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6

笨鸟肥肥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46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ophiabian

已采纳
1、《私家藏书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增刊;2、《明清藏书家印鉴平议》,《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6期;3、《阮元的学术地位与成就》,《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4、《阮元与编刻书籍》,《图书馆学刊》1991年第3期;5、《阮元与诂经精舍》,《浙江学刊》1991年第4期;6、《敦煌学书林新结硕果》,《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7、《从日本辑刻的〈古逸丛书〉及其文献价值》,《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8、《发掘与开拓》,《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9、《张元济与中日文化交流》,《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2期;10、《中国古籍索引的回顾与前瞻》,《辞书研究》1994年第2期;11、《古籍分类中增设“方志部”的探讨》,《中国地方志》1994年第4期;12、《古籍丛书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价值》,《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13、《阮元与学海堂》,《文史》第41辑(1996年4月);14、《试述古汉语研究中的三重证据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3期;15、《略论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之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3期;16、《〈古逸丛书〉与中日汉籍交流》,《中国书目季刊》(台湾)第30卷第3期(1996年12月);17、《关于古籍索引工作的若干思考》,《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1期;18、《〈四库全书〉绢面颜色考辨》,《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3期;19、《中国古籍丛书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20、《古籍丛书所蕴涵的中日典籍交流》,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7年;21、《阮元与〈十三经注疏〉》,《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22、《浅谈清代档案的价值》,《历史教学》1997年第8期;23、《〈皇清经解〉辑刻始末暨得失评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5期;24、《阮元创设诂经精舍考略》,《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冬之卷;25、《略论〈十三经注疏〉及〈校勘记〉》,《文教资料》1997年第6期;26、《论〈经籍籑诂〉的编纂及其功过得失》,《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27、《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文献》1998年第1期;28、《二十世纪古籍索引编制概述》,《文献》1998年第2期;29、《〈四库全书〉及其存目书收录外国人著作种数考辨》,《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30、《〈宛委别藏〉考略》,《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第2期;31、《中日典籍交流史研究的新进展》,《日本学刊》1998年第6期;32、《日本的汉籍索引编制概观》,《中国书目季刊》(台湾)第32卷第3期(1998年12月);33、《试论阮元在训诂学上的贡献》,《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34、《由训诂以考文化——阮元训诂学成就研究之二》,《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35、《由训诂以明义理——阮元训诂学成就研究之三》,载《’98语言论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36、《试论阮元在金石文字学领域的成就》,载《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2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37、《清代杭州灵隐书藏及经藏考略》,《东南文化》1999年第3期;38、《关于图书馆开展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思考》,载《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论文选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39、《杭州诂经精舍教学效应》,《杭州研究》2000年第2期;40、《对〈四库全书〉厥功至伟的清代华籍韩人金简》,《故宫文物月刊》(台湾)2001年第5期;41、《阮元与〈皇清经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2期;42、《关于〈支那学入门书略解〉》(日文),《日本国立福井大学教育地域科学部纪要》(2001年12月);43、《长泽规矩也在编纂、刊刻汉文丛书方面的贡献》,《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44、《长泽规矩也与和刻本丛书》,载《中日关系史料与研究》(第1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45、《〈经籍籑诂〉与汉语辞书编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2期;46、《清代私家藏书与学术发展之互动关系》,《文献》2003年第4期;47、《〈经籍籑诂〉在中国辞书编纂史上的地位》,载《汉语史学报》(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48、《类书与汉语词汇史研究》,《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49、《国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述》,《中国索引》2004年第1期;50、《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扬州史志》2004年第3期;51、《章学诚与索引学》,《书目季刊》(台湾)第38卷第3期(2004年12月);52、《评王章涛〈阮元年谱〉》,《书品》2004年第6期;53、《〈经籍籑诂〉对现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助益与启示》,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3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4、《清代江南地区学术研究兴盛与私家藏书发达之关系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55、《试论日本所编的中国古籍索引》,《文献》2005年第2期;56、《阮元与段玉裁之恩怨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7、《台港地区所编古籍索引综述》,《辞书研究》2005年第3期;58、《长泽规矩也〈支那学人门书略解〉之得失》,《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9期;59、《阮元与朝鲜学人交往考略》,载《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学苑出版社,2005年;60、《欧美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观》,《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11期;61、《中日学术交流与古汉语文字学研究》,《东北亚学刊》2005年第4期;62、《孙诒让学术思想与玉海楼藏书特色之关系》,《文献》2006年第2期;63、《中日学术交流与汉语训诂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1期;64、《俞樾与中日韩文化交流》,《韩国釜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2月)65、《20世纪上半叶“四库学”研究综述》,《汉学研究通讯》(台湾)第25卷第2期(2006年6月);66、《日本的汉语史研究之历史与现状——兼论中日学术交流对汉语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东华汉学》(台湾)第4期(2006年9月);67、《阮元在中朝关系史上的若干事迹考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68、《经世致用与宏博会通——钱穆治学精神之精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69、《日藏汉籍珍本的调查与研究》,《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4期;70、《诂经精舍对19世纪浙江学术发展之重要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71、《阮元与朝鲜学者金正喜之交往》,《扬州史志》2006年第2期;72、《日本的中文书店与汉学研究》,载《天一阁文丛》(第4辑),宁波出版社,2006年;73、《俞樾对中日文化交流之贡献》,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5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4、《从〈揅经室集〉看阮元的治学方法——以训诂学为中心》,载《汉语史学报》(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75、《关于古文献学的十大思考》,载《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
222 评论

rayyeung23

1、《也谈对范文程的评价》,《社会科学》(沪)1984年第4期。2、《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南开史学》1984年第2期。3、《论〈圣谕广训〉与清代孝治》,《南开史学》1988年第1期。4、《士大夫与地方社会的结合体——清代“乡绅”一词含义的考察》,《南开史学》1989年第1期。5、《清代族正制度考论》,《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89、12转载)6、《试论中国族谱的社会史资料价值》,《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7、《中国族谱收藏与研究简说》,《谱牒学研究》第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2月版。8、《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9、《清代族正问题的若干辨析》,《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7转载)10、《试论乾隆朝治理宗族的政策与实践》,《学术界》1990年第2期。(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0、6转载)11、《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南开史学》1990年第2期。12、《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南开史学》1991年第1期。13、《最近の中国における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と文化》第6号,(日本)东京大学1991年6月。14、《论清朝推行孝治的宗族制政策》,《明清史论集》第2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5、《乾隆早期廷议粮价腾贵问题探略》,《南开学报》1991年第6期。16、《元代墓祠祭祖问题研究》,赵清主编《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17、《元代族谱研究》,《谱牒学研究》,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8、《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版。19、《清代啯噜新研》,《清史论丛1993》辽宁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20、《论明代社会生活性消费风俗的变迁》,《南开学报》1994年第4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5、10转载)。21、《论宋代“营妓”》,《历史月刊》(台湾)1997年第1期,总第108期。22、《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7、3)23、《清代治理“老瓜贼”问题初探》,《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24、《禳灾之俗述丛》,《历史月刊》1997年第5期,总第112期(署名萧驷)。25、《中国古代对老年的界定》,《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美国纽约华文《世界日报》1997年6月23、24日“上下古今”版并载。26、《中国古代礼遇老年的制度》,《历史月刊》1997年第6期,总第113期。27、《中国族谱的人物传记》,《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28、《中国地方志人物传记述评》,《历史月刊》1997年第8期,总第115期(署名萧驷)。29、《清代孝治政策述略》,《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30、《试论宋濂的宗族思想》,《东洋学研究》第四辑,韩国?东洋学研究会1998年6月版。31、《明代岁时节日生活》,《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版。32、《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1998年第5期)33、《试论宋代以降的宗族之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34、《中国古代人日、天穿、填仓诸节新说》,《民俗研究》1999年第2期。35、《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1999年第12期)36、《“虚耗”鬼的由来与禳除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体现的民众心态》,唐力行主编《家庭?社区?大众心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9年10月版。37、《清代溺婴问题新探》,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38、《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4 月版。39、《罗钦顺的谱论与族论——以江西泰和及吉安为中心》,上海图书馆编《中华族谱研究——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版。40、《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41、《清代的文昌诞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0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版。42、《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南开学报》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43、《明代福建兴化府的宗族祠庙祭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44、《宋元时期徽州建祠祭祖的形式及其变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45、《乾隆前期治理僧道问题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2002年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7月版。46、《明代家庙述论》,冯明珠主编《文献与史学-恭贺陈捷先教授七十嵩寿论文集》,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年7月。47、《试论明代族规的兴起》,《明清人口婚姻家族史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48、《明代溺婴问题初探》,《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10月。49、《宗族与农村基层社会控制的历史和现实——考察宋以后江西宗族的发展》,肖唐镖、史天健主编《当代中国农村宗族与乡村治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50、《明代方志所见岁时节日中的女性活动》,《中国史研究》(韩国)第20辑(中国女性史 特辑号),2002年10月。

275 评论

二月的小桃子

著书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中国的智慧》丛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1997年5月;林郁文化事业,2000年11月;新潮社文化事业,2005年5月。洞达人性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丛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中国智慧大观》合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中国的智慧》丛书,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1993年10月,1997年5月;林郁文化事业,2000年12月;新潮社文化事业,2005年6月。传统中国商人的文学呈现《中国传统商人》丛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11月。论衡研究 韩国蔚山,蔚山大学校出版部,1995年10月。中国文学史(合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韩国的智慧:地缘文化的命运与挑战《世界的智慧》丛书,台北,国际村文库书店,1996年7月;林郁文化事业,2000年7月;经典人物馆,2004年1月;新潮社文化事业,2004年12月。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韩国蔚山,蔚山大学校出版部,1996年9月。中日文学关系论集 韩国河阳,大邱晓星CATHOLIC大学校出版部,1998年2月。无穷花盛开的江山:韩国纪游 《海外文化之旅》丛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 《中华文化域外遗存丛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2007年3月第二版。朝鲜半岛:地缘环境的挑战与应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论文?传记?书评论王充《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书不在今本《论衡》之中——朱谦之《王充著作考》商兑一《复旦学报》1984年第一期。汉明帝诏书与班固 《复旦学报》1985年第六期。蔡邕入吴始得《论衡》说献疑 《文史》第二十六辑,1986年5月。明代以前《论衡》评价综论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第二期。清代与近代《论衡》评价综论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一期。蒋天枢先生的《楚辞论文集》《复旦学报》1987年第一期。今本《陶情乐府》与《续陶情乐府》 《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一辑。吉川幸次郎关于中国近世市民诗的若干看法——《宋诗概说》、 《元明诗概说》简介 《文学研究参考》1987年第九期。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的吸收 《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论中国文学分类规范对日本平安时期文学总集分类规范的影响《复旦学报》1988年第二期。论白居易诗歌对日本平安时期文学的影响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三期。小尾郊一博士《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中译本序《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二期。中国文学中人生观的变迁:从乐观到悲观到扬弃悲观——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简介 《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七期。铃木虎雄的《支那文学研究》述评 《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第十期。评吉川幸次郎的中西、中日比较文化观——以《中国的古典与日本人》为中心 《中国比较文学》1989年第一期。明代与江户市民文学的比较研究 《复旦学报》1989年第一期。《论衡》早期流传影响考 《言语文化研究》(日本创价大学言语文化研究中心)第12号,1989年3月。唐寅《十大文学畸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中日古代咏梅诗歌之比较——以南朝与奈良时代为中心 《言语文化研究》(日本创价大学言语文化研究中心)第13号,1989年12月。从《列朝诗集小传》看晚明精神的若干表现 《明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 《复旦学报》1990年第三期;《四库全书研究文集》,甘肃省图书馆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贾谊 《十大散文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高明 《十大戏曲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斯波六郎的《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述评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一期。道德意识对汉代文学的影响及其它——以女性美的描写为中心 《上海文论》1991年第一期。王充《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书考 《言语文化研究》(日本创价大学言语文化研究中心)第15号,1991年3月。快读古田敬一《中国文学的对句艺术》(合撰) 《文学遗产》1991年第四期。一代史家陈寅恪 《语文学习》1992年第八期。《论衡》“造于永平末定于建初之年”考王充三次撰集《论衡》说平议——朱谦之《王充著作考》商兑二《论衡》篇目排列内在联系考《论衡》颂汉诸篇写作动因考 《<论衡>成书四考》所收,《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3辑,1993年1月。《论衡》评论中所反映的历代文章观的变迁《论衡》评论中所反映的理性精神与非理性精神的冲突《<论衡>评论史研究二题》所收,《中国语文学》(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第21辑,1993年6月。《论衡》与《原始思维》比较阅读札记《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4辑,1993年9月。宋元话本小说的鉴别与考证问题《中国学报》(韩国中国学会)第三十四辑,1994年7月。论王充的悲观主义人生观论王充文论的立说基准的多重性与统一性论王充的功利主义文章观 《王充思想三论》所收,《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6辑,1994年9月。晚明传记文学的个性化倾向——以钱谦益的《初学集》和《列朝诗集小传》为中心 《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7辑,1995年2月。汉代文学史序说 《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8 辑,1995年6月。论蔡邕之生平及其史学与文学 《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9辑,1995年12月。(除第7篇和第28篇外,以上各文皆已收入《论衡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和《中日文学关系论集》等三书。)清代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 《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10辑,1996年8月。朝鲜、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受容与抵抗 《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12月。唐五代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人文论丛》(韩国蔚山大学校)第11辑,1996年12月。《聊斋志异》对于商人的表现及其意义 《古田敬一教授颂寿纪念中国学论集》,东京,汲古书院,1997年3月。明代文学对于商人的愿望与幻想的表现及其意义《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先秦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中国语文学》(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第29辑,1997年6月。《豆棚闲话》: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框架结构《中国语文学》(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第30辑,1997年12月;《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尤庵宋时烈与王充: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普遍性问题《尤庵文化祭》(韩国大田南涧祠儒会)第二辑,1996年11月;《韩国研究论丛》第九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铜马故事的东方来源《中华文史论丛》2002年第2辑(总第70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论汉代文学对商人的表现《上海大学学报》第10卷第5期,2003年9月。《震川先生集》编刊始末《中国学研究》第六辑,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年10月。比较文学研究要重视“比较思维”《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1期(总第54期),2004年1月;《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陈济生与《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历史文献》第六辑,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2月。比较文学专业东亚文学关系研究方向必读书目及说明《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2期(总第55期),2004年4月;《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严绍璗、陈思和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国语》的作者与时代《图书馆杂志》2004年第4期(总第23卷第156期),2004年4月。《战国策》的作者与时代《图书馆杂志》2004年第7期(总第23卷第159期),2004年7月。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于商人的表现《上海大学学报》第11卷第5期,2004年9月。关于先秦历史散文的评论的历史变迁——以《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为中心《中国学研究》第七辑,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年12月。《尚书》的古今文问题《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8期(总第24卷第172期),2005年8月。你有我的车吗?(外三篇)《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左传》的作者与时代——从《左氏春秋》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复旦大学中文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缪其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春秋》笔法”辨释《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3期(总第25卷第179期),2006年3月。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文献研究总第46辑

    著书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中国的智慧》丛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1997年5月;林郁文化事业,2000年11月;新潮社文化事业,2005年5

    小麻烦l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左传》是中国第

    水瓶座小小猪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

    绿草泱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研究历史文献

    文献史料对历史研究有哪些作用解决方案1:文物的史料作用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

    啾啾啾…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历史文献研究

    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

    blue-taste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