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2

老李重庆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北欧植物学报多少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心派儿596

已采纳
人狼互变的最早的传说来自古希腊:因为里卡恩让众神吃了人肉,宙斯为了惩罚他便把他变成了一头狼。在这个谜的启发下,在古希腊出现了一种祭扫仪式,要求每个组织的新成员都要供奉一个人作为祭祖品,这样一来会使得祭祖者在随后的9年里成为一头“狼”。许多古代的文献都介绍了这种人狼对于人类的迷恋。“人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1世纪。它是日尔曼语中“人”和“狼”的结合。尽管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人狼只不过是恐怖电影或小说里的角色,而在历史上人狼却曾经一度是人们身边活生生的恐怖。历史告诉我们,人们曾经相信人兽之间的转换不仅仅局限于人和狼之间,而且同熊、大型猫科动物、土狼和其他猛兽之间也会发生转换。但是人狼是最有名的,无疑是因为对于欧洲人来说狼是他们最害怕的食肉动物。中世纪和后来的记载都显示在战争时期和冬季,狼会对人发动攻击。尽管今天的动物学家向我们保证说通常狼对人是无害的(实际上更多的是人对狼造成了伤害),但是用民间传说学家拉塞尔的话来说,“人们难以相信过去有关狼袭击人的故事都仅仅是传说而已”。因为“现代的狼对于火器已经有好几代的认识了,它们应该比它们的祖先更加小心”。事实上,在15世纪至18世纪的狩猎书籍里,“人狼”特指一种爱吃人肉的狼。在北欧,人狼或“狂暴勇士”指的是穿着狼皮的武士。他们是人人闻之丧胆的杀手。然而同时在德国,人们却相信勇敢光荣的祖先死后会变成狼。在欧洲巴尔干地区和斯拉夫地区,人们崇拜一种喜怒无常的狼神:它既可以保护人类,也会在不经警告之下出卖忠实于自己的人。当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之后,牧师们谴责这些异教徒的信仰,认为它们是恶魔。在古代的一些时候,人狼曾被认为是恶魔的代理人。宗教作家争辩说这是因为要么撒旦真的把人变成了狼,要么那些中了魔的人被认为是像狼一样坏。许多人最终只好信奉上帝,因为他的能力比撒旦的要强,能够改变这种人——狼之间的变换。还有一些人相信自己就是人狼。他们有的据说通过涂抹一种药膏来进行身体的变换。那种药膏包含了致幻植物(例如天仙子)或其他剧毒茄科植物的成份。这种药剂也被称为“巫师的膏药”,因为在子夜进行的恶魔崇拜仪式上,巫师们会在“灵魂脱体”之前涂抹这种药膏。在文艺复兴时代对巫师的宗教审判中,许多作家都认为巫师灵魂脱体和人——狼之间的转换都只能发生在药物的致幻作用下。其他作家认为那些认为自己能够变成狼的人和那些自认为见过别人变成狼的人都有精神病。他们认为有时恶魔会使这些人的病情加重。例如1589年在德国,斯达比·皮特由于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而被判处长达25年的徒刑,他的罪行包括谋杀成人和孩子(包括他自己的儿子)、食人、乱伦以及兽奸。皮特声称自己同撒旦有一个协定,后者向他提供了一条皮带,使他能够变成一头狼。9年之后,法国当局逮捕了乞丐雅克·鲁莱特,因为人们发现他浑身血淋淋地蟋缩在灌木丛中,他身上的血据说同附近一个被严重残害的15岁男孩尸体上的血一样。在他的仔悔中,鲁莱特说自己在涂抹了药膏之后变成了狼,当自己成为人狼之后便杀害了那个年轻人。现代精神病学把变狼狂视为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根据精神病学家弗里达萨拉维兹和理查德·班塔的说法,这种疾病可以由于乱用药物、大脑损伤和其他原因而导致。心理分析学家南多·福德认为狼——人转换的信仰“并不是源自历史上特定的某个时间,或某个特定的文明”;而是来自人类思维的深处。心理学家罗伯特·艾斯勒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人类下意识的深处有一种源自古代的记忆,即早期的人类是狩猎者和杀戮者,而狼则正好代表了这种动物的残暴本性。在极为罕见的案例里,这种埋藏在人们头脑深处的信息会战胜人类的意识,使得当事人认为自己是狼。一人狼不仅仅存在于神话、民间传说和通俗文学中。现代也有人报告目击人狼,但是这些报告很少,而且记录也不详细。在1960年的一期《命运》杂志上,得克萨斯州格莱戈顿市的德尔波特·格雷戈顿夫人讲述了自己同一个能够变换形态的生物之间的经历。在现代,这样的报告很少见。下文将要讨论的目击事件所涉及的只是像人狼的生物,因为从未有声称曾经见过人——狼之间转换的人愿意做下笔录。格雷戈顿夫人也不例外,但是她的故事更接近于神话,听上去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狼的小说而不像真实生活里的经历。1958年7月的一个夜晚,由于格雷戈顿先生外出工作去了,独自在家的格雷戈顿夫人便把床移到一个玻璃上贴了膜的窗户下,希望能够感受即将到来的雷暴带来的一丝凉风。她在打盹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刮玻璃膜的声音。在一道闪电之下,她看见一个“巨大的、毛乎乎的、像狼一样的家伙……正在抓窗户。它用充满恶意的、闪着凶光、狭长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我。我甚至能看见它裸露在外面的獠牙。”她从床上腾地一下跳了起来,赶忙去拿手电。这时那个家伙开始向院子里逃窜,消失在灌木丛中。“我一直等着看那动物从灌木中跑出来,”格雷戈顿夫人写道:“但是不一会,跑出来的不是一头毛乎乎的狼,而是一个特别高大的男人。他突然拨开浓密的枝叶,迅速走到大路上,然后便消失在黑夜里。”1972年7月至10月间,俄亥俄州的一些居民讲述了更多的现代人狼传说。他们报告说看见一个6英尺至8英尺高的生物,其中一个目击证人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一个人,但是头像一个特大号的狼头,上面的鼻子向前探出许多。”另一个目击者说它长着“毛绒绒的大脚和突出的獠牙;它在我眼前从这边跑到那边,仿佛是电影里住在山洞里的原始人。”它还长着发光的红眼睛。据说一天清晨它曾尾随一个在迪泛斯市中心铁路工作的工人,并且用一段木头把这名工人击倒了。1970年1月的一天,来自新墨西哥州盖洛普市的四个年轻人报告说他们在白水附近的路边遇到了一个“人狼”。它跑起来竟然同他们时速45英里的汽车不相上下!其中一个目击证人说:“它大约身高5英尺7英寸。我很惊奇它竟然能跑得这么快。开始我的朋友告诉我时我还以为他们在开玩笑,但是当我发现不是玩笑时,我真的吓坏了!我们迅速把窗玻璃摇了起来,并且把车门锁住。我开始加速,车速于是达到了大约每小时60英里。但是开这么快是很困难的,因为那段公路有很多急转弯。最后我们中的一个人找到了一把枪,并且朝它射击。我知道它被击中了。但是它只是倒地却没有流血。我知道那决不是一个人,因为人跑不了那么快。”(事实上这个动物符合“裸行者”的特征。“裸行者”是美国西南部的纳瓦加人给一种人狼起的绰号,它跑得出奇的快)1973年秋天,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出现了一股目击奇怪生物的浪潮,有的同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有关。调查员史丹·戈顿指出其中一种生物“据说有5英尺至6英尺高。它被描述成为肌肉非常发达的人,浑身长着厚厚的毛发……这种生物似乎非常敏捷……从它们的脚印可以看出,这些生物的步幅在52英尺至57英寸之间。”在1974年出版的《飞碟研究》一书上刊登的两幅素描显示出这种野兽特别像传统的人狼,但难以置信的是目击证人和调查人员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二如果这些人狼的故事不完全是恶作剧,它们将证明地球上存在着异常的、来自其他世界的生物。但是,对于证人看到的生物也有比较传统的解释。例如1974年7月在堪萨斯州,一份报纸报道说:几个人报告:他们遇见“一个头发暗淡无光、但是沾满了鲜血的大约10岁至12岁的小孩,在德尔佛斯西北的森林地带的灌木丛和葡萄藤之间乱跑。”她被称为“女狼孩”。尽管当地官员未能确定她的身份,但她很可能是一个离家出走的或被遗弃的孩子。一些医学界人士认为人们所看见的人狼实际上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病——红斑狼疮的患者。红斑狼疮患者不停地遭受面部和手指组织溃烂和暴露的伤口的煎熬,他们对光非常敏感。他们的面部皮肤可能会出现棕色的脱落物,他们也可能会出现精神病。由于不能忍受阳光,加上对身体缺陷的羞耻感,这些患者只能在夜间出来活动。另一个有利的证据是,英国神经科医生伊利斯在1964年出版的一期《皇家医学会学报》上这样写道:“红斑狼疮患者的这些特证同古代关于人狼的文献中的描写完全吻合。”
132 评论

蜜糖Rose

1 向其柏毛竹增笋——克服小年高额丰产的生理研究华东农业科技通讯,1960,(7):342~2 向其柏桢楠属一新种——浙江楠植物分类学报,1974,12(3):295~3 郑万钧等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4 向其柏五加科的几个新种和新变种植物分类学报,1980,18(1):89~5 曲式曾,向其柏湖北白蜡树属一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80,18 (3): 9 向其柏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1):12~10 向其柏五加科植物的新分类群及某些修订南京林学院学报,1985,(2):15~11 向其柏五加科见:中国树志编委会主编中国树木志(二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720~12 向其柏, Callen D中国五加科花粉形态研究植物研究, 1988, 8 (1): 13~14 向其柏,向民,刘玉莲室内观叶植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5 李湘萍,向其柏中国楤木属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6 (2):17~16 向其柏,欧惠英吴茱萸五加紫丁香甙含量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2):16~17 向其柏,欧惠英竹节参中人参皂甙含量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4):54~19 向其柏,黄敬怡人参木属(Chengiopa nax)五加科—新属植物研究,1993,12(1):44~20 向其柏,黄敬怡吴茱萸五加属的分类修订及分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7(4):30~21 欧惠英,向其柏人参木的化学成分分析中草药,1993,24(2):44~ 22 汤庚国,向其柏樟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95,33 (2):161~25 朱伟华,向其柏马蹄参属种子油脂肪酸的特征及其分类意义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1):27~26 朱伟华,向其柏马蹄参属木材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8,16(1):106~27 向其柏,向民,刘玉莲室内观叶植物修订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4 评论

lovelymandy

白及属约6种,分布于东亚,其中4种产中国: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和台湾白及。假鳞茎均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陆生兰,具假鳞茎;叶数枚,具折扇状脉;花数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常较艳丽;唇瓣3裂,上面有褶片,侧裂片多少围抱蕊柱;蕊柱细长,无蕊柱足;花粉块8,成2群,粒粉质,有不明显的花粉块柄,无粘盘。石豆兰属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中国有36种,产南部。附生兰;假鳞茎生于细长的根状茎上,顶端具1叶,极罕2叶;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3枚萼片相似,侧萼片基部宽阔并与蕊柱足合生,但其内缘不粘合;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蕊往短,常有明显的翅,翅向顶端延伸成一对芒状或齿状附属物,高出于花药之上;蕊柱足明显,花粉块4,多少成2对,蜡质,一般无附属物,罕有具粘盘。虾脊兰属约100种,分布于除南美洲外的全球温暖地区(包括中美洲),中国约有40种,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均产之。陆生兰,有短的根状茎;茎通常较短且多少变为假鳞茎状,全部为叶鞘所包;叶数枚,通常较大,干后变黑色;花葶从叶腋或茎基部侧面抽出;花中等大,排成总状花序;唇瓣下部与蕊柱全部或一部分合生成管状,基部有距;蕊柱多半较粗短,直立;柱头有时分为2个,位于距口两侧;花粉块8,成2群,蜡质,多数具明显的粘盘。隔距兰属近10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中国有大序隔距兰等16种,个别种类,如蜈蚣兰,向北可达青岛与连云港,为本属中分布最北的一种。附生兰,茎直立或悬垂;叶扁平或圆柱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通常具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纵隔膜,分距为两室,罕有隔膜退化为狭脊的,在距的后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体,它有时与唇瓣基部的突起连接,完全封闭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较宽,呈金字塔状,具明显的蕊柱足或无足;花粉块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盘。贝母兰属近2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或陆生兰;假鳞茎顶端具1-2叶及花葶;花大,通常数朵排成总状花序,有时减退为单朵,艳丽;萼片常凹陷;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两侧,唇盘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长而有宽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有花粉块柄。 兰属约40种,主要分布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大洋洲与非洲,中国有20种及许多变种,其中不少被广泛栽培,如墨兰、建兰、春兰及蕙兰等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园艺珍品。陆生兰或附生兰,极罕为不具绿叶的腐生兰,多半有假鳞茎;叶成簇,近基生,通常带状,极少为椭圆形而具柄;花葶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具多花或少有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唇瓣3裂,具2条纵褶片;蕊柱较长,稍向前倾;花粉块2,近球形,蜡质,有裂隙,生于共同的花粉块柄上,有粘盘。杓兰属约50种,全属约50种,主要产东亚、北美、欧洲等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向南可达喜马拉雅地区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我国有32种,广布于自东北地区至西南山地和台湾高山,绝大多数种类均可供观赏。 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石斛属约140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60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尤以西南与台湾最多,其中不少种类可供药用,如石斛、细茎石斛、钩状石斛、细叶石斛等的茎经加工后即为中药。有些种类亦供观赏。附生兰,有根状茎;茎一般较长,有时分枝,具多节,纤细或膨大成种种形状;叶茎生,通常多枚,扁平,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基部有时具关节;总状花序常生于茎上部节上,具数朵至多朵花,少有减退为单花;花大、艳丽;侧萼片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唇瓣不裂或3裂,基部有时有短爪,无距;蕊往较短,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无附属物。羊耳蒜属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中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假鳞茎具1至多节;叶1至多枚,基生、茎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有时具关节;花葶从假鳞茎顶端发出,具总状花序;唇瓣常较萼片与花瓣宽大得多,通常不裂,近基部常有1-2枚胼胝体;蕊柱长,常向前弯,上部多少有翅,无蕊柱足;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毛兰属约57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36种,产南部至西南部。附生兰,通常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较少不膨大,具1至多节;叶1枚至数枚,通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排列,扁平或圆柱状;花序侧生或顶生,有时减退为单花;萼片背面与子房常被绒毛;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唇瓣活动或不活动,无距;蕊柱足短或长;花粉块8(极罕为4),成2群,每群具一花粉块柄。兜被兰属6种,分布于欧洲至东亚,其中兜被兰与二叶兜被兰等4种亦产中国。陆生兰,具块茎;叶常2枚,近基生;总状花序顶生,偏向一侧;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兜状;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常多少向前弯;蕊柱短;柱头2,多少棍棒状;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组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红门兰属约100种,分布于整个北温带以及亚洲和北非的温暖地区,中国约16种,全国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或块茎;叶1至数枚,生于茎上或近基生;花中等大,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而成兜状;唇瓣基部有距;蕊柱直立,短,与花药基部完全合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联合而成,有花粉块柄,粘盘藏于粘囊中。天麻属约20种,分布于东亚、马来西亚至大洋洲,中国有3种,其中天麻从东北至西藏均产之,根状茎供药用,有熄风镇痉作用,为著名中药。腐生兰,具块状根状茎;花序通常数花至多花,极罕减退为单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合生成管状,顶端5齿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管内;无距;蕊柱一般较长,具短的蕊柱足;花粉块2,粒粉质。中国用人工繁殖已取得成功。(参阅《植物学报》,16(3);288-290,1974。)蝶兰属约3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中国有4种,其中蝶兰P wilsonii Rolfe产云南,海南蝶兰P hainanensis Tang et Wang产海南岛,台湾蝶兰P aphrodite R 和小花蝶兰P equestris(Schauer)R 产台湾。本属植物花艳丽,不少种类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很短;叶扁平或圆柱状;花序常较松散,有时分枝;花常较大,少有较小;侧萼片常略与蕊柱足合生,但一般不形成萼囊;唇瓣3裂,常有胼胝体或其他附属物,无距;蕊柱有明显的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条形或匙形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参阅A O SB37-38,1968-1969。)石仙桃属约55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其中石仙桃分布最广。假鳞茎疏离或密集,顶端具1-2叶;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与幼叶同时出现;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常多少曲折;侧萼片背面通常具龙骨状突起;唇瓣基部无耳状小裂片,但有囊;蕊柱较宽而短,顶端有宽阔的翅,围绕花药,无蕊柱足;花粉块4,蜡质,具弹性花粉块柄。手参属约10种,分布于北温带,其中手参与西南手参等3种产中国,前者见于东北至西藏,后者产西南。陆生兰,具掌状分裂的块茎;叶数枚,茎生;总状花序顶生,具较密集的花;中萼片与花瓣分离;唇瓣前部3裂,基部具细长的距;蕊柱短;柱头2,较大,近楔形;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与粘盘。玉凤花属约600种,全球热带至温带地区均产之,中国约有70种,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具块茎;叶近基生至茎生,常2至数枚,较少为1枚;花大小变化较大,通常多朵排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萼片相似;花瓣通常2裂;唇瓣通常3裂,基部一般有距,极罕无距;蕊柱短;蕊喙厚而有臂;柱头 2,多半分生;花粉块2,由许多小块疏松粘合而成,有花粉块柄和粘盘。舌唇兰属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向南可达中美洲和热带亚洲,中国约40种,南北均产之,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常有块茎;叶基生或茎生,1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花;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成兜;唇瓣一般不裂,舌状,基部常呈耳状,有距;蕊柱贴生于唇瓣基部;药室平行或叉开;柱头1个;花粉块2,由许多松散小块组成,有短的花粉块柄与粘盘。堇兰属中国有7种,产台湾、云南、西藏,体态极近大苞兰属,区别点在于本属的花苞片比花(连同子房与花梗)短,两个花粉块柄与粘盘(4个花粉块,每2个成一组,各具1个花粉块柄与粘盘)互相分开。但近代大多数学者均主张并入大苞兰属(关于这两个属的合并与专论,可参阅Kew B26:183-184,1971。)斑叶兰花叶子,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具4--6枚叶。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8—2.5厘米,上面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具柄,叶柄长4--10毫米,基部扩大成抱茎的鞘。国内分布:产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或沟谷阔叶林下。国外分布: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寄树兰属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其中寄树兰R succisa(L )Tang et Wang和大叶寄树兰R spathulata(B )J J Smith亦产中国海南岛等地。附生兰;茎坚硬,悬垂;叶扁平,有关节;花序分枝或不分枝,具许多小花;唇瓣3裂,基部有距;距较大,前壁有一肉质胼胝体,后壁常有一个叉状附属物;蕊柱短,无蕊柱足;花粉块2,有裂隙,蜡质,具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万带兰属约6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南部有8种,其中琴唇万带兰V concolor BI ex L 分布于西南至广西。本属花较大,且花期较长,不少种类曾被栽培供观赏。附生兰,茎较长;叶扁平或少数近圆柱状,2列,有关节;总状花序近直立;花数朵疏离,较大;萼片与花瓣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短距;蕊柱短,基部两侧常增厚而凸起,蕊柱足不明显;花粉块2或4,前者有深裂隙,蜡质,具宽而短的蕊喙柄和较大的粘盘。梅兰属仅梅兰1种,产中国广东梅州。腐生兰,体态近似无叶兰属Aphyllorchis,区别点在于本属花被辐射对称,即唇瓣与花瓣完全相同,而且柱头位于蕊柱顶端,即顶生或近顶生。为中国特有的一个原始属。

237 评论

凡人帽子11

生态学笔记第一章 生态学是一门科学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生态学的定义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埃尔顿,1927)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 公元16世纪以前: 在我国:公元前1200年 《尔雅》一书;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在欧洲: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础》;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态学》)。(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1)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著作与教科书出版。代表作:CCowels(1910)发表的《生态学》;FEChements(1907)发表的《生态学及生理学》;前苏联苏卡切夫的《植物群落学》(1908)、《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AGTamsley(1911)发表的《英国的植被类型》等;RNChapman(1931)的《动物生态学》;中国费鸿年(1937)的《动物生态学》;特别是WCAlle(1949)等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被认为是动物生态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2)学派的形成:主要有 ①北欧学派:以注重群落结构分析为特点。代表人物:GEDu Rietz ②法瑞学派:注重群落生态外貌,强调特征种的作用。代表人物是JBraum-Blanquet ③英美学派:以动态和数量生态为特点。代表人物是Clements和Tansley ④俄国学派(前苏联学派):植物(群落)与地学结合。代表人物:BHCykayeb(三)现代生态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三.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深入到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中,形成各自的分支学科。渗入到人类社会各种活动甚至思维和意识中。参考书目、杂志: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B等(中译本),保护生物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6。RERichlefs等,Ecology, NewYork,MMolle,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C Inc, (生态学:概念与应用,科学出版社,影印版,2001)《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Ecology》,《Journal of Ecology》。

3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欧植物学报多少分

    生态学笔记第一章 生态学是一门科学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生态学的定义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

    美羊羊小P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5
  • 北欧植物学杂志

    朱华发现的50多个新种,大多数都在SCI源刊发表,例如,发现泰国粗叶大属植物新种主要发表在《北欧植物学杂志》(NordicJournalofBotany),发现

    王小丽0125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北欧植物学报影响因子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

    嘉怡别墅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北欧植物学杂志投稿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0,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

    古董的杂货铺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北欧植物学杂志简介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0,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

    刘思韵2522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