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4

为萍伤心航
首页 > 论文问答 > 商业会计论文赵喜玲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hara0125

已采纳
1/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李春涛 金汐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8): 35-362/100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魏斌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 395-3953/100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筹划魏冕中州煤炭2007(4): 107-1084/100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俞雪松企业技术开发2007,26(8): 61-635/100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全程管理对策文慧娟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Z): 168-1696/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章婵君现代商业2007(06Z): 94-957/100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何兵现代商业2007(20): 49-508/100浅谈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崔革现代商业2007(20): 112-1139/100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许云全河北企业2007(8): 21-2110/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于霞[1] 李晓红[2]今日科苑2007(16): 56-5611/100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于凤枝今日科苑2007(16): 62-6212/100应收账款形成与管理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乔冰冶金财会2007(7): 26-2713/100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是邮政企业当务之急戴玉梅经济师2007(6): 151-15114/100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乔秀霞经济师2007(6): 174-17515/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尹英经济师2007(5): 163-16316/100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孙一兵经济师2007(5): 169-16917/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刘诗明金融与经济2007(7): 85-8618/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计对策谢登禹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 126-12719/100浅谈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张庆红[1] 张海凤[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6): 44-4520/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受志刚科学之友2007(08B): 97-9821/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杨颖[1] 江尔志[2] 王占军[3]辽宁经济2007(7): 73-7322/100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浙江省出版印刷物资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王美景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 205-205,20723/100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沈阳ASEA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为例全萍美中经济评论2007,7(2): 62-65,4824/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医院财务风险伍叶青现代商业2007(17): 61-6125/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何文杰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7): 47-4826/100浅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贾雁贞天津经济2007(7): 74-7627/100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研究陈永波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92-9228/100马尔可夫分析法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蔡学雷[1] 李新蕾[2]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 45-4629/100谈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严荣芳江苏商业会计2007(4): 15-1730/100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周茵当代经济2007(07S): 98-9831/100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杜典初[1] 王梅[2]当代经济2007(03X): 44-4432/100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冯云林山西财税2007(4): 32-3333/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姜东华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 277-27734/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杨依华 杨爱君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9): 124-124,14335/100应收账款难题凸显报业经营管理盲点骆鹏飞中国报业2007(7): 71-7236/100我国机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谢获宝 杨明泽 黄娟今日工程机械2007(7): 74-7737/100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刘红颖[1] 胡艳玲[2]活力2007(6): 36-3638/100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孙江南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 57-5839/100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李新梅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 299-30040/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黄明川[1] 刘红彬[2]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7): 51-5241/100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再思考贺凤霞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38-40,4342/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盘玲敏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60-6143/100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乔冰[1] 何海红[2]中国总会计师2007(6): 53-5444/100一个典型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案例粟淼财会学习2007(7): 54-5745/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刁凤华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 81-8146/100对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析刘桂华[1] 徐婉茗[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 62-6247/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张丽坤 姜洋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6): 35-3548/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减少企业资金风险李兰秀青海经济研究2007(3): 84-8549/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鲁天婵[1] 孟毅[2]商场现代化2007(06Z): 53-5350/100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谭利云商场现代化2007(06Z): 92-9351/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陈文俊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 52-5452/100企业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思考孔艳红[1] 郭妹慧[2]理论观察2007(3): 199-20053/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控制顾虹活力2007(5): 45-45,4754/100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崔洁市场论坛2007(5): 65-6655/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徐红涛山西政报2007(12): 38-3856/100略论高星级酒店应收账款管理屠红卫商场现代化2007(06S): 369-37057/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徐红涛科学之友2007(06B): 80-8158/100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杨梓松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 142-14359/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晓红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97-9760/100论如何加强公路工程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肖宁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182-18261/100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王昕[1] 魏宇薇[2]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 33-3562/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小红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 63-6463/100谈水泥企业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刘慧颖新疆审计2007(2): 51-5364/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志强[1] 王力[2] 江艳楠[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400-40165/100辽宁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任海芝技术经济2007,26(6): 127-12866/100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许崇虎煤矿现代化2007(2): 89-89,9167/100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丛志勇时代经贸:下旬2007(06Z): 163-16368/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赵志军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90-9169/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张春荣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120-12070/100谈公路物资供应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吴德庆交通财会2007(5): 36-3971/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王生根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155-15672/100试论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王力军太原科技2007(5): 11-1273/100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杨公文北方经贸2007(5): 58-5974/100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杨忠芝商场现代化2007(05X): 364-36475/100浅谈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刘春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 68-6876/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陆智浩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 123-12377/100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和风险管理问题费明龙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 102-10378/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王治国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 149-15079/100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韩清艳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67-6880/100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许秀梅 陈秀芝经济研究导刊2007(4): 91-9281/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徐建红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 47-4982/100集装箱运输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梁丽珠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5): 64-6583/100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薛继艳[1] 王雪辉[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15-1584/100新经济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孟秀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10-1085/100应收账款的管理徐丽坤[1] 梁雁[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26-2686/100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黄艳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30-3187/100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风险控制曾艳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69-7088/100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孙春玉商业会计:下半月2007(4): 64-6489/100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张莉机械管理开发2007(2): 117-118,12090/100浅议如何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钱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15-1591/100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武玉欣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0-2092/100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杨英莉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6-2693/100浅议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夏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4-5494/100浅谈对应收账款的检查及管理王雪飞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7-5795/100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本海[1] 李红[2] 王贵军[1]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35-3596/100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王军[1] 沈平[2]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71-7197/100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尤玉静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83-8398/100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升企业融资力杨黎明财会研究(甘肃)2007(4): 64-65,7399/100论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曾明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 60-63100/100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马程琳特区经济2007(3): 80-82
253 评论

唐伯兔吃小白兔

与获奖1、参与2002-2003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加入WTO后 对辽宁省医药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的课题,项目主要成员。2、参与2004年沈阳市“关于维康医药集团连锁经营诚信利民问题”调查研究。3、参与2005沈阳市建设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药店”项目研究,主要成员。4、“现代企业集团——经营性资产重组的主导组织结构”获沈阳市社会科学2004年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一等奖5、主持200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关于加快沈阳医药服务体制改革研究”,获沈阳市社会科学2006年度立项管理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6、“应对网络文化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七届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二等奖7、“大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999年 获辽宁省普通高校德育年会优秀论文8、“药店店员工作角色定位探析”获沈阳市社会科学2004-2006年优秀学术成果论文类三等奖二、主要著作1、《药店经营管理实务》 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4月2、《店员必备——素质 知识 技能》 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12月3、《药店经营与管理》 副主编,沈阳药科大学出版,2005年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参编,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6月三、主要论文分析社会转型期个体的几种主观障碍(王淑玲) 《行为科学》第114期第6期医药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标准的调查(张殿发、王淑玲) 《药学教育》4员工培训:医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淑玲) 《中国药业》2001第10期现代企业形象综合指标体系探讨(王淑玲)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及其思考(王淑玲、李野) 《中国药房》2002第3期人际关系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王淑玲、赵喜萍) 《辽宁大学学报》2001医药企业如何进一步开发人才资源(王淑玲) 《中国药业》2002第五期我国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现代模式构建(王淑玲、李野、张伟) 《中国药房》2002第12期药企人才开发进入后WTO时代(王淑玲) 《医药经济信息》9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新洗牌(王淑玲、赵喜萍) 《医药世界》2003年第2期

159 评论

广州文仔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种类及运用范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重点论述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问题,从选择标准、考虑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说明了应该如何恰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关键词:存货;存货计价方法;方法比较;方法选择  企业的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整个存货管理流程,涉及的人员岗位最多,它的管理利用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在存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存货的数量和价值的计量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恰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制定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方案。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和运用范畴  (一)存货及存货计价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于对外销售或自用。通常存货用于对外销售的情况较多,所占比重很大,所以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引起的存货价值的差异对企业经营成果、当期利润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的不同反映出来。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含义及适用范畴  个别计价法,也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后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替换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提供的劳务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如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进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的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和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的结果比较客观,容易应用,不存在人为的操纵报表数据的问题。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价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以上存货核算的四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但与存货的现时成本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计算繁锁。先进先出法在价格波动大的情况下,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为企业的经营作出合理的筹划。  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仅可以对企业的存货价值作出准确的计量,还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现举例说明如下:  假定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某企业三月份的购销情况如下:月初存货结存10万公斤,单价3元。3月5日购进40万公斤货物,单价4元。3月10日购进60万公斤货物,单价5元,销售100万公斤货物,单价 5元。3月20日购进65万公斤货物,单价6元,售出50万公斤,单价7元。  接下来用除个别计价法外的其他三种计价方法分别计算企业的利润。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 10 ×3 + 40 ×4 + 50 ×5 + 10 ×5 + 40  ×6 = 730  销售收入= 100 × 5 + 50 ×7 = 900  销售利润= 900 - 730 = 170  方案二,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平均单价= ( 10 ×3 + 160 + 300 + 390) /  (10 + 165) = 03  销售成本= 03 ×150 = 3  销售收入= 900  销售利润= 900 - 3 = 7  方案三,采用移动平均法:  3月10日结存存货单价= (3 ×10 + 40 ×4 + 60  ×5) /110 = 45  3月20日结存存货单价= ( 5 + 65 ×6) / (10  + 65) = 79  销售成本= 100 × 45 + 50 × 79 = 445 +   5 = 5  销售收入= 900  销售利润= 900 - 5 = 5  通过以上举例不难看出,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的存货成本最低仅为730万元,实际情况是存货的物价在不断上涨,无形中虚增了企业的利润,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宜采用此法,对存货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的企业不宜采用此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虽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它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实地盘存制。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总之,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为了恰当反映存货流转成本,在确定存货计价的方法时,要坚持以下标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坚持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存货的特点及其管理要求。企业发出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应该是盲目的,应充分考虑行业存货的特点。例如,在电子技术产品中,存货有以下特点: 技术更新快, 产品时效性要求高,存货计价方法应根据其特点选择先进先出法,这样做有如下理由:是先进先出法在提供会计信息质量上,特别是在真实性和及时性上更能客观及时准确地反映存货价值,使存货价值接近物价变化的趋势,也能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趋于一致,使存货价格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在当期损益中反映出来,所以,先进先出法的选择符合行业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客观要求。  纳税角度。用企业存货进行纳税筹划,需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达到企业最佳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纳税人的各项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以上规定,为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税收筹划、减轻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依据,因此,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企业经营成果的角度。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看清楚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先来看存货影响经营成果的途径。  存货通过销售成本和自用形成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影响经营成果。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所以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  总之,为了准确提供存货成本信息,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价值。其次要对企业的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间内一般不作调整。再次要充分考虑决策风险,保证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以获得风险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2]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3]石岩存货现行核算和计价方法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5)  [4] 段云峰 浅议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6)

141 评论

相关问答

  • 商业会计论文赵喜玲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种类及运用范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重点论述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问题,从选择标准、考虑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说明了应该如何

    猫熊奶奶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商业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预

    xiaomianwowo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商业会计论文800字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

    静静的娇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商业会计论文题目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列举出了一些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如果想要查看的可以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找找看。一、会计委派制研究方向1、会计委派制研究2、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和认识3

    静香陈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7
  • 商业会计论文修改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预

    春天里吃大米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