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9

小囡1234
首页 > 论文问答 > 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狮城*青云

已采纳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如何加强?应该保护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文明建设等等
232 评论

贝克街流浪猫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表述提出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概念,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  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的必然要求  文明的发展形态从来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它既是现实化的历史运动,也是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工业社会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使人类陷入了空前的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泥沼当中。人类要摆脱这场危机,呼唤一场文明形态的全面变革。这场变革就是生态文明的转型,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的必然选择。  从文明的演化逻辑来看,虽然根据人类文明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特质可以将文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期间有转折却并无断裂。透过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从萌芽到发育、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发展积淀的一种必然结果。尽管在以往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并未获得显性的内涵或形式,但是它已经在以往的文明母体中悄悄地孕育着。  从文明的实践维度来看,伴随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到了20世纪60年代,全球关于生态与环境的话语表达愈益活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运动。在我国,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成为了由政府主导的社会实践运动。1983年,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到2007年,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并且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在不断深入,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  “绿色”发展道路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如同经济建设一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实际也是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注定要经历各种阵痛,各种曲折。但是,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信念是笃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所谓“绿色道路”,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高效益、可持续”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黑色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环、低效益”的道路。“黑色道路”不可持续,中国不能走也走不通这样的道路,它不仅为国情所不容——中国的人均资源少和环境容量小,加上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非资本主义国家,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而且为世情所不容——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制定好了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各项国际规则,使中国的污染成本不可能转移出去。  “绿色道路”是一条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一条我们正在探索的道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沿着这条道路,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布局,初步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应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切实有效的,为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刻把握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策部署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现实意义进一步凸显。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文明建设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进一步抓紧,而不能丝毫放松;只能进一步加快,而不能放缓步伐。  正是站在这样一种时代高度,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科学回答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和遵循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要以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生态文明的理念有三个层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人是自然之子。面对自然,人类必须始终怀持一颗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二是要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为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使这个延续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净,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一个着力”和“两个为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的生动体现。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当前最为迫切的基本任务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坚持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通过调整结构、改进技术、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全民参加等多种手段,切实节约能源资源,同时贯彻清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走多元化之路,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行统筹协调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制定并完善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与执法,尤其是环境评价法的立法与执法;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标准

142 评论

小小小花花儿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既是中国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知和执政水平。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和多系统性。从社会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信息文明阶段;从地域和生产形态上看,又呈现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等等。 生态文明产生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这一矛盾的不断演化推进生态文明前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经济活动中片面夸大人力和机械力,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先哲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是辩证统一的思想,忽视了经济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一味对自然界进行索取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再生产的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衰落的特别是那些消亡的人类文明,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过度砍伐森林等造成的对资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恩格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有鉴于此,当今时代,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形态如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基本前提,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的自觉与自律,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它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意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状态,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坚持生态文明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升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此,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破坏、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我国消费能源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5%,但创造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5%。世界银行调查并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中国GDP的8%;而中科院测算的数据则表明,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到GDP的15%。尽管测算单位不同、所采指标各异,但却共同揭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方面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创新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从表象上看,引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由人类非科学的活动造成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能力的巨大提高而生产的。但其根源却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支撑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人类中心论”把人类自身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一味对自然资源进行索取和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其结果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生态过程和“自然”的再生产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从这个意义上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是一种非科学、反“自然”的文化现象,生态危机实质上就是人类及人类文明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是我们的发展理论中缺少“生态文明”的要素,片面强调GDP增长,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它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严重的矛盾状态。这是一个深刻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理念和思想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提出,实质上是从治国的高度上否定旧有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超越工业文明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探索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因此说,“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执政理念。 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为我们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当今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能孤立地就环境论环境,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社会和行政等手段来解决。要努力做到: 树立明确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衡、和谐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要求把人类的价值和终极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做到既利用和开发自然,又珍爱和保护自然,规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维护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以生态文明意识为主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法律制度是文明的产物,它标示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法律的功能在于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法制不完善,“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并存。必须建立和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失衡的外部性突出表现,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单一的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其中,经济手段尤为重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现状,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的补偿机制、投入机制、产权和使用权交易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环保的矛盾。 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模式,资源消耗大,产出效益低;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转变消费方式,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285 评论

相关问答

  • 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

    痴货哟i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走向论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本,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之魂。

    谷穗的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科学发展 “文明”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

    那一缕幸福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生态文明的发展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

    偶素小cici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生态文明发展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

    修普诺斯0907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