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9

上海大徐
首页 > 论文问答 > 茶叶机械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520美食吃货

已采纳
茶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国内跟茶直接相关的期刊有20本左右,以茶叶的种植、文化历史及相关技术为主。本文内容统计了国内茶叶方面的期刊,部分期刊做了资料介绍,其他可查询后了解。  《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出版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杂志以季刊周期发行,报道内容有茶叶的种植、茶叶机械、加工、制茶、经济等,介绍制茶经验,正规出版刊号35-1330/S。  《茶叶科学》是茶叶核心期刊,杂志1964年杭州市创刊,是浙江省茶叶期刊,发行至2000年被纳入到第三版核心期刊目录,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茶叶》杂志是浙江省期刊,1957年杭州市出版,杂志内容报导茶的栽培、育种、植保、加工、茶叶经贸、茶叶历史、文化、饮茶与健康及中外茶讯等。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现在以季刊周期发行。  《中国茶叶》是国家级的茶叶期刊,技术性刊物,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报道茶叶生产、科研、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收录该刊。杂志月刊发行,刊号为33-1117/S。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  茶叶领域其他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科学技术》《茶业通报》《茶桑科技与信息》《茶博览》《福建茶叶》《广东茶业》《中国茶叶加工》等。  以上茶叶期刊内容的介绍,可以当做资料参考。关于茶叶期刊投稿、茶叶论文发表,需要相关人员咨询平台编辑之后,了解可以提供投稿的期刊有哪些,以及是否符合您的发表需求。
352 评论

一只泡芙er

关于茶叶产业机械化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国家象征,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本文借以英德茶叶产业为对象,通过近年来大量机械化生产的投入,试探讨论茶叶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与进程,发现优质化生产的措施与对策,进一步研究机械化生产对茶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茶叶产业;机械化;经济效益 1 茶叶产业与机械化生产1 茶叶产业现状茶是中国特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享誉内外,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它的发展前景与经济价值一直都备受关注。最近几年,健康与养生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需求量逐年上升,销售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茶叶品质,也逐渐由低档茶发展为高档茶。如何保证产量与质量的平衡成为我们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新课题。2 广东英德县茶产业情况 英德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辖,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情况,英德县茶叶种植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其生产种植的茶叶也一直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其中“英德红茶”更是由于其色泽乌润、入口醇香,深受品茶爱好者的青睐,获得了海内外一致好评。3茶叶产业中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机械化生产在茶产业中应用主要集中在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和采后加工处理机械。我国的茶叶产业居于世界前列,而机械化控制却稍显不足,在生产中机械化应用不足30%。当前,少数的规模化茶场在田间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挖掘机械、耕犁机与耕整机;相当一部分茶场利用修剪机、采茶机和喷雾器;而日常除草、施肥和茶叶采摘多依赖于人工。同时,在使用机械生产的规模化企业中,茶叶的机械设备有老化落后的情况,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和择优茶品的实现。虽然这种高科技方式并没有全面应用于我国茶叶生产中,但是越来越多的茶场负责人把目光转向于机械化当中,逐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确保更高、更快的生产效率与经济价值。2 机械化生产在茶叶产业中的经济意义与现存问题1 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80%—90%,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70%。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总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1]。而加强机械化在生产种植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劳动总量,降低劳动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用工的不足,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茶叶种植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机械化使用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用工荒的难题,避免了由于采摘不及时导致的经济损失。2 提高品质,创造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茶叶机械标准化是促进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低成本、名品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2]。英德茶叶生产基地有一流的茶叶原料,而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技术的局限掩盖了其特有的品质。我们投入开展机械化进程,可以提高茶叶品质,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 促进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茶产业的基本环节主要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我们在发展产业经营的过程中制订有效的长远计划,保证在每个过程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确保每个环节都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长远的眼光,注重机械化的应用,确保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4 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茶叶机械设备行业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现存的制造企业均存在制造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条件低下等问题。这些企业在加快前进脚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解决茶叶品质的问题,致使生产种植出的茶叶存在质量略低的情况。第二,通过对众多茶场的现状分析,我们还发现技术人员与设备创新脱节情况的存在。当前茶场中指导使用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的基本知识,导致了机械与生产无法顺利融合,令茶叶产出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效率。第三,行业机械设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厂家生产的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了用户使用的不便利,也让企业增加了维护成本。多家企业在生产统一性能、同一类型的茶机,结构相差无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茶机械的连续化、自动化发展[3]。3 “英德茶”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的对策思考1 加强培训,宣传新技术 农机宣传部门应该增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举办多种多样的茶叶种植生产机械技术培训班,经常在企业间、农户间开展设备使用交流座谈,不断完善各种设备的使用技能。与此同时,组织创建先进带头人团队,一方面吸引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已有的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一支有方法、有知识的科技队伍,成为本市茶叶产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带头人。2 重点发展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位于英德市西郊的茶趣园是茶乡英德的特色景区,茶道之乐会让前来的访客增加对英德茶文化的认识,其中最突出的是“英德红茶”对英德县茶产业的重要性。利用机械设备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茶叶的高产值回报和经济利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增加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让高品质的茶叶更多的出现在消费者眼中,保证茶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这样才能形成茶叶品牌或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茶叶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4]。3 促进重视程度,加强投资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 财政及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我市茶叶产业的重视,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优质环境、优良品种和“英德”品牌效应作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壮大机械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做好上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壮大本土茶叶产业的经营规模。整合投资资金,开展购置机械设备工作,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 4 结论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内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广必然会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也会增加茶叶的经济效益。在茶园的生产种植过程中,应该以解决机械化存在的不足为根本指向,加大应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1]毛祖法机械化采茶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茶叶,1992(4):31-33[2]郝志龙,谢芬,林郑和浅谈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7(4):11-13[3]朱仁学国内制茶机械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03(1):29-30[4]庞月兰,黄甜,肖文军论茶叶机械化生产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11-114

254 评论

松子红枣茶

关于茶叶产业机械化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摘要:茶文化作为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国家象征,在我国有着很高的地位,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本文借以英德茶叶产业为对象,通过近年来大量机械化生产的投入,试探讨论茶叶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与进程,发现优质化生产的措施与对策,进一步研究机械化生产对茶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茶叶产业;机械化;经济效益 1 茶叶产业与机械化生产1 茶叶产业现状茶是中国特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享誉内外,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它的发展前景与经济价值一直都备受关注。最近几年,健康与养生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需求量逐年上升,销售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茶叶品质,也逐渐由低档茶发展为高档茶。如何保证产量与质量的平衡成为我们促进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新课题。2 广东英德县茶产业情况 英德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辖,地处东经111°55′至113°55′,北纬23°31′至25°12′之间,属东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情况,英德县茶叶种植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其生产种植的茶叶也一直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其中“英德红茶”更是由于其色泽乌润、入口醇香,深受品茶爱好者的青睐,获得了海内外一致好评。3茶叶产业中机械化生产的现状机械化生产在茶产业中应用主要集中在茶园田间生产机械和采后加工处理机械。我国的茶叶产业居于世界前列,而机械化控制却稍显不足,在生产中机械化应用不足30%。当前,少数的规模化茶场在田间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挖掘机械、耕犁机与耕整机;相当一部分茶场利用修剪机、采茶机和喷雾器;而日常除草、施肥和茶叶采摘多依赖于人工。同时,在使用机械生产的规模化企业中,茶叶的机械设备有老化落后的情况,无法保证工作效率和择优茶品的实现。虽然这种高科技方式并没有全面应用于我国茶叶生产中,但是越来越多的茶场负责人把目光转向于机械化当中,逐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确保更高、更快的生产效率与经济价值。2 机械化生产在茶叶产业中的经济意义与现存问题1 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80%—90%,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70%。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总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1]。而加强机械化在生产种植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劳动总量,降低劳动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用工的不足,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茶叶种植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机械化使用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用工荒的难题,避免了由于采摘不及时导致的经济损失。2 提高品质,创造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潮中,茶叶机械标准化是促进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低成本、名品牌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2]。英德茶叶生产基地有一流的茶叶原料,而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常常由于技术的局限掩盖了其特有的品质。我们投入开展机械化进程,可以提高茶叶品质,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 促进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茶产业的基本环节主要围绕生产、加工、销售,我们在发展产业经营的过程中制订有效的长远计划,保证在每个过程都能获得相应的收益,确保每个环节都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长远的眼光,注重机械化的应用,确保整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4 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茶叶机械设备行业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现存的制造企业均存在制造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条件低下等问题。这些企业在加快前进脚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解决茶叶品质的问题,致使生产种植出的茶叶存在质量略低的情况。第二,通过对众多茶场的现状分析,我们还发现技术人员与设备创新脱节情况的存在。当前茶场中指导使用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并不精通茶叶的基本知识,导致了机械与生产无法顺利融合,令茶叶产出没有办法达到应有的效率。第三,行业机械设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厂家生产的设备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了用户使用的不便利,也让企业增加了维护成本。多家企业在生产统一性能、同一类型的茶机,结构相差无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茶机械的连续化、自动化发展[3]。3 “英德茶”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的对策思考1 加强培训,宣传新技术 农机宣传部门应该增加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举办多种多样的茶叶种植生产机械技术培训班,经常在企业间、农户间开展设备使用交流座谈,不断完善各种设备的使用技能。与此同时,组织创建先进带头人团队,一方面吸引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加入其中,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已有的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一支有方法、有知识的科技队伍,成为本市茶叶产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带头人。2 重点发展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位于英德市西郊的茶趣园是茶乡英德的特色景区,茶道之乐会让前来的访客增加对英德茶文化的认识,其中最突出的是“英德红茶”对英德县茶产业的重要性。利用机械设备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茶叶的高产值回报和经济利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增加名优红茶的规模化生产,让高品质的茶叶更多的出现在消费者眼中,保证茶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这样才能形成茶叶品牌或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茶叶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4]。3 促进重视程度,加强投资建设,推动茶产业发展 财政及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我市茶叶产业的重视,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优质环境、优良品种和“英德”品牌效应作为基础,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壮大机械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做好上报工作,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壮大本土茶叶产业的经营规模。整合投资资金,开展购置机械设备工作,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 4 结论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业内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广必然会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也会增加茶叶的经济效益。在茶园的生产种植过程中,应该以解决机械化存在的不足为根本指向,加大应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1]毛祖法机械化采茶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国茶叶,1992(4):31-33[2]郝志龙,谢芬,林郑和浅谈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7(4):11-13[3]朱仁学国内制茶机械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03(1):29-30[4]庞月兰,黄甜,肖文军论茶叶机械化生产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11-114

101 评论

小吃货圈圈y

茉莉花香气研究 茉莉的香气非常独特,且因品种而异,具清丽、淡雅、新鲜的花香。一般常用来配制茉莉香精的天然香料有:小花茉莉浸膏和净油、大花茉莉浸膏和净油、树兰浸膏、依兰依兰油、卡南加油、白兰花油和白兰叶油、玳玳花油和玳玳叶油等,合成香料有乙酸苄酯、苯乙醇、芳樟醇、乙酸芳樟酯、松油醇、甲位戊基桂醛、甲位己基桂醛、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位萘甲醚、乙位萘乙醚、苄醇、苯甲酸苄酯、吲哚、乙酸对甲酚酯、苯乙酸对甲酚酯等,这些单体香料有的是天然茉莉花香的成分,有的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小花茉莉净油和大花茉莉净油都含有不少的吲哚,这也是茉莉花和它的浸膏、净油容易变色的一个原因,配制茉莉花香精不用、少用或大量使用吲哚取决于该香精的用途:不怕变色的可以多用,否则就少用或不用。 木樨科茉莉属植物大约有100种,其中的大花茉莉和小茉莉香气优雅、馥郁,被作为重要的香料植物广泛栽种,所提制的茉莉香精油是香料工业重要原料,它与其它花的香质调和,给众多类型的香料提供优雅而润泽的品质,因此有“没有茉莉就没有香料”之说。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还用茉莉花与茶叶拼和加工成茉莉花茶,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香料工业中,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茉莉香精油分析方法,分离鉴定的组分约100种,而且许多重要的香气组分已被相继合成出来,作为香料单体广泛用于调配各种高级香料;在茉莉花茶加工领域,由于直接采用茉莉鲜花作香源,对茉莉花的开花吐香习性,香气形成挥发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茉莉花香气研究作系统介绍。 1 香精油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提取茉莉香精油最早采取的是冷脂吸法(enfleurage)”,目前,该方法已被“溶剂直接提取法”代替,即用一挥发性的溶剂来直接萃取茉莉花香精油,这一原理公布于1835年,所用有机溶剂主要是低沸点的石油醚、已烷和戊烷,用石油醚(或已烷)提取茉莉花能得到28%~34%的茉莉浸膏,然后在-15℃~-20℃的低温下,用乙醇处理,除去类脂化合物和蜡质,得到52~63%的茉莉净油,该方法经济简便,目前被香料工业广泛采用。 茉莉花香气分析中,除采用“溶剂直接提取法”制备样品外,还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SDE)、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等。“同时蒸馏一萃取法”是由Likens和Nickerson在1966年发展起来的,该法突出特点是将样品的水蒸汽蒸馏和馏分的溶剂(乙醚)萃取两个步骤合二为一,此外,它可以把10-9级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从脂质或水介质中浓缩数千倍,对微量成分提取效率高,而且在10-6级浓度范围内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仍有定量的提取率,该方法是一种全组分香精油制备方法。孔守威、马娅萍等采用“SDE”法研究了茉莉花的香气组成。多孔树脂吸附法和吹气冷冻法主要用于茉莉花头香制备,前者利用多孔吸附树脂对极性较小的有机分子的强吸附作用,在较温和条件下真空抽吸,使香气分子吸附于树脂上,再经溶剂洗脱、浓缩制得头香,或采用热脱附法直接进样分析,目前采取的吸附树脂主要有XAD、Porapak QS和Tenex GC系列。吹气冷冻法未见详细说明。 张镜澄 (1985)发明了一种鲜花头香制备的专利技术,该专利采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鲜花开放过程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即香花顶空挥发物或头香,然后用超临界(或液体)二氧化碳抽提被吸附剂吸附的香精油。据称该专利可以生产出具有鲜花特有香气的头香精油,并可降低成本,增加鲜花精油产量。 2 茉莉花香气分析方法 1 分离鉴定方法 随气相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不断提高,茉莉花香气分离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目前主要采用OV-101和PEG-20M两种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对茉莉花香精油组分进行分析,其中又以OV-101柱的分离效果较好,分析时所采用柱温一般为70~200℃,检测器为FID型检测器。用上述方法可使茉莉花香精油中的各组分得到较好分离,在一个样品中分离出近100种香气组分。气—质联用技术的应用,使分离出的香气组分可得到快速鉴定,同时结合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多种鉴定方法及kovats指数、程升指数等辅助定性方法,使鉴定的结果更为准确。 2 定量方法 对茉莉香精油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定性鉴定,通常采用归一法对各组分含量粗略定量。为增强各样品间的可比性,郭友嘉等〔21~22、27〕在茉莉花花源季节稳定性研究中,将每一个样品中一定数量的峰进行归一化定量,在茉莉花头香变化规律研究中,采用归一法与校正因子相结合进行定量,定义其中的6号样总峰面积为100%,用归一法分别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再用含量与峰面积之比求出校正因子,用该校正因子再求出其它样品中香气成分的含量。 茉莉花开放释香过程中,因香气组分数变化显著,不宜采用归一法定量,否则会导致结果的重现性差,主要香气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内标法定量是目前香气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定量方法,它具有减小实验误差、结果可比性强且简便易行的特点。茉莉花香气分析中可采用癸酸乙酯作为内标物〔32〕,该化合物在茉莉花香气中不存在,出峰时间基本处于茉莉花香气气相色谱图中间位置,且与茉莉花香气组分不重叠。 3 茉莉香精油香气组分 1899年,Verley、Hesse和Muller首次分别报道了从茉莉香精油中鉴定的几种主要组分,包括乙酸苯甲酯、芳樟醇、苯甲醇、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茉莉酮,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香料工业生产的精油、净油中的大部分香气组分得到鉴定,70年代初鉴定的香气组分已达30种左右,80年代鉴定的香气组分增至97种;其中烃类化合物33种、醇类化合物27种、醛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27种、酮类化合物10种、其它化合物2种。 茉莉精油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苯甲酸顺-3-乙烯酯、芳梓醇、石竹烯、乙酸本甲酯、苯甲醇、11-二十三烯、吲哚、乙酸顺-3-乙烯酯、苯甲酸甲酯〔25〕。具有茉莉型香气特征的主要组分有:乙酸苯甲酯、茉莉酮和茉莉内酯,具有茉莉清香的组分有:乙酸顺-3-乙烯酯、顺-3-已烯醇、苯甲醇、苯甲酸顺-3-乙烯酯。α-萜品醇对香型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来源的茉莉香精油,其香气组成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的香清油组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花茉莉主要香气成分是苯甲酸顺-3-已烯酯,大花茉莉中则是苯甲酸甲酯,且在大花茉莉香气中存在对香气起主要作用的茉莉酮,但在小花茉莉香气中没有检测到。郭友嘉 (1994)首次在小花茉莉精油中检测到了茉莉酮,其含量为07~14%,而大花茉莉香精油中茉莉酮的含量为4%~2%。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茉莉香精油,香气组成亦存在差异,吴承顺等 (1987)对小花茉莉净油、精油和头香组分进行了比较认为: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较多,主要是苯甲酸顺-3-乙烯酯,还有榧烯醇、油酸甲酯等;精油和净油组分相近,但精油中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较高;头香中乙酸顺-3-乙烯酯、芳樟醇和乙酸苯甲酯的含量较高,并含有一些低沸点的烃和酯。郭友嘉等 (1994)分别采用SDE、溶剂直接提取法和Porapak QS树脂吸附法对福建茉莉花的精油、净油和头香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分离出176、145和86个峰,鉴定出峰面积/总峰面积≥03%的组分分别为81、96和46个,但未对三种香精油之间组分的差异进行详细的比较。张丽霞等对同一样品采用吸附—溶剂洗脱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方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三种香精油制备方法,对茉莉头香、精油和净油的香气组成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三者除了在香气组分数上存在明显差别外,香气组分在气相色谱图上的分布位置也存在差异。如将茉莉花香气的气相色谱图分成三个区段,即芳樟醇之前的化合物属第Ⅰ区,芳樟醇与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之间的化合物属第Ⅱ区,邻氨基苯甲酸之后的化合物属第Ⅲ区。茉莉花头香与精油、净油组成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头香中第Ⅲ区的化合物极少,仅有1~2个组分,而净油和精油该区段的化合物多达12~18个。 此外,马崇德等 (1983)采用吹气—冷冻法得到茉莉花头香样品(含油相和水相两部分),首次报道头香水相样中具浓郁的茉莉花香,水相样经过XAD-2树脂富集、洗脱、浓缩处理进行分析,鉴定出12种油相中未曾检测到的香气组分,主要是一些低级醇类化合物,如:甲醇、异丁醇、1-戊烯-3-醇、正已醇和环已醇等。 4 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变化 探明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组分含量和组成变化,对香料生产投料时间和花茶加工付窨时间具指导作用。 陆生椿等(1985)对离体茉莉花存放不同的时间后净油、头香进行了研究,认为:茉莉花离体后当晚23:00~次日3:00香气组分最多,净油的香气品质最好,主要赋香成分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苯甲酯、苯甲酸顺-3-乙烯酯等含量较高,乙酸顺-3-已烯酯在释香前期含量较高,随后逐渐减少,而吲哚、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含氮化合物在释香后期却增加;头香组分中,乙酸顺-3-乙烯酯和吲哚的变化情况与净油相同,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却不断减少。 郭友嘉等 (1994)采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对茉莉花采后7~46小时之间的头香进行了研究,将茉莉花香气的释放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未成熟期、成熟期和枯萎期,刚采摘的花蕾在未成熟期香味甚微,香气组分少,放置11小时后进入成熟期,酯类和醇类的数量增加,在枯萎期酯类含量明显下降,醇类含量却略有增加。张丽霞等研究表明:刚采摘的成熟茉莉花蕾香气组分少,香精油总量低,基本上不存在茉莉花香气的特征成分,当茉莉花开始释香时,香气组分数急剧增加,香精油、酯和醇的总量也相应增加,并出现一个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此外,在茉莉花释香前期和末期,醇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在旺盛释香过程中,则酯类香气组分所占比例较大;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与感官审评的香气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其中萜品醇、乙酸苯甲酯、α-法呢烯、丁子香烯、苯甲酸顺-3-乙烯酯的含量与香气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种香气组分与香气浓度之间的回归模型。 此外,郭友嘉等(1993)对茉莉全花期(包括八个节气)的花源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对茉莉花朵的色泽、大小、重量、含蜡量及香精油总量有较大影响,但对香精油的组成影响不显著,说明茉莉花在全花期内花源质量基本稳定。 5 茉莉花开放释香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条件对茉莉花,尤其是离体茉莉花的开放吐香影响较大,在温度、湿度和含氧量三个环境因子中,以温度的作用最大,当温度低于20℃时,离体茉莉花蕾难于开放,温度高于36℃时,茉莉花蕾在下午7:00左右就可开放。福建宁德茶厂 (1987)认为茉莉花释香最佳环境条件:室温30℃~33℃,堆温35℃~38℃,相对湿度80%左右,空气流速5~6ml/min,鲜花养护时堆高10~15cm,花堆内部氧气含量17~20%。 茉莉花产花量在整个花期中出现波浪式高峰期,产花高峰期供过于求,花少时又供不应求,影响了花茶生产,因此许维建 (1982)和丁清厚 (1990)分别探讨低温贮藏控制茉莉花开放吐香的问题,许维建认为12℃~18℃低温贮藏花蕾较好,不宜低于12℃,升高温度后茉莉花基本上可以开放吐香。丁清厚则认为在8℃~15℃的低温和9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使茉莉花蕾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抑制花蕾开放的目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茉莉花低温冷藏的方法:将鲜花分层贮藏于冷藏室中,每层间距15cm,层间花堆厚度10~15cm,冷藏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湿度控制在85~90%范围内,据称采用这种方法贮藏的茉莉花蕾,解除低温后鲜花依然洁白有光泽,无干缩现象,香气浓郁清香。 参考文献 1 山西贞向亚太技术开发委员会报告的在印尼指导茶叶研究的工作报告 2 罗龙新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茶叶,1990(4),30~ 3 刘晓华介绍印度尼西亚的茉莉花茶生产广西茶叶,1991(1), 4 孔守威,马娅萍,吴承顺“同时蒸馏—萃取”分析茉莉花香成分植物学报1985(26),186- 5 卜欣,黄爱今,孙亦梁等茉莉鲜花香气成分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1987(6),53- 6 马崇德,赵明,张世怿等XAD树脂在茉莉头香水样分析中的应用化学通报1984(2),20- 7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茉莉花头香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植物学报,15(2),189- 8 陆生椿,黄秀丽,卢剑飞茉莉花不同存放时间所制备样品的得率和主要成分对比广州轻工1985(3),1- 9 范成有主编香料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10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Ⅱ净油和头香化学成分〔GC/MS〕分析色谱,1994,12(1),11- 11 郭友嘉,戴亮,任清等用吸附—热脱捕集进样法研究茉莉花香释放过程中化学成分色谱,1994,12(2),110-113 12 马崇德,黄爱今,林祖铭茉莉花头香的成分研究化学通报,1983(3),15- 13 王天公,孙亦梁香花顶空挥发物的分析化学通报,1986(2),19~ 14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茉莉花净油的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1,23(6),459~ 15 吴承顺,赵德修,孙守威等小花茉莉净油的少量成分研究植物学报,1987,29(6),636- 16 郭友嘉,戴亮,杨兰萍等,福州小花茉莉全花期中的花源质量稳定性研究Ⅰ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色谱,1993,11(4),191~ 17 刘先和茉莉花的开花习性与茉莉花茶窨制茶叶通讯,1982(2),13~ 18 福建省宁德茶厂茉莉花开放吐香习性与环境条件关系福建茶叶,1987(2)21~23, 19 许维建对人工控制茉莉花开放和吐香的初步探讨福建茶叶,1982(4),27~ 20 丁清厚茉莉花低温冷藏技术设备的开发研究茶叶机械,1990(2),29~ 21 张丽霞茉莉花释香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及其细胞学、生物化学基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3

322 评论

linlin0530

福建省劳模陈加友:以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陈加友,1969年出生于安溪县龙涓乡,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主任,正高级讲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评茶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30年来,陈加友从事茶叶机械教学、创新、研发和生产,培育了一大批茶机创新能手,并先后获国际发明金奖1项、全国发明金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专利三等奖1项。发明国家专利37项,参与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项、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13项,出版《茶叶机械》专著1部,发表论文36篇。2018年,他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茶叶机械论文

    福建省劳模陈加友:以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陈加友,1969年出生于安溪县龙涓乡,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主任,正高级讲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

    重庆周林频谱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茶叶机械论文范文

    一、 擦亮慧眼,找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搞一些小的

    杰克贝老师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茶叶机械论文题目

    可以研究茶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或者几种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对比。

    坠落的梦天使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茶叶机械论文选题

    我觉得应该是庄重和隆重是同义词,这是我的理解ԅ(¯㉨¯ԅ)

    草菜一家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茶叶机械杂志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

    Greta:)杨婷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