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4

爱吃豆包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是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狐狸的小屋

已采纳
XX大学XX学年XX学期《 》课程论文  左上角标上你本课程的序号和论文提交日期  标题  居中,小二号宋体加黑  姓名  居中,5号楷体  (专业,学号,学院或学苑)  居中,小5号宋体  摘要:  小4号宋体加黑  (简介与结论)  具体内容用小4号仿宋  关键词:  小4号宋体加黑  具体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  (调查报告类论文: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 (一级标题----小三号仿宋加黑)  具体内容小4号仿宋,5倍行距  1(二级标题----四号仿宋加黑)  具体内容小4号仿宋,5倍行距  1(三级标题----四号仿宋加黑)  具体内容小4号仿宋,5倍行距  参考文献:  小4号宋体加黑  具体内容用小4号仿宋   参考文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文中排序标出,同时在文中相应处用右上标标出(上标数字),如[1]、[2]等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陈怀满,郑荣春,周东美关于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6):1244-  [2]Zhang HZ, LuoYM, Xia JQ Some thoughtsof the comparison of risk based soil environmentalstandards between differentcountri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32(3):795-  图版页 (如果在文章中图文混排,不需要有图版页)  小4号宋体加黑  图序号按文中引用先后标出  (如 图1 图2……)  图要有文字说明  具体内容用小4号仿宋  页边距:上54,下54,左91,右91  5倍行距  论文3000字左右  加上页码  用A4纸打印  论文中出现的英文和数字全选改成Times New Roman  论文评分:页眉2分、标题2分、姓名(专业,学号,学院或学苑)1分,摘要10分(高度慨括全文要点)、关键词5分,正文75分,参考文献5分。(论文格式由学术堂提供)
343 评论

Dianping达人0459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不仅具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它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地理学今后的发展,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方法论方面,将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②在研究内容方面,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③在具体方法方面,将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④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方面,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还不长,但它在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中,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必将对土壤地理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要很好掌握研究方向,推动土壤地理学的发展。(一)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土壤是可以再利用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下,保持其良性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世代生存的依托。因此,土壤地理学应该把本身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题上,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人与土壤资源的关系问题。据测算,到2000年世界人口达61亿时,粮食应净增6亿吨,即需在现有耕地15亿公顷基础上扩垦耕地2亿公顷。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陆地生态图、世界土壤资源图及世界土壤宪章等项研究,规定了土地资源开垦和保持与改善环境等国际政策;国际地圈计划(IGBP)也提出影响生态环境的土壤资源在自然条件及人为条件下的变化。这些情况说明,当前国际上对土壤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给予了充分重视。中国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矛盾也很突出。到2000年,人口若增至12亿,在耕地总面积不太可能扩大的情况下,人均粮食按500公斤计,则粮食总产要比1984年增加80%。因此,围绕满足21世纪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今后要开展人类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其内容涉及土壤地理学方面的有: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环境生态良性循环规律与经验总结,包括高低产土壤肥力的培育与提高、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的综合配置、长江流域的多熟制与集约耕作、沙漠的固沙造林、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引起环境生态的恶化趋向,包括土壤退化与不同土壤肥力减退规律、水土流失规律与预测、土壤沼泽化、盐渍化与沙漠化的演替与发展、森林及草原更替与退化趋势等;建立高效能、高生产的环境生态良性循环示范模式。包括的地区有热带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森林和沼泽及山地丘陵等。通过研究,提出一批中国不同地带与地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环境生态示范模式,为21世纪提高中国土壤资源生产承载能力,满足人类对生物产品的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土壤地理学在解决这些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自身也必定得到发展。(二)搞好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在土壤地理学的今后研究方向上,应当把土壤提到“土壤圈”的认识高度,着重围绕土壤圈的结构演化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其中研究内容如土壤结构模式,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换规律,土壤圈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关系,在自然与人为条件下,土壤演化模式与演变规律,土壤水分循环等都与土壤地理学有关。国际土壤学研究现在从静态成土因子的描述,向按热力学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长期动态观察,研究水能和热能运输与土壤发生的关系,得出各种典型的土壤发生模式,运用数学及“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鉴定法,将土壤分类由定性引向定量与指标化的方向,同时不断注意将土壤发生分类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此,今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应在不同地区(如西北、华北、华南等)长期定位观测、深入研究土壤动态发生特性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是不同土壤的元素空间分异、迁移特征及土壤-植物间元素交换规律),全面建立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依据的土壤分类数量指标,逐步完善中国自己的土壤系统分类制。还要建立完整的土壤制图及土壤资源评价原则和方法。此外,中国土壤侵蚀规律及其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止;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土壤盐渍化预测预报;土壤生态及环境保护(包括农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传递);城乡经济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演变,都与土壤发生分类研究有紧密联系,也是当今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关书籍(三)加强综合研究土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泛。要使土壤地理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加强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运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加强综合研究。如数学向土壤地理学的渗透,使土壤地理学由定性进入定量阶段,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壤进行分类,研究土壤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系统模拟,进而为人工调控土壤提供最佳方案。土壤信息系统是对土壤及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的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土壤及其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加工及图像、报告等输出功能,为加速土壤学研究向数字、定量及模式化方向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当前国际土壤信息系统大都以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研究为主,着重收集包括土壤、土壤肥力、气候等环境因子在内的农业与土壤资源信息,以便对施肥、灌溉等各种农业技术进行监控、建模,进而向具有系统分析和人工智能特色的信息系统方向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中国首先应从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入手,通过对土壤、土壤肥力、气象、作物品种及农业经济等数值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加工,从而加速农业生态研究,达到数量化、模式化,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预报预控创造条件;其次再发展中国的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土壤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土壤信息处理中的模式识别和判断、土壤信息的计算机模拟、土壤数据库的管理、土壤信息采集和信息本身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等。(四)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完善和技术、设备的改进。现代技术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土壤调查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如遥感技术,可以改变我们调查研究的程序,即由局部到整体而变成由整体到局部,从而争取了时间和提高了质量,并能够研究过去无法探索的领域和问题。仪器分析代替了冗长的化学分析,并提高了分析精度。随着光谱、质谱、色谱及电化学分析技术向土壤科学的渗透,使得土壤测试新技术有很大推进,并使土壤基本性质的研究愈加深入。随着偏光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微形态学,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土壤分类的定量化也随之发展。可以预料,新兴技术将促进土壤地理学取得新的突破。国内外对比编辑(一)国外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Докучаев)的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又是地理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土壤地理学的理论长期指导着世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188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俄国黑钙土》一书,在书中他首先提出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认为土壤有它自己发生和发育的历史。于是,土壤研究不再是农业化学和地质学的分支,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他把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联系起来,提出有名的成土因素学说。他认为,土壤是五大成土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并创立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这样就把土壤的发生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进一步发现,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辩证的复杂关系,并从历史发生的观点发现,地球上的土壤有规律的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的特点,从而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同时他又拟定了土壤地理调查和编制土壤图的方法。于是,他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和认识土壤的发生学派,为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不仅成为前苏联土壤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国际的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他的继承者BP威廉斯(Вильямс)在他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实际上,在土壤发生学建立之前,在西欧已经出现了以JF李比希(Liebig)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以FA法鲁(Fellow)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前者是把土壤单纯看做一种养料贮存库,认为土壤生产力决定于所贮存养料的多寡,而植物只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消耗土壤肥力的有机体。后者认为,土壤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由此导出随着土壤的发育,风化和淋溶作用趋于增强,必引起土壤养料越来越少,肥力下降的结论。这两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发生学派出现以后都被否定。但西欧土壤学者所建立的土壤研究方法如土壤分类体系,微形态学研究等,在西欧和其他一些地区还有一定影响。美国土壤学发展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接受土壤发生学派的观点,美国土壤学者CF马伯特(Marbut)是美国土壤科学的奠基者,他提出的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仍然体现了土壤发生学的基本观点。但他确定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是以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40年代美国学者H詹尼(Jenny)用函数式定量对土壤和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多相相关分析,随后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扩大应用到生态系统上,成为状态因子公式。60年代斯密斯(Smith)等人对土壤形态、属性和分类进行定量研究,1975年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学》(SoilTaxonomy),提出按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制在世界上迅速推广,与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对峙出现在土壤地理学领域中。(二)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土壤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古代有关土壤知识的记载非常丰富。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一书中记载了当时有关土壤的生产性质、地理分布和土壤等级的知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稍后的《管子·地员篇》对于土壤种类描写得很详细,该篇中把九州土壤划为上、中、下3等,18个类型,每类又分5种,即所谓“九州之土凡九十物”,并叙述了它们的性状、生产情况等。《管子·地员篇》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土壤分类文献。中国其他古书如《周礼》、《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也都有关于土壤地理知识的记载和总结,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为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学、土壤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由于长期封建统治的桎梏,中国古代开创的土壤地理研究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约有60余年历史。1930年前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土壤调查研究工作,曾调查中国中、东部的土壤,并纯粹用地质学方法进行命名。1930—1949年期间,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受欧美土壤学派的影响较大,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对中国的主要土壤开展了调查研究,编绘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土壤图,出版了土壤专报、土壤季刊,编译了《中国之土壤概要》等专著,拟定了中国最早的土壤分类系统(1941),当时受美国土壤分类的影响,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土壤工作者在30年代就把水稻土作为独立的土类划分出来,而且明确地指出了水稻土的形成与灰化过程的本质区别,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土壤地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一直是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壤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开展的。在土壤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方面,先后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壤普查、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治理和南方丘陵红壤综合利用等,在工作中广泛采用了遥感航空制图技术。在土壤发生与环境生态方面,重点开展了中国红壤、黑土、盐渍土、水稻土、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近年来还开展定量土壤分类研究。与此同时,不仅开展了生态系统研究,而且还在土壤本底、容量等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近代物理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土壤测试手段和土壤信息系统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273 评论

renee的天空

一、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  (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  二、论文印装  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5cm,右2cm。  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  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  8、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 1 1 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  12、附录。  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三)封底。  附: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1、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3、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4、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5、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6、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7、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8、其他要求  (1)文字  论文中汉字应采用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2)表格  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3)插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4)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或逐章编序,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5)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6)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源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特殊情况可在答辩时展示,不附在论文内。  (7)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8)艺术设计作品  无法用纸质文档保存的艺术设计作品应用光盘或照片保存。  (9)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以上是我的毕业论文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其实都是一样的  回答完毕

316 评论

福娃小宝贝

这种论文的格式应该是先是内容摘要,然后关键词,然后正文,然后才是注释

329 评论

劳伦斯仿古砖

这是对字体的要求。《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20年2月29日《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第七届(2017-2020年)编委会有成员70人。 据2020年2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共出版文献量6752篇,总下载次数2160211次、总被引次数17462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2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493。 [2] 据2020年2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水土保持学报》文献量为6092篇、基金论文量为5761篇,被引量为136633次、下载量为14138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61。

3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是

    这是对字体的要求。《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20

    松子红枣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

    小肥羊洋阳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是多少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

    小也安安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是什么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最快的也是需要在一个月左右的。

    春天的玉米粒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土壤学报字体格式要求多大字

    这种论文的格式应该是先是内容摘要,然后关键词,然后正文,然后才是注释

    微尘8313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