要因素。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作出歪曲理解,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第三,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依法办事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反映和要求。因此,公民能否自觉守法,做到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当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时,他们就能认识法律中规定的权利、义务、禁令都是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联的,就能做到自觉守法,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就能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则相反。第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在实现依法治国、严格依法办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第五,从法律的监督角度来看,依法治国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力的真正实现,来源于他们良好的法律意识,否则,这种监督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顺利推进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从行政与司法来看,能否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如果没有他们相应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工作就难以进行。从守法与护法的角度看,公民能否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决于公民的法律意识。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整体水平还不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把它放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总之,认识必须到位,行动必须自觉,工作必须一贯坚持,才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 2、加强立法,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那么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显然是句空话,为此,必须做到:一要通过立法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自觉守法护法,依法办事。从公民角度讲,要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从执法者的角度讲,要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权;三是要维护司法公正,通过冤、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强有力地促进司法人员公正办案,使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法定义务得到履行、违法行为得到惩罚,这样能够避免徇私枉法等司法腐败。另外,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弘扬正气、打击邪恶活动,使好人敢做好事,使坏人不敢抬头;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为此在立法上要限制居于优势一方,保护弱势一方;在实际运行程序上,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更有效的公平救济途径,用法律为他们讨回公道,用法律改变他们的命运;以此激发人们知法、守法和护法的积极性。 3、落实抓好全民普法教育活动 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已经开展有二十几年了,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要落实抓好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必须要做到:(1)要克服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普法教育不能只停留做表面文章、走过场上,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工作实效。(2)工作形式必须灵活多样。我国人口多,地区差异大,要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收益,必须因地制宜,既可集中授讲,也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既可采取就地办案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采取法律服务与帮助的方式进行,要注重教育材料的典型性、灵活性、生动性。(3)要注意普法教育的广泛性和针对性。普法教育要面向群众,要在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和群众务工集中地点广泛进行。同时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要有针对性。当前普法工作应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手握权力,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才能使之依法行政;同时领导干部的责任和影响比普通群众大,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其依法办事的能力,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对于不同行业,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普法教育。(4)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事业心强的普法队伍,提高司法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只有普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普法教育活动出谋献策,为普法教育活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作出贡献。(5)要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在普法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学教育这方面工作。法学教育不发达,法律专业人才少,势必影响到法律意识的提高。因为如果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差,它将直接影响具体案件的质量而影响法的权威和尊严,影响群众对法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因此,必须重视法学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为执法机关提供尽可能多的受过专门教育的法学人才,并为在职的执法人员继续学习和提高,提供更多的方便。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在文化建设上要注重发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异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思想道德上,要用科学思想和理论武装全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建设要努力培养“四有公民”,并且要在全体公民中广泛进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和遵纪守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使群众懂得公民的权利、义务和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他们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总之,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知难而进,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多管齐下、深入细致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工作,才能真正抓出成效,收获成果。 【参考文献】 1、《十五大报告读本》学习出版社1997年11月印刷 2、《全国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读本》中国检察出版社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6月印刷 4、《宪法》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3月印刷 5、《民法学总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9年5月印刷
136 评论

厦门混世小魔王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学术报刊发表教育法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2004年以来发表和被转载的文章如下:21、“中美商业性助学贷款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载《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期,第58-61页,合著(第一作者),9千字20、“走向社会生活的教育法——中国教育法律的适用状况分析”,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5辑,第175-185页,独著,2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019、“论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监督和制约”,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6第1辑(总第一辑),第1-21页,独著,2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18、“管理行为的合理与合法--高校纠纷中的学生权利保护”,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17-48页,独著,7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717、“学术权力--一个无法回避的制度性现象”,载《宪政论丛22: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第218-240页,独著,5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5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评体系的系统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第356-379页,合著(第一作者),7千字,高等教育出版社,615、“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原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14、“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论点摘编,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13、“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转载,9千字,原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12、“法治社会中的高校管理应合乎人文精神和法治原则”,载《中国教育热点问题透视》,第181-190页,独著,6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1111、“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第55-58页,独著,8千字10、“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第73-76页,独著,8千字9、“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75-81页,独著,5千字8、“以法治精神建设校园和谐关系”,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8期,第20-22页,独著,6千字7、“高校校园和谐与法治原则、人文精神”,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第166-178页,独著,8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96、“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第55-58页,合著(第一作者),8千字5、“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解读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第1-40页,独著,39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124、“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独立学院’法律地位之探讨”,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43-46页,合著(第一作者),2千字3、“法治的精神仅仅是教唆词讼吗?”,载《新教育》2004年第2期,第5-9页,独著,9千字2、“构筑化解高校纠纷的完善机制”,载《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第30-32页、62页,独著,4千字1、“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载《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第11-13页,独著,5千字 独立撰写、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著作5部。代表作:《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秦惠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该书获奖:1、 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2、 2000年7月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3、 2000年12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以来出版著作如下:1、《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900千字,陈学飞、秦惠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9月。 1、2006年12月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获奖项目(论文):“学术管理中的权力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2、2004年10月获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获奖项目(论文):“研究生院法律地位的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 目前正在主持:8、2008年教育部资助“APEC教育研究项目”一项7、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课题1项6、2007年教育部资助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1项5、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1项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1项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2、政府委托项目2项1、机构委托项目3项 1、1990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2、1993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3、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4、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5、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8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2000字

    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内容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

    洛洛智久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4000字

    以前以前。  在我德视眼里,只有黑白无色彩,残花满地。  只学会了哭泣,逃避,同样我很自私。  只为自己着想。  认为世界对我是最不公平德。  看着别人德幸福,

    Chowhound壹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

    大学生对法政治教育的看法 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学

    电冰箱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关于教育的论文2000字

    捧着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与人生》,细细读来,我对“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这一点感触颇深。  在《教育与人生》中,叶圣陶先生具体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提到了以

    燕若雪02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有关教育法的论文2000字

    和谐教育为什么现实依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系统亦不例外。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凸现,改革进

    卡布奇诺有点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