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69

夏筱筱筱瞳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气象与减灾研究编辑部怎么样了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川猫之介

已采纳
气象局属于“条条管理”的单位 直接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就是工资待遇、人事任免、调动等直接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待遇相比较肯定要比一般公务员要高,并且我听朋友说现在在气象系统今年准备出台一个新政策,就是除过工资外,每个月有一定的住房补贴,标准大概在500-1000具体视地方经济而定。
350 评论

甜品达人范范

主笔撰写论文数十篇,主笔编著出版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系列丛书20余部(均含合著),论文及专著合计1000余万字。内容涉及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灾害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研究;受灾体易损性、区域减灾能力调查分析;灾害评估;灾害区划;灾害保险;灾害社会;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减灾系统工程;灾害管理以及全球变化和灾害形成机制等方面,这是目前国内外最全面、最具导向性的一套系列著作,已在社会减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主要著作[26]马宗晋,方蔚青,高文学,高庆华(以姓氏笔画为序,高庆华统编)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27]吕景胜,高庆华灾害管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8]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马宗晋主编,高庆华统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分论、资料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9]高文学,高庆华,王宏经基建优化与减灾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30]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高庆华,李祥根,刘惠敏统编)中国减灾社会化的探索与推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31]高庆华,张业成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32]高学,高庆华,高建国等(高庆华统编)中国自然灾害史(总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33]高庆华,张业成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进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34]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与保险区划研究报告(上、下册)中保财险有限公司内部出版,1998[35]马宗晋,高庆华,张业成等灾害学导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36]高庆华,张业成,刘惠敏《灾害社会减灾发展》———中国百年自然灾害态势与21世纪减灾策略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7]高文学,蒋洪亮,高庆华等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38]张业成,高庆华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9]马宗晋,康平,高庆华等面对大自然灾害的报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0]高庆华等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1]马宗晋,高庆华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2]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43]高庆华等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44]高庆华等中国区域减灾基础能力分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45]高庆华等自然灾害评估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6]高庆华等中国减灾需求与综合减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47]高庆华等自然灾害系统与减灾系统工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48]高庆华等中国地震应急分区减灾对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67~117[49]高庆华,马宗晋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50]高庆华等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二)重要论文[53]高庆华试论地球运动与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系统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88,第18号:1~18[54]高庆华,马宗晋未来1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宏观预测与对策见:中国减轻自然灾害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10[55]高庆华论沿海地区灾害管理系统工程见: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178~187[56]马宗晋,高庆华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初议环境地质研究,1991,52~61[57]高庆华太阳活动、地球运动的研究在自然灾害综合预报中的作用见:天文与自然灾害编委会编天文与自然灾害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52~57[58]高庆华中国的自然灾害与减灾系统工程河北地质学院院报,1991,14(3):241~253[59]高庆华,孙哲庆京-津-唐地区自然灾害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预测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1,(24):101~112[60]高文学,高庆华要强化减灾的非工程性措施灾害学,1992,7(1):80~84[61]高文学,高庆华论城市减灾系统工程自然灾害学报,1992,1(1)[62]马宗晋,高庆华论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恶性循环的严重性与减灾工作的新阶段自然灾害学报,1992,1(1):12~17[63]高庆华初论企业减灾系统见:企业减灾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9~33[64]高庆华谈减灾工作社会化与产业化中国减灾,1993,3(2):7~9[65]高庆华,马宗晋再议减灾系统工程自然灾害学报,1995,4(2):6~13[66]高庆华,马宗晋,聂高众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地球学报,1996,17(3):241~248[67]高庆华,马宗晋,聂高众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地球学报,1996,17(3):241~251[68]高庆华洪涝灾害趋势性预报的探索见:马宗晋,高庆华主编中国长江1998年大洪灾反思及21世纪防洪减灾对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87~94[69]高庆华减轻洪涝灾害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见:可持续发展人类安全与生存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28~39[70]高庆华,刘惠敏中国自然灾害与减灾态势分析见: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3~314[71]高庆华,张业成,苏桂武自然灾害风险初议地球学报,1999,20(1):81~86[72]高庆华,苏桂武中国自然灾害研究的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126~127[73]高庆华,马宗晋,李志强,刘惠敏建立社会安全保护体系,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10~14[74]高庆华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分区减灾对策地学前缘,2003,第10卷(特刊):258~263[75]高庆华,刘惠敏,苏桂武初议防疫-减灾综合体制自然灾害学报,2004,13(1):16~24[76]马宗晋,高庆华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未来北方干旱灾害分析第四纪研究,2004,24(3):245~251[77]高庆华,杜建军,周显强追忆李四光对防震减灾的贡献,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地球学报,2008,39(3):385~391[78]高庆华论防震应急系统工程灾害学,2009,24(1):127~131

123 评论

基斯颠奴86

回答 气象局是国家垂直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纯粹的服务型单位。工资有保障,东南沿海地区收入普遍高于内地。南京地区气象局是正式工发双工资,年收入十几万,溧水天气雷达站普通员工月收入七千多,成都气象台月收入也有六千多,我有一同事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成都气象部门。其它地方我不太清楚。临时工要低一些,领多少还不知道。气象局预报是技术活效益好;防雷办有机会挣外快;雷达操作有辐射补助;观测的每天准时观测风雨无阻;人影办事少,办公室杂事多,可能要差一点,勤杂工就更差一点。国家单位,总体不会差到哪里去,工资有保障,福利好,单位总体年轻人少,老革命多,女同志较适合去此工作。升职走气象单线,新老更替。

252 评论

大果果就是我

1、应用气象学专业简介应用气象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大气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掌握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制与运用、气候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工程的适用气象技术研究、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与技术研究、生态环境调控以及解决气象学在有关领域中应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够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2、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环保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 新能源2 计算机软件3 环保4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5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6 互联网/电子商务7 电气/电气/电力/水利 8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物流专员、废气处理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1 技术支持工程师2 高级售前工程师3 java开发工程师4 数据分析师工作城市:毕业后,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 北京2 南京3 上海4 深圳5 杭州 6 武汉7 广州8 成都3、应用气象学专业就业前景目前来讲,主要是到中国气象局下属的比如说各省、地、县,这样一些气象部门,特别是到气象台工作,另外就是到民航系统的气象台,为航空方面提供气象保障。再一个就是到部队去,就是为部队比如说特别是空军,几乎每一个空军基地的话,它都也飞机场,这个飞机场都有气象台,还有的一部分同学,就是到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电力等等的。

299 评论

lisabaobao99

气象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具体来说大气科学就业状况最好大气科学是学气象的,有应用气象和大气科学两种,一种是偏理论一种是偏实践。就业率好,人才缺口大,航空的气象预报,上两天歇三天的,工资不错。兰州大学主要是陆地气象,排名比较靠前。由于现在大型计算机的应用,再加上大量的气象卫星投入使用,普通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预报范围也可以非常广,不但能预报国内的,也可以预报全世界的,以前要好几个人合作才能预测,现在计算机可以承担很多工作,因此人员可以大幅度减少,其实很多县一级的,基本上已经没有必要存在,只不过是为原有人员和体制关系而残存着。就算现在的就业还好,未来形势也不容乐观,以前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气象预报人员,现在尽管还有,但根本不需要他们去预测了,假如不需要你的付出,让你白白拿工资,能够长久下去吗?

335 评论

蓝缀天堂鸟

要看干什么了,各各处室都是不一样的,要看那个处室能不能创收。要是到办公室什么的就没多大区别了,全市各大局都一样的。

303 评论

我是小鱼儿呀

如果是公务员的话,应该是按照地方的公务员待遇,如果经常在外出差的话也最多有些出差补助,政府单位的出差补助是很低了,但多了旅游的机会自己把握

339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