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2

喝茶的樱桃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疆师范大学期刊黑名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墩子921

已采纳
首先,从国家双一流定义上讲,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所有的学科都算是一流,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A类高校,在全国范围内的考公(含选调等)、保研、就业的认可度都极高。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突出的是学科,而非突出的高校,因而个人觉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非双一流学科是不算双一流的,这里又涉及另一个概念,就是双一流学科是指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都属于双一流学科(二级学科可简单理解为通常所说的专业,但不是一一对应),比如南京邮电大学入选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因此南京邮电大学的本科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双一流专业,另外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等二级学科也算是双一流学科,这是定义层面。从就业层面上讲,国家公务员考试(选调)层面大多数省份认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非双一流学科的,比如广东省的选调生政策,其在国内的高校的分档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含A、B类)为一档、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广东省部分重点高校同为一档,并为要求到具体学科,只要学校有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即被认可。比如江苏的选调生政策,选调高校分档为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一档,部分省内优质高校为一档,也没有要求必须只有入选的学科才可以。部分学生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毕业生,报考双一流高校要求的岗位不被认可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人家默认的双一流高校指的是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点类似于原来人家要求985的,结果你是211毕业去投被拒是一样的。社会招聘层面,也有不少企业是只认可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不认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非双一流学科。总体而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非双一流学科不算双一流,但相比四非高校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起码名气会比较好听,毕竟很多家长把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同于了原来的985,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等同于211了,而在就业层面,套用家长的说法,解释权在企业,人家认可就是,不认可就不是!
148 评论

二x小b姐

不是核心期刊期刊名称 边疆经济与文化 期刊CN号 23-1524/F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 文种 发行范围 公开

140 评论

三万英尺001

第一,承认和尊重“911”高校(985、211)的名校地位。任何所谓等级的划分,都是历史和现实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权威的社会信号,也是资源分配的结果。努力的人应当追求和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平台和资源,同时这些名校也承担着更大的引领、回馈社会的责任;第二,读名校不具有鄙视其他高校和其他高校师生的正当性。学生都应该明白,学习越多应当越要清楚”自己的无知“,越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上个名校你能嘚瑟半天,那么你的格局太小,也容易陷入自卑之中——毕竟,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第三,非985、211的同学不必愤怒和忧伤。愤怒实质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可以理解但不要沉湎其中。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当时高考、考研期间没有全力以赴或者确实天赋不足,自嘲一下就过去了。怕就怕,你太把这个当回事,到最后甚至怀疑自己就是个笑话。你要做的,其实无非毛主席说的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你在什么学校,都别成为“校强我渣”式的人。第四,社会的确非常认学历,这无可否认。然而,学历最主要的作用是敲门砖,即社会第一次评判你的依据。但进入社会后,如果总拿学历说话,不凭本事,这也走不远。别让学历成为你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更别让高考成为你一生中的巅峰。最后,歧视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人类为了简化对世界认知的产物,无可改变。然而,总是纠结于这种所谓的“高校鄙视链”,你走不远,也走不好的。因此,别管这些所谓的排名、鄙视链,那只会浪费时间,消耗情绪,专心做好手头的事即可。

91 评论

维生素ci

TOP 2没什么鄙视链。说自己是TOP 5的肯定不是TOP 2。说自己是“习五所”的也肯定不是TOP 2。(自黑一下我们学校吧,说自己是“习五所”的也肯定不是清北复交说自己是TOP 10的肯定不是TOP 5。说自己是顶尖985的肯定不是武大、同济、吉大、兰大、厦大(我之前是说了这几个吗?)依次类推。-----------------------------------------------------另外我还想到一个段子。当年武书连到浙大搞了个滑天下之大不韪冒天下之大稽的“浙大第一别的我不管”排行榜,被喷成翔了,但是浙大一下子也多了好多曝光。上海西南某高校也想学,自己搞一个排行榜。西南某高校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干掉隔壁; 能够服众; 自己仍是TOP 5。于是我记得那一年的榜好像是这么排的:北大-清华-浙大-南大-交大-复旦…大家看出这邪恶的居心了吗?另外要按学校类型分的话,都已经不能算鄙视链了,简直就是一个二向的鄙视键。综合性大学鄙视专门类大学地小钱少,专门类大学鄙视综合性大学扩招兼并;理科大学鄙视文科大学水货无知,文科大学鄙视理科大学奇葩书呆;文理大学一起鄙视工科大学侏罗纪公园,工科大学鄙视文理大学臭屌丝赚不到钱;文理工科大学一起鄙视艺体院校男的弯、女的浪,其实心里都在默默地想,早知道老子当年报个传媒管理好了。

157 评论

纯洁的毛灾灾

在高校圈中会不会也会这样的“排序”?其实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这样一条鄙视链:清北> 985>211>一本> 二本>专科那在985和211高校中,高校的鄙视链严重吗?第一,承认和尊重“911”高校(985、211)的名校地位。任何所谓等级的划分,都是历史和现实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权威的社会信号,也是资源分配的结果。努力的人应当追求和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平台和资源,同时这些名校也承担着更大的引领、回馈社会的责任;第二,读名校不具有鄙视其他高校和其他高校师生的正当性。学生都应该明白,学习越多应当越要清楚”自己的无知“,越要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上个名校你能嘚瑟半天,那么你的格局太小,也容易陷入自卑之中——毕竟,世界上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了。第三,非985、211的同学不必愤怒和忧伤。愤怒实质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可以理解但不要沉湎其中。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当时高考、考研期间没有全力以赴或者确实天赋不足,自嘲一下就过去了。怕就怕,你太把这个当回事,到最后甚至怀疑自己就是个笑话。你要做的,其实无非毛主席说的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你在什么学校,都别成为“校强我渣”式的人。第四,社会的确非常认学历,这无可否认。然而,学历最主要的作用是敲门砖,即社会第一次评判你的依据。但进入社会后,如果总拿学历说话,不凭本事,这也走不远。别让学历成为你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更别让高考成为你一生中的巅峰。最后,歧视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人类为了简化对世界认知的产物,无可改变。然而,总是纠结于这种所谓的“高校鄙视链”,你走不远,也走不好的。因此,别管这些所谓的排名、鄙视链,那只会浪费时间,消耗情绪,专心做好手头的事即可。

318 评论

飛8469682648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3、《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精神》,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002年4、《论卡夫卡小说的核心主题》,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5、《人的异化与自由——席勒与青年马克思美学思想之比较》,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6、《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2003年7、《论西方悲剧中的超越》,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8、《论西方悲剧对人的苦难根源的阐释》,载《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期。9、《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的一种分析》,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载《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11、《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动态三要素》,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12、《论卡夫卡的现代性意义》,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13、《对“七十年代以后”的秘密的理解》,载《黄河》文学杂志2003年第2期。14、《论鲁迅小说的悲剧性》,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15、《曹禺悲剧与喜剧精神立场比较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16、《直面荒诞的生存困境——卡夫卡与鲁迅小说人物比较论》,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论点摘编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全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摘要”。17、《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苦难叙事》,载《长江学术》2003年第5辑。2004年18、《直面城乡二元结构的价值迷思》,载《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5期。19、《“世纪之交文学的境遇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2005年20、《启蒙理性叙事中的酒神精神取向》,载《学术探索》2005年第1期。21、《论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2、《论<女娲>中的母神型自然人形象》,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23、《论鲁迅精神中的自然主义取向》,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4、《历史理性的建构与个体立场的悬搁》,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25、《现代性语境中的鲁迅与卡夫卡》,载《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2006年27、《翠翠:赤子型自然人的爱与死》,载《名作欣赏》2006年第8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3期。2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桃花源原型》,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5期;摘转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摘卡》2006年第4期。29、《自觉追寻酒神精神的文学叙事》,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2期。30、《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立场简论》,载《船山学刊》2006年第2期。31、《看护大地:生态意识与郭雪波小说》,载《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全文收录李长中主编的《生态批评与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中。32、《从价值层面重读〈边城〉》,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8期。33、《重论〈棋王〉的价值立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科版)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概览”。34、《母神原型与新时期小说》,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35、《呼唤超越精神的出场》,载《文艺评论》2006年第4期。36、《生态意识:文学写作的新向度》,载《写作》2006年第12期。2007年37、《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冲突和价值分析》,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2期。38、《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赤子原型》,载《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39、《从价值层面重读〈红高粱家族〉》,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1期。全文收录李斌、程桂婷主编的《莫言批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40、《母神崇拜与20世纪中国文学》,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3期;论点摘转于天津《今晚报》2007年5月13日《副刊》“论点在线”栏目。41、《迟子建长篇小说创作论》,载《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2期。42、《对大自然的诗意怀想:生态意识与迟子建小说》,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43、《为大地而歌:生态意识与于坚诗歌》,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44、《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畸异人物》,载《北方论丛》2007年第5期。45、《文艺审美与生态精神》,载《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6期。2008年46、《守望大地:生态意识与徐刚的生态文学》,载《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7、《生态意识与李存葆的绿色大散文》,载《东方论坛》2008年第6期。48、《酒神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革命叙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4期。49、《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江淮论坛》2008年第4期。50、《为动物而哀歌:生态意识与叶广芩小说》,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6期。51、《融入野地:生态意识与张炜文学创作》,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53、《革命话语与生态意识的冲突》,载《中国雅俗文学研究》2008年第2、3辑。2009年54、《“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55、《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第6辑。56、《迟子建小说的温情书写》,载《艺术广角》2009年第1期。57、《论20世纪9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2期。论点摘转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8期。58、《论迟子建小说的温情叙事》,载《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以真诚的文字托举激情与爱意——评诗集〈李琦近作选〉》,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60、《童心本位的追寻与坚守——〈龙江当代文学大系(1946—2005)·儿童文学卷〉导言》,载《文艺评论》2009年第3期。61、《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载《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62、《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载《前沿》2009年第5期。63、《论迟子建小说的价值立场》,载《学理论》2009年第9期。64、《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研讨会综述》(合著),载《文艺争鸣》2009年第9期。65、《重塑中国文学绿色之维——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全文收录于《中外生态文学评论选》(斯炎伟主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2010年66、《论迟子建小说的反现代性》(合著),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3期。67、《迟子建小说与道家思想》(合著),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8、《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反生态写作》,载《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69、《生态意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动物叙事》,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70、《触摸历史深处的人性畸变——评邓焕的中篇小说<湘山街78号>》,载《小说林》2010年第3期。71、《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72、《抚摸尘世的善意和悲怆——阿成短篇小说简论》,载《文艺评论》2010年第4期。73、《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精神乌托邦的致命危机——海子诗歌与中国当代诗歌精神的重建》,载《石河子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论点摘编于《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75、《“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载《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2011年76、《底层社会的沉沦与救赎——评闫文志中篇小说<苏醒记>》,载《小说林》2011年第2期。77、《生命韧性与浪漫梦想——评何凯旋的话剧创作》,载《文艺评论》2011年第4期。78、《情爱伦理的脆弱与两难——评张艳茹的中篇小说<凉拌面>》,载《小说林》2011年第4期。79、《底层生命的灾难与脆弱——评吴海中的中篇小说<李桥往事>》,载《小说林》2011年第5期。80、《寒地黑土的民间精神——评何凯旋长篇小说<江山图画>》,载《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1、《“乡下人进城”文学叙事的意义与可能——评周文刚的中篇小说<从库勒草原到深南大道>》,载《小说林》2011年第6期。82、《全球化时代精神与生态的双重危机——论艾特玛托夫<崩塌的山岳>的叙事伦理》,载《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83、《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2012年84、《灰暗现实中的灰色人生——评张克盛的中篇小说<私了>》,载《小说林》2012年第1期。85、《断代诗学的突破与重构——评吴井泉的<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三大诗学研究>》,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2期。86、《人性之恶、浪漫素质与民间精神——论何凯旋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2年第3期。87、《“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4期。88、《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载《小说林》2012年第2期。89、《筑造龙江当代文学的宏伟景观——评冯毓云等主编的<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90、《石油创业者生活的史诗性画卷——评王立纯的长篇小说<月亮上的篝火>》,载《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91、《揭开那令人窒息的底层现实——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雁过无声>》,载《小说林》2012年第3期。92、《潜规则底下的畸形众生相——评纪洪平的中篇小说<第三只眼>》,载《小说林》2012年第4期。93、《看护大地与叩问灵性——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宏观鸟瞰》,载《绿叶》2012年第5期。94、《论陈美兰当代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情怀》,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95、《发掘底层民间支撑历史的善良与坚忍——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在人间>》,载《小说林》2012年第5期。96、《竭力昭示生活水面下的真理——评陈美英的中篇小说<不治可否>》,载《小说林》2012年第6期。97、《工业化时代的自然之死——生态文学中的工业与环境》,载《绿叶》2012年第8期。2013年98、《世俗化时代中的人格坚守及其沦陷——评钱玉贵的中篇小说<尘埃喧嚣>》,载《小说林》2013年第1期。99、《底层精神、先锋探索和现实批判——<小说林>2012年小说代表作扫描》,载《小说林》2013年第2期。100、《洞察欲望迷梦底下恐怖的人性逻辑——评马忠静的中篇小说<金丝燕窝>》,载《小说林》2013年第3期。101、《直击社会溃败的世道人心——评宋小词的中篇小说<开屏>》,载《小说林》2013年第4期。102、《构筑广阔而深刻的人性景观——本期黑龙江中青年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5期。103、《回望历史的悲悯情怀和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本期黑龙江作家小说评论》,载《小说林》2013年第6期。104、《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人性亮色——评徐岩小说集<在乌鲁布铁>》,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期。105、《呼唤人性和生态的双重救赎——评杨利民生态话剧<大湿地>》,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3期。106、《在阔大的人性景深中发掘少年成长的主体性——论常新港少年成长小说的叙事伦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107、《平民世界的人性畸变与生命温情——论陈力娇小说的人性图景》,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108、《挥洒激情与寻觅尊严——论张雅文的生命意识》,载《文艺评论》2013年第11期。109、《重构中国现代文学新图景的阅读期待——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载《成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0、《以生态的眼光发掘世界的诗意——论红豆诗歌的生态伦理》,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1、《探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迷误和精神遗产——评孙德喜的<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年第12辑。112、《摹仿性欲望的悲喜剧——重论<仲夏夜之梦>兼及莎士比亚的现代性》,载《长江学术》2013年第2期。113、《民间精神与荒诞的权力运作机制——论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的叙事伦理》,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14、《构筑主流与民间之间的多位景观——论杨利民话剧的生命意识》,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5、《类型小说的文化发生学考察》,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7月号(下半月刊)。报纸评论文章1、《生态意识:当代文学的新向度》,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7月17日。2、《人生大舞台的审美观照》,载《文艺报》2009年8月6日。3、《革命意识形态下生态意识的珍贵流露》,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8月19日。4、《在反思历史中呼唤诗意栖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9月18日。5、《诗人于坚:为大地而歌》,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0月18日。6、《散文家苇岸:神圣大地的守护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11月20日。7、《李存葆:绿色大散文的赋写者》,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13日。8、《张炜:融入野地的生态智慧》,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月21日。9、《郭雪波:看护大地的悲怆与焦灼》,载《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2月25日。10、《消费时代的文化符号》,载《文艺报》2010年9月15日。11、《反生态写作的回顾与反思》,载《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3月23日。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疆师范大学期刊黑名单

    期刊学术论文2000年1、《论莎士比亚的悲剧精神》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2、《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精神》,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

    祖国的砖。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新疆师范大学期刊黑名单公示

    医学信息支撑看上的黑名单指的是医学信息,有的支撑不符合要求,所以在黑名单上挂名。

    annking16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新疆师范大学期刊黑名单查询

    我怎么知道呢

    john123ko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新疆师范大学期刊黑名单申请

    兰州比较靠西,和东部大概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吧,每天都是九点才上课,经常睡懒觉睡到八点四十。。。晚上太阳落山也比较晚,夏天的时候傍晚如果你去黄河边,中山桥能看到好多

    张伟妮妮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新疆农业大学期刊黑名单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

    新驰销售一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