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0

天地为凭
首页 > 论文问答 > 科技对军事的影响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chelleyi

已采纳
浅谈军事高技术及信息化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的论文,既然浅谈不用1500吧
204 评论

悠悠萋草心

军事装备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新兴学科,是现代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军事装备学的地位和作用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战争以来,作为战争工具的武器装备就成为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军队战斗务的基本要素。因此,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把发展武器装备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政策,对武器装备的发展、使用、管理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毛泽东曾经鲜明地指出: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在国际上多次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中,交战双方都广泛地使用地高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90年代初爆发的美伊海湾战争中,充分地显示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和作用。它向人们表明,在高技术条件下,武器装备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强烈地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对战争的胜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武器装备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对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它不仅促使军队不断调整编制、体制,改变各军兵种的比例,导致过时军兵种的淘汰和建立新的军兵种,而且也引起战略战术思想、作战方式方法和军事学术理论的变革,同时,还对指挥方式、军事训练、战场建设、干部结构、后勤保障、军事基本制度等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和变化。在和平时期,武器装备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武器装备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因此,加强武器装备学理论研究,探索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管理理论,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军事装备学的创立和发展 虽然武器装备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战争中就已开始出现,但是,作为军事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武器装备理论长期以来并没有发育成一门科学的完整的知识系统,在现有涉及武器装备的理论著作中,绝大部分是武器技术原理著作、操作教程和知识读物,较为系统地阐述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与影响的基本理论著述很少。 我国设立军事装备学的时间更换。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学位条例中根本没有把军事学列入国家的学科学门类。1983年12月,根据中人国民解放军学位领导小组的建议,国务际学位委员会决定增设军事学学科门类。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共分11个学科门类,72个一级学科。军事学学科列第11位,下设8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279个研究方向(相当于三级学位)。8个一级学科是:军事思想及军事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和军事教育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是军制学3个二级学科之一。 1997年6月,为了“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重新颁发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对原二级学科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归并和调整。军事学门类的30个二级学科归并为19个,8个一级学科数量虽然未变,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军事思想及军事史改为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不和军事教育学改为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改为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这样,原属军制不一级学科的军事装备学二级学科,现成为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一级学科共设的3个二级学科之一。 三、军事装备学的内容和方向 由于军事装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以目前理论体系还不十分完善,不仅某些理论观点尚难统一,而且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甚至在我国各种权威的工具书或著作中都找不到军事装备学的词条或定义。例如:1997年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和1997年版的《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都没有列出军事装备学或武器装备学的词条。但是,也确实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如:国防大学的王厚卿教授在其主编的《现代军事学学科手册》中指出:“武器装备学是研究武器装备的现状、发展趋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军事科学院的学者认为:“武器装备学是研究武器装备发展、使用、管理基本理论的学说,是从军事学术的新视野探索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但他们认为武器装备学与军事装备学不同,“武器装备学属于军事装备学的范畴,内容反映的是军事装备学的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军事装备学是研究武器装备建设与发展、运用与影响、维护与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军事装备学与武器装备学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称呼,只不过武器装备不的叫法不规范。 按照笔者对军事装备学的定义,军事装备学主要有四大内容和方向:一是武器装备基础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装备的准确概念、基本属性、地位和作用;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和主要特点;各种因素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环境、重点、方针及基本依据;武器装备体制的合理构成等等。武器装备基础理论是武器装备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武器装备的应用理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武器装备建设与发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武器装备体制的合理构成与规划;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道路与政策;各种因素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武器装备体系的合理构成等等。三是武器装备应用与影响研究方向,主要从战略和战役层次出发,研究武器装备在各种战役或战争类型中的应用;武器装备的运用方法;武器装备的强点和弱点;武器装备的对抗方法;武器装备对战争形态、战场特点、军队机动、夜间作战、作战指挥、作战保障、军事教育训练、军队体制编制等方面的影响问题。四是武器装备维护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武器装备的技术保障;武器装备管理的意义、功能与原则;武器装备管理的体制与制度等等。当然,不同的军事际校或军事科研单位,对武器装备学的研究重点不同,有些比较宏观、抽象,有些比较微观、具体,有些侧重于与军事战略的结合,有些侧重于与战役、战术的结合,有些则侧重于与军事经济的结合。 总之,军事装备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与战略说、战役学、战术学、军事后勤学、军队管理学、军事组织编制学、军事系统工程、军事运筹学,以及军事技术,军事历史等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采纳哦

89 评论

改变心态1234

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已成为新军事变革浪潮中世界各国极力抢占的制高点。它不仅导致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变革,而且推动了军事战略的演变。面对军事高科技对我国国防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国防科技产业的发展,自主创新、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中军事变革的基础工程建设,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 当前,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富国强军之道。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场新的军事变革正在蓬勃兴起。 20多天短暂的伊拉克战争,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和政治版块影响最大的一次。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运用了具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并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方式进行战争。其基本特征为:一是信息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能力,对作战的胜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三是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四是空袭和反空袭已构成独立的战争阶段;五是扩大了合同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 事实证明:军事高科技注入作战体系,能导致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变革,并且推动军事战略的演变。

313 评论

肥肥来了啊

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战争可控性强。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战争按自己的设计进行,但以往的战争缺乏可控性。往往是战争机器一运转,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战争的进程和规模难以控制。而高技术武器装备则是杀伤破坏力可以被有效控制战争手段,使战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成为实现政治家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有效控制打击目的: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精确打击逐渐取代“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成为战争的最主要打击方式。依靠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次轰炸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现在只要一两次的攻击就可以达到目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波及周边非军事目标。 2、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高技术战争情况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精度高、威力大、作战交通倍增,为了完成一个作战任务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可以有效的控制战争规模;另一方面,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战争中殃及非打击目标,可以有效避免战火外延和战争升级。 3、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由于作战兵器侦察范围广,打击距离远,高技术战争不再像以往战争那样,从战场的前沿到纵深逐次进行,高技术武器已经能够通过对纵深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这样也就避免了战争久拖不决,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使战争能按计划如期结束。 二、战场空间广阔 就战场的空间形态而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广泛使用,极大的扩展了战场空间,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呈现出高立体、大纵深的特点,作战空间空前增大。这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装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美国的B1、B2,前苏联的图160等型号的战略轰炸机,稻种都达到一万公里以上,军队了远程打击能力。虽然一场局部战争交战双方的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战场的一部分。 2、从空中战场向太空战场延伸: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从此打开了空战的大门。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不造卫星,人类又开始把战争的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太空。在数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卫星已经发挥了巨大威力。目前,太空已经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领域,军事强国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必要条件。美国和俄罗斯更是成立了独立的太空部队:天军。 3、从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随着各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电子战场开始走上战争的舞台。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领域的斗争,它以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和反摧毁为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通信中断、指挥瘫痪、武器失摈、雷达致盲、最终推动作战能力,它是现代战场上夺取胜利的神经中枢。 三、系统对抗突出 军事对抗从来就是一种系统对抗。在高技术战争中,这种对抗表现得更加突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武器系统“一矛一盾”相互制约的状况已经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约的新特点所代替。武器战斗交通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其战斗部的杀伤威力,而且还取决于构成点头体系的情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动系统、防护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共同作用。整个作战体系的作战效能不再是各个作战系统效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各的倍增关系,特别表现为几个关键性系统的效能之乘积。从武器装备方面说,任何一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如果没有其它武器装备的配合,无论它技术多先进,都无法完成作战任务。从作战方面说,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的广泛应用,各个战场、军事力量不现形是单一作战,以多军种、多空间一体为特征的联合作战飞跃上战争舞台,单兵种决定战争胜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头了,只有依靠各军兵种和各种武器系统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获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 四、作战样式多样化 历史表明,技术决定战术,有什么样的军事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战方式,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变革必然推动作战样式的变化。高技术战争中,随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陆海空天电一体式的全维战,此外,还有环境战、太空战、心理战等。 五、指挥控制自动化 二战后,由于武器装备构造日益复杂,参战军兵种不断增加,战场日益扩大,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事信息量空前增大,作战指挥难度不断增大,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对多种作战力量、多种作战方式实施有效指挥,发挥整体威力,没有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手段,很难完成作战任务。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侦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立,把军队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联为一体,使军队自动化得以建立。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C4ISR系统。 六、作战消耗巨大 从作战保障角度看,高技术战争呈现出消耗巨大的特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武器装备费用上升:由于武器装备日益向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件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集中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研究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费用和购置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投入明显增加。如M1坦克为200万美元/辆、“爱国者”导弹为110万美元/枚、F15战斗机为5040万美元/架…… 2、人员培训费用增加: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操纵使用、维护保养、灵活运用和作战协同等方面日益复杂,需要高素质的军人来驾驭。正因如此,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军队人才的培养,使军队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3、战场物资消耗增多:高技术战争也是高能耗战争,纵观二战后的几次局部战争,随着战争的高技术性日愈明显,其消耗也日益增多。以单兵每天平均消耗物资为例,二战时是20公斤,越南战争时是90公斤,海湾战争时已经达到200公斤。 战场消耗巨大这一特点说明,高技术战争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的。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军队的现代化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难以支撑高技术战争。

196 评论

笑脸笑脸笑脸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258 评论

初夏红豆冰

古代人打仗用的是刀现代人用的是枪,大炮,,导弹,这就是科学技术给军事带来的影响

359 评论

馋猫也优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冷兵器到现在的枪械重炮。

23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