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6

今夕访古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RRenee火锅控

已采纳
邱蔚六(13-)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口腔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教研工作。主攻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及颞下颌关节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立即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获得成功。70年代末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倡导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都获得明显进步。创造性地提出经颞下颌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及关节紊乱病及颞下颌关节强直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科治疗。1980年以来共获国家发明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23项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等教科书及参考书12本。主编《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并为《Chinese J Dental Research》副主编,以及国际杂志《Oral Oncology》编委。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后出站5名。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以及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101 评论

水瓶座A型

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共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近6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课题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硬组织矿化机理研究领域,张斌教授的研究团队和美国相关领域知名实验室紧密合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国际上首先提出,骨和牙齿细胞外基质蛋白SIBLING蛋白家族在骨质疏松病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两种骨矿化相关基因缺陷/基因敲除小鼠(Phex基因突变/Dmp1基因敲除)的研究,系统的阐述了矿化组织的细胞外基质蛋白SIBLING蛋白家族,是参与骨矿化缺陷(骨佝偻病)形成的重要因素。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分别在口腔疾病(Oral Disease),牙科研究(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口腔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国际牙科研究会和2008年美国牙科研究会上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研究领域,提出统筹考虑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因子、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因子以及遗传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研究肿瘤侵袭转移的诱因和过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英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等口腔外科领域知名期刊。

330 评论

丹丹5678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68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00元调整为00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317 评论

狮子猫的吃路

科研概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1项。 2010-2013年,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累计达1372项,2013年获得497项,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医学学科第一。 2012年度,发表SCIE论文1980篇,医学学科SCI收录论文数再次名列全国一,同比增长7%。 2005年-2012年,学院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奖16篇。 2008-2013年,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1项,市(部)级科技成果奖162项,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9-2013年,学院在SCI收录中国医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机构排名中连续五年荣获第一位。 科研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突破  年份大事记1954年 完成中国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1956年 首次用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症 1958年 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员邱财康 1963年 成功实施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 1973年 施行中国国内首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77年 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 1978年 完成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1981年 成功完成中国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1986年 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年后又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可以特导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得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 1991年 首次进行了头皮撕脱伤原位再植获得成功 1999年 研制成功中国国内首例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1999年 最早研究发展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以及形状记忆骨折内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 2003年 成功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人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 2004年 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联合移植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学术期刊 期刊  期刊名称期刊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以全面反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科研、医疗、教学和管理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为主,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中国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肿瘤》于1981年1月创刊,月刊。1992-2008年,该刊一直被北大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数据库”收录;并被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美国)、chemical abstracts (美国)、embas (elsevier(荷兰)、viniti abstracts journal (俄罗斯)、index copernicus (波兰)、jst – china (日本)等数据库收录。《现代免疫学》于1981年创刊,双月刊,该刊致力于免疫学领域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介绍中国国内外免疫学发展的动向和技术,主要发表原创性免疫学研究论文,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临床儿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3年,该刊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报道重点是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有实用性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网络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双月刊,2005年2月创刊,该刊报道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美容外科、颅面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四肢显微外科、骨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并及时介绍整形重建外科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力求科学性、实用性。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5年7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内分泌代谢领域中国国内及与国外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TOXCENTER》收录,中国国内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所收录。 《中国男科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月刊,该刊旨在交流这一领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 《医用生物力学》创刊于1986年,季刊。该刊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力学领域中有关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分别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上海口腔医学》该刊于1992年创刊,双月刊,1998年加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被选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收录,2007年被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 《外科理论与实践》该刊于1996年创刊,双月刊,以普外科为重点,同时兼顾外科总论。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月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于2002年3月起发行,双月刊,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2004年,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于2003年3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美国EBSCO数据库和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CODEN码ZKHWA6)。 《内科理论与实践》于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2008年录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重点报道和介绍内科跨专业或交叉性疾病,提高和拓展药理知识,系统介绍随时代发展要求临床内科医师需掌握的新知识。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馆藏资源 馆藏概况根据2015年3月医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学院图书总藏量达5万册,覆盖医学各学科,拥有医学类电子文献数据库35个,医学及相关学科电子全文期刊4000余种,其中中文期刊约1500种。 特色馆藏临床医学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为中国国内重点收藏单位;基础医学以免疫、组胚等为主。 医学院图书馆作为全国法文医学文献特藏中心,不仅保存大量有价值的医学法语历史文献,还与法国虚拟医学大学( UMVF )合作,引进了该校网上教学资源等多种法语信息资源。2005年,图书馆建立了法语信息中心,进一步推进了法语及法国医学文献的馆藏建设。 医学院图书馆曾在中国国内率先引进 Medline 、 Embase 、 Biosis Preview 、 OVID 、 Micromedex 、 Karger 、 Informa 、 Lab Protocol 、 Best Practice 等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内容涉及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各领域。 在创建医学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医学院图书馆联合各附属医院的图书馆,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联盟”,旨在推进医学信息资源和读者服务的共建与共享,使医学信息资源在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中起到更好的助推作用。 教育部科技查新综合站(医学部),科技部和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科委认可的查询点,对全社会开展课题检索和查新服务。

17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