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0

余味无穷aa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大众文化专题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飘飞雪

已采纳
平凡的魅力 --浅析“大家”眼里的大众文学
117 评论

今夕访古

论文的选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如果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价值,哪怕是写得稍显平庸了一些,但给人们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进的研究。相反,如果你的论文写得再严谨,表达得再到位,如果论文选题是别人所熟知的,老生常谈,这样的论文有什么价值呢? 关于论文选题,有些建议和朋友们分享,请朋友们指正。 第一,要有宏观意识 在确定论文选题的时候,既要立足于当地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发展的实践,又要自觉地从宏观的角度,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当下的群众文化现象、群众文化创新实践,思考要尽可能地深远一些,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要熟悉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论文的选题既接地气,又有普遍的意义,体现出论文应有的价值。以去年浙江省第十二届公共文化论坛“综合文化站发展专题”为例,一些优秀的研究者就是从宏观着眼,写得很有见地。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一五”成为2010年下半年一个热门的话题。省群众艺术馆理论调研信息中心周航主任在大量数据支持下,梳理了浙江省这五年期间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撰写了《浙江“十一五”时期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同时敏锐地指出综合文化站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站在2010年这个时间节点,对“十一五”综合文化站建设进行思考和研究,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获全国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一等奖自然在情理之中了。金才汉先生是我钦佩的一位群众文化研究者,他在乡镇文化站工作,却是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一等奖的专业户,他的论文选题有独到之处,善于从宏观层面来思考问题。针对群众文化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领导说了算”、“长官意志”,有违群众文化工作规律的现象,金先生撰写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理性思考》,从提高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意义着手,阐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实现途径,既契合高层提出的工作科学化的理念,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二,要有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对群众文化研究者来说,以科学怀疑为前提,对已有的群众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大胆的质疑,对群众文化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不断深化群众文化规律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正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群众文化出现新的问题,需要人们进行研究、探讨。群众文化研究不应仅仅是对于政府政策的解读,应该如社会学研究者那样,深入基层,关注民众的文化权益,关注民众的文化需求,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思考破解问题的对策,使群众文化研究扎根于民间,根深才能叶茂。在2010年浙江省第十二公共文化论坛“综合文化站建设专题”中,我欣赏其中的一篇论文《浅论乡镇综合文化站考评中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的障碍及对策》,作者金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虽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才两年,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这个挺有意思的选题,其敏锐的思考令人欣喜。对综合文化站的考核评估,往往多注重于文化设施、政府文化投入、文化工作内容等项目,而作为综合文化站服务对象的当地民众没有发言权,考核评估的机制设计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金笑以其良好的问题意识,关注综合文化站考核评估工作中的这一缺失,展开理性的思考和探究,选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也是该篇论文获本次论坛征文一等奖的原因之一。群众文化研究关注文化民生,以科学的怀疑精神关注存在的问题,是群众文化论文选题中一个富有实效的方法。 第三,要有前瞻意识 群众文化研究的前瞻意识,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具有的对群众文化工作的远见,或者能够从具体的群众文化现象中推理、预测群众文化发展未来的意识。群众文化研究既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反思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也应该从历史和当下的群众文化现象中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探讨群众文化发展走向,为群众文化实践起到理论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群众文化研究者要理性的思考,从纷繁复杂的群众文化实践中,细心梳理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律,对群众文化现象具有敏感性,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导向,从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敏锐地捕捉到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当网络时代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就在几年前组织承办了全国群艺馆网站建设论坛,就群众文化工作的网络化趋势进行深入的研讨,组织者的群众文化工作前瞻意识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就在2010年全国综合文化站发展论坛上,我在论坛上交流了题为《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综合文化站工作的历史转型》的论文,指出送戏下乡、送书进村等有限的文化服务,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却是缩小城乡文化鸿沟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突破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瓶颈。随着农村年轻网民的大量涌现,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农村文化的面貌,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当互联网成为农村青年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农民文化生活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农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才有可能实现。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综合文化站网络化趋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农村综合文化站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型,改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模式,顺应农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将群众文化工作向互联网延伸,让互联网助推农村文化工作的蓬勃发展,这在沿海发达地区更是迫在眉睫。与会的一家国际知名计算机公司的职员饶有兴趣与我交流这方面的想法,成都市群众艺术馆资深的群众文化研究者郑时雍先生热情地将我的论文刊发在《成都群众文化》刊物上。我的论文中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前瞻意识,却是群众文化研究者不可缺少的。 在几年前浙江省群众文化论文加工会上,我遇到了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文化工作的年轻朋友,他在听了一天的论文逐篇讨论交流后,深感到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他发现自己写的论文虽然结构严谨,论述有力,论文的内容却是正确的废话,遂决定回去后重新确定选题,进行写作,不久后他新的论文获文化部社文司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组织的全国农民工文化论坛一等奖。重视论文的选题,让他深切感受到由此带来的研究和写作的快乐。关于论文选题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37 评论

大美美美女

大众文化在全球性的文化进程中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美国好莱坞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在于核心价值的展开;但同时大众文化的国际性影响也是一个关键。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当下的现实和来自当下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感受一个社会和其他社会沟通和对话的直接可能。一个国家的形象既来自它高端的精英文化,也来自被视为“低端”的大众文化。高雅和深刻文化的跨文化理解往往对于其他文化中的人来说更加困难,而大众文化的鲜活和直接往往可以形成“健康”“乐观”,充满活力的印象。电影《阿凡达》的成功,不仅仅是电影艺术表现方面的问题,而是在大众文化领域中,掌握、设定议题和议程的能力、科技能力、艺术经验的全面结合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大众文化有三个特点利于跨文化和跨地域的传播:一、形式较少文化障碍,较少文化折扣,易于理解和熟悉。有更广泛便捷的传播路径。二、大众文化表述价值观往往通过感性的传播入情入心,有更生动具体的传播效果。三,大众文化更能让人了解一个社会当下的现实生活,有更实在生动的传播感受。大家谈起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往往想到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实的大众文化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开的积极面也可以被世界接受和喜爱。打造“魅力中国”,既要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要吸引对中国大众文化感兴趣的人。“文化中国”不应仅包含“传统文化中国”和“精英文化中国”,还应包括“大众文化中国”。当然,对于大众文化的消极性和低俗化我们也要关切和警觉。现在看来,中国大众文化直接向西方发达国家传播还存在障碍和困扰,一方面,西方传统地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文化有距离感,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大众文化高度成熟,中国文化产品还难以竞争。但对和中国文化相通或相近的地区和社会,对面临相似发展议题和生活环境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魅力不容忽视。我们在海外文化传播方面一直高度关注在西方的传播,其实应该更注重传播效果,注重对文化相通地区和社会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传播。这样才可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和作用。

234 评论

崎岛莫奈子

一、 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二、 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1、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 从严格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在大陆上初次接触的大众文化产品,并非土生土长,而是从海外和港台传入的。首先进入大陆沿海和内地城市的,是以邓丽君为代表的软性抒情歌曲,《上海滩》、《霍元甲》等电视剧,琼瑶、三毛等的港台言情小说等。 同时,在舆论界对港台流行歌曲、言情小说、电视剧莫衷一是的议论声中,在中国又流行了一种来自欧美的更刺激、更具挑战意味的音乐形式——摇滚乐。这些大众文化产品的传入,不仅使中国大陆居民有机会了解大众文化,而且也有力地催发了中国大陆本土化大众文化的生长。2、我国大众文化的萌芽 上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两件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史上常被人提起的的事件: 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上海电视台的屏幕上打出了“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字样,随即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15分钟的参桂补酒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随即,营业性舞厅等娱乐活动场所在各大城市争相开业,催生了大众娱乐的浪潮。此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土生土长的大众文化,在模仿中开始孕育生长。3、蓬勃发展期 到20世纪 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已从如下几个方面初步确立了自身的社会地位:第一,中国大众文化从策划、投资、制作到生产、宣传、发行直至进入实际消费,都已被纳入中国都市大工业生产的逻辑之中,城市大众文化产品被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投入文化市场,许多大众文化产品已不再把美学和精神价值作为理想,而是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当作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目的,大众则被定位为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者。第二,中国城市大众文化的制作时代开始来临。各种市民情节剧、惊险动作片、通俗轻喜剧、青春言情片等在数量上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主体,作者们按照大众的口味制作故事,影视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则被大大地突出和强化了;第三,大众在城市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时至今日,大众文化已全方位地覆盖了人们的文化消费空间,畅销书、时尚杂志、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贺岁电影、通俗电视剧、夏夜文化广场、广告、健美训练、旅游、歌迷会、明星趣闻、手机短信等等等等,虽在时间流失中会此消彼长,但大众文化的澎湃之势已不可遏制。三、 我国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此时我国改革开放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社会初期的现代化进程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已为大众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使古老的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为人们的大众文化制作和享受提供了物质支持。第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基础,这就客观上为与之相应的市民文化——大众文化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前提条件。四、大众文化的特点1、现代性。大众文化产生于现代工业化时期,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伴生于工业社会的大众群体,因此明显地不同于前工业社会中的民间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2、商业性。大众文化又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是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因而能使大众文化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和扩张。而西方的大众文化实践表明,大众文化和市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具有明显的市场品性。大众文化在其运作中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大众文化是在工业时代的市场化扩张中孕育并形成的,市场是它的试金石,消费者愈多,大众化则愈强。3、世俗性。大众文化面向世俗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市民文化。其基本原则也就是满足平均的大众趣味——媚俗与滥情。取悦大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价值追求。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大众文化打破了往昔文化中单一的“英雄叙事”或“辉煌叙事”模式,而构建了“平凡叙事”模式,突出了平常事、平常心的文化意义,在对日常现象的描述中表达对大众生活的关注,对大众情怀的关怀。如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小芳》等。4、时效性。如果说世俗性是大众文化的空间表达特征的话,那么时效性则突出地表现着大众文化的时间特征。大众文化既要合乎时宜,又要能够产生轰动效应,尤其是当其以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为依托而存在和表现时,则更强化了大众文化的这种时效性特征。5、娱乐性。大众文化多以日常生活行为和感觉、感触为主要内容,因此特别追求诉诸感官的娱乐效果。大众文化变幻着各种形式供人娱乐,并充分满足和发掘人们的感受,引导人们注重消遣、游乐和嬉戏,所谓“跟着感觉走”、“玩的就是心跳”,通过这种感性刺激使人活得更轻松和随意。?四、大众文化的积极功能1、对当代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使文化从垄断走向共享。2、 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3、 精神压力的文化舒缓 。 4、 闲暇时间的文化充实 。 5、 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 。 五、 大众文化的弊端 1、大众文化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2、大众文化是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六、 对大众文化的管理 1、 政府宏观指导2、精英文化介入,进行价值引导3、“唱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众文化专题论文

    一、 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二、 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1、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 从严格意

    驾驶马桶去飞行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大众文化论文选题

    大众文化主要有一下特点 商品性    通俗性   流行性 娱乐性   依赖性   大众媒介性    日常性   类型性。

    阳光通宝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大众文化论文主题题目

    浅论《边城》的生命理想和艺术风采一、《边城》的创作背景二、《边城》承载的生命理想“地域故土”的眷念与失落寻觅中的“理想家园”翠翠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性格三、《边城

    Bulabula789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大众文化的论文题目

    〖检索时间〗2010-09-05 08:08:07〖检索范围〗全部期刊〖起止年代〗1989-2010〖检索条件〗题名或关键词=电视选秀*年=1989-2010〖

    小雨后哒晴天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选题

    先把定义写上,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它是西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商业化、娱乐化、消费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

    爱饭饭大吃货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