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5

迷茫的前途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科学报主编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y瘦胖纸

已采纳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张钰哲(16-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勋、中国科学院学部一等功勋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宗师,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奠基者之一。林同骥,(1918——1993),空气动力学家以及流体力学家 1918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福州。世界空气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在飞机制造、人造卫星回收、洲际导弹 研制方面卓著功勋。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力学学报》主编。1942年林同骥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在重庆市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他跟随他哥哥林同骅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架“C—1010”运输机并同他哥哥林同骅一起充当试飞员,完成了从重庆飞往成都的处女航。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为了建设新中国,林同骥偕同夫人张斌和尚未满月的女儿回国。他是一位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空气动力学家。力学所研究员吴应湘跟着林同骥学习工作了12年,是恢复学位制后林同骥的第一批硕士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他的水平很高,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对他的学术成就作出完整评价。”吴应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谈及恩师,他数次哽咽、眼泛泪光。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提出的端头热应力匹配问题和相应研究,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烧蚀图像的研究为中国洲际导弹的防热设计,这一设备后来所提供的大量实验数据、方法与经验,为中国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业开创时期的设计与研制作出突出的贡献。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U型振荡水槽,采用抽吸式空气活塞激振以及对水槽弯段的精心设计,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了很好的试验段流场品质。他向国家提出开发海洋的建议,推动中国海洋工程力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联合开展的“八五”海洋工程力学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他领导和组织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研究的成果。 林同骥一生著作,主要有《高速声速空气动力学》、《双曲型翼截面柱体的圣维朗扭转问题》、《曲线叶栅的绕流问题》、《吉林陨石烧蚀图象分析》、《有序熔楔和转捩》、《矩形截面直管中的振荡流动》、《现代力学的发展》、《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烧蚀图象与流动模型》等。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创立者,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沈元(28-30)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174 评论

FACE家具和设计

陈 鹏06~ 科学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刘洪海10~6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6~06 科学时报社总编辑6~06 科学时报社社长杨建华6~08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9~ 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李占军6~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赵 彦8~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林 珺4~ 科学时报社党委副书记郑千里6~8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李浩鸣6~5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何 岩6~7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科学时报社社长罗荣兴11~12 中国科学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1~6 科学时报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7 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常务副社长8~6 科学时报社社长、党委书记谢鹏云3~6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黄安文3~6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李 士1996~1997 中国科学报代总编辑郭传杰1995~1996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总编辑1997~1998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中国科学报社长1~6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兼科学时报社社长张玉台1993~1995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总编辑王友恭1991~3 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郭曰方1988~1993 中国科学报总编辑张云岗1988~1993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中国科学报社长王鹤山1985~1989 科学时报社、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张 杉1~3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刘声远1~3 科学时报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叶笃正1~3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科学时报社社长朱世和1980~1983 科学时报社专职副主编罗 伟11~12 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兼科学时报社主编苏世生5~1 科学时报社编辑室负责人张正光4 科学时报社创始人、负责人之一陈晓原1~4 科学时报社创始人、负责人之一

314 评论

KellyYin0816

从海外学成归来,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钱学森  钱学森(11-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328 评论

菁菁super5man

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编辑工作, 先后担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基金》、《自然科学进展》的责任编辑自参加科技编辑工作以来, 先后在Science(英国科学杂志), Nature(自然), Scientometrics(科学计量学), 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 《科学通报》、《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献计量学和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论文或杂文60余篇 有丰富的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培训经验, 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主持翻译了《科技英文写作与演讲》和《科技英语写作进阶》 曾获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资助和奖项社会兼职: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编辑学报》编委、《中国科技术语》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个人博客: 任胜利的编辑之家(科学网) 主要论文[1]任胜利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357~[2]任胜利2005年度IS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8):F0002~[3]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34~[4]任胜利 林佳莉国际性出版机构创办新期刊的原则及案例介绍[J]编辑学报,2006,18(5):398~[5]任胜利 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6]程维红 任胜利 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55~[7]贺德方 乔晓东 曾建勋 屈海燕 任胜利 方梅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支持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79~[8]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6):393~[9]莫京 任胜利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期刊自引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5):655~[10]任胜利开放存取(Open Access):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2):151~[11]任胜利科技英语的文体与表达[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4):F002~[12]任胜利正文的架构与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3):F002~[13]任胜利科技论文中表格和插图的制作[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2):F002~[14]任胜利科技论文题名的拟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2~[15]任胜利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F003~[16]张建中 任胜利病理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几个问题[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4):396~[17]任胜利 祖广安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4):303~[18]任胜利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112~[19]任胜利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2):F002~[20]任胜利科技论文的同行评议[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14(11):F002~  主要著作《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科学出版社,2004年 《科技英语写作进阶》,[法]J L Lebrun,著;任胜利、莫京、安瑞,译;科学出版社,2009年 《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第二版)》,科学出版社,任胜利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科技写作与交流》,科学出版社,任胜利,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科学报主编

    人物简介任胜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66年生于安徽; 198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

    漩海灵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中国科学报主编刘曾

    ▲学术期刊《地质科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副主编,《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编委等。 刘东生曾多次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并曾于1957年兼任《中国第四纪研

    我的臭熊熊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主编副主编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

    小熊de爱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中国药学学报主编

    我想说的和胡老师有一点点联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彼时还是南京药学院的中国药科大学分析化学中心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计算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将计算机、信息论以及药学相结合起

    拎拎同学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中国科学杂志主编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荣誉总主编:周光召  总主编:朱作言科学通报主编 夏建白办刊宗旨:力求及时快速地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

    520贝基清净果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