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3

二三子钩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医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专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偷吃月亮

已采纳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作是中医四大经典。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2、《难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270 评论

永远幸福66

耿鉴庭先生应诊之余,于文史方面涉猎颇广。在目录学、训诂学、金石学、古器物学、文物考古方面均有相当研究。对扬州文献、文物的搜集、保护不遗余力。其中,尤对医药文献、医药文物更加注意,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也做出重要贡献。他以中医研究院创建时所集的中医古籍为基础,发起与北京图书馆协作,把全国60多家图书馆珍藏的中医书,编成全国第一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特别是他在改革开放以后还主编了《广陵医籍丛刊》,遍收扬州医家及流寓扬州的外籍医家著作的各种刻本与稿本,在每项著作前都加入题跋及序,使扬州地方中医典籍的特点及成就得以宏扬,从而开中医地方典籍出版之先河,丰富了中医典籍的宝库。70年代末,经先生多方奔走,艰辛努力,在陈翰伯、王子野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医古籍出版社,先生任副社长兼总编辑,为中医古籍整理出版作了大量工作,从而使中医孤、善本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走上专业化、系统化的道路。

89 评论

WJH卡琪屋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其他的如:吴鞠通的温病条变,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张景岳的类经,李东垣的脾胃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吴谦的医宗金鉴!!多看点中医书籍吧,多了解一点中医吧,那样你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充满智慧,多么的伟大!

325 评论

樑樑1982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雷公炮炙论》 《唐新修本草》 《日华子诸家本草》 《开宝本草》 《本草图经》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珍珠囊》 《汤液本草》 《滇南本草》 《本草备要》 《黄帝八十一难经》 《伤寒论》 《名医别录》 《周易参同契》 《肘后备急方》 《备急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 《济生方》 《三因极-病证方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 《灵枢经》 《针灸甲乙经》 《针灸大成》 《奇经八脉考》 《圣济总录》

196 评论

向着好吃奔跑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四部书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它们都是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2、《难经》    《难经》全书共有81章。分别对脉法、经络流注、气血盛衰、脏腑诸病、经穴及用针的补泻手法等方面作了比较深人的解释和发挥,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学术理论,为后世有关中医诊断、病理、经络和针灸等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其阐述了《内经》的有关疑难问题,故名《难经》。 3、《神农本草经》    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了“辨证论治”的诊疗法则,创立了许多宝贵的诊治方法,总结发展成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的伟大著作。后人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共16卷。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由于前人创造性的劳动,故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医疗实践,至东汉时已确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这些都为以后日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伤寒杂病论》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311 评论

berber1215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中国现成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由《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组成。《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论、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不仅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也是第一部养生经典,还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论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为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难经》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作。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的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论证。采用问答方式,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症等方面。其创立的命门学说,成为中医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第一次提出“奇经八脉”名称。对后世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一直被后世医学所遵循。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黄帝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神农氏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原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就连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120 评论

枫小High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部经典中医书籍 医书网  里可以下载到一、《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黄帝内经》不仅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也是第一部养生经典,还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论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为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黄帝内经》中国现成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由《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组成。《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论、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二、《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难经》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作。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的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论证。采用问答方式,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症等方面。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三、《伤寒杂病论》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四、《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神农氏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原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就连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医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专著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四部经典中医书籍 医书网  里可以下载到一、《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

    蔡蔡菜哈哈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医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

    你要发表这类的??我知道的有中国实验方剂学、新中医,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

    百合海鸥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医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类型

    你要发表这类的??我知道的有中国实验方剂学、新中医,不知对你有没有帮助。

    c阿c的鲁鲁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医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区别

    1、《黄帝内经》。黄帝所写,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2、《难经》。

    掉进米缸的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有哪些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

    哇小妹夫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