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1

sisley0522
首页 > 论文问答 > 福建体育科技编辑部主任是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菩小帅傲娇脸

已采纳
徐海峰解放战争时期,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被服总厂做工,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前夕,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24箱档案转入我方。因叛徒告密,于1949年5月20日被杀害于宋公园(闸北公园)。  徐林对父亲在世时最深刻的印象,是当时家里人总是在上海流浪,日子过得极为艰苦。虽然当时自己还很小,但饥饿的姐姐在路边捡菜叶被打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时日子实在艰苦,爸爸总是很忙,见不到他。”  1960年,同样是为父报仇的动机,徐林追随父亲的脚步参军并从事情报工作,父亲模糊的形象一直激励着他。转业后,在担任普陀区党史研究室主任期间,接触到更多关于父亲的情况,为编写《上海市普陀区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年逾花甲的徐林甚至熟练掌握了电脑办公软件的使用,“我现在是excel专家。”
216 评论

RosaLifeShare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本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宗旨,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 年来,本刊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和与台湾省毗邻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势,充分挖掘本校理论经济学、中国文学、艺术学、专门史等优势学科的学术资源,开辟了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研究、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栏,近几年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闽台区域研究”、“修辞学大视野”三个重点栏目以及若干学术专题栏目。立足福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发表研究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有创见、有新意的文章是本刊多年遵奉的编辑方针。得益于始终如一的正确办刊方向、较高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本刊近年来先后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并被评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福建省一级社科期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等,“修辞学大视野”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56年,原刊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学报》,不定期出版;“文革”期间停刊, 1975年复刊,刊名为《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5年刊名变更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半年刊为季刊,并使用卷号; 2007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自复刊以来,丁汉波、林辰、林忠民、朱鹤健、吴松刚、李敏、林敏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担任过本刊的主编和副主编,目前由黄汉升任编委会主任,王长平、李敏、凌启淡、余望任编委会副主任,余望任主编。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程,经几代人的努力,本刊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刊物质量不断提升。近年发表的论文大部分为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金支持的成果,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主要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M)、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本刊在历次评比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先后荣获:“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1989年),“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1989年),“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1992年),“福建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办,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1995年),“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6年) ,“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1999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国家教育部,1999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4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6年),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奖”(福建省教育厅,2006年),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8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2009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全国高师院校自然科学“十佳学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1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2年),“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3年)等。编辑部2008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编辑个人也多次获得全国或省级的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学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编辑人员还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项、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奖3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和省级学会的奖励。本刊是福建省创办较早的高校学报之一, 在学报界有一定的影响,现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师范院校期刊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福建省期刊协会、福建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 登陆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在线投稿。

171 评论

三月蛐蛐

萨本栋,字亚栋,蒙古族,1902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其先祖系色目人。元代四大诗人之一萨都拉,曾官至南台侍御史,泰定帝铁木儿钦赐其姓萨。此为萨氏家族立姓之始。其孙萨仲礼是癸酉年(1333)进士,官至福建行中书省检校,举家由雁门迁福州,子孙繁衍渐成望族。萨本栋是萨仲礼的第十七代孙。萨本栋少年时代在福州求学。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萨本栋赴美入斯坦福(Stanford)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24年获工学士学位。1924年入麻省伍斯特(Worcester)工学院,翌年获电机工程学士。旋即转习物理,于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留美学生中之佼佼者。1927—1928年,萨本栋应聘为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在这期间,萨本栋先后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Trans.AIEE)上发表了《关于空气中的火花的研究》及《三相系统的非平衡因素》两篇论文,二十五六岁就已经蜚声学术界了。1928年,萨本栋应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孙之聘请回国任物理学教授,讲授普通物理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及研究院课程向量与电路论,并从事电路和无线电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认真教学、自编教材,数年间编写了《普通物理学》及《普通物理学实验》,先后于1933年和1936年出版。这两部书是首次用中文正式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此书一问世便被各大学选用,获得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赞赏。1940年该书被教育部正式颁定为大学教材,在国内流行使用10多年。我国当代科学技术专家中不少人在年轻时都学习过此套教科书,至今谈起来犹感受益匪浅,可见其对我国大学物理教学影响之深。萨本栋在清华大学任教的9年中,在研究电路、电机工程以及真空管性能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创造性地将并矢方法和数学中的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先后撰写了10多篇论文,深得物理学界前辈的推崇,并由此被清华大学教授会推选为评议员。1935年9月,萨本栋应邀为美国俄亥俄(Ohio)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当时我国科技教育落后倍受西方歧视的情况下,萨本栋被聘为美国大学理工科客座教授,实为难得。1936年8月,他将讲授的应用并矢方法解决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加以总结,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随即将这篇论文列为当年冬季会议(1937年1月25日至27日)的讨论课题。会后,经评选,该文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文章荣誉奖”。在此基础上,他又汇进了同类问题的其他研究心得,并加以系统整理,用英文写成一本专著《并矢电路分析》。这是一本新理论杰作,是“数学、物理、电机三角地带”的新著,其理论在电机工程研究中属于新开拓的前沿。因此,该书一出版,立即被选入国际电工丛书,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由于萨本栋在电机工程学上的突出成就,他被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接纳为外籍会员。呕心沥血在闽西山区建设厦门大学 1937年3月,萨本栋从美国讲学载誉归来,回清华大学任教。其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因经营橡胶失败,资财亏蚀殆尽,遂将其所创办的厦门大学献给国家。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1937年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在电机工程上造诣高深、成就卓越且在国内外电机工程界中颇负盛名的萨本栋,于接到赴厦门大学当校长的任命时,曾考虑再三。他从事教学科研多年,原准备继续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为了发扬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的伟大精神,为了把厦门大学办成著名的具有特色的高等学府,为了家乡福建培育精英人才,他不惜做出牺牲,毅然就任。萨本栋接受任命的第二天,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他在全面抗战的炮火声中抵达厦门,于7月26日正式上任。不久,战火就燃烧到了祖国东南沿海。8月24日,旅厦日侨开始撤退;9月3日,日本侵略军的炮弹和炸弹就落到了厦门市。地处厦门前沿的厦门大学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师生的安全起见,翌日学校暂迁到当时的公共租界鼓浪屿,借用英华中学及闽南职业学校的部分校舍上课。重要的图书、仪器、标本等也尽量先移到鼓浪屿。10月间,萨本栋经与有关方面研究后,认为祖国东南半壁的高等教育仍需维持,便决定将厦门大学内迁到闽粤赣交界的山城长汀,12月初开始搬迁。是时,福建交通极为不便,从厦门到长汀又关山阻隔。萨本栋周密筹划,妥善安排,抓紧时机,指挥若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将师生员工全部安全送达,于1938年1月17日在长汀复课。所有图书、仪器设备也赶在1938年厦门沦陷之前移出。大部运抵长汀,其余暂存鼓浪屿、漳州、龙岩等处,充分显示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从楼舍设备一应俱全的厦门校址迁到一无所有的偏僻山城长汀,教学与生活都遇到极大的困难。萨本栋迎难而上。他先租用长汀饭店和附近民房为教职员宿舍;借用专员公署,修整文庙祠堂为图书馆、实验室;然后在北山之麓等处建造新校舍,挖修防空洞。他办事极端认真负责,常说“现在不是一个推诿责任的时代,所以事无大小,我都要亲为或与闻”。边远山区,没有电力。改造的和新建的校舍,白天光线还可以,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只有青油灯闪着如豆的黄光。这给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很多不便。萨本栋是电机工程专家,立即想办法动手解决。他带领几位理工科助教和仪器管理员,把学校分配给他乘坐的专用小汽车的发动机拆下来,改装成照明发电机,并亲自指挥安装电路、电灯,奋战几昼夜,终于使全校大放光明。同学们莫不欢欣雀跃。当时萨本栋兼任数理系主任。1938年,数理系只有教授、副教授、专任讲师各1人,助教3人。为增强教师队伍,原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谢玉铭教授于1939年应聘来校。后来谢玉铭担任数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教务长,协助萨本栋办好厦门大学。由于厦门大学内迁成功,物理实验仪器十有八九运到长汀,物理实验自始至终正常开设。开始时实验室比较拥挤,仅有普通物理和无线电实验室一、光学实验用暗室一。1940年初,扩展成普通物理实验室、光学实验室、暗室、仪器室、高等物理实验室及工房(仪器修理室)各一。图书在内迁中也无甚损失,以后又订购大量中外图书供师生阅览。当时校内学术空气浓厚,数理学会常举办学术报告会,萨本栋曾作过“方(矩)阵在电路上之应用”的报告。校内出版的刊物有10种之多,包括谢玉铭主编的《科学》和《厦大学报》。以后又出版西文版《理工论丛》。当时国家十分需要大量的土木建筑、机械、电机、航空等方面的人才,而福建省却没有一个工学院,即使厦门大学也缺乏开办工科各系的必要设备和师资力量。为适应抗战需要,萨本栋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他四面奔波、各方筹措,于1937年,创办了土木工程系(归属于理学院)并暂兼系主任。到1938年,土木工程系学生数达45人,是理学院中学生数最多的系(数理15人,化学28人,生物19人)。1940年,萨本栋又增办了机电工程系,且把理学院扩充成理工学院。1944年,他又筹备航空工程系,为厦门大学于1948年创设工学院立下了汗马功劳。自1941年至1949年,厦门大学工科各系毕业生数达452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抗战胜利后,不少毕业生应聘到台湾省工作,为刚从日本占领下回归祖国的台湾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闽西山区时,师资奇缺。特别是1940年机电系成立时,许多重要课程如电工原理、交流电路、交流电机、无线电工程等,均由萨本栋亲自讲授。他治学严谨,备课认真,在讲授复杂而枯燥的交流电路时,旁征博引,条理分明,把它讲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以种种物理及电磁现象为例剖析,务求大家融会贯通,让学生们思想跟他打成一片,步步深入向前探索,渐渐进入问题核心,使学生们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充实而有收获。在内迁长汀期间,萨本栋患了严重的胃病,有时卧床不起。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他就让机电系学生到他的床前听讲。胃病发作时,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又继续讲下去。他还患有风湿症,发作时非常严重,曾经撑着拐杖上课堂讲课,乃至拐杖掉落在地而不能俯身拾起。他的这种自我牺牲、忠于事业的精神,使许多学生感动得流下热泪。萨本栋十分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特别是语文科。他认为要搞学术研究,除掌握专业知识及本领外,还必须有广泛的基础知识。他要求学生除能熟练地掌握本国语言外,还要较熟练地掌握一国以上的外语。在萨本栋的倡议下,对学生举行了语文特殊试验(即今考试),分国文及英语两科,不及格者不能毕业。他要求文科学生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理科学生也不能没有社会科学知识;他提倡名教授要教基础理论课,并身体力行亲自讲授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他为教好理工科基础课而编写的《实用微积分》,受到本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各校的采用。在萨本栋的带头示范下,有一大批名教授走上一年级基础课讲台,对提高厦门大学的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萨本栋博学多才而且苦干实干。抗战期间,某些课程师资不足时,他都不辞辛苦地亲临第一线“救急”。他代教过的课程有普通物理学、普通制图学、机械制图等等。在那艰苦岁月里,他由此又被誉为一个“O型”代课者,每周上课时数曾经达20课时左右,超过专任教授的任课时数。一位校务极其繁忙的大学校长兼任如此之多的课时,简直难以令人置信。萨本栋不但在工作、教学上“身先士卒”,在廉洁奉公方面更堪称楷模。1937年厦门大学刚改为国立时,“国、省库经费迄未领到”,教职员工资无法照发。为克服困难,萨本栋发出布告,规定预支标准:“(一)校长薪俸按三成五支领;(二)教授及高级职员薪俸在200元以上者按六成支领;(三)副教授、专任讲师、助教及其他职员薪俸在101元至200元者按七成五支领;在51元至100元者按九成支领;在50元以下者按全数支领。”其克己奉公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全体教职员工。萨本栋的夫人黄淑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昔称体育健将标枪名手。虽然当时厦门大学很需要女生的体育指导员,但由于校部规定领导人员或教授不能搞裙带关系,不能安插自己的亲属到学校里工作,黄淑慎只能当义务指导而不能当正式教师,没有领取薪俸及任何津贴。尽管如此,她上体育课依然非常认真,且十分关心女生的健康和生活,几年如一日。萨本栋的堂弟萨师煊曾写道:“他在厦门大学当了7年校长,除初去时带了一个亲戚当秘书外,没有再引用我们家里一个亲人。在招生上,他也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我们家中有几个堂弟、妹多次投考厦门大学,因分数不够,照样未被录取。”萨本栋日常生活则饮食简易、衣着俭朴,经常身穿布质中山装,脚着双钱牌球鞋在校内奔忙,新来的同学往往以为他是校内工友。由于萨本栋严于律己,为政清廉,他才敢也才能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当时驻长汀的国民党某军军长亲自登门找他,要求让其儿子免试入学。萨本栋严词拒绝,表示欢迎他的儿子通过考试录取后来厦门大学学习。国民党海军某部司令也曾写信给他,以其儿子能录取入学为条件,愿将所属造船厂的机械设备送给厦门大学。萨本栋指着这位“慷慨”将军的信对学校其他领导和教师们说,绝不能拿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交易。经萨本栋言传身教,惨淡经营,厦门大学在长汀时期形成了勤奋、朴实、严谨、和睦的好风气,校务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提高。厦门大学不仅成为祖国东南区唯一最高学府,且为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外宾来校参观者日益增多。例如,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中英科学合作馆主任J.李约瑟也曾莅临长汀厦门大学校舍;美国一位地质地理专家参观之后,称赞不止。这些成绩,与校长萨本栋的呕心沥血、竭诚奉献是分不开的。他刚到厦门大学时,还是一个青年学者、网球健将,容光焕发,精力充沛。仅过了7年,到1944年,才满42岁的萨本栋却因操劳过度而弯腰驼背,显得异常衰老。为纪念萨本栋担任校长8年的巨大功绩,厦门大学于他刚调离后的1946年就设立了“本栋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学习前校长的献身精神,努力钻研、掌握过硬本领以报效祖国。1944年5月,由于萨本栋办学治校成绩显赫,同国内3名著名学者罗家伦、竺可桢、严济慈一起,被国民政府授予三等景星勋章。科技成就享誉海外1944年6月,萨本栋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再度赴美讲学,同时应邀的还有北京大学教授杨振声、南开大学教授陈序经、金陵大学教授陈裕光、岭南大学教授容启东、中央研究院汪敬熙。在这一年期间,萨本栋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密西根(Michigan)大学、哈佛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处做了多场报告,其中关于交流电机学问题的讲授最具特色。他首先提出了用标么值系统来分析交流电机,引起工程学界的强烈反响;然后他根据在厦门大学讲授电机学所积累的资料,再加上在斯坦福大学授课的新材料,用英文撰写成专著《交流电机基础》(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r Cur-rent Machines),提出了许多新的论点和论据,“言前人之所未言”。该书于1946年在美国出版,受到英、美各国科学界的极高评价,被誉为物理学、电机学巨著。用萨本栋自己谦虚的说法是“本书书名虽与多数大学教本相似,但写的方法与同名的教科书则颇有不同。其中不少的章节如单独分出,也可自成多篇短论文,因为这些章节所用方法多启发前人所未道的地方。这一点也许就是本书出版后能受到英、美同行人赞许的原因吧!”“采用的学校也不少,如加州大学、卡内基理工学院等十几所院校都采用它做教本。”这种情况,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萨本栋在电机工程学上的成就及他在美国讲学的特色,不仅获得了美国科技界的赞赏,也吸引了英国的科技界。当他在美国的讲学还在进行时,英国的学术界就曾三次电邀他前往英国。1945年5月,萨本栋完成在美国讲学任务后,转道赶赴英国,进行短期讲学,受到英国科技界的高度赞誉。但是,萨本栋在美、英讲学时的心情并不愉快。他身患重病,仍然勉力工作。当时国内战局危急,湘、桂相继失守,国际舆论轻视中国。萨本栋处处感到“在那样环境里,精神的不愉快,远超身体不好所造成的痛苦”。因此,他放弃在美国疗养治病的好机会,抓紧时间,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在做好讲学工作的同时,写成了那本为国争光的好教材,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萨本栋在美国讲学期间,曾三次电函请辞厦门大学校长之职。虽经厦门大学及教育部多方挽留,最后仍以坚辞而获准。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他由伦敦回到重庆,应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之聘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领导了中央研究院迁回南京的各项工作;接着,又为在南京建立一个数理中心而四方奔波,到处筹款。他还为物理研究所和新筹建的数学研究所在南京九华山附近各建造了一幢房屋。从1940年到1948年,他还兼任着多重职务。例如,中央研究院当然评议员(1940—1948)、评议会人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40—1948)、物理研究所所长(1945—1948)。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及成就,1943年12月,他被选为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董事。1948年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萨本栋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电机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不仅以他的非凡学识、才智为世人所景仰,他的优秀品质、高尚修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更使人难忘。他在科学技术上的最大成就是率先把并矢方法应用到电机工程中去;在教育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抗战的艰苦时期发展壮大了厦门大学,发扬光大了陈嘉庚的爱国办学精神。对于中国物理学会,萨本栋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学会一成立就担任学会的会计和秘书(1932—1937)。1932年出版了他编的《物理学名词汇》,为1932年以后的物理学名词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42年后,他又担任学报委员会委员,学会副理事长(1945—1947)。1947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第14次年会,就由萨本栋主持会议。萨本栋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为了厦门大学“超负荷运转”,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并延误了他的疾病的诊治时机。1948年底,由于病情恶化,赶赴美国治疗,就医于旧金山加州大学医院癌症病房。他在弥留之际还对医生述说他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设想,其报效祖国的心情感人至深。他还立下遗嘱:“死后将尸体检验,为研究胃癌、关节炎及其他所有症状,可将身体上的器官及组织,尽照所需分量取出。”其献身精神确实可敬可佩。1949年1月31日,萨本栋逝世于美国加州医院。是时,他还不满47岁。遗下的两个儿子萨支汗、萨支唐后来分别成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对于他的骨灰的处理,在萨本栋的遗嘱中指出,希望献给北京清华大学、国立厦门大学,或送给南京中央研究院。后来,厦门大学表达了强烈愿望,请求全部接受萨本栋骨灰。经夫人黄淑慎同意,将萨本栋骨灰全部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园内。郑朝宗撰写了墓碑文,将萨本栋抗战时期治校8年的成绩归纳为5项:1.“率全校师生急迁闽西山区长汀,途遥路险,而开学必需之图书、仪器、文件、标本,均得安全转移,迅速复课”。2.“亲自擘划、监督营造新校,旧房、衙署、文庙、废园广加改造,学校范围赖以扩充,学生人数较前倍增”。3.“不辞辛苦力肩教学重担,所授课程门数之多、分量之重甚于一般教授,又为适应国家需要,因陋就简增设土木、机电、航空三系,延聘国内知名学者以造就人才,苦心经营,促其成长”。4.“注意学生品德教育,确保校内安定秩序。……校园内绝不许设立同乡会,对各地来者一视同仁”。5.“既悉心治校,而又严于律己,勤政之余,继以力学……,抗战时期,人民生活艰苦异常,公亦自奉如常人,食少事繁,积劳成疾”。刻在墓碑上,以垂永久纪念。

220 评论

MichaelShaoer

许海峰(1957- ) ,原籍安徽和县,出生于福建漳州。中国射击队优秀运动员,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   15岁那年(1972年),许海峰随父母举家返回安徽原籍,落户在和县新桥镇。   许海峰从小喜欢玩玩具枪。高中毕业后,他用40元钱买了一支气枪。从那以后,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枪上,瞄远处树上的鸟窝,瞄近处的 飞虫。他把理想和志向都寄托在枪上。   1982年,许海峰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当上了一名运动员,他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射击技术日见长进。   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许海峰获得自选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块银牌。   1984年,许海峰进入国家射击队,任训练中心射击队助理教练兼运动员。同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27岁的许海峰夺得首项冠军,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它是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许海峰以660环的成绩获男子个人自选手枪慢射60发比赛的冠军;他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团体自选手枪慢射60发冠军。   1994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46届射击世界锦标赛上,许海峰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团体冠军。   1994年9月,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上,许海峰与队友合作,夺得男子手枪慢射团体冠军。   许海峰在1984和1986年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他还获得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劳模”、女娲亚太基金会亲善大使等荣誉。编辑本段运动员历程  从小喜欢用弹弓打鸟,并未受过射击方面的专业训练,但从小立志成为神枪手。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努力,练就一手高超的射击技术。   1 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1984年许海峰领取金牌  9--1 福建省龙海县东方红小学上学。   1--1 福建省龙海县第一中学上学。   1--7 福建省龙海县颜处公社古县中学上学。   7--1 安徽省和县新桥中学上学。   4--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过一生产队下乡1 入团。   12--4 安徽省和县新桥区南义公社司王村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   6--10 安徽省和县沈巷区螺百公社太基大队医疗所当"赤脚医生"。   1--4 安徽省和县西埠中学参加安徽省巢湖地区射击集训。4月14日在安徽省第4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男子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以504 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3名,也破省纪录。4月18日男子气步抢40发立射项目以387环(大靶纸),获得个人第1名,并破省纪录,团体获得第2名,也破省纪录。本次比赛我共获个人1个第1名,1个第2名,团体1个第2名,1个第3名,个人破2项省纪录,团体破2项省纪录,共获得8 块奖牌。巢湖地区体委奖励230元。省政府奖励25元奖金。   6--8 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就业。   6--8 安徽省巢湖地区体委参加射击集训,并兼射击队队长,教练,运动员。6月5日开始集训。8月25日参加安徽省第5届全运会男子气手枪40发立射项目比赛中以37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打破344 环的省纪录。   12- 调省射击队集训。   3- 参加华东协作区邀请赛(上海)。3月17日手抢慢射以554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3月19日气手枪以587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超583环的全国纪录。   4- 参加全国优秀射手赛(贵阳)。   4月19日手枪慢射以552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5名。4月21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6名。   5- 代表华东联队参加中意友好邀请赛(杭州)。5月14日手枪慢射以552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   6-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预赛(石家庄)。6月5日手枪慢射以555环成绩获得第16名。6月8日气手枪以575环成绩获得个人第7名。并获本次比赛精神文明运动员奖。   7- 参加第5届亚洲射击锦标赛(印度尼西亚雅加达)7月24日气手枪个人以57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团体获得第2名。7月25日手枪慢射个人以55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3名。团体第3名。   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日手枪慢射以56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   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成绩 获得个人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   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   9 参加全国第5届运动会射击决赛(南京)。9月22日手枪慢射以561环获得第2名。并达国家级健将。   9月23日气手枪以580环获得第2名。也达国家级健将。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10- 参加中德友谊赛(南京)。10月15日气手枪以581环获得第1名。10月16日手枪慢射以558环获得第1名。 许海峰  11- 调国家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集训。   4 参加墨西哥国际射击邀请赛(新墨西哥城)。4月2日手枪慢射以539环成绩获得第19名。4月3日气手枪以572环成绩获得第12名。   4 参加第23届奥运会热身赛(美国洛杉矶)。4月11日手枪慢射以568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也是本人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6 参加全国1983年优秀射手赛(石家庄)。6月1日手枪慢射以561环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6月3日气手枪以573环成绩获得个人第5名。   7 参加第23届奥运会决赛(美国洛杉矶)。7月29日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以566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该金牌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19 国家体委颁发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我国第一块)(第23届奥运会冠军)。   19 共青团中央颁发>荣誉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一级军功章。   29 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嘉奖令。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青年团授予:安徽省人民政府记特等功一 次。晋升4级工资。   11 参加中日朝匈美等国国际友谊赛(南京)。11月5日手枪慢射以566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   11月6日气手枪以57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2名。   12 参加全国射击锦标赛(福州)。12月4日手枪慢射以56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也是本人第1次获得全国冠军12月5日气手枪以578环的成绩获得个人第5名。并被评为本次比赛的精神文明运动员。 赞同0| 评论

219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