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0

虫子在睡觉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脚踢飞你

已采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依托东北大学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致力于交流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促进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结合,加速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与人才素质的完善化。主要栏目有: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等。“科技哲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在2006年和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专栏依托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刊载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开设10年来已发表论文200多篇,被转载率达40%。近年来,该栏目已有数十篇论文被国内三大权威文摘转载。其中,刘大椿教授的论文《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王子彦教授的论文《值得重视的城市蔓延问题》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周春彦博士的论文《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转载;陈凡教授的论文《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王玲博士的论文《科技与奥运契合过程及特征的历史解析》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全文转载;斯文·欧威·汉森的论文《技术哲学视阈中的风险和安全》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等等。本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4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内定价10元/册,全年6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758国内统一刊号:CN 21-1413/G4国内邮发代号:8-123国际邮发代号:BM7815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主 编:左 良编辑部主任:徐用吉 主任委员(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丁烈云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左良委员(Members):于 立 邓大松 王建平 王 前 王铭玉 叶 平 朱葆伟庄新田 陈 凡 汪同三 李兆友 李 凯 张明国 张 雷肖 峰 迟福林 林木西 欧阳康 周光辉 金启军 钟田丽娄成武 洪晓楠 赵 雯 徐用吉 郭亚军 魏 江主 编(Chief Editor):左 良副主编(Vice Chief Editor):徐用吉 左 良:主编徐用吉: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全面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李新根:主任助理,协助主任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并负责科技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王 薇:责任编辑,负责经济与管理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法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付示威:责任编辑,负责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9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字数”),正文用A4纸五号宋体5倍行间距排版,大标题用小二或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部分另排一页,2倍行间距。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250字。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出生地(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硕士或博士)。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中的教授。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文集:[序号]著者引用的具体文章题名[M]//文集著者文集名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著者 论文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只接受在学报网站投稿系统投稿。请在系统注册时准确填写作者尤其是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117 评论

A可儿她姑

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社会文化史研究、和谐社会研究 主持项目:《转型期中国社会风气的嬗变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10年,C级10YJC710013《民初东北区域物质生活风俗的嬗变》,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2008年,D级 08QN013参加项目:第二参加人:《当代中国青年权益状况研究》,共青团中央项目,2007年,C级第三参加人:《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作用研究》,国家发改委项目,2007年第三参加人:《中国高校共产党建设史(1921-194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8年,B级第二参加人:《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C级07JA710013第二参加人:《吉林省构建全民创业政策体系研究》,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8年,C级2008AJJX02 论文类: (1)独撰:《东北沦陷时期文化发展趋向的嬗变》,《长白学刊》2005年第5期;(2)独撰:《学衡派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独撰:《近二十年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研究热点述评》,《北京党史》2005年第5期;(4)合撰:第一作者,《“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6期;(5)独撰:《毛泽东多元文化性格取向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6)独撰:《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民众社会心理研究》,入选陈文博、郑师渠主编:《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7)合撰:第二作者,《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构建》,《理论探索》2006年第6期;(8)独撰:《学衡派新人文主义视野寻际的反思》,《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9)独撰:《沦陷时期东北民众社会心态剖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期;(10)独撰:《科学发展观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精神文明的重构》,入选刘川生、郑师渠主编:《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11)独撰:《十七大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东北师大学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刊(哲社版)2008年第10期;(12)独撰:《民初东北区域物质生活风俗的嬗变》,《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13)独撰:《民初东北区域社会风气的演变论析》,《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4期;(14)独撰:《“学衡派”文化寻际的反思》,《北方论丛》2009年第4期;(15)独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文化视角阐释》,《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2009年9月;(16)独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婚姻习俗的变迁》,《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17)独撰:《民初东北区域服饰风俗的变迁》,《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18)独撰:《民初东北市民新式娱乐生活探析》,《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3期;(19)独撰: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20)独撰:《试析社会转型中区域社会风俗变迁的特点》,《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21)独撰:《近代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社会风尚的变迁及特点》,《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22)第一作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气演变的历程》,《理论探讨》,2012年第4期;(23)独撰:《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经济纵横》,2012年第5期;著作类:《东北区域社会风俗变迁(1912—1931年)》,专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7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