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5

樑樑1982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司马迁写史记的议论文作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qn

已采纳
司马迁,读你,懂你你从遥远的汉代走来,为我们带来“史家之绝唱,乌云与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读史记我们可以体会到你的心酸痛楚。只因为一位战败的将军做了些许辩护,就被汉武帝处以极刑,受到如此遭遇的你,依然没有放弃你的追求,你的理想——写一部完整详实的史书。你奋笔疾书,日夜与寒灯相伴,你却丝毫不为所动;写下的竹简,堆满了屋子,你却一点也不放松。只为完成自己毕生追求的理想。寒冬酷暑,烈日严寒,一熬就是十八个年头。终于,一部宏伟的史学巨著《史记》就此诞生,你也因此被世人铭记。人们只是看见了你表面的浮华,不了解你所受过的苦难,也根本不知道你为《史记》倾注了多大的心血。司马迁,读你,懂你。读《史记》我们可以看出你的刚正不阿,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着“成王败寇”的基本准则,可是你却将战败的项羽,当作英雄看待,并将其当作一代帝王看待,也就有了《项羽本纪》。司马千生活的朝代是汉朝,项羽是汉朝的敌人,将敌人歌颂的如此伟大,无疑是自取灭亡,但他不怕。他只是将史实加以陈述。司马千还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仅此一例。各代史官,是不能记述当代的史实。无论是秦汉以前,还是以后,都是没有人敢于打破这一千古定律。只有司马迁,不但记述了汉武帝以前的史实,而且还记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些史实。这是史家之大忌。你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司马迁,读你,懂你。看《史记》就仿佛在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有声有色的为你讲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带领你进入他们的世界。看《史记》就仿佛在和一个历史学家面对面的谈话。深深的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读《史记》,使我认识了四面楚歌中,乌江自刎的项羽;生灵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陈胜吴广;紧急危难中,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流亡在外,却终登皇位的重耳„„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91 评论

萤火虫696969

第五章 《史记》与《汉书》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首先,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除参加部分劳动外,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举家迁居长安,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 其次,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 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 第三,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 同时,这与司马迁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武帝封泰山,因病滞留洛阳,司马迁出使西南夷归来要向武帝述职。赶到洛阳时,见到垂危父亲,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在父亲面前作了保证。司马迁从此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 大概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主持了改历工作以后就开始写作《史记》,这年他四十二岁。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 2、《史记》体体例 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法;“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发展历史。 3、《史记》的人民性 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 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 司马迁将人民聚众反抗放在酷吏残酷压迫的背景上来表现,承认其合理性、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阶级局限。对于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涉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于陈涉的失败,司马迁也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于项羽为推翻暴秦作出的巨大贡献,司马迁加以讴歌,对他的暴虐和杀戮无辜则给予了批判。 司马迁肯定英雄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隐约认识到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对于推动历史的促进作用。《史记》中为工商业者、医生、侠客、儒生、辩士都立了传,承认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司马迁对触犯封建阶级法律的

120 评论

C站队丶肥皂

读完了这篇课文,“自强不息,发愤图强”这八个字便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司马迁为了自己儿时的志愿,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弃,坚持写完了这部前无古人的《史记》,他的举动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想到这里,无数伟大形象又浮现在我眼前:屈原为了国家的利益,尽管遭到了放逐,但还是顽强地写完了《离骚》这部巨著;左丘虽然瞎了眼,失去了光明,但仍越过重重障碍,写出了《左传》;越王勾践每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于东山再起,复兴了自己的国家……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可我们平时遇到了困难,还没有尝试,就选择了逃避;学习上碰到了难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去找父母求教……这些行为是多么无知,多么胆怯啊!要知道,只有在遇到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难题时,能坚强面对,坚持不懈,并努力克服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开启成功的大门!

80 评论

相关问答

  • 司马迁写史记的议论文作文高中

    读完了这篇课文,“自强不息,发愤图强”这八个字便在我的脑海中涌现出来。司马迁为了自己儿时的志愿,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弃,坚持写完了

    lincolnsuper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史记司马迁议论文高中

    立志不惧磨难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些主题都是可以的。具体的事例再去百度一点吧。

    默默茶叶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司马迁史记议论文高中

    司马迁是中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奋发,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

    蓝水晶朵朵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司马迁写史记议论文的作用

    《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可见,司马迁的思想体系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但同时又吸收了道家思想来丰富、补充和发展了儒学道德伦理思

    kimiko范范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司马迁写史记的议论文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

    shop移民Shero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