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7

helloJ80430
首页 > 论文问答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大复印资料2020进展情况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欧罗百利

已采纳
例如L/C的特点是单据业务,银行不会根据货物如何而是否议付,只要单据无不符点,就可以议付,如果已经议付而货物不符合单据规定,银行不会负责,而此处银行其实就是善意第三人,,,
267 评论

leemary6401

二、 著作与教材 沙勇忠主编《信息分析基础》(中国信息分析师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沙勇忠等译《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沿领域》(Advanced Topics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科学出版社,2005年 沙勇忠副主编《信息研究与咨询》(情报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沙勇忠副主编《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第3届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 沙勇忠著《信息伦理学》(信息管理科学博士文库),国家图书馆出版社,9(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编译出版委员会推荐书籍) 吴慰慈主编《图书馆学基础》(主要撰稿人),高等教育出版社,5(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兰州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主要撰稿人),兰州大学出版社, 卢泰宏,沙勇忠著《信息资源管理》,兰州大学出版社,10三、主要论文2006年: 网络著者分布规律的实证研究--以Python论坛为例 图书情报知识,2006(6) web空间内部链接特征的聚类分析 图书情报知识,2006(6)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的三维框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9)全文转载 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分析 情报科学,2006(4) 基于信息权利的网络信息伦理 兰州大学学报,2006(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1)全文转载 维基百科: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及其价值意蕴 情报资料工作,2006(4) 信息活动的伦理维度 图书与情报,2006(1)2005年: 当代情报学进展及学术前沿探寻--近10年国外情报学研究论文内容分析.情报学报,2005(6) 计算机辅助信息分析论纲.情报杂志,2005(7) 网络信息计量学软件及其开发方向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5(7) 我国三大类型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比较分析.图书与情报,2005(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9)全文转载 网络内容分析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1)全文转载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评.图书情报工作,2005(1)2004年: 中国信息化优秀企业网站链接分析与网络影响因子测度.兰州大学学报,2004(5)《新华文摘》,2004(12)摘录 中国省级政府网站影响力评价.情报资料工作,2004(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1)全文转载 关于信息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图书情报知识,2004(6) 论信息伦理的四维架构.情报学报,2004(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11)全文转载 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10)全文转载 论信息伦理的决策模式.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4) 现代信息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兰州大学学报,2004(1) 馆藏文献数字化:意义、进展与问题.图书馆学刊,2004(2)2003年: 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述评.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4(2)全文转载 SARS危机与政府信息公开.《SARS与中国社会》.兰州大学出版社,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发展探讨.科学学研究,2003(1)2002年: 信息技术与当代企业管理变革.兰州大学学报,2002(1) 论知识营销与竞争情报.图书情报工作,2002(3) 论知识管理与企业重组.情报学报,2002(3) 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情报资料工作,2002(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5)全文转载;获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优秀论文奖庆祝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之一(北京,2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情报学报,2002(1)获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优秀论文奖 网络信息政策的国际发展趋势.武汉大学学报,2002(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8)全文转载 信息管理人才评价与培养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2(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3)全文转载2001年: 整合与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改革.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2) 关于信息消费的几个理论问题.图书情报工作,2001(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1(8)全文转载 现代信息环境演化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情报科学,2001(12) 构筑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终身教育体系.图书情报知识,2001(2) 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2001(5)《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1)全文转载;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 构建经济信息学学科体系的可贵努力.中国图书评论,2001(12)《人大报刊复印资料》(F11),2002(4)全文转载2000年: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情报杂志,2000(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之新思维.图书与情报,2000(4)2000年以前: 信息伦理论纲.情报科学,1998(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9(3)全文转载 论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图书与情报,1997(4) 学派与学术争鸣.科学学研究,1997(1) 教材与专著的双重风格--《信息科学与信息产业》评介.情报资料工作,1996(2) 诸葛亮军事情报艺术发微.图书与情报,1996(3) 中国商标假冒侵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软科学,1995(11) 论企业商标策略.中国信息导报,1995(4) 我国虚假广告盛行的原因及对策.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5(6) 1990年以来中国目录学研究综述(1,2).图书馆杂志,1995(5,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5(2)全文转载 论虚假信息.兰州大学学报(图书情报学专辑), 我国信息政策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2) 理论价值观:考察新时期图书馆学研究历程的一种方式.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4)收入《中国图书馆事业20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情报行为的结构分析.情报杂志,1994(6)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兼评几种发展观(上,下).图书馆杂志,1994(4),(5) 图书馆传播效果初论.图书馆建设,1994(2) 迈向政策的重要新领域.情报科学,1994(2) 信息分析方法的拓新之作.中国图书评论,1993(6) 富于时代特色的阅读科学新成就--《现代阅读学》评介.中国图书评论,1993(6) 图书馆读者行为机制与制约因素探讨.云南图书馆季刊,1992(3) 文献资源布局政策研究刍议.黑龙江图书馆,1992(1) 关于高校情报用户教育的几点思考.福建图书馆学刊,1991(1) 试论文献资源布局的社会心理基础.黑龙江图书馆,1991(1)获该刊1991-1992年度优秀论文奖;收入《中国图书馆事业20年》(文献资源布局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大学图书馆学报,1990(1) 高校图书馆改革中人的心态.贵图学刊,1989(4)

313 评论

小泥格格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新文学作家论争的审理及其反思》,《湖北社会科学》,《传统与现代——中国现代都市通俗文学的嬗变》,《内蒙古社会科学》,《走向后经典批评——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趋向的考察》,《理论月刊》, (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11。)《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诗学视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收入《文史哲》,《实践美学的成就》,《光明日报》(理论版),《沈从文文学思想渊源片论》,《中国现代文学》(台湾),2005年第7期 《“文学话语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华文文学》,《童心与佛理契合的世界——丰子恺审美理想解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论〈白鹿原〉中的生殖文化》,《语文学刊》,《理论旅行的空间差异——海峡两岸文化研究思路与方法比较》,《华文文学》,2010年第3期。《论〈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内涵及其价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长江学术》,武汉大学文学院,长江文艺出版社编,第七辑,长江文艺出版社,《解构与启蒙的纠缠——董常跑诗歌评论》,被收入《后现代叙事》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视点的碰撞与融合》,《社会科学评论》,《雅、俗文学概念成因辨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中国现代都市通俗文学与文化产业》,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摘要收入《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人大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长江学术》, 《熔铸绝境的壮美——论史铁生的生存美学》,当代文坛,《近十年来革命“样板戏”研究述评》,《戏剧》, 《经典化批评的现代性历史元叙事及其悖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样板戏对芭蕾舞的吸收与改造》,《东方论坛》,《问题与思路:多元现代性》,《重庆社会科学》,《人民文学:批评策略,抑或学术立场》,《文艺新观察》,《建国后十七年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标准》,《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建国后十七年外国文学经典批评的等级差序》,《襄樊学院学报》,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本土化实践》,学术论坛, 《江青与样板戏的双向选择》,《中国现代文学》(台湾),《样板戏的领袖崇拜》,《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建国后十七年通俗文学的生存状况》,《东北大学学报》,(凤凰网历史栏目以《建国后通俗文学受压原因:政治说教不敌才子佳人》为题全文转载,2010年6月29日。)《中共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经典的批评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台湾),

344 评论

一缕青丝万缕愁

因依赖开证行在信用证中明确的付款保证而善意行事的人,或者他们不知晓欺诈的发生,或者他们已经付出对价。法院必须明白,没有这些中间行的善意参与以及对信用证法律机制的依赖,信用证付款机制就是一句空话。

302 评论

月光下的芙蓉

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豁免制度相关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者:卢信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第21期[摘 要]目前我国与信用证欺诈例外豁免制度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有《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和《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这两个文件在规定这项制度中存在以下问题:法律效力偏低、规定过于分散、内容不完善。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例外 豁免制度 法律效力 一、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豁免制度相关规定 (一)《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到目前我国尚没有信用证交易及其欺诈的法律,现在法院处理相关事宜的根据是1989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强调:“信用证交易和买卖合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在一般情况不要因为涉外买卖合同发生纠纷,轻易冻结中国银行所开立的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否则会影响中国银行的声誉。”根据以往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如有充分证据证明卖方是利用签订合同进行欺诈,且中国银行在合理时间内尚未对外付款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买方的请求,冻结信用证项下的货款。但该《纪要》强调:“在远期信用证情况下,如中国银行已承兑了汇票,中国银行在信用证上的责任已变成票据上的无条件付款责任。即使有确凿、充分的证据证明欺诈的存在,且中国银行在合理的时间内尚未对外付款。法院也不应采用止付令与冻结令来干涉银行在远期信用证下的到期无条件付款责任,不应该冻结信用证项下的货款,不应该限制正当持票人的受款权利。” (二)《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4日通过了《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45该规定的第八条试图通过列举方式来界定何谓“实质性欺许”: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一)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二)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三)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四)其他进行信用证欺昨的情形。第九条开证申请人、开证行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发现有本规定第八条的情形,并认为将会给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 该规定也用列举的方式为信用证欺诈例外设置了豁免的情形。第十条人民法院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的,应当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地进行了付款;(二)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三)保兑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义务;(四)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 这些出台的规定充分反映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和司法倾向,其中的一些适用规则反映了当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对我国的法院滥用禁令干预信用证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同时使我国的银行业务面临很大的风险,“外国的银行再也不愿意保兑中国银行的信用证。的确,这威胁很大,毕竟一家国际银行是否会为了赚5%- 1%的费用去保兑信用证主要考虑的是开证银行的资信以及其他会影响到它得到偿还款项的因素。如果中国银行信用证无法被保兑,将严重影响中国外贸的进行。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形,是目前我国立法滞后和司法的不规范所造成的。 UCP500对信用证欺诈的相关问题没有任何条文予以规定,而是留给各国国内法加以处理。从现行立法上看,我国尚没有关于信用证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迄今为止,我国未以立法方式对信用证欺诈例外豁免问题作出规定。长期以来,调整信用证欺一诈问题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和领导讲话,包括1989年《关于印发(全国沿海地区涉外、涉港澳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纪要》)、1998年《关于慎重处理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李国光副院长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应当看到,虽然上述文件曾经或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都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 (一)法律效力偏低 《通知》和《规定》只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如果信用证交易当事人或审判信用证案件的人民法院认为它们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而拒绝适用,那么这些文件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还有一点,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只能指导和约束司法审判,用以解决诉诸法院的纠纷:对于规范信用证当事人的交易行为,以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则无能为力。而《纪要》和《讲话》虽然在司法实践中为各级法院所遵循,但可能连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都没有。以“座谈会纪要”和最高法院的领导讲话作为法院审判适用的依据,不伦不类,既不符合国际惯例,又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大国的身份不相称。因此为了避免因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以至于我国法院在信用证审判实践中态度不确定,并时有错误的裁决发生,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出台有关信用证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二)规定过于分散 现有的对于信用证欺诈例外豁免的规定,本来已经很不完备,还分散在数个不同的文件里。一旦过于分散,就有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首先,不利于信用证交易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找法用法。有可能就是因为对这些规定了解得不够全面,而产生本来可以避免的信用证纠纷和裁判错误:即使把这些规定了解全面了,也会无端多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这些于不同时期的文件,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欺诈例外豁免问题不同阶段的认识,相互之间并不完全一致,容易在实践中造成混乱。因此,有必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在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里面对欺诈例外的豁免作出集中、统一和全面的规定。 (三)内容有待完善 纵观我国现有的几个涉及信用证欺诈例外豁免的法律文件,不仅存在法律效力偏低、规定过于分散的缺点,而且其对欺诈例外豁免的规定内容上也有改进的空间。比如说,《纪要》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中国银行,因为当时只有中国银行开办信用证、外汇结算业务。但是现在许多商业银行也被许可经营外汇结算业务,应扩大解释为适用于所有有资格开办外汇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又如,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最新颁布的司法解释,自然也是最为全面和详细的。但不能说《规定》已经臻于至善了,因为里面还有不少可以商榷的问题。比如第十条规定的欺诈例外豁免的情形包括:(一)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地进行了付款;(二)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三)保兑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义务;(四)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那么当欺诈为第二人所为,毫不知情的善意受益人可不可以要求欺咋例外豁免呢?《规定》列举的情形没有将其包括在内,显然认为是不可以。但英国已经有在此情况下排除欺一诈例外原则适用的判例,笔者觉得有借鉴和吸收的必要。如此等等,都需要在以后的立法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韩超、熊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下的银行权利义务分析》,载《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2004年第6期。 [2]张华,《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限制》,载《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