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9

月兮月兮
首页 > 论文问答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大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ckor57992

已采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是国内材料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载材料科学(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的学术论文,重点发表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及工程、生物材料、复合材料新技术等学科且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十五、十一五等计划项目、973项目等国家级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将本刊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本刊已经被全部六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所收录,与世界最大科技出版集团之一Springer合作海外出版发行。
264 评论

小可憐兒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七个博士点,地理学、中国文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通过经济、地理、历史、文学、哲学等优势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了黄河文化的承转与发展、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特色研究方向。下设四个研究所: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黄河文明研究所、中原文化与民俗研究所。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 名,兼职研究人员26 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22名,教授3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24名。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为耿明斋教授,本所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公司与区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改造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为苗长虹教授,本所融合了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以黄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互动关系及调控研究等方向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黄河文明研究所所长为牛建强教授,本所以“黄河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对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变迁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研究提供历史基础;中原文化与民俗研究所所长为高有鹏教授,本所以“黄河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突出中原民俗与文化的研究,其优势在于文化、文学、历史、民俗和哲学等学科的融合。近两年来,本中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CSSCI和CSCD源期刊收录的论文达120余篇,并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和编写教材20多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其中新获批课题近30项,科研经费共近600万元;2005年,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建教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下中部农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教授承担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6年,中心新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规划项目3项;中心获得学术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20余项;邀请国内外专家来中心讲学30余次,中心研究人员应邀外出讲学40余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余场,其中,中心副主任覃成林教授应邀到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讲学;期间,中心外派7名研究人员到国外高校访学;中心主办和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5场次,并获得学术界的好评;另外,本中心的核心期刊为《黄河论坛》,每季度发行一期,面向全国征稿,稿源丰富,内容全面,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民俗、经济、区域和民间文艺等内容。近四年来,中心研究员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出版著作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65篇,其中SSCI源期刊3篇,CSSCI源期刊225篇,CSCD源期刊35篇;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项,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提交政府报告18份;获学术成果奖励60余项;主办和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9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中心讲学50余次,中心研究员外出讲学80余次,9名研究员到国外高校访学。按规划出版了《中国黄河报告》第一卷、《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大型丛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辑刊(第一、二辑)中心在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用服务工作。中心研究人员多次承担国家部门、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市委托项目,并被有关部门采纳并获好评。如,中心还积极参加了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咨询工作,为我省有关规划的制订和修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得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采纳;在《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中心研究人员耿明斋教授率先提出了“郑汴一体化”的设想,纂写的《有关“郑汴一体化”若干基本问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得到河南省副省长张大为的批示和开封市政府的采纳,为“郑汴一体化”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中心受河南省政府的委托,承担了“郑开大道及两侧功能区规划三维景观模拟系统”,获的河南省政府的一直好评;大冶镇政府委托中心做的“大冶镇可持续发展方案设计与对策”,深入分析了大冶镇在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条路径,获得大冶镇政府一致好评并予采纳。另外,中心研究人员还多次接受电视报纸等媒体采访,扩大中心学术的影响力。其中,中心副主任高有鹏教授在2006年春节前提出“保卫春节宣言”,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全国掀起了保卫传统文化的热潮,是年除夕高有鹏教授应邀作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春节特别节目谈“过年”,还应邀在法国巴黎国际广播电台谈“春节的意义”,《光明日报》于1月28日,整版报道了“春节与传统文化”,影响广泛;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凤凰网、中国新闻社、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南方周末、外滩画报等单位主办的“大河之旅﹒环保中国2005黄河万里行”河南分场设在中心。中心还承担了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黄河中下游流域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和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中心正在自主开发了黄河流域文献特色数据库,为中心的科研做好保障。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版)》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制定了“十一五”科研规划,着力打造黄河文明的承传与发展,沿黄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三大特色研究方向,促进文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产出一批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十一五”期间中心重点开展“黄河文明形成与变迁的综合集成研究”、“黄河流域旅游文化及其变迁研究”、“明清以来河南基层社会转型研究”、“河南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黄河沿岸地区文化、农户行为与农区发展研究”、“社会嵌入与黄河流域区域创新模式研究”、“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经济转型动力、过程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空间格局演变互动机理研究”和“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并规划出版《中国黄河报告》系列、《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辑刊、《黄河文明形成与发展》和《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丛书、《河南文献丛刊》系列等大型系列丛书。

155 评论

蔷薇紫馨524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如何加强?应该保护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文明建设等等

267 评论

武汉徐东居佳伴

名誉主编 袁润章 主 编 张清杰 副 主 编 CKHari Dharan(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iping Cheng(美国宾州州立大学)Richard Todd(英国牛津大学)Yibing Cheng(澳大利亚Monash大学) 委  员 CKHari Dharan 陈立东 陈银洲 F R Jones(英国Sheffield大学) 付正义 郭景坤 Jiping Cheng Jinwei Yang(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 李世普 刘韩星 梅良模 南策文 欧阳世翕 Richard Todd 沈志坚(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唐明述 徐德龙 Yibing Cheng 张清杰 赵修建

320 评论

相关问答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大全

    好啊

    赵家小燕儿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给你提供一篇范文供参考,因为,原创,意味着本人自己写。得到灵感后,那就只能靠你了。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一片落叶,落入我的掌心,可我却发现,它上面尽是灰

    仁义小红累不爱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近几十年来,黄河河床淤积严重,行洪能力急剧降低,“悬河”形势加剧,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孙口、艾山、泺口、利津5个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

    成都安美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怎么写

    题目一定要新颖、响亮,能让读者深入主题,同时也要与中心相符。 如:保护环境从小在起 绿色走遍星球等

    winonafirst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黄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有哪些

    题目一定要新颖、响亮,能让读者深入主题,同时也要与中心相符。 如:保护环境从小在起 绿色走遍星球等

    华丽的转身15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