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9

Lindahellokitt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莫非mioamy

已采纳
使用农具以改善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多种技术措施的总称。一般分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等)和表土耕作(耙地、耢耱、整地、镇压、铲地、耖田等)两类。 历史 土壤耕作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历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耕作的逐步演变。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春秋以后至战国时期,木犁上开始带铁铸犁铧,以畜力代替人力。约在秦汉时代发明的犁壁,使翻土作业更臻完善。此后又增添了 楱、劳(耢)、陆轴(碌碡)、锋等整地农具,至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旱地的以耕、耙、耱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元代以后,南方以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也趋完善,并总结了“冻融”、“曝晒”等熟化土壤的经验。近代农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期开始应用拖拉机,形成了一套翻、耙、耢相结合的传统耕作法。之后有些国家,首先是美国,认为传统耕作法需要多种机具多次进入田间耕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减少土壤耕作次数的少耕体系,60年代出现了播种前不单独进行任何土壤耕作,在播种时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道工序的免耕法(见免耕),但只在特定条件下应用于部分地区。 作用 土壤耕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状况,调整其中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改善耕层构造。对紧实的土壤耕层,耕作可增加土壤空隙,提高通透性,有利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保墒蓄水,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好气分解,释放速效养分;对土粒松散的耕层,耕作可减少土壤空隙,增加微生物的厌气分解,减缓有机物的消耗和速效养分的大量损失,以协调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不同作物的栽培要求,使地面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的状态。如平作时地面要平整,垄作时地面要有整齐的土垄,风沙地区地面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以防风蚀,山坡地要有围山大垄或水平沟等。这样可达到减少风蚀、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或因势排水等目的。 土壤耕作体系 各个单项的土壤耕作措施,都只有各自独特的效能,如铧式犁翻耕可以松土、碎土和翻土,圆盘耙耙地可以浅松、碎土和平整,耱地可耱碎土块和耱平地面,耖田可平整水稻田,使土壤上层起浆,便于插秧等。而要达到良好的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方式等,采用一系列互相配套的土壤耕作措施。由适应当地种植制度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土壤耕作体系,亦称土壤耕作制。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作物种类和农具各不相同,因而有多种因地制宜的土壤耕作体系。如华北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地区,一般是秋季收割玉米后,用铧式犁翻耕约20厘米深,再耙耱平整地面,然后播种小麦,翌年6月麦收后进行旋耕或浅耕,再播种玉米。东北北部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轮作地区(见图),主要的土壤耕作措施安排在玉米收获之后。通常秋季深耕20~22厘米,翌年早春顶凌耙压播种大豆,秋季收豆后进行耙茬深松;第3年春季耙耢播种小麦,7~8月小麦收割后先耙地灭茬,然后进行深松和作垄,或在秋季翻耕后作垄;第 4年春季在垄上点播玉米。南方一年三熟双季稻地区在后季稻收割后,用有壁犁深翻20厘米左右,干耕干耙,播种冬小麦或移栽油菜,翌年夏收后,浅耕深约12~16厘米,再经旋耕10~12厘米后,浅水耖耙栽种早稻;早稻收割后,一般只进行旋耕深约10~12厘米,再经耖耙栽种后季稻。 合理的土壤耕作体系,包括各种耕作措施的程序、时间、深度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农具等,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条件以及作物前、后茬口的特性、水肥、杂草、病虫害等多方面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才能达到创建适宜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的目的。同时应力求减少耕作次数和机车进地次数,以减轻机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35 评论

饭团爱上飞

我国古代一直重视土壤耕作,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农业生产。战国时,我国已出现土壤耕作的五大原则,《吕氏春秋》记载说:“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其含义是:“力者欲柔,柔者欲力”说的是既要使过于紧密的土壤疏松些,又要使过于疏松的土壤紧密些,使土壤结构处于松紧适度的状态。“息者欲劳,劳者欲息”,说的是在土壤耕作上要贯彻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要使休闲的土地得到利用,又要让利用过的土地得到休闲以恢复地力。“棘者欲肥,肥者欲棘”,说的是要求通过土壤耕作来调节肥力状况,要使瘠薄的土壤肥沃起来,又要使过肥的土壤不过肥。“急者欲缓,缓者欲急”,这指的是土壤保肥能力的强弱和肥力释放的快慢,急者欲缓,是对保肥能力弱,肥力释放快的土壤,要提高保肥力,使肥力释放平稳些;缓者欲急,是指对保肥能力强,肥力释放慢的土壤,要提高其肥分的释放程度。“湿者欲燥,燥者欲湿”,指的是要调节好土壤的水分状况,减轻旱涝为害。使过于湿润的土壤干爽些,使过于干燥的土壤湿润些。其基本精神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协调土壤中的水肥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从而为我国的土壤耕作奠定了基本原则。汉代,氾胜之根据北方旱作的经验,又总结了“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的耕作原则,指出“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并将这一原则作为北方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他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所谓“得时之和”、“趣时”,就是要求适时耕作;所谓“适地之宜”、“和土”,就是要求因土耕作,使土壤处于疏松柔和的状态。氾胜之还具体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在适时耕作方面,氾胜之说:“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同时,他还指出了不适时耕作的教训:“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名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和腊田,皆伤田。”不适时耕作,反而会把田耕坏。在因土耕作方面,氾胜之说:“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干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又说“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这便形成了我国因时耕作、因土耕作的耕作原则。明清时期,我国的土壤耕作原则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因物耕作。明代马一龙在《农说》中论述耕作的基本原则时说:“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矣。”这样便在我国的土壤耕作形成了“三宜”的耕作原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三原则。因物制宜的原则,清代的《马首农言》体现得很清楚,例如谷子“耕一次,耙三次,以多为贵…种毕以砘碾之。”黑豆“原(指高平的地),子三升半,犁深三寸;隰(指低湿的地),子亦如之,深则二寸。深虽耐旱,少不发苗;浅虽发苗,后不耐旱”,春麦“以犁耕种者……宜浅不宜深……耕毕耙二次,耙不厌多。”宿麦(冬麦)“与春麦同,但耕微深耳”,小豆法与黑豆同,但“犁较黑豆宜深”,等等。“三宜”的耕作原则是我国古代农学的宝贵遗产,至今在我们的土壤耕作中仍在遵循。

138 评论

简单已逝

随着人们连年耕作,过度施用化学肥料,土壤酸化板结,果树根系和体内的有益微生物越来越少,活性也逐年下降,造成果树树势弱,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而菌肥可以额外提供新鲜的活菌,为果树带来新的动力。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微生物菌剂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土壤团粒结构“造就师”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产生糖类物质,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并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有机质、腐殖酸和腐殖质的生成。释放养分土壤“养分转换师”微生物在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循环链上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增加养分的有效性。降解污染物土壤“清洁师”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有机农药和其他污染物等,在其理化反应中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固定、转移,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的程度。灭杀病菌土壤“治疗师”土壤中的微生物,例如抗生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这样就可以防治和减少土壤中土传病害微生物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土壤进行“解毒”和“保健”,调控和维护土壤的健康质量。提高土壤肥力“营养师”微生物肥料具有解磷、解钾、固氮的作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及螯合,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菌剂好在哪?1、提升作物抗性增强植物生物防控能力,提高抗病(虫)害、抗旱、耐涝、抗寒防冻的能力。大量有益菌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提高对土传病的生物防控作用,提高抗重茬、枯萎、黄萎、根腐、根结线虫等病害的能力,使植物健壮、旺盛。2、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增加通透性,减轻土壤板结;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增强水、肥、气、热、菌五个肥力因素相互协调。3、促进根系生长生根,养根、壮根。有益菌分泌物质刺激根系迅速生长,对根系有修复和再生的功能,减少沤根,烂根,促进根系发达,使植株健壮,叶片肥厚,叶色浓绿,花色鲜艳,提高植物成活率。4、提高肥料利用率制造和协调农作物吸收营养。多功能微生物菌肥把土壤中植物不可溶的磷钾钙镁锌等释放游离出来供植物吸收,相当于在植物根系建立了营养库。产生的微量元素刺激根系生长,极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5、改善农产品品质降解硝酸盐和农药残留,修复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低硝酸盐及农药残留,调节PH值,增加氨基酸、糖分、维生素等含量。

339 评论

多收了三五斗啊

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对土壤耕作机械的作业难易、耕作质量、能量消耗等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土壤的适耕性。此外,耕种的适时性对作物产量有重大影响。因此,预先采取综合性措施,使土壤及时处在适耕性良好的状态下,不误农时地使用适当类型的土壤耕作机械进行耕作,并同相应的生物措施、化学措施、排灌措施相结合,就能充分发挥土壤耕作机械的作用,提高耕作质量,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土壤的机械组成、物理结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对土壤耕作机械的作业难易、耕作质量、能量消耗等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土壤的适耕性。此外,耕种的适时性

    摆脱拖延症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经验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最快的也是需要在一个月左右的。

    天津的明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经验介绍

    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按照水平高低,排在前面的是:“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其次是“土壤”、“土壤通报”、“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pang小妞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按照水平高低,排在前面的是:“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其次是“土壤”、“土壤通报”、“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小盆友2鸣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土壤与耕作期刊投稿

    土壤方面的有土壤科学

    Coco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