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8

乖囡好好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物农药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天里的松鼠

已采纳
2个问题 都回答了``` 不一样的2篇论文 你可以参考下  摘 要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1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的污染以及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一半城市缺水,农村则有8 000万人和6 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土壤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锐减,近10年来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面积下降,草场退化,每年减少森林面积达2 500万亩;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如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已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当今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处理污水就是生物净化污水的方法之一。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留催化活性的衍生物,微生物细胞是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直接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即是可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固定化细胞。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金属毒物等,此方面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德国将能降解对硫磷等9种农药的酶,以共介结合法固定于多孔玻璃及硅珠上,制成酶柱,用于处理对硫磷废水,去除率达95%以上;近几年我国在应用固定化细胞技术降解合成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含100mg/L废水,降解率和酶活性保存率均在90%以上;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降解含酚废水也已实际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3 白色污染的消除  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经久不化解,估计是形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据估计我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垃圾有百万吨左右。塑料在土壤中残存会引起农作物减产,若再连续使用而不采取措施,十几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可见数量巨大的塑料垃圾严重影响着生态和环境,研究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已迫在眉睫。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广泛地分离筛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另一方面可以分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将塑料和农膜迅速降解。同时,还需大力推行可降解塑料和地膜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有些微生物能产生与塑料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即聚酯,这些聚酯是微生物内源性贮藏物质,可以用发酵方法进行生产,由此形成的塑料和地膜因有可被生物降解、高熔点、高弹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而在医学等许多领域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在用重组DNA技术对相关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此方面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研究人员正设法构建出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即将PHAs重组菌进行发酵,在积累大量的PHAs后,加入信号物质,使裂解蛋白产生,细胞壁破坏,PHAs析出,以简化胞内产物PHAs的提取过程,降低提取成本。  4 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办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有的是通过矿化作用将农药逐渐分解成终产物CO2和H2O,这种降解途径彻底,一般不会带来副作用;有的是通过共代谢作用,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最好全面推广生物农药。  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其中微生物杀虫剂得到了最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在人们正在利用重组DNA技术克服其缺点来提高杀虫效果,例如目前病毒杀虫剂的一个研究热点是杆状病毒基因工程的改造,人们正在研究将外源毒蛋白基因如编码神经毒素的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中以增强杆状病毒的毒性;将能干扰害虫正常生活周期的基因如编码保幼激素酯酶的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形成重组杆状病毒并使其表达出相关激素,以破坏害虫的激素平衡,干扰其正常的代谢和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繁翔 环境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陈坚 环境生物技术[J], 生物工程进展,2001(5)  3 姜成林,徐丽华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78 评论

林子夕silva

生物技术系、园艺系教师简介 --------------------------------------------------------------------------------杨星昊教授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制剂研究室主任。主要承担药物制剂方向科研工作和《药剂学》等教学工作。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咨询专家、《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等国际药学核心刊物审稿人、中联天然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设计和机制研究;2、创新药物筛选和开发。近五年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江苏省新药创制发展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SCI源刊、国内核心刊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四项;曾承担多项企业委托的新药开发或技术改造, 近年主持创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复方柴术片”,该品种对于临床高发疑难疾病-肠易激综合症,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虞德源农艺师:江苏苏州人,国家农业部任命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应用生态相似引种原理,在农林作物和树种引种驯化中,从与沪、宁、新等生态相似的国内有关省市以及美、日、法、波、荷等国引进驯化,扩繁野生新优林木花卉新品种及培育适合新疆西部地区国家级甜菜多倍体新品种。主持课题获第五届花博会银奖和“全国特色种苗基地”称号。先后在中国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中国甜菜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及撰写《甜菜良种繁育学》等专著。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林科技先进个人,全国农垦科研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国荣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有影响的专家(原南师大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主任),在植物药的提取、鉴定、修饰及功能性开发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主持参与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的相关科研项目,在功能性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较好的市场效益,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等多项。连宾教授 博士:安徽凤阳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1985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8月至1999年9月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农业与环境保护学院做访问学者;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做生物学和地质学博士后。分别于1991、1994和2003年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1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9年2月至5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地质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了国家基金、省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课题。在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矿山废水生物修复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目前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专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优群体项目子课题等。陆长梅副教授 博士: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植物资源利用。先后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等多项课题。在B J Bot、植物分类学报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张光富副教授 博士:IUCN/SSC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副组长。199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先后主持省级课题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同济大学吴新久环境工程奖、《山地学报》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区系生态、分子生态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戴亦军副教授 博士:江苏泰州人。主讲《发酵设备》和《发酵工艺学原理》等本科生必修课以及研究生课程《微生物专题》、《文献阅读与检索》、《高级微生物学》、《微生物转化专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生物生物技术,环境微生物学。目前主要从事微生物转化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与降解等研究。现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两项。2004年曾获中国微生物学会基础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以及江苏省微生物学会优秀论文奖各一项。尚广东副教授 博士: 安徽全椒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博士后。科研方向为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药物中间体的生物工程,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雷帕霉素生物合成基因蔟的异源表达和“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重组工程在次级代谢来源的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等研究课题资助。余书勤副教授 硕士: 湖北潜江人。基础医学研究生,微生物与生化制药专业、生理学专业硕导。先后承担了《新药评价》、《动物生物学》、《药物毒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理学》、《应用毒理学》、《高级生理学》等课程。近年来从事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型药用辅料及新药的临床前代谢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系列b-环糊精衍生物安全性评价,多烯紫杉醇b-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的药效及药代研究。从事炎症信号传导与新药靶点研究,致力于急性肺损伤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等肺部疾患的炎性发病机理及药物干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主要参加者获新药证书4个,国内专利6项,国际专利1项。陈育如副教授 博士:江西丰城人,中国微生物学会永久会员。先后师从欧阳平凯院士、岑沛霖教授从事生物化工研究工作多年,持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先后主持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烟草总局项目多项。2005-2006年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Griffith)大学进行访问合作研究,参与澳大利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RC)与澳大利亚农林部在悉尼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外SCI\EI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了包括烟草和美洲一枝黄花绿原酸提取、异甜菊醇制备等在内的国家专利10余项,参与撰写专著一部,参与完成的省部级鉴定成果三项,先后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

265 评论

色恋粉雪

应用及研究进展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本文介绍了绿僵菌在农林业生产中的相关应用及研究进展。除前言外共有5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绿僵菌的应用概况。第二部分例举了几类利用绿僵菌进行生物防治的具体应用,分别为利用绿僵菌防治蝗虫,利用绿僵菌防治蛴螬,利用绿僵菌防治椰心虫甲。第三部分介绍了绿僵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包括绿僵菌的生产,绿僵菌生物农药的剂型,绿僵菌与18种常见农药的相容性。第四部分说明了绿僵菌作为生物防治手段现实使用中存在的制约。最后对绿僵菌实现大规模使用提成几点建议并表达对绿僵菌运用前景的展望。Bassiana fungu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s in forestry A total of five parts except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bacteria at home and The second part illustrates a few kinds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bacteria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respectively, us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ssiana fungus locust, use of bassiana fungus control grubs, us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ssiana fungus coconut heart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including bassiana fungus production, green the dosage form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 metarhizium anisopliae bacteria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18 kinds of common The fourth part illustrates the metarhizium anisopliae bacteria as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exist in the practical Finally achieve widespread use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in commission Suggestions and express bassiana fungus using the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物农药论文题目

    应用及研究进展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本文介绍了绿僵菌在农林业生产中的相关应用及研究进展。除前言外共有5个部分

    小小锅盖子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生物农药论文选题题目

    拟南芥转座子插入突变体CS27黄鳝血液生理特性与细胞形态砖茶菌发酵条件的研究红足蒿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白额高脚蛛毒腺cDNA文库构建复制因子C亚基3基因突变对拟

    moncherisii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微生物农药论文题目

    联合应用Bio-Gide及Bio-oss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杜毅 山东大学 2007-11-01 硕士 0 15 2 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

    无锡一号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生物农药论文题目大全

    联合应用Bio-Gide及Bio-oss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杜毅 山东大学 2007-11-01 硕士 0 15 2 生物农药推广过程中

    超级能吃的兔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生物农药论文综述题目

    you qq吗

    为萍伤心航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