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9

永创佳绩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航天大会会议论文素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精灵926

已采纳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13 评论

小喵酱一小只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航天伟人的作文素材,除了下文提到的这些伟人,在我国的航天史上,仍有无数个为航天事业做出不朽功勋的“大师”。在这个属于中国航天人的节日里,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感恩的心,向那些仍在默默奉献的“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致敬!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人物 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1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2003 年 10 月 15 日 5 时 28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 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中国第一位进行太空漫步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16点45分17秒,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地球。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2012年6月15日被确定为神舟九号宇航员。2012年6月15日被确定为神舟九号飞行组成员,成为我国首位女宇航员。扩展资料刘洋回忆:“第一次跑万米的时候,非常非常痛苦。因为有一种上不来气的感觉,我当时一直鼓励自己,我说再跑一圈,再跑一圈再跑一百米、一百米,就用一百米、一百米鼓励自己不断跑下来的。“每一次飞行升空,每一次返航着陆,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涅槃。”刘洋曾感慨。 2002年,当时24岁的女飞行员刘洋第一次正式亮相,她已经飞过四种气象。在18名同批的女飞行员中,执行远程跨区重要保障任务,她是第一个。沉稳低调,是刘洋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刚入航院的刘洋在同批学员中身体素质本来比较差,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刘洋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2001年6月,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一次,刘洋驾驶着战鹰进行仪表飞行,飞机刚离地,刘洋发出“收起落架”的口令时,便听到“嘭”的一声,一股鲜血直喷到挡风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是飞机撞鸟了。紧接着,机械师报告:“右发动机温度升高,动力下降。”危急情况下,刘洋表现出了一个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静,集中精力保持飞行状态,和机组人员密切协同,采取正确的方法着陆。11分钟后,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降落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吸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2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誉为人民科学家。主要事迹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航天之父”的美誉。他主持完成了“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钱学森,数十年呕心沥血、攻坚克难,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了无数中国人。1960年11月5日上午九时许,“东风一号”导弹从我国酒泉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成功发射,对于新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东风一号”同时走进人们视野的,还有它的技术负责人——钱学森。1935年,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的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远渡重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35岁的钱学森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9年5月,钱学森收到了一封来自万里以外的信件,信件内容是邀请他回到中国,领导航空工业的建设。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1955年10月,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作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与导弹专家,钱学森带领他的团队肩负着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而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要造导弹这种尖端武器,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发展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得靠自力更生。此时,钱学森率领的团队,大多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他为此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迪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航天人。历经九年时间,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相继发射成功。1970年4月,由钱学森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在钱学森的建议下,我国在1992年选择了发展神舟飞船的载人航天之路。从内蒙古着陆场回到北京的杨利伟,专程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老人报到。此后,每一位从太空凯旋归来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报告好消息,直到钱学森去世。钱学森作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自立自强和爱国奉献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也凝聚成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3任新民人物简介:任新民(05-12),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1915年12月5日生于安徽宁国。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后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7年2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员和高级技术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等。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领导组织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实验,任首区总指挥;组织研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组织氢氧发动机、“长征3号”运载火箭和整个通信卫星工程的研制试验;领导组织了用“长征3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担任“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总工程师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获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4功勋人物:黄纬禄人物简介:黄纬禄(18-23),自动控制专家。1916年12月18日生于安徽芜湖。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二院技术总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1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1957年后主持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试制及改型设计,解决了远程多级火箭液体晃动、弹性弹体稳定、级间分离及各种制导、稳定方案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主持研制潜地和地地固体机动战略导弹获得成功,突破了水下发射、三轴稳定平台在运动基座上的调平及瞄准、导弹设计诸元的适时计算和装订、陆上机动车的研制发射等系列关键技术。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5功勋人物:屠守锷人物简介:屠守锷(05-15),火箭总体设计专家。1917年12月5日生于浙江吴兴。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曾任西南联大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室主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和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顾问等。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参加地空导弹初期试制,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任总设计师;研制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任总设计师。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6功勋人物:孙家栋人物简介:孙家栋(04-),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并获得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1960年,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之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7功勋人物:郭永怀人物简介:郭永怀(04-05),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着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8功勋人物:钱骥人物简介:钱骥(27—18),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钱骥早年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和地震台站网建设工作。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空间探索活动,参与制订星际航行发展规划,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99年,钱骥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以上就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人物 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查字典。【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人物 中国航天事业伟大人物作文素材积累】相关推荐文章:2021中秋节作文素材精选 中秋节作文素材积累素材中国诗词大会作文素材积累2021 中国诗词大会素材摘抄集锦中国钟南山爷爷作文 中国钟南山爷爷作文素材这很中国发言稿素材精选 这很中国作文素材优秀中国高铁发展作文素材积累 中国高铁成就作文素材

302 评论

雷恩哥哥

现在的中学生还写航天精神的作文啊 呵呵 我记得我上中学那会就写,现在怎么还写啊 这教学大纲什么时候改革啊

267 评论

猪宝0517

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喜讯传来,举国欢腾,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伟大祖国的荣耀。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大家都知道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要完成这一中华民族史上的壮举,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来推动,才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这些重大突破,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航天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列,敢于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科技前沿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载人航天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弘扬航天精神,我们青少年要紧紧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唱响爱我中华之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艰难曲折的奋斗历史,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焕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我们要热爱祖国文化,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历代经典著作及诗词、美文和名家名言,这是华夏各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民间文化,了解民间艺术,要有民间文化知识、民间的情怀、情感,热爱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荣,肩负起发扬祖国民族文化的责任。 热爱家乡,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面向未来,融入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从小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精神,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把自己铸就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8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航天大会会议论文素材

    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喜讯传来,举国欢腾,全世界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洛洛智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国航天大会会议论文

    是小鬼耶~居然偶尔看到你这个问题了……

    雾霭流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力学大会会议论文素材

    花钱去参加,或者造个假身份去。 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是撒旦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

    勿忘我1239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国航天大会会议论文标题

    对不起,发错了

    威武的灰姑娘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航天大会会议论文题目

    我国新研究的方向有,首先,空间材料科学领域,主要研究重力条件下的材料制备;其次是空间流体物理,主要研究微重力流体动力学、两相流等;还有微重力流体物理,主要研究的

    人参娃娃小辫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