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58

西风华诞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论文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游客小孩儿

已采纳
我们是普通人,不懂国家大事,不知道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333 评论

queeniechen2007

经济学、金融学。已公开出版经济学和金融学学术专著2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为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30多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0 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作奖)2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著作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市场价格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经济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中国资本形成与金融市场证券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999-2000)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1.《伦理经济学再论: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12.《国际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1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0-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5.《银行信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6.《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1-2002)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8.《区域货币一体化:欧元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0.《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21.《货币银行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2.《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3.《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24.《中国金融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5.《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在期刊或报纸上公开发表的部分专业学术论文1.“论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原因——兼论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2.“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77年9月3.“农民经商势在必行” 许崇正 《新华社内参》1982年3月、《理论战线》1982年第12期(此文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第一辑)4.“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5.“滁县地区专业户发展的调查” 许崇正、陈道奎 《理论战线》1983年3月“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必然性——滁县地区农民经商情况的调查” 许崇正 新华社《内部参考》第4期(被《商业研究》全文转载于1983年第9期)“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是当代和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4年4月“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84年6月“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讨探”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当前三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许崇正 《工人日报》1985年3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题”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5年4月“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关系的考察——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 许崇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86年第3期转载;《科学社会主义》1986年第3期)“马恩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2期“对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的分析” 许崇正、周多礼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6第4期“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许崇正 《开发》1986年第4期“论价格的基本职能” 许崇正 《江淮论坛》1986年第5期“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摘载)“试论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内含” 许崇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论建立合理的价格目标模式的条件” 许崇正 《学术界》1988年第3期“论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 许崇正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价格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许崇正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1期22.“论价格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2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6期“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论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改革》1994年第3期“陕西省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何炼成、许崇正、和春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何炼成、许崇正、张兴茂 《人文杂志》 1994年第4期“论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目标管理” 许崇正 《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金融体制创新” 许崇正 《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 许崇正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2.“中央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期“中国拆借市场规范化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1期“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2期“大力发展短期企业债券” 许崇正 《安徽金融》1996年第2期“发展短期债券的再探讨”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如何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许崇正 《经济与金融》1996年第3期38.“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3期“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呆滞” 许崇正 《学术界》1996年第4期“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许崇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论金融市场创新与经济增长”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6年第5期“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许崇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创新” 许崇正 《金融体制改革》1996年第5期“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46.“论当代西方金融自由理论复归学派”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6第6期“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许崇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思考”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7期“论发展中国股市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财贸经济》1996第10期(被《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创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1期52“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被收录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一书中“关于资本范畴的重新认识”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发展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重组的作用”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8年第7期“再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8期“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第8期“资产重组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的探讨” 许崇正 《学术界》1998年第8期“中国资本形成范畴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8年第8期“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利用外资方式探讨”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中国资本形成范畴探讨” 许崇正 《经济学家》1998年第9期“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8年第10期“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关于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8年11月“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1期“论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中国的直接融资探析”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5期“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7期“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9年第7期“中国金融市场七大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1999第9期“论发展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第9期“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论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6期“论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加快实现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许崇正 《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7期“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8期“论中国利率市场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思路”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伦理经济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1第6期“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思路” 许崇正 《经济纵横》2001第9期“论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潮流和趋势”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许崇正、刘雪梅 《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论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许崇正 《安徽经济工作》2002年第2期“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的八点对策”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2年4月“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论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2第9期9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金融论坛》2002第9期“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加快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3年2月“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论我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论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100.“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3第11期101.“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年第12 期 “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许崇正、陈建新 《改革》2003年第6期 “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选择” 许崇正、王先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05.“再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许崇正 《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6月107.“关于江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讨“ 许崇正、别超 《江苏商论》2004年第8期“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 许崇正、官秀黎 《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109.“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三农”出路: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四个问题” 许崇正 《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许崇正、高希武 《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许崇正、柳荫成 《经济学家》2006年第7期“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7年7月“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许崇正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7期“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年第9期121.“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许崇正 《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22.“基于资本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分析” 龚澄、许崇正 《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7期“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9年9月8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生产力增长、智慧生产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328 评论

绝色经典

我国经济可以每日关注一些国家交际或者是经济发展的一些新闻,然后突发感想写一篇长篇论文也是可以的。

124 评论

余文文214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236 评论

360U233840390

我们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好多的西方国家都追不上我们。真是大快人心。

164 评论

jasmine1995

资本主义的先进性不在它的私有化而在它是民主制度下的法制社会,私有化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回避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与保障资本的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主张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中国的改革恰恰索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缺陷而避掉了民主与自由及舆论监督。没有民主的私有化社会是封建社会。现今荒谬的改革不亚于曾经荒谬的文革,他们都是一场政治运动,唯有形式的不同,而人民还是那样的可怜,因此没有民主的改革是欺。

347 评论

nancyding0696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319 评论

爱在撒哈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116 评论

大漠金鹰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124 评论

小小的I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环境问题之源等问题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环境问题之源等问题

    会员2764311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3000字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环境问题之源等问题

    草菜一家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论文1500字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

    克利玛碴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论文1000字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零售业发展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

    为萍伤心航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论文2000字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爱林公主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