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1

Xzylongfe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琳子Yulander

已采纳
城市社会生态化建设的内容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 (1)在宏观层次上,主要是分析城市社会发展与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和发展策略;拟定生态城市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和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合理分布人口,促使人口与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营造平等、自由、生态城市理论与实例研究——以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5年天津全市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先进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将天津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城市 。 (2)在微观层次上,一是在生态城市规划阶段,通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各个层面,制定生态城市社会发展战略,形成适应生态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对社会服务设施的用地范围、用地性质、建筑高度、绿地率、与外部环境和工程管网的衔接等进行指标控制和具体落实实施,以控制和引导建设合理有序地开展;二是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公共道德标准和舆论氛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发展发达的教育培训事业和先进的文化生活模式,创造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
93 评论

亓亓小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魏介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明确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划定北京未来15年发展蓝图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28日提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如何解决?总体规划草案提出了原则方案。“大城市病”还有吗?按照总体规划草案,未来北京城市发展将严格在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内进行。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魏成林介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明确北京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生态控制线在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划定。魏成林介绍,将北京约16410平方公里的市域空间划分为生态控制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生态控制区面积2020年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0年提高到75%左右。此外,总体规划草案明确,北京城乡建设用地将在目前292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明确城市开发边界,确定城市空间刚性管控边界和约束性指标,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实现集约高效发展。”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表示。“城市副中心”是什么样子的?隋振江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规划建设管理。同时,处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通州区以及廊坊北三县的关系,协调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摊开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图,将呈现“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以大运河为骨架构建城市水域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环境带,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形成12个共享组团。”魏成林介绍。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还将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绿色空间结构,深入发掘、保护和传承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出行、住房、教育等等都啥样?总体规划草案提出,北京将标本兼治,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到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达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0年,绿色出行比例超过8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2%。“坚持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战略和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加强交通调度调控力度,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挥设施管理维护,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体系。”魏成林说。完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相关内容,也写入了总体规划草案。魏成林表示,将健全和优化住房供给体系,以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住房品质,多措并举,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空气治理方面,总体规划草案明确,北京2020年PM5年均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国家标准。魏成林表示,坚持源头把关,落实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以环境倒逼机制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着力攻坚大气污染,全面改善大气质量。此外,总体规划草案还涉及医疗、养老、体育、文化、教育等多个民生领域:到2030年,医疗卫生千人床位数提高到7张左右,养老床位不低于18万张,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45平方米,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

112 评论

灯神的精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扩展资料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文明

288 评论

Rainniebaby

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更具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更严格,管理层级更高。报道称,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类型,设立国家公园不是孤立地进行,也不是完全取代或替代原有的自然保护地类型,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制定中国国家公园和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框架对中国现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梳理,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分类体系。专家表示,“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这3大理念,正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核心,中国的国家公园与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不同,与生态保护兼容的环境教育、生态体验和一些社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则是可以保留的。国家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建设中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所有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要兼顾保护和利用的平衡,这样才不会让保护区内外成为对立的关系。

260 评论

oo0O傻猫咪O0oo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处”,是德国科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的。这个词,作为一门研究有机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科学的名称。生态学的起源,尤其是其演变过程,同其他学科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迥然不同。由于生态学是各门学科的大汇合,所以生态学能够应付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触及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方面。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奥古斯特·蒂内曼和J·布朗?布朗凯和查尔斯·埃尔顿创立的群落生态学,即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物种的生态学,开始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影响到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包围这个星球的薄薄一层生物圈。“生物圈”这个术语是由俄国科学家V·I·维尔纳茨基在1926年首次提出来的,他是生态学的先驱。“生物圈”这个术语指出了生态学的最终目标。在生物圈里,人起着支配的作用,因此人对生物圈的演变所负的责任,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个计划后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强调必须采取综合的学科间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与生物圈的问题,而不是多学科的方法。“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城市规划环节近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及其进展,促进了城市规划学科在以下诸方面的内涵延伸:(1)开创了对城市的跨学科研究,使人们有可能确定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基础结构及其空间组织之间的主要联系;(2)创造了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城市整体规划方法;(3)产生了预测城市生态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式。城市规划生态学理论框架是在1975~1977年间建立起来的,其任务是把生态的社会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变为城市设计语言。城市的生态问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城市化一直是一个世界范围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对于如何对付这一爆炸性的冲击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尚无能力全面地认识和解决城市化问题。“人和生物圈计划”提倡采用综合的多科性“生态系办法”来研究城市问题,特别注意城市的粮食、能源、原料、人、情报资料和其他方面的“流量”,并提出了一个从生态角度来研究城市居住区的方法。在生态学家看来,城市可能是一种人工色彩很浓的系统。随着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城市居民逐渐离开其“自然”环境,他们的物质和生活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难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自动调节来实现。受现代人干预影响最大的环境——城市生态系,直到目前为止,注意力经常过分集中在组成生活进程的亚生态系或更小的生态系方面。与此同时,宏观结构仍然被人们忽视,而这些宏观结构恰恰是人们能恰当认识城市生态问题的唯一基础。城市能源的各种动向,是一个重要的尺度,能帮助我国了解城市生态系。研究一个社会的能源形式就会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引起人们关注生态方面正在发生的重要变化。城市的生态问题已经达到了某种“临界量”,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得提出人类住区——城市的未来前景要求体现生态的发展标准,这就需要对“科学—城市设计—城市环境”这一整个系统作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前提和层次建立“生态城市”的前提城市发展应服从生态—社会发展的目标,因为今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结构和速率与现在的住区大不相同。物质和能量流动构成所有城市子系统的共同特征。建立“生态城市”概念的前提是弄清楚城市的社会和生态两种子系统如何在交互作用中发展。用生态学的方法解决城市设计的问题,力求同时满足文化、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需要。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人与生物圈”讨论会上,亚尼茨基主张把主要力量放在城市规划而不是放在对城市问题的学术研究上。于是,城市规划师开始注重城市生态系统,开始把人类的聚落问题作为更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从纯工程角度来对待和研究。在宏观方面,建立“生态城市”的概念框架,考虑城市对环境的全部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基点正是考虑了基本的互动作用;在微观方面,考察“生态城市”系统的各个侧面,确立“生态城市”设计语言的逻辑关系。“生态城市”我们所研究的城市规划的基点是城市化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然而,没有城市群落和其他由人维持的生态系统,显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城市。于是,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城市”概念。事实上,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因为人和自然都必须在城市中怡然自得,使城市成为生物圈和社会圈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生态城市”必须同时既是一个生物体,又是一个能够供养人和自然的环境。“生态城市”是人与生物圈中理想的住区,生态城市的社会和生态过程以尽可能完善的方式得到协调。生态城市设计可视为认识社会—生态综合体的基本问题的最佳方式,体现着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相互实际依存的关系。“生态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它的整体性和它的和谐的生态—社会发展。“生态城市”的决策人和规划者面临三大课题:(1)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协调。(2)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城市的盲目延伸与乡村的自然景色的矛盾。这里有两个世界,即人类的世界与自然的世界,要协调两者的矛盾。(3)追求城市效益与保持环境舒适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上述三大课题,在“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系统研究中首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系统分析:①“生态城市”发展的焦点是城市系统的承受能力(城市既作为适当的人类住区,又是生态系统和支持系统)。②当居民从乡村转向“生态城市”,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进行重大调整。③“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环境区,是人类文化和创造力的自然之家。④单纯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利于发展和改善人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这正是“生态城市”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生态城市”的层次(1)时空层次“生态城市”中的社会过程和生态过程都有一个明确的时—空结构,这种时—空结构体现出生态城市中整个人工的(技术的)环境在其社会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具有的空间界限。生态城市的时—空结构同时也是“生态城市”综合概念的框架,城市的社会关系是这种框架的支撑体系,城市的空间关系是这种框架的表象。(2)社会功能层次社会—功能层次是城市组织以及反映这一组织的全部知识的第二个层次。时—空层次浓缩于社会—功能层次中,而社会—功能层次又在时—空层次上留下投影。生态城市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相互“直接”作用之后,就会产生两大组织系统:①社会系统,包括生产、社会基础结构等;②生物系统,包括自然和人工的生物群落。(3)文化历史层次“生态城市”研究中跨学科分析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历史层次。每个城市都有其对未来的设想,这是它的特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则给这个城市的思想和行动带来一致性,这就是不同的城市所形成的不同的城市文化。生态城市的文化—历史层次在于分析造成城市与自然矛盾的那些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并且系统地提出社会和个人为克服这种矛盾所应追求的目标。社会—哲学和历史—文化的分析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每个城市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影响社会、影响人类。尽管文化的空间并非总以城市为单位,也并非总以国家为单位,但是生态城市的文化空间在文化—历史层次上总是充分力求保持和显示出自己新的特性。(4)“生态城市”的社会功能现在的城市规划学科知识对于“生态城市”功能概念的发展是不够的,因此,越来越需要由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相组合而构成“生态城市”的区域模式。由于社会、生态和技术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生态城市的“社会—功能”概念具有跨学科的特征,而且这一对象必须在空间上体现出来,因为与此相关的下一步便是空间(城市)的设计阶段。生态城市的社会—功能既有预测的一面,也有回顾的一面,由于人类的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新的生态环境的反应的变化,生态城市的社会—功能始终处于演变过程中。设计方法“生态城市”设计的阶段生态城市设计在广泛的科学和社会范围内加以考虑,换言之,生态城市设计只是从进行基础研究到形成城市环境这一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共分5个方面:(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和发展;(3)具体的城市设计;(4)建设过程;(5)城市有机组织结构的形成。迄今在城市设计中着重研究了第一至第三方面,但也不可忽视建设技术和组织形式对于城市设计过程的影响。生态城市设计的主要功能(1)城市设计是生态城市模式的空间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语言综合相应地表达为模型、要素和其他与这些要求密切关连的技术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2)城市设计旨在获得某种目标、某种具体的社会需要。生态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新建立的城市群落必然与周围的农业群落、自然景物、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和人工环境互相联系,成为一体。(3)如果我们将城市设计提高到创造“生态城市”的层次——我们就必须明确这种静态的表现是否符合理想,是否可以利用它来指导和掌握未来城市环境的“成熟”过程。(4)城市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对于城市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对于公众舆论所施加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代文化中,城市设计是描绘未来城市图景的一种方法,是对城市各种相关信息在空间处理方面的过滤,是城市子系统相互之间的“信息关系”。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它是可以接近一般市民的方式,它潜在地制造着最广泛的机会,使城市规划师和各种社会集团之间可以交流。因此,现代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是科学与城市社会生活之间、科学与公众意识之间的重要中介。这在生态城市设计中必然具有一种可见的特性。(5)城市设计是一种艺术。因为城市设计是未来城市的“生命长青树”所赖以生存的基础。1960年,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书中阐明了一个大城市在其居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城市形象中的城市环境观念至今并没有对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产生任何重要影响。因此,只有建立“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才能在当前及今后的城市设计中取得重大进展,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师现有的专业亚文化群的基础上综合科学、艺术、技能、专业修养以及多边交往能力。总之,城市设计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技术现象又是艺术创作,它是知识综合的产物。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是“生态城市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师与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一道制定生态城市的模式。这将是城市设计方法的一种转化过程。生态城市的设计语言(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2)传统的、对客观对象的空间表现方式几乎随时变化,因此,城市设计所表现的只能认为是城市四维空间的各种横断面。(3)生态城市重新肯定自己之所以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向人们提供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中心场所——这就是在街上。(4)市场和商场是街道的统一体。(5)人们分不清城市中街道、广场和绿地的衔接处究竟在哪里。(6)在城市中为市民增添可以接触到的水。(7)确保阳光照射到各个城市空间。(8)树在城里,城在树里。(9)在有座位的地方,人们总是想坐。因而城市中供人休息的设施至关重要。(10)“行为池”是城市设计的前提。(11)城市设计的关键因素不是民族性,而是城市特性。不同国家大城市之间人们行为相似的程度要大于同一国家内大城市与地方城市之间人们行为相似的程度。(12)无障碍设计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点。(13)市中心对市民永远具有吸引力。(14)通街遍布,自成一体。(15)所有的城市文化价值都是历史的遗产,但又是城市设计中革新的源泉。(16)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及表现。生态城市设计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学科,它是在城市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旨在形成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家”和“住处”,是德国科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提出的。这个词,作为一门研究有机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科学的

    上官雨莜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

    美羊羊小P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建生态城市的主要方面肯定是环境经济,人文社科主要包括以上几个方面

    yuanxia6636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核心是

    妖精狮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贯穿了经济建设、

    穿G2000的恶魔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