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2

与口水长流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戏曲文化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暗中的精灵88

已采纳
华美人文学会与海外昆曲社和美华艺术协会25日联合举办戏曲讲座,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及理论家胡芝风女士主讲“中国戏曲之美”,吸引众多戏曲爱好者到场聆听。胡芝风教授在演讲中谈到了中国戏曲的概念、种类、历史,以及与西方音乐剧的区别,强调中国戏曲的独特美学精神--即它包括“观物取象”的审美观、“摹情、写意”的艺术观、“意象”的形象思维、“诗化”的审美核心以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和“传神”的审美追求等七个方面。胡芝风195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同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自幼学习钢琴及芭蕾。10岁开始学习京剧和昆剧。曾得到京剧大师周信芳、魏莲芳、杨畹农、包幼蝶及昆曲传字辈大师方传芸、朱传茗等前辈艺术家的教导。1959年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离开清华大学,走上京剧舞台。1960年到苏州市京剧团任主演,1980年兼任团长。主持改编、导演并主演的京剧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传》、《灰阑记》等。(图与文:侨报记者管黎明)
168 评论

一杯甜柠檬水

中国戏曲的形成(唐朝篇)戏曲文学是戏曲艺术的基础,离开戏曲文学谈戏曲的发生、起源与形成,就会缺乏实际意义。唐朝的戏曲文学:(一)变文:又名俗讲,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也是一种讲唱艺术,在民间很流行。它最初是由佛教寺院以通俗故事宣传经义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内容是以宣扬生死轮回,颂扬佛法为主。形式是散、韵结合。比较著名的变文有《目莲变文》《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秋胡变文》等。特点:人物鲜明,气氛强烈。语言音乐性强,熔铸民间口语,通俗易懂。(二)传奇小说:由志怪小说发展而来。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元稹的《崔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特点:内容广泛、情节离奇、故事曲折,引人入胜。唐朝的变文和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有很多都为后世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从它们的一些特点来看,能成为戏曲题材的作品,通常具有三大特性:第一,通俗性。因为只有通俗易懂的东西容易才扎根于民间,而只有这些庶民百姓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故事,才有可能进一步借助戏曲这一形式广为流传。第二,故事性(或传奇性)。戏曲作品对故事的要求相当高,因为从它的表演形式来看,它要求题材有悬念,有高潮,如此才可以在演出过程中制造矛盾冲突,获得戏剧化的效果。第三,娱乐性。戏曲作品中即便是宣扬教化的,那它也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用娱乐(如“科诨”)等形式表现出来,要符合绝大多人的的审美欣赏和戏曲本身的娱乐性功能。而除这三性之外,戏曲作品还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也是很重要的。但文学性和思想性,那是判断一个戏曲作品是否能成为精品的决定性条件,却并不能成为戏曲题材的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在早前我曾论述过,一个戏曲精品应该是艺术和思想(当然也包括文学性)并重,后来我又说过,目前的戏曲不要过份提倡文学性,还应注意娱乐性。有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两个论点好象前后矛盾。其实不然,我的第一个论点是针对戏曲的精品说的,而第二个论点是对普通的戏曲说的。以京剧的《四郎探母》为例,此剧二百多年来盛演不衰。分析一下它的内容,可以说具备了构成戏曲作品的基本三元素:通俗性、故事性、娱乐性。但它显然没有什么思想的深度和文学浓度,所以依据这一标准,只能判定它是一出好戏,而不是一出精品。再例举苏州弹词〈珍珠塔〉,通俗,传奇,娱乐性甚至包括文学性,一个都不少,但由于作品前后思想体系紊乱,表述不一致,影响到了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使它在走向精品的道路上裹足不前。那么现在戏曲人士有个观点,就是大呼提倡戏曲的文学性,(这种观点特别是喜欢昆曲昆虫们提得最多)那么我认为,提倡文学性本身没错,但得分清层面。前提是:首先要在满足初级阶段中至少成为一出“戏”的状态下,才可以谈文学、谈思想。现在有些新剧目,在编写过程中,第一个层面上的“通俗、故事、娱乐”等三要素都还没满足,却先把第二个层面的文学性放到了最主要的位置,显然有点不太合适。总之,把戏曲题材编写成一本好戏,把好戏磨成一部精品,从注意通俗、故事、娱乐性到讲究文学、思想性,这都是一个按步就班,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视不同的戏曲作品到底处在哪一个阶段而言,更应视目前整个戏曲作品创作的大环境而言,要灵活机变的分析对待。 回复:一点想法"首先要在满足初级阶段中至少成为一出“戏”的状态下,才可以谈文学、谈思想。现在有些新剧目,在编写过程中,第一个层面上的“通俗、故事、娱乐”等三要素都还没满足,却先把第二个层面的文学性放到了最主要的位置,显然有点不太合适。"针对上文的这段思想,我想谈一点看法。首先看题目,这段笔记摘要的是“唐朝戏曲文学的特点”,再看清月摘的一系列笔记,像是在讲戏曲的发展史。正因如此,所以卿所言“通俗性,故事性,娱乐性”,在现代的社会里,是不是一定成为一出戏的前提,我觉得是一个问号。在古代,戏曲是最综合的娱乐形式,因此它最容易符合民间,或者主流的审美趣味。因而就像现在的电视剧,故事性,娱乐性,通俗性是前提,否则就没有“收视率”,演员们就要饿肚子了。但即使在古代,一出戏也未必符合这样的要求。举一个极常见的例子。游园这一折,可谓经典,可它有什么故事性?连基本的冲突也没有。通俗性?语言显然十分雅致,非一般百姓可解。娱乐性?更不用提,通篇都是一个千金小姐的感怀伤春,使士大夫们扼腕叹息,清玩一番而已。我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层(受众)对戏曲(戏剧)有不同的要求。想戏曲的启蒙阶段,可谓还没有什么成套的“曲”,只是一些插科打诨,稗官野史的说唱人物,就像小学生写作文,先不讲究辞藻,而是把一个故事好好地明白地讲述下来。到了后来,开始讲究文体,讲究韵味,讲究意境,反而会慢慢淡化原来的情节性。而昆曲已经走到了淡化情节的一步,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戏剧形式了。如今,这种形式又由于种种原因而面临式微。现在是多媒体的世界,大众的娱乐心态远非戏曲可以演绎。戏曲的受众现在开始,也许将来一直都只能是一个小众的文化行为了。不用去奢望戏曲的通俗化。所以我想,新编戏的创作,不应该仍把通俗性故事性等作为一个优秀作品的前提吧?(而至于新编戏的种种问题,又是一个较复杂的主题了,在此不赘述。)我想我们在看一些戏曲艺术史籍的时候,应该在艺术的受众角度上注意时代局限(比如娱乐性通俗性等),而在本身的艺术创作上略微忽视时代局限(比如词曲的文学性)“观众就是上帝”这类话虽然有点过但有道理,只是它的道理是有前提的,就是弄清目前的观众到底是哪些人。我觉得目前还在看昆曲的大多都是大学生,知识分子或者白领阶层等,(趣味上也就有点接近原来的士大夫们)跟他们我觉得倒不一定非谈娱乐性通俗性什么的吧?

179 评论

虫虫殿下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真实是一种感受,是来自客观又对于客观有认识意义的主观感受。真实不同于事实。历史学要靠事实,戏剧艺术要靠真实。戏剧所以要写“事实”(故事)只是为了让观众感受真实,并非为了“事实”本身;而这个“事实”一般也不必是现实中的事实(或称实事)来支持的。鲁迅论讽刺艺术时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艺术离不开虚构,允许幻想,甚至可以出神出鬼。写历史剧,在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之间,艺术家可以自由摆动。摆动的自由,服从于能表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内在的可能性”(莱辛语),并且,它是和艺术家的意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达到情与理的相互渗透和自由转换。我们似乎有一种重事实、轻真实的倾向,如所谓重大题材,以为找到了它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真实了,客观效果常常并非如此,因为受实事的束缚较多,就难以在真实的开掘上获得充分自由。在过去传媒不发达的年代,写时事新闻的戏很有号召力,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对于观众来说,戏中的“事实”在时间上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心灵的贴近对艺术家和观众都很重要。而且还应看到,时间距离恰恰是创作上拥有较大自由度的有利条件,京剧《曹操与杨修》、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就是很好的例子。 真实靠正确的形式支撑黑格尔有句名言:“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艺术家要传递给观众的真实,或者说,能被观众感受的真实,都是经过形式中介的。艺术家是用形式同观众打交道的。所谓“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也可以叫做正确地进行形式化,进行形式创造。联系到戏剧,这个形式怎样才是“正确的”呢?有几个基本观点可说。 首先,在戏剧中,形式化就是动作化。从艺术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它有两个基本品质:(一)“动作就是实现了的意志”;(二)“动作在本质上须是引起冲突的”(黑格尔语)。戏剧动作不等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对于后者,必须经过选择、提炼,被赋予以上两个品质,才成为戏剧动作。而意志和冲突,产生于过去又直接指向未来,其当下的感性过程就是戏剧情节,就是性格的历史。因为动作是实现意志、引起冲突的,就会“导致动作和反动作”,就有了戏剧性。我们看戏,觉得“平”、“冷”,觉得“没戏”,多半是由于缺少真正具有戏剧意义的动作。没有动作化的真实,不是戏剧的真实。 其次,戏剧动作是有不同形式的。对于演员来说,动作不是单指形体动作(表情、姿态),而是语言、心理、形体的总和。其感性呈现就是角色形象。戏剧所以会有不同的样式,如话剧、歌剧、芭蕾舞剧、戏曲(要说“剧种”,这才是真正的剧种分类,我们戏曲中的所谓“剧种”,有许多是地方性因素,并不都具备样式类别的意义),归根到底,在于动作有不同的形式。话剧的动作是接近生活本来形态的,它的重点是语言,是口语化的台词。歌剧的重点是歌唱和音乐,舞剧的重点是舞蹈和音乐。歌剧不以舞作为动作形式,舞剧不以歌作为动作形式。而戏曲的动作是一种有歌有舞的综合形式,通常称之为唱念做打。不管是哪一种戏剧样式的动作,包括写实主义的话剧在内,都是“第二自然”,是人工的自然,都是经过了精心处理的艺术形式。所以,要“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时,有个先在的条件,只能“放在”特定戏剧样式的动作形式里,因而动作化时,有没有样式意识,是能否“正确”的一个重要关键。观众看有些戏曲常要批评它是“话剧加唱”,多半是在整体的形式化中缺乏样式意识。有明确的样式意识,是创作上的一种本体自觉。 其三,动作形式既有继承性也有变易性。以戏曲而言,无论唱念做打,都具有历史地积累下来的形式技巧,其规范化形态通常叫做程式。形式既然是艺术家和观众的特殊关系的体现,因而在形式化过程中,重视剧种的样式特征,充分运用固有的程式技巧,是同尊重观众的欣赏需要相一致的。然而这种继承性又是相对的,它会随时由于表现真实的需要,作出某种幅度的变易。所以形式化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程式化。形式化大于程式化,形式化中可以吸纳、融入非程式的因素。说得再大胆一点,在现代戏曲的创造中,形式化乃是程式化和反程式化的多样统一。现代戏曲的形式化,还包含一个新的任务:要实行形式上的更广泛的新的综合。有了这种更广泛的新综合,才能在同一种戏剧样式中,实现演出样式的多样化。演出样式的核心是演员的动作,是动作的样式特征,但光有这个核心还不够,还要有它的外延部分,包括听觉方面的音乐、音响和视觉方面的化装、服装、布景、灯光。另外,还可以在观演关系上作特殊的空间处理。有了这些因素的积极而又“正确”的介入,演出样式才能获得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这方面的经验,戏曲自身较少,要靠借鉴外来经验,这是戏曲现代化中不能跳开的过程。引进外来经验,常常会产生不协调,吸纳容易消化难呀,却又不能因噎废食。艺术上的现代化,有创新和破坏的两面性,要尽量保护创新,减少破坏。这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出一批艺术大家,才能逐渐减少混乱和痛苦。真实的形式化一旦获得整体性成功,会给观众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到了这儿,真又通向了美。观众看戏,既要由真带来感动,又要由善带来心灵的净化、升华,还要由美带来反复的品味,持久的陶醉。但满足于感动以至心灵的震撼,还不是戏剧审美经验的全部,能够达到朱光潜说的“内容沉没下去,形式浮现出来”(沉没不是消失,浮现出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时候,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是把戏曲当艺术品来欣赏了,才能深入体会戏曲艺术的无穷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戏曲文化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

    芒果布丁sweet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关于戏曲文化的论文题目

    有一本书叫《名角与戏曲》,中有一文叫 元代杂剧,至今千里赖通波你看看怎么样,一搜就找到的!

    cynthiahql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关于戏曲的论文题目

    挣扎与禁锢——论曹禺笔下女性人物心理冲突的悲剧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昕总理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戏曲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

    哆咯哆咯咯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关于戏曲文化的论文题目大全

    1、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浅谈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2、反思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传统戏剧在师范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定位

    贝壳athen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