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1

fomeca刘勇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骨精6699

已采纳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研究 加快中西部开发,借以扩大内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论人力资本的节约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从人力资本结构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可选为你所用。这些题目看似大,其实你选准切入的角度,是容易展开的。祝你顺利!
84 评论

我家的笨笨蛋

一、生态经济学科发展的回顾  中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1980年8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许涤新先生提出,“要研究我国生态经济问题,逐步建立我国的生态经济学”。同年9月,许涤新先生主持召开了我国首次生态经济问题座谈会,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侯学煜和阳含熙等与会并发表了见解,拉开了我国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序幕。会后,《经济研究》杂志连续发表数篇探讨生态经济问题的论文,向学术界发出了关注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信息。  1984年2月,由我院主管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经济学术团体。1987年,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和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生态经济》正式创刊,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公开发行的生态经济学术刊物。最初,我院从事生态经济的研究人员分散在农村发展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内。1987年3月,根据许涤新先生关于将院内研究力量整合起来的提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设置了生态经济研究室(现为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生态经济研究机构。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秘书处也随之从经济研究所转到了农村发展研究所。  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以揭示我国生态经济问题的严重性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政策、工作失误而带来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其核心观点是:发展经济除了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外,还要遵循生态规律。其主要成果是创建了以维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学。许涤新先生主编、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撰写的《论生态平衡》为代表作。第二阶段(1984-1992年)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创立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许涤新先生主编、一批生态经济学家撰写的《生态经济学》的出版,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向可持续发展领域渗透,在丰富和完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强化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当时的生态经济学科负责人王松霈研究员主编的《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调整方案》将“生态经济学理论” 列为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再次将生态经济学列为院重点学科,对生态经济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生态经济学的前沿动态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资源配置存在着社会最优解,且社会最优解与企业最优解可以具有互补性。这个理论内核,是生态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目前,生态经济研究集中在生态产业、生态恢复、生态保护三个领域,并与产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相对应,形成了生态经济学的三个分支。  生态经济研究主要有三个切入点,其一是以生态系统作为研究的主体,利用数学方法和生态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系统顺向演替带来的价值增值和逆向演替造成的价值损失,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必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含义。其二是以制度、组织、技术创新入手,规范企业和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和个人的自利目标与利他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三是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谈判入手,在全面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学习、协商和合作,形成大家共同认可,即具有双赢乃至多赢性质的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案。  生态补偿是目前比较关注的理论问题。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最好采用至少有一个人受益,而没有任何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的方式。但在现实中,很多生态经济问题的解决无法采用帕累托改进的方式。对于这一类问题,需要采用卡尔多改进的方式,即在受益人给予受损人经济补偿后,实现至少有一个人受益,没有任何人受损的目标。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是:生态效益的创造和维护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和资金,但生态效益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因而创造和维护生态效益的这部分投入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回报。如果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可以免费地得到满足,需求必然会无限大,如果改善生态环境的供给得不到任何补偿,供给就会极为有限,供求的均衡只能停留在极低的水平上。生态补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生态补偿研究的难点是补偿标准确定、补偿资金来源、被补偿者识别等。  较为前沿的理论问题还有能值评价方法和生态足迹评价方法。能值评价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不同类别、不可比较的物质转换成统一的能值进行加总和比较,以消除价值加总和分析中的主观性。生态足迹评价方法通过计算人对生态资源需求的变化,估计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增长、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变化。  现实研究则集中在制度、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上:  宏观层面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  中国要沿着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具体地说,在决策机制上要以核规制度替代核定制度,消除核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所有不合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决策都无法出台,实现依法决策的目标;在考核机制上要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替代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民主监督的目标;在问责机制上,要以终身问责制和评审专家连带问责制替代首长问责制,以制止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实现权责对称的目标;在评价机制上,要完善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制止各种钻评价盲区的空子的行为,确保制度面前的人人平等,实现科学评价的目标。  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省建设  最近20年,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空间上的生态建设已经从生态村、生态乡、生态县、生态市扩展到生态省。1999年3月以来,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广东、江苏、陕西等省的生态省建设的发展势头良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生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生态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立足于区域内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以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核心产业、重点工程、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形成经济布局合理,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的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生产力,促进区域内的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逐渐走向生态文明。  生态经济学科将重点研究三类问题。一是生态建设的宏观政策。包括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经济机制和奖惩政策等,以及国外有关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二是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妥善处理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社区参与的关系,使这些活动走上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三是生态建设监控体系、标准和指标体系,包括空间数据的基础框架,生态省建设的动态模拟与决策支持系统,生态监测网络与管理的基础设施,生态省建设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产业层面上的循环经济实践  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进化,最为关键是它具有两种机制,即生物体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机制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机制。这两个机制实际上也是社会经济系统具有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所不同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内生的,而社会经济系统的这两种机制是外生的,它们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循环机制,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不高于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经济和生态具有相容性;通过发育市场体系构建竞争机制,促进技术、产品、企业和制度的优胜劣汰。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更为关注的是循环机制,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竞争机制,并且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得到解决,对循环机制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主体的开环流程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循环机制再次得到关注。经济流程从闭环到开环,再从开环到闭环,在循环方式上发生了五大变化,即从企业内的循环提升为企业间的循环,从产业内的循环提升为产业间的循环,从社区内的循环提升为区域间的循环,从小尺度的循环提升为大尺度的循环,从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循环提升为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循环。  生态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利用资源与产品相互派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类途径,推动企业尽快完成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流程到“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流程的转换,使最终排放的“废弃物”控制在环境自净能力的阈值之内,扭转稀缺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局面。具体地说。就是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或企业群为单元,延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产业群为单元,建立工业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体系。  三、生态经济学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生态经济学需要拓展  生态经济学研究最初关注的是农林业,后来拓展到工业,并在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商业、服务业一直关注不够,这是生态经济研究视野上存在的缺陷。生态经济研究最初关注的是发展理念的阐释,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界定,生态和环境危机的警示,并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系统、准确的话语体系;但对定量方法、计量工具的关注一直不够,以致在研究领域中存在着思辨的能力、解释问题的能力较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较弱的缺陷。过去20年,我国生态经济学界着重于宏观与中观层次的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相比之下,对微观生态经济的研究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层次的企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缺乏系统理论研究;二是对公众个人和家庭环保及生态经济问题有所忽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的生态需求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具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态经济研究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把商业、服务业纳入研究领域;努力改进实证研究和计量研究的方法论,不断地完善生态经济学科体系。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科学阐明和正确回答现代企业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伟大的历史课题。  生态经济学需要借鉴  最近几十年,经济学的进展极为显著,具体表现为: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逻辑结构越来越严密,分析方法越来越完美,求解工具越来越精巧,资料数据越来越充分,解释能力越来越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探索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经济学科越来越多了。20年前,与生态经济学相近的学科只有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最近十年涌现出的相近学科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绿色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等大大小小的分支学科。  作为生态经济学家,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长的态度,善于取相近学科之精华完善自己,对不同于生态经济学使用的假设、概念、方法和工具,要善于兼容并包。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索,广泛借鉴,综合创新,使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完整,方法、工具更精致,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愿意接受并使用的人以及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的素材与概念更多。  生态经济学需要发展  我国生态经济学的提出,主要是为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而并非生态经济学研究已经有了多少积累。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经济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我们不应满足于现状,更不能以为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已经完美无缺了。学科体系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本土化。研究本土问题只是本土化的形式,本土化的确切含义是指以观察到的经验数据构建理论框架,而不是简单地把外文的理论框架转化为中文的理论框架。经验实证是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对现象和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弄清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哪些现象,才有可能在剖析这些经验现象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从而完成理论的创新。  二是规范化。形式上的规范化是指,在对某一问题提出论点之前必须先整理文献,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形式上的规范化是使生态经济学研究成为可积累的科学体系的最起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严格遵循理论创新的规范,即在基本假设可验证、问题边界清晰,数据资料完整、可靠,理论与方法论适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所有逻辑推论都不会被经验事实证伪的理论。而不以观点、愿望替代逻辑推论,以比喻代替推理。

327 评论

我吃了一鲸

浅谈互联网支付模式支付宝、微信支付 、中国银联发展趋势与变化浅谈支付宝、微信支付 对中国银联的影响浅谈新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银联的影响

231 评论

雨神的女儿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277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沸腾的苦丁茶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题目大全

    论当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萨瓦底卡Fs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熊吃吃哒掌门猫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生态经济相关论文范文大全初中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并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其目标指向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

    泷泷大魔王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生态经济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浅谈互联网支付模式支付宝、微信支付 、中国银联发展趋势与变化浅谈支付宝、微信支付 对中国银联的影响浅谈新兴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银联的影响

    hua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