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7

小东家1985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在线阅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over冬儿129

已采纳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荣新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00bz      书名: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作者:荣新江豆瓣评分:9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4-1页数:261内容简介: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作者简介:荣新江,1960年生,河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大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研究,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于阗史丛考(增订本)》(合著)、《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及有关敦煌吐鲁番学、中外关系史、西域史、隋唐史论文多篇;主编《唐研究》(1-16卷)、《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合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合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合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向达先生敦煌遗墨》等。
93 评论

影子kerry

主要收藏了与本省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有关的国内出版物,还收藏有英、日、俄等文种的国外出版物,截止2002年底,藏书约达250万册。中文期刊15000多种(包括建国前期刊3200多种,报纸147种,不少为国内孤本),外文期刊约4000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出版物3万多种,中文古籍和地方文献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入藏本省各种版本地方志也较齐全,尤其闽台文献和谱牒收藏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此外,大量入藏不同载体的出版物,如视听资料、光盘资料、缩微资料,建立了福建省图书馆网站,提供到馆或远程信息的检索服务。现有全文电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 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英文工程索引光盘数据库、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 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中文报纸内地当年出版的中文报纸350种左右,报纸合订本3万多册;还有收藏十余种的港澳台报纸;解放前报纸。(阅览请到一楼中文报纸阅览室)中文期刊收藏期刊(包含解放前非福建地区出版的期刊、港澳台期刊,以及上万张图片资料、画报)5万种,其中现刊达4300多种。收藏期刊合订本近20万册。(阅览请到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外借请到一楼中文过刊阅览室)中文图书收藏近170万册的各类中文图书及5万多册中文工具书,其中台湾研究、福建研究、周易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方面藏书达到国家级研究学科文献水平。(阅览请到二楼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社科图书阅览室、三楼中文综合及中文工具书阅览室、三楼装饰装潢艺术图书阅览室;外借请到二楼第一外借室、第二外借室、第三外借室)古籍图书图书馆古籍特藏在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书院藏书的基础上,先后汇入福州藏书楼、福州阅书报社、螺州陈家、崇安潘家、福州郭家等诸家藏书;1949年建国后至50年代,又搜集到乌山图书馆、大通楼、斋、冰寄庐等多家藏书;又接受了陈绍宽、傅衣凌、郑效洵等名人藏书,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达近4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约占全省现藏古籍的1/4,善本约占全省现藏善本的1/2以上。(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姓氏谱牒现收藏有上千种各种版本的族谱文献,其中有很多的闽台关系族谱、福建与东南亚关系族谱,可为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寻根访祖提供第一手资料。(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地方文献包括福建地方志、闽人著述和地方文史资料。收藏有从省志到各地府志、州志、县志,还有山水志、寺庙志和乡土志等专门志书;收藏的闽人著述既有手稿本、批校本,又有一般的刻本、排印本和手抄本等;还收藏了全省各个地市县的各种文史资料,可从中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阅览请到三楼中文古籍及地方文献阅览室)外文图书收藏有英、俄、日文为主的各类外文图书14万多册,包括科技、经济、文学、语言、艺术等学科的专著或读物以及各专业工具书和美国大学目录。(阅览、外借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外文报纸收藏有历年来包括政治时事、外语学习等进口及国内出版的外文报纸。(阅览请到四楼外文借阅室)视听资料收藏有DVD、VCD、CD、录像带、录音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2万余件,有国内外故事片、电视连续剧、风光、旅游、语言教学、军事、科技、体育、卫生、经济、管理青少年教育、教学等各类音像资料。同时还拥有福建文化信息网上的视频资料。(外借、阅览请到二楼视听借阅室,视频点播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收藏有近两千种,主要有《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光盘、《四库全书》原文电子图书、《世界军事百科》、中学生各科目学习及题库光盘、会计考试题库及辅导教材、世界科普知识百科、网页制作素材大全、多媒体英语教学软件、多媒体英语文学光盘、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各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阅览请到二楼电子阅览室和一楼中文现刊阅览室)数字资源现有全文电 子资源有:国研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文史哲法律社科类)、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书生之家全文电子图书。题录数据库有:族谱数据库(馆藏目录)、福建省中文社科工具书联合目录、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港澳专题书目、香港澳门专题资料索引数据库等。其他还有:台湾专题数据库(全文)、福建地方土特产品资料数据库和国企改革专题数据库等。(查阅、检索请到二楼Internet阅览厅,或到二楼自动化部通过开户方式进行远程信息检索。)缩微资料现拥有一整套的《四库全书》及《敦煌遗书》、还有古籍善本390多种、地方志160多种、族谱168种以及1949年前福建省最主要的报纸90种、期刊290种、49年前东南亚地区的部分报纸、1949年后《福建日报》、《福州晚报》、《厦门日报》等缩微胶片。(阅览、复制和拷贝请到一楼左侧的缩微阅览室)外部资料现拥有台湾文献、港澳版中文图书三万余册、报纸、期刊约100种(其中报纸3种、期刊97种),并设有东南亚、新加坡文献专架,可提供查询和阅览服务。(阅览、查询请到四楼台湾文献研究室)福建省图书馆web网站概况来图书馆大力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于1997年7月开通福建省图书馆网站。主要栏目有馆藏书目查询、个人借阅状况查询、电子资源检索、图书馆概况、图书馆公告、图书馆学会、新书推荐等。此外还链接中文报刊精选、福建文化信息网、中外主要图书馆和本省市县图书馆、福建出版信息等,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正加快本馆特色文献的数字化,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60 评论

毛毛512512

本科生:《中国法制史》、《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硕士研究生:《唐宋法律研究》、《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法律史文献史料学》;博士研究生:《唐宋法律研究》、《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近五年(2002-2007)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讼师与律师:中西司法传统比较》,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项目,2001-2004年,主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2008年,第二主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2001-2004年,子项目主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河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2000-2002年,主持。近五年(2002-2007)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1.《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2.《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法史精粹》(法学研究)2003年卷3.《讼师与律师: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法史精粹》(中国法学)2004年4.《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现代意义》,《诺维撒德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年第6期5.《宋代“法官”、“司法”与“法理”考略》,《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6.《反思法律史研究的类型学方法》,《法商研究》2004年第1期7.《宋代司法传统及其现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8.《从人生智慧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法文化的价值》,人大复印资料(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主编、参编的部分中国法律史教材:1.《中国法制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2.《中国法制史》,参编(张晋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参编(李光灿,张国华总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当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中国法制通史·宋卷》,副主编(张晋藩总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6.《中国法律史》,参编(张晋藩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近五年(2002-2007)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或奖励:1、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2、 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3、 校511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年。4、 省人文社科成果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河南省政府2000年。5、 省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二等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2000年。6、 国家优秀图书奖(全国最高图书奖)。《中国法制通史·宋卷》(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0年。 书目者,为学求知之第一要务也,士之读书者不可不知。梁启超先生有言:“著书足以备读者之顾问,实目录学家之职务也。”大学者,旨在引导学生求其博,此乃古今为学之通义。圣人曰:“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研究生者能不求其博乎?此目录乃为师者在教学及读书中偶获之孔见,以备志于学者参考焉。书目分初学、登堂、潜研之三阶段,以应为学循序渐进之规律。一、初学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此书为原国家教委推荐教材,语言生动简练,深入浅出是此书最大之优点,尤其适合于大学生。2.[美]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下两卷,胡万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9月出版。3.[日]福泽渝吉著:《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版。4.冯天瑜、何晓明等著:《中华文化史》,上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5.威尔·杜兰特著:《哲学的故事》,金发燊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11月出版。6.房龙著:《漫话圣经》,施旅、于一译,三联书店1998年第7次印刷本。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第3次印刷本,共4册。8.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次影印本。9.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10.钱穆著:《国家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新版本。11.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上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月版。12[美]约翰·麦·赞恩著,刘昕等译:《法律的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二、登堂余英时曾说,学术不可有门户,但学问却不可无宗师。宗师者,学问之流派师传也。为学拜师谓之登堂;于某一学问境界中略能抒发己见者,谓之入室。古之拜师,礼仪甚严,及至近代遗风尚存。民国时,狂傲奇才如黄侃者尚执贽而北面,尊仅年长自己两岁且同为北京大学教授之刘申叔(即刘师培)为师,非礼尊过制也,乃重道也。入室之途岂有它哉,惟师朱子为学之精神,遵白鹿洞书院之铭训也。一曰居敬体察;二曰用心专一。晦翁云:“学者读书要敛身正坐,缓视傲吟,虑心涵泳,切己体察”,恰如春雨之润苗,未见其增,日有所长。为吾徒者当知,为学如同人生。“人生之世,犹舟之航于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须顺风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此乃梁任公对清华学子之训诫也。古语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登堂之途最忌讳用心不专。此为入室之序言,亦吾所寄厚望于二三子者矣。第一小单元(5种)1.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上下二册),载《民国丛书》选印,上海书店1990年重印本。2.杨鸿烈著:《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下二册),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1998年4月影印重印本。3.陈顾远著:《中国法律史》,中国书店1988年4月据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影印。4.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校勘版。5.李钟声著:《中华法系》(上下二册),台北华欣事业文化中心1985年7月版。第二小单元(共10种)6.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单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版,载《蓬莱阁丛书》。7.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单行本,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载《民国学术经典》11册。8.胡适:《先秦名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小史》,载《胡适文集》第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8月新一版。10.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11.杨东莼著:《中国学术史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版,载《民国学术经典》3册。12.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版。13.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年12月版。1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15.《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三小单元(西方、日本汉学家及部分外籍华裔学者论著,计15种)16.[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17.[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18.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19.[英]莱芒·道森著:《中华帝国的文明》,金星男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20.[美]郝大维等著:《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施忠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21.[美]黄仁宇著:《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5月版。22.[美]黄仁宇著:《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1992年2月版。23.[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9月版。24.[法]谢和耐著:《中国和基督教》,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3月版。25.《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北京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刘俊文主编,共十册,其中第八册为中国古代法律专辑,中华书局1992年版。26.《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刘俊文主编,共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2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其中第122——144页为中国部分专论,上海书店1999年9月版。28.[德]夏瑞春著:《德国思想家论中国》,陈受政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版。29.胡伟希:《传统与人文》,中华书局1992年9月版。30.钱钟书主编、朱维铮执行主编:《中国近代学术名著》,共十册,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31.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1995年重印。第四小单元31.高潮、刘斌著:《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1993年11月版。32.张伯元:《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33.洪丕谟:《中国古代法律名著提要》,1999年10月版。* 34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元月版。其中先秦、战国秦汉、宋、明、清卷用力尤著,多有新说,识者不可不读。* 35梁治平著:《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 36 《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37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中、下册,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此书虽谓“政治思想史”,实则与古代法律密切相关,尤其于法家用力甚工,读者当识焉。38.张国华、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出版。39.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修订本。* 40 马小红著:《礼与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4月版。* 41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版。42.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43.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44.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5[日]滋贺秀三等著:《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王亚新、梁治平编,王亚新、范愉、陈少峰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46 黄宗智著:《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47.史彤彪:《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 48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版。作者为民国时期才子。49.[美]D·布迪、C·莫里斯著:《中华帝国的法律》,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50.《梁启超法学文集》,范忠信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51.郑秦著:《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52.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通史》,上、下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53.《求索集——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制史学四十年》,陈景良、张中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54.谢振民:《中国民国立法史》,上、下二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55 梁治平著:《法意与人情》,海天出版社1992年12月版。56.[日]堀毅:《秦汉法制史论考》,法律出版社1988年8月版。57.程树德著:《九朝律考》,中华书局1963年5月版。58.[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5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60.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版。61.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62.[法]勒内·达维德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63.[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1988年3月版。64.[日]谷口平安:《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65.江平主编、贺卫方等人策划:《外国法律文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分期出版(法史专业学生者不能全部阅读,可择其法史部分阅读)。66.季卫东主编、张志铭、贺卫方副主编:《当代法学名著译丛》(现出9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分期出版。67.梁治平、贺卫方主编:《宪政译丛》,三联书店分期出版,共10本。68.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69.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70.刘美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71.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72.陈景良等著:《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3.范忠信等著:《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74.梁治平著:《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5.范忠信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76.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三,潜研潜者,用心著力之专也;研者,究其原委、探赜索隐也。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谓:“聪明者,多独断之学;潜研者,尚考索之功。”此二途径因人天赋、兴趣、学术背景有异而各有侧重,然二者均须以史料为根基。否则,为学乃游谈无根,向为古人所诟病。治史者当于原始资料处用力,学生若不记此,则毕业之际所获无多,识者鉴之。1.《历代刑法志》,群众出版社1988年8月版。2.《中国历代刑法志注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尚书》。此书较为难读,初学者须借助工具书,或找一有注译的版本来读。如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其中有江灏、钱崇开译注的《今古文尚书全译》,可备一读。“吕刑”部分尤为重要。4.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本书为民国时期大学文史专业必备书目,《古典文史基本知识丛书》之一种。另外还包括《诸子与理学》、《诗》等,皆由上海书店1997年依旧版重新印出。5.《礼记》。此书为三礼之一种,现有各种版本问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礼记》影印本。该影印本依据清武英殿本印出。初学者易读注释本,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五经全译》,其中即有《礼经》,又称《小戴礼记》。7.钱玄著:《三礼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8.《诸子集成》,现通告的有中华书局版和上海书店影印本两种。读者可择其一。另外,中国大陆专门负责古籍整理的中华书局有诸子的各种点校本面世,较权威者如杨伯俊《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9.《晋书·刑法志注释》,陆心国注译,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10.《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秦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版。11.[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版,王永兴、刘俊文等点校,共5本,其中的《官制》、《食货》、《礼》、《刑制》尤为重要。12.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版影印本,上、下两册。此书只有影印本,阅读颇为不易,重点阅读其中的《经籍志》与《刑法志》。读时须备有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修订出版;张旭光撰著:《文史工具书评介》,齐鲁书社1986年版。13.郑樵:《通志》,中华书局影印本。14.《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15.[宋]窦仪:《宋刑统》,吴翊如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16.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17.[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仅有残卷影印本。18.[清]薛允升著,怀效峰等点校:《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19.《元典章》,线装书共4函,北京中国书店依沈刻本印出。20.《通制条格》,黄时鉴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21.黄时鉴辑点:《元代法律资料辑存》,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23.怀效峰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24.《中华律令集成·清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5.[明]雷梦麟:《读律琐言》,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6.[清]沈之奇著,怀效峰点校:《大清律例集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27.《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4版。28.《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邓广铭所藏影印本出版,共5册。重点有《法令》、《慎刑》两部分。29.陈智超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30.《大清法规大全》。近代及专题研究之书目须单独开列,其它史籍资料未一一开列。

34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