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林小贱灬
首页 > 论文问答 > 炼钢杂志影响因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号仔在厦门

已采纳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 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5161 = 176÷341 意义: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附:IF值计算方法(以1992年为例) A=1992年的全部引文(指定数据库中的记录) B=1992年引用某期刊发表在1990和1991的论文的总次数 C=某期刊1990 和1991 年发表的全部论文的总和 D(期刊1992的影响因子)=B/C 影响因子查询系统 这个地址也可以-if/
134 评论

贝贝哈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大概是当年出现在“格言摘抄本”上频率最高的一段话,也是学生作文中最喜欢引用的“名言”之一,它还走进了初中语文课本。这些留在陈年日记本扉页上已经化开了的蓝色钢笔墨迹,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活的表情。   赫拉布罗维茨卡娅女士说话的时候喜欢把手在胸前微微交叉,微胖的体型有点像连环画中保尔的母亲。5年前,作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博物馆主任的她曾应邀来华访问,在上海街头,她走进一家商店,里边陈列的是中国各地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民对这部小说的极大兴趣与尊重。”   2007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75周年,恰逢俄罗斯的“中国年”。重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温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意味深长。   在那间挤着9个人的小屋,视力恶化、瘫痪20年的作者,开始了创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部,是在莫斯科一间19平方米的陋室里诞生,那间小屋,当年住了9个人。其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瘫痪在床,只有手可工作,尽管视力已严重恶化,他仍坚持整夜读书。瘫痪在床的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共读了2000多本书。朋友建议他把西乌克兰的经历写出来,在这种鼓励下,他开始了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习惯在夜里摸黑写,第二天白天再给学生们讲述各章节,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第一部分写完后,他一共打印了三份,其中一份寄给了《青年近卫军》杂志社。杂志社起先并不相信书中发生的事都是真的,直到杂志社主编亲眼见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才答应刊登。   193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出版,而四年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就去世了。第一版的封面以灰色为主色调,上配绿色树枝,那份意境,恰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在的那个年代,又与书中意境不谋而合。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很短暂,他只活了32岁,但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遗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俄罗斯。”正如火赤赤拉布罗维茨卡娅女士所言,这本书在当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曾广为流传。1942年,上海新知书店首次出版了由梅益翻译的中译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也已65个春秋飞逝。这期间,这部书多次再版,相关的影视作品、连环画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那句不朽的格言,那些化开的旧墨迹,那段经典的爱情,那份伟大的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学习苏联中,保尔·柯察金这个角色,印在了每个中国年轻人的心中,他坚强、勇敢,而且充满革命斗志。在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来往密切的日子里,北京的中学,不仅有“金日成班”,也出现了“保尔班”。保尔的画像,被悬挂在教室内。这些班的学生,大多品学兼优,他们聚在一起,学习保尔。大家一起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广为传诵的那一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话,大概也是当年出现在“格言摘抄本”上频率最高的一段话,也是学生作文中最喜欢引用的“名言”之一,它还走进了初中语文课本。这些留在陈年日记本扉页上的已经化开了的蓝色钢笔墨迹,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活的表情。   中苏关系破裂后,“保尔班”逐渐消失。但保尔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依然是青年人最主要的精神力量源泉。   除此之外,冬妮娅和保尔的爱情,为革命时期提供了最稀缺的情感想象空间。在该书被频频传阅的年代里,描述冬妮娅和保尔的爱情的篇章,是被翻得最烂的、甚至会被撕走的几页。   作家刘小枫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把革命写得如此引人入胜,正是因为他描写的是一条伴随恋爱经历的革命磨砺之路。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对爱情的坦诚描写,极为少见。   冬妮娅的宽边软帽和一袭衣裙,也成为那一代人心中美与浪漫的象征。然而在那个连外表也要证明自己是个无产者的年代,这一身打扮却是最大的禁忌。多年后,一位读者回忆说:“我特别喜欢她的裙子,但那个年代没人敢穿裙子,我就只能学她梳两条小辫儿,然后用火钳在火炉上烤热,把发梢儿微微烫弯,就像冬妮娅那样。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胆的举动了。”   像一块钢铁,是那个年代普遍的精神价值取向。据《俄罗斯文艺》杂志社主编夏忠宪回忆,杂志社曾经接到过一封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者来信,信中写道:“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三次战胜死亡,一次战胜瘫痪。”   此书另一位翻译黄树南曾说:“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人,不仅人人读这本书,而且多次读,认真读,读了以后就见诸行动。”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在这本书的影响下,不知有多少人主动奔赴边疆,支援国家建设。   在文化产品匮乏的年代,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往往在十几个人手中传阅。一位读者回忆:“初中看到这本书,还是姐姐从学校里拿回来的。书到我手上时,已经被看厚了一倍,彩色封面也已经脱落了好几块儿,书脊也被摸黑了。因为是借来的,只有一天的时间,晚上我就钻在被窝儿里,点着15瓦的小灯泡儿,一口气读完。”   “在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影响了三辈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张永祥副教授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他说:“父母辈、我们这一辈和我们的下一代,都阅读过它。父母辈从中悟到的是如何建设新中国,我们这辈从中学到的是如何教育子女,而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从中学会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   文学是时代的一种见证。夏忠宪说,“75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过了四分之三个世纪,伴随了几代人的人生,围绕它的一切,已成为了很多人的集体记忆。”   在如今这个强调自我实现的年代,你可以选择做一块钢铁,也可以选择做一块橡皮泥   记忆是维持关系的黏合剂,有共同记忆的群体,才有浓厚的关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就是“社会主义兄弟”间共同记忆的载体。然而,苏联解体这16年来,质疑苏维埃时期的声音渐起,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前苏联时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中小学的必读书目,而现在,它只是俄罗斯青少年众多补充阅读书目中的一种。   在中国当代年轻人的心目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逐渐走下神坛。张永祥曾在课堂上做过一项关于这本书的调查,有同学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不是那个列夫·托尔斯泰?”张永祥25岁的儿子则说“这讲的是残疾人如何度过一生的故事”。就连作家刘小枫也坦言,他在“文革”后就没再读过这本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评论界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是一片褒奖;90年代后,则出现了多种声音。   就此现象,《俄罗斯文艺》曾于1998年在杂志上发起过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讨论,经《文艺报》、《风采周刊》等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发激烈交锋。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神化苏联文学及“党文化”笼罩下的产物,这种体现共产主义道德观的作品于今天已经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像钢铁一样,的确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但人生的路并不仅仅只有这一种。在如今这个强调自我实现的年代,你可以选择做一块钢铁,也可以选择做一块橡皮泥……因为惟有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夏忠宪认为,完整的历史必然包括肯定与否定两方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不应只是进行简单的褒贬,而是应该考察其起源和发展的原因。“现在还有人在读这本书,他们对现在社会缺乏理想与信念感到担忧,所以期待这种红色经典的回归。还有一批研究者,希望通过反思苏联文学的经验与教训,来认识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系到如何认识70年的苏联文学史、如何理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关照现实也有重要意义。”   这种现实意义,就是张永祥所认为的“人不是只为自己而生存的”,这正是这个逐渐面向自由却又业已原子化的社会所忽略的。   赫拉布罗维茨卡娅女士没有正面回答中国朋友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否在俄罗斯当代年轻人中被冷落这一问题,她给大家读了一位八年级同学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诗,题目叫《我恳求你》:   “一百次的读   一百次的感动   我恳求你们   在自己读后得出结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57 评论

a淡淡小雨

瑞士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ISSN:0925-8388),创刊于1991年,由著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主编是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的Ludwig Schultz教授。 1)刊载范围:该期刊主要发表有关化合物和合金材料的研究,包括对合成和结构的研究,以及对合金和化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研究。该期刊的优势在于它涵盖学科的多样性,包括材料科学、物理冶金、固态化学和物理学等。 2)影响因子: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杂志的影响因子近年来一直在稳定增长,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014、133、779、175、650,增长趋势稳定,今年影响因子预计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 3)审稿周期:我们来看几篇去年发表的论文,平均1-2个月左右接受,当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整体来说,发文速度非常快。 4)版面费:该期刊为作者提供了发表研究的两种选择:可以选择传统订阅模式,也可以选择OA模式。传统订阅模式免版面费,OA模式的版面费为3050美元,约合人民币19700元。 回答参考资料

214 评论

ALONI爱洛尼家居

18年931,19年预计过10

243 评论

漂飘linn

就是该杂志中的文章被下载引用的一个统计,期刊网上公布的都有,自己肯定是没法算

302 评论

相关问答

  • 炼钢杂志影响因子

    就是该杂志中的文章被下载引用的一个统计,期刊网上公布的都有,自己肯定是没法算

    臻品之心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炼钢杂志电子版

    百度私信你了,只要有书的信息基本都有PDF

    fightingBB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钢铁期刊影响因子

    不是的,告诉你吧。自己看着办

    八点了解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轧钢期刊影响因子

    百度知道 > 理工学科 > 工程技术科学添加到搜藏待解决SCI收录的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方面的国内外期刊都有那些?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37856552ah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玻璃钢期刊影响因子

    本论文采编指导中心可常年满足全国各类人员申报职称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之需要,包括政治、经济、财会、法律、医学、教育、管理、建筑等。还可联系多种全国中文核心和CSSC

    nancyding0696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