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3

请别叫我龙爷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投稿经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石小鱼苗

已采纳
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我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计生“三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上级计生部门提出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结合我办实际认真部署、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我办领导充分认识抓好计生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组建办公室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一是由单位法人代表**担任组长,对办公室的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办公室副主任 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成员由各股股长组成,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股长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留空档的良好局面。二是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中,切实把计生工作摆到议事日程,与其他重要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联系实际解决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学习。在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状后,我办积极组织办公室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的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政策,积极参加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局举办的计生知识培训班学习,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理论及相关政策法规纳为办公室座谈会的重要议题,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计生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注重宣传。通过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宣传资料、提供计生知识咨询、板报、张贴小标语、悬挂大横幅、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政策、法规宣传。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男女平等和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把宣传实行计划生育享受的奖励和优惠与宣传公民应履行的义务紧密结合起来,让干部职工切实感到实行计划生育不仅是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而且有利于家庭幸福,同时让他(她)们明白,违反计生法律有关法规,不仅法律上要承担责任,而且经济上要缴纳社会抚养费,从而自觉履行计生义务。 四、积极配合。作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我办积极认真的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并与县委办一起针对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开展我县计生工作的政策,下发到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为及时掌握各乡(镇)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服务活动工作进展及效果情况,今年3月14日至16日,由我办与县委办牵头组织了5个督查组,奔赴11个乡(镇)进行计生宣传督促检查,有力地配合了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局的工作开展。在全县举行的“关爱女孩行动”活动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局号召县直各单位积极捐款以支持此项活动,我办在经费开支困难的情况下,慷慨捐出了200元钱用于活动宣传,为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又办了一件实事。 五、加强指导。我办积极抽人下到挂点联系的乡(镇)指导协助开展计生工作,在加强基层计生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进行计生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计生村民自治。 由于措施得力、宣传到位,我办干部职工没有违反计生法律法规导致计划外怀孕或生育现象,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办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推上新台阶
318 评论

meimeimilly

A、学术著作虞沈冠、陈友华:《人口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冷眸:《出生性别比新理论与应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陈友华:《中国和欧盟婚姻市场透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347页。王秀银、陈友华、于增强:《人口现代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330页。张良礼、蔡宝珍、李杏生、程晓、陈友华:《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设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陈友华、杜骏飞:《中国名村调查报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177页。B、主要学术论文1、陈友华:中国女性初婚、初育年龄变动的基本情况及其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1年第5期。P39-45,122、陈友华:中国妇女未避孕原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2期。P61-64,403、虞沈冠、陈友华:孩次递进比的确定因素与近似估计,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第5期。P22-27 4、陈友华:一类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应用数理统计,1993年第1期。5、陈友华:孩次递进比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生育表的构造,中国人口科学,1993年第3期。P58-636、陈友华、虞沈冠:中国妇女孩次递进比的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分析,人口与经济,1993年第2期。7、陈友华、虞沈冠:八十年代中国两性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研究,南方人口,1993年第4期8、陈友华: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9、陈友华:关于人口老化标准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学刊,1994年第4期。P34-43。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全文转载。10、陈友华:孩次——类龄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第6期。P29-3411、陈友华:生命表及其在人口性别构成分析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全文转载。12、陈友华:江苏省育龄妇女节育情况分析,人口学刊,1995年第5期。P15-2113、陈友华:2000年前江苏省宫内节育器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年第3期。P43--4514、陈友华:江苏婚姻市场不同年龄人口供需情况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6年第1期。P21-2415、陈友华:谁的爱巢难筑——来自江苏省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报告,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P151-15516、陈友华:节育方法选择模型及其在避孕江苏避孕用品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统计,1996年第3期。17、陈友华:江苏妇女避孕节育的回顾与展望,人口研究,1996年第5期。18、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创立出生性别比新概念与构建马冯陈(MFC)数学模型,人口与经济,1997年第5期。P3-12,51。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全文转载。19、陈友华: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构造及在我国的应用,南方人口,1998年第1期。P23-2520、陈友华:新生命素质指数的构造与应用,人口学刊,1998年第2期。P16-18,22。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全文转载。21、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冷眸:再论出生性别比若干问题,人口与经济,1998年第5期。P10-1722、陈友华:关于人口现代化几个问题的理论探讨,人口研究,1998年第6期。P14-1823、陈友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4期。P3-624、陈友华:2000年全国普查所面临的人口环境与对策,人口学刊,1999年第4期。25、陈友华:中国生育政策调整问题研究,人口研究,1999年第6期。P21-2726、陈友华:关于计划生育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人口学刊,2000年第4期。P59-6127、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中德婚姻市场供需情况的比较研究,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5期。28、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方法及其在德国的应用,人口研究,2001年第3期。P47-5429、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中国的男性人口过剩——规模、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第3期。P1-1130、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战后德国的男性人口短缺——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方人口,2001年第2期。P10-1531、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中国婚姻挤压研究与前景展望,人口研究,2002年第3期。P56-6332、陈友华: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老年服务网络建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P28-34。被《社会学文摘卡》2003年第2期转载。33、陈友华:上海、南京、杭州外商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P190-19534、陈友华: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P60-6635、陈友华、陆建新:中国生育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政策选择,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4期。P14-20。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36、陈友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南方人口,2003年第4期。P20-2537、陈友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P90-98。(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38、陈友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人口学刊,2004年第2期。P20-2539、陈友华:SARS危机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P90-9540、陈友华:百姓眼中的社会与发展,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第5期。P23-2641、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P81-8642、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P188-19343、陈友华:计划生育先进地区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启示——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5期。P1-644、陈友华: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P104-108。45、陈友华:中国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人口学刊,2005年第2期。P30-34。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46、Chen Youhua: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n All-round Well-off 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Winter p112-11647、陈友华:关于超低生育率的几个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4期。P32-3548、陈友华、徐燕南:持续超低生育率的社会经验后果,学海,2005年第6期。P20-24。49、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50、陈友华:关于现代化时间表制定中的若干问题。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P127-130。51、陈友华:关于出生性别比的几个问题——以广东省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P86-94。52、陈友华:世界人口现代化进程评价,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5期,P109-115。53、赵德兴、陈友华、李惠芬、付启元: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P20-25。54、陈友华:中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条件综论,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第3期。P22-27。55、陈友华:广东省出生性别比的几个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增刊,p73-7956、陈友华:户籍制度改革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整,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P82-8857、陈友华、方长春:社会分层与教育分流——一项对义务教育阶段“划区就近入学”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实证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P229-235。58、陈友华、吴凯:人口现代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人口学刊,2007年第2期。P3-8。人大复印资料《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59、陈友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2期。P60-65。60、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1期。P30-41。61、陈友华: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概念、测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学海,2008年第1期:P13-26。62、陈友华: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的几个认识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63、陈友华、吴凯: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以南京为例,人口学刊,2008年第1期。64、陈友华: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1期。65、陈友华:仅仅性别偏好不足以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2期。66、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7、陈友华、吴凯:年老型社会与人口红利并存:矛盾及其根源,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68、陈友华: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建构与误导,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5期。69、吴凯、陈友华:美国的人口学兴衰及其决定因素,人口学刊,2009年第1期。70、陈友华:春运与社会风险——论“春运”难题的制度性结构与长期的统筹解决方案,人口研究,2009年第1期。71、陈友华:二孩政策地区经验的普适性及其相关问题,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1期。

186 评论

纵横四海2000

刊号:CN11-3148/C;ISSN1004-8197。《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订购地址均为:北京市2444信箱,邮编:100081,收款人:人口与计划生杂志社,电话:010-62189018。

322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投稿经验

    刊号:CN11-3148/C;ISSN1004-8197。《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订购地址均为:北京市2444信箱,邮编:100081,收款人:人口与计划生杂志社

    二三子钩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投稿经验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现开通了网上投稿系统,。

    小淘淘03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投稿

    到邮政储蓄汇款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2444信箱 收款人:《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社 收 全年 90元加2元汇费 我刚昨天办完汇款。

    设计监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

    专门有订阅杂志发行凭证的,拿到凭证去邮政储蓄银行转款。凭证我倒是有。也可以先给他们发行部电话。010 62189018 62178741 也可以网上

    鹤顶红IF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官网投稿

    你好,2014年度的已经过期了,现在要订也是订2018年的,你可以直接汇款到杂志社订的,当然订之前电话联系一下,一般杂志内部都有订阅电话的。

    杜小样丶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