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2

布丁无敌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水利发展史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风吹萧萧

已采纳
还有一个戴村坝戴村坝座落于大汶河干流,由石坝(主坝)、灰土坝(三合土坝)、窦公堤(太皇堤)三部分组成,全长5m,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距东平县城约11公里。戴村坝主坝体南北长5m,自坝向上是大汶河,向下是大清河,全坝分为三段,北边一段叫玲珑坝,中间一段叫乱石坝,南边一段叫滚水坝,过水能力可达7000 m3/s。主坝南侧为灰土坝(三合土坝),长约26 m。窦公堤于1904年修建,长约900 m,位于戴村坝上游右岸,是一砌石滚水坝,比戴村坝大坝高出两米,当河水位较高时进行分流,从而保护戴村坝安全运行。戴村坝从南向北延伸,在历史上曾为大运河的南运北调发挥过巨大作用,将清汶两水豁然分开,像一条巨龙横卧于清汶两水之间。戴村坝系灰石结构,石与石之间采用束腰扣连结合法,将巨大的石料镶砌得十分牢固紧密,虽历经600年而使用至今,石间的无数铁扣将大坝锁为一体,使整个堤坝蔚为壮观,气势磅薄。戴村坝常年溢流时间300天左右,坝上常年蓄水达1700多万立方米,不但能够满足戴村坝引汶大型灌区北总干渠的需要,还能为两岸灌溉提供水源。该坝溢流段坝顶高程为0米,当戴村坝无溢流时,坝上河道回水段长7150米,平均宽约500米,平均水深5米。目前,戴村坝上游蓄水量虽达1700多万m3,但并未正式列入中型水库管理之中,这种管理状况有待以后加以改变。
131 评论

淡淡的生活

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史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12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11月湖北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2005年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20 03-2008)“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1一2006年“中国传统社会的减灾救荒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3—2007年“清代湖北民间契约文书整理研究”,国家清史文献项目,2006----2010年主要论著(最具代表性的三部)《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彭雨新,张建民),武汉大学出版社5《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6《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9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中国农史》4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4碑石所见晚清陕南堰渠水利与社会,(日)《中国水利史研究》第29号(2001)“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4期饥荒与斯文:清代荒政中的生员赈济,《武汉大学学报》1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4-11《明清长江中游农业研究》(论文组),第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6《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第一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7《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系列成果)获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1996-12《灾害历史学》湖北省政府,第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 年10月《湖北通史·明清卷》,第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10月《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08-10 1 清代湖北洪涝灾害论略 江汉论坛 102 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农业考古 13 清代江汉--洞庭湖平原堤垸农业研究 中国农史 24 清代湘鄂西山区的经济开发及影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45 “湖广熟天下足”述论 中国农史 4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转载)6 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史研究 史学理论 27 清代湘赣边山区的棚民与经济社会 争鸣 38 人口运动与水利问题的历史反思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论丛 59 明代的人口政策与人口逃移 武汉大学学报 310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 中国农史 4 (光明日报5转载)11 清代两湖堤垸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412 清代基金生息述论 武汉大学学报 513 明清长江中游山区的灌溉水利 中国农史2 (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和《经济史》7同时转载)14 明清江皖沿江平原圩田研究(上,下) 古今农业 3一415 明代湖广人口变迁论 经济评论 2 (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 3转载)16 明清汉水上游山区开发与水利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 117 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农田水利 中国农史 218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减灾救荒思想述论 江汉论坛 819 治山减灾与长江流域持续发展 长江论坛 3 。又见《中国经济文库》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20 传统方志农田水利资料利用琐议 中国农史 221 论清代溺婴问题 经济评论 222 论明清时期的水资源利用 江汉论坛 323 历史意识与生态平衡 光明日报 1324 论康雍乾时期的蠲赋与减租 《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525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 经济评论 326 明代湖北的鱼贡鱼课与渔业 江汉论坛 527 明代秦巴山区的封禁与流民集聚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228 论传统农业时代的自然保护思想 中国农史 129 明代秦巴山区流民的附籍与分布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230 明清山区资源开发特点述论 武汉大学学报 631 明代秦巴山区的流民与资源开发 人文论丛 1999年卷32 论山水关系与湖北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评论 1999年12月33 传统农业时代自然灾害论略 荆州师院学报 634 近二十年湖北莲花村的经济变迁 人文论丛 2000年卷(合)35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的洪涝灾害与农村社会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636 碑石所见晚清陕南的水利问题与自然灾害 清史研究 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 7)37 碑石所见晚清陕南堰渠水利与社会 (日)中国水利史研究 第29号(2001)38 明清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变迁论略 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论集 中国农业出版社,(日)东京勉诚出版社 1239 清代秦巴山区的经济林特产开发与经济发展 武汉大学学报 2002年3月40 旧钞本《皇明条法事类篡》未分卷文书初考 人文论丛 2001年卷41 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江汉论坛 2002年10期42 汉口近代前夜的社会保障 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 武大版 2002年7月43 “了解之同情”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2002年4期44 深化中国传统社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 光明日报 2003年1-14 (《新华文摘》2003-4)45 明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转 社会保障研究 2003年卷46 湖广分省问题述论 江汉论坛 2003年12期

240 评论

尚同家园

水利是的命脉。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害的斗争史。中国古代农田水利大体经历了下列发展过程。 战国以前与当时的井田制农业相适应,布置在井田上的小型灌排渠道──沟洫,是这一时期水利的代表型式。传说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禹治水时已经发明沟洫,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至周代,农田沟洫逐渐形成系统并趋完善。据《周礼》的描述,当时的沟洫大致可按功用不同和所控制的面积大小,分为浍、洫、沟、遂、畎、列各级,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从农田排水的作用,形成有灌有排的农田水利体制。 除了直接从河流中引水的形式外,当时还出现了人工蓄水陂池。即在天然湖沼洼地周围,用人工修筑的堤防构成的小型蓄水库,可以调蓄河水和天然降水,提高灌溉能力。西周时京都(今西安市西南)附近有灌溉作用的池,就属这种灌溉型式。 东周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如楚国在公元前613~前591年间在今安徽省寿县建成了芍陂;并于公元前548年将发展农田水利定为国家的法典。公元前 563年郑国也兴建了新的灌排系统。 战国至西汉时期 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兴起。大型渠系工程取代了农田沟洫,水利工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大型渠系建设 海河流域方面:战国初年,魏国邺令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漳水十二渠。由于漳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带有丰富的有机和无机养分,该渠的兴建不仅发展了灌溉,而且肥沃了农田,改良了。西汉以下数百年间,邺县一带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当与漳水十二渠的兴修有关。 长江流域方面,秦昭王时,在秦蜀守的主持下(公元前256~前251),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建于岷江冲积扇地形上,为无坝引水渠系。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咀、宝瓶口和飞砂堰3部分组成(图1[都江堰渠首工程布置示意]),鱼咀是位于江中的分水堤,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口门,起节制进入灌区水量的作用;飞砂堰则是内江溢洪道。三者构成完整的灌溉枢纽。都江堰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构思巧妙,在施工和管理上,如以当地竹石等作建筑材料,设立石人水尺以观测入江水量等,也有许多合乎科学的创造,是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典型,除灌溉效益外,防洪、航运均蒙其利,有力地促进了川西平原经济的繁荣。 黄河流域方面:灌溉渠系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以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规模最大该渠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由水利家郑国主持兴建,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渠系建设进一步发展。其中和郑国渠齐名的白渠,建于太始二年(公元前95),灌溉面积约4500余顷。辅助郑国渠灌溉的还有六辅渠。在渭水及其支流上则有成国渠、蒙茏渠、灵轵渠、渠等。引用洛水的灌溉工程有以井渠施工技术著称的龙首渠,但此渠不久就告废毁。当时关中经济的繁荣,也与发达的水利建设有关。

11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水利发展史论文

    水利是的命脉。几千年来,丰富的水利资源滋养了中国农业。同时,历史上旱涝灾害频仍,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农田水利、克服旱涝灾

    跳蚤的华丽转身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水利发展史论文

    发你邮箱了,论文形式的,看看可以不。——gms

    wangqixiaqi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水利发展史论文摘要

    水资源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进行调节的各种行为。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

    壹家生活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水利发展史论文题目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m3,人均占有量很低,仅居世界108位.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它与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

    李斯的雨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水利发展史论文选题

    “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

    约翰尼德斌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