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8

与食俱进a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党史资料文献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后果你在哪儿

已采纳
【考点背景透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有正确的成果,也有失误的教训,但是都是后人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以偏概全,或生硬理解。这也是今年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在其他内容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考生一定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相关资料精粹】 相关材料1:探索的成果: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指引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大门的时候,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1)“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在新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在当时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苏联模式,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苏联模式毕竟不是至善至美的,更不是为新中国度身订做的。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揭示出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等。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开始发现了苏联模式暴露出的一些弊端。1955年底,他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经验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2)苏共二十大的思想冲击。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在面对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在讨论这两篇文章期间,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他阐释了国际共产主运动中的共同道路和民族特点的关系问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反对否定十月革命的基本原则,同时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自己的路;强调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必须要注意本国的具体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各自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要有自己的创造”的共识。在1955年下半年和1956年上半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从1956年起,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 “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这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所有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内容。 正是在对“苏联模式”的利弊进行反省和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初步总结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1)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些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56年4月的《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1956年9月中共八大文献和其他中共领导集体成员的文章与讲话中;包括当毛泽东本人在某个时候或某个问题上偏离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时,其他中共领导集体成员根据毛泽东一贯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例如:毛泽东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以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等观点;刘少奇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陈云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以及加强执政党建设,执政党要接受党内外监督等观点;朱德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所有这些,为毛泽东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这一阶段主导的方面。 (2)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特别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些错误的东西,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这种正确与错误交织并存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全党的集体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于毛泽东本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比较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有所积累,但是,由于它本身还不很成熟、还不很完善,正确的发展趋向终于没有能够阻挡错误趋向的进一步发展,“左”的错误发展趋向终于暂时压倒了正确的发展趋向,导致了1966年开始的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同时,继续探索中国自己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一方面,纠正毛泽东晚年的失误,把他反对错了的事情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毛泽东没有提出的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终于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是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 相关材料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 “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先导。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和理论基础,其思想成果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坚持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独立自主精神,其“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形成的一系列积极的思想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命题视角点拨】 本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唯一新增的考点,考生一定特别注意。本知识点一般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回答时即要知道毛泽东等人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正确的思路和收获,也有失误,正确的和错误的都是毛泽东等人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复习备考时,可把思路延伸到邓小平是怎样吸取他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96 评论

逸轩设计

(一)什么是专题所谓专题,有以下三种意义:1、专题资料:指的是专门的某一个问题的资料,包括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活动、重要的历史侧面或某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它要求弄清专题的来龙去脉、原因经过,它反映的是历史过程的事实本身,是从大量的原始资料中间经过整理、鉴别最后形成的精华,它比较简明又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事件本来的面貌,它不是大量的、琐碎的历史资料的堆积,而是经过考证、订正,用一种很简明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历史某一点的情况的资料。2、专题研究:指的是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会议、历史人物、历史侧面以及一条战线重要工作的研究分析、推理,从能够反映事件本身的资料上升到理论认识,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它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不只是反映历史史实的本身,而是从其本身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这个工作是在专题资料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比专题资料工作又深入了一步。3、专题史:是指某一专门问题、专门方面的历史。反映它的整个历史过程、历史联系,并且上升到理论认识。专题史是在一系列专题资料大量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综合研究最后形成的。专题资料,专题研究、专题史,平时都称为专题。它们三个的相互关系是:专题资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专题研究是进一步深化了的认识,专题史是在二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工程。在这里专题资料是个基础工作,如果党史资料搞的不真实、不准确,那么专题研究就可能会得出歪曲的结论。(二)专题资料包括哪些内容1、专题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套,各有各的特点,要具有个性,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专题都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不要有固定框框,搞统一的模式。2、专题资料的分类第一类:反映党的重大活动(某个党委、某一级党组织和党的主要负责人的重大活动)的专题资料,比如: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活动。第二类:党领导的各条战线的重要专题资料。第三类:党在各地区、各部门活动的专题资料。3、专题资料的格式和要求。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要求,一个完整的专题资料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专题工作进程的报告;二是专题的综合报告,即专题资料的本身;三是附件,说明专题内容根据的部分。(1)专题工作进程报告。它反映的是工作过程是怎样摘专题的,是下级党史部门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主要写明以下内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写明什么时间,什么单位下达的任务,任务以后的部署过程情况,采取了那些措施,开展了那些工作,本专题资料征集和整理的有哪些单位,有哪些协作单位,另外,为完成专题,调访的单位、个人以及调访的基本情况;查阅文献资料的概况等等,要求简明扼要,一句话一个意见,基本反映出接受任务的工作过程。二是要写明专题资料所反映的事实的准确程度,哪些问题完全弄清楚了,还存在那些疑问或者还有几个方面的不同意见,还有哪些问题待查或者存疑。 三是要写清专题资料经过何种范围、何种人员的审核、修改、定稿的。(2)专题综合报告 这是主体部分,也是专题资料的本身。它包括哪些部分呢,要具备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同一模式,一般地说电括以下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背景情况。也就是你要写的这个专题发生的直接背景,要求反映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组织、思想上等有关的一些原因。这部分一定要简明扼要,交待清楚就行了,也不要扯远。第二部分写基本历史过程。这是专题资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要写清楚时间、地点、是怎么回事,发展变化情况、后果以及结局,要用事实说话,把该专题的来龙去脉、基本过程反映清楚。第三部分是结论,就是对该专题的结论认识,如果说有些文件党委、市委、省委已经做了结论,就把当时结论如实反映上来,然后说明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总之专题综合报告,要用材料(事实)说明问题、少议论,不要用“认识到”、“大家说”一类词句,要如实反映这个历史事件的本身,论据要充分,观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但也不能过于简单。(3)附件主要是说明综合报告内容的根据,出处的原始材料专题综合报告写出来了,就要把主要问题的出处作为附件附在后面,附件是专题报告的根据、基础,根据建国后党史的特点,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献资料。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开出版的书刊和有关文件。这些东西附的时候要注明书籍、刊物、报纸的名称、出版发行的单位、时间、期数、页码、现在保存在什么地方。对文件要注明名称、发文的时间、多少号、发文单位。二是一部分没有公开的。不便于公开的怎么办?一般的材料可以摘要附在后面,注明时间、日期。很重要的不附上不能说明问题的要复制下来,附到后面。重要的回忆录、访问记。包括一些当时主要负责同志和重要的当事任人,虽然有的当事人不是领导,但是他经办这些事情,或者本身就是受害人、经办人。他们提供的资料,都是比较重要的附件。附件能说明党史专题资料的可靠性,但附件不能附的太多。(三)专题资料征集、编研的基本方法。1、首先要列出专题资料大纲,根据题目,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征集哪些资料,都要把它排一排。这个专题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从它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本身及重要的当事人、它的结论情况,这样几方面认真地考虑一下,就可以知道需要从哪几个问题上下功夫,做工作,这个提纲是对整个专题安排的整体规划。2、要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地占有大量丰富的资料。资料是基础,没有丰富的、真实的资料积累,要想把整理的专题弄清楚是不可能的。材料的收集一要全面,二是要完整。材料的来源如上所述一是党的历史文献,二是调查访问。3、核实整理资料。就是对我们掌握和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细致的鉴别、核实、分析研究,也就是毛译东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有分歧、有矛盾的资料,对一些真假不明的材料,或者在某一方面、某一个问题不明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考证核实,特别是要请一些老同志和有关的同志进行鉴定。具体方法为:(1)理证,即用推理的办法来核实。(2)文证,即利用文件进行考证。摘不清的地方要反复查文件,以当时的文件为准。(3)旁证,就是通过调查和其他的渠道来查证。有时候有些重大问题,理证、文证、旁证都要有,三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准确。4、当核实整理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对最精华的东西,有了一个基本反映和比较清楚的轮廓,就可以动笔写综合报告。二、怎样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资料专题。要想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专题,光是从方法上掌握还不行,因为党史资料本身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科学性。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资料专题,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特点,这是搞好党史专题资料的必要前提。(一)社会主义时期最大变化是,我们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我们党的战略决策、路线是不是正确,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内容比民主革命时期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分量更重。(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根本任务的变化。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邓小平同志讲:一直到共产主义就是一个:发展社会生产力,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所以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成为我党的中心任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就是我们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研究党领导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和规律,研究经验教训,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工作的中心内容。(三)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史,既是历史,又是现实,这种强烈的现实性无形中加大了它的研究难度,新问题不断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如何作出正确的回答和说明,如何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党的路线、方向、政策以及实践作出科学而又客观的评价,就比较困难。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所决定的。(四)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理论研究难度较大。1、由于执政党地位,它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理论问题,我们党史研究要认识它,研究它,解决它。2、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搞社会主义建设,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史工作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特别是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3、由于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发展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这段时间的历史,就要拨乱反正。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会有大量的新问题出现,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要求我们发展新的理论。第二,要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必须加强对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的宏观了解。宏观了解,就是要统观全局,从整体上把握。我们在对建国后整个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再看我们地区、单位的情况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不然的话,有可能出现在局部看来是正确的,在全局看来是错误的现象。怎么样从宏观上来了解和把握建国后的党史呢?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的精神,真正吃透精神。还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观讲话文章,他对建国以来的党史有很多科学而精辟的看法和很好的意见,这些都是我们武装思想的依据。社会主义时期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二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前十年;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总的来看,四个历史时期中党的发展很不一样,党的中心工作也有变化,因此搞专题资料,要看到每一个阶段党的工作任务变化情况,要根据各个阶段特点,如实地反映。在四个阶段中,认识比较容易统一的是前、后两段,这两段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正确,党的工作发展也比较顺利,主要是总结经验;比较复杂的是两个十年,这两段很多同志感到比较难,难就难在我们党犯了严重错误,大家觉得材料难写、结论难下,怎么办,一句话要实事求是,按照以下四点去做:1、以“决议”为指导,认真清理“左”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历史,把专题资料立准。2、要站在党性立场,排除个人感情的干扰,遇到难题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受当事人、领导人的干挠和左右。3、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统一,不要挑起矛盾,影响安定团结,要顾大局,对重大事件的评价,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性,注意保守机密。4、不要离开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不能用今天的观点,用今天的看法去苛求那个时候的人和事。第三,要吃透《决议》的精神,对专题资料进行逆向研究,做到顺向考察和逆向研究的结合。即在吃透《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对我们承担的专题回过头去研究。第四,怎样防止一般化(一)一般化主要有这么几种:1、类似流水帐,把资料拿出来按历史顺序排列,像流水帐,又像大事记。2、类似工作总结,空话、套话连篇,议论多。3、类似工作简报,过于提纲化,读了以后使人抓不住要领,难以了解这个专题的详细情况。4、没有特点,看不出你这个地区、你这个单位的真正情况,共性东西很多,缺少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二)造成一般化的主要原因。1、对资料掌握不够,对专题所涉及的问题不熟悉,缺乏丰富的大量资料。2、对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提炼。(三)怎样防止一般化。要下大力气收集资料,并进行认真地整理研究;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再动笔写,写的时候注意做到事件清楚,准确生动,突出重点。 中共西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3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党史资料文献怎么写

    【考点背景透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既有正确的成果,也有失误的教训,但是都是后人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对此我们要一分为

    青青园中葵me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党史资料文献

    1、《中国共产党简史》该书记录了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开始,直到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发

    zhang小美123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党史资料文献库

    你可以在官网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申请开通试用账号。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有力指导下,由人民出版社

    开心3点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党史参考文献资料

    任何人都有时代局限性,本朝人的历史还是要看看本朝教科书,不用多,高中近代史即可,很全面很详细很官方。

    999966开心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党史文献资料在哪找

    打听一下党史学习去哪里能学啊?你在哪个城市?你要上哪个城市的?是省委党校,市委党校都可以到那里去学习

    陈好好很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