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1

托尼小吃货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圣经论文1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予乖乖

已采纳
近日我到桃园文化中心看了一场电影「无声的世界」,感动到泪水盈盈,夺框而出,特别将那天的感触写下,和大家分享。 「无声的世界」,The Land of The Deaf,The Land这字含有领土之意,是个被某人拥有而具有独特性的国度,所以加上The这字。 「无声的世界」,The Land of The Deaf,The Land这字含有领土之意,是个被某人拥有而具有独特性的国度,所以加上The这字。 The Deaf是指全体聋人之意,「无声的世界」也就是聋人的国度。 The Deaf是指全体聋人之意,「无声的世界」也就是聋人的国度。 片头开始,一群听障的法国人凝视五线谱,以手语方式歌唱,将高高低低音符的颤动,活生生的呈现在面前,听到的是翻纸杂声,看到的却是抑扬顿挫,音符跳跃的乐声。片头开始,一群听障的法国人凝视五线谱,以手语方式歌唱,将高高低低音符的颤动,活生生的呈现在面前,听到的是翻纸杂声,看到的却是抑扬顿挫,音符跳跃的乐声。 天哪,这令我的泪腺控制不住泪水。天哪,这令我的泪腺控制不住泪水。 镜头拉到听障人的成长过程,由一群可爱的小孩,逐渐成长成为青少年,然后壮年,至於老年,一一的由动态切换表现出。镜头拉到听障人的成长过程,由一群可爱的小孩,逐渐成长成为青少年,然后壮年,至于老年,一一的由动态切换表现出。 每一阶段生动的点出听障人的成长的困境及遭人误解的情形,诉说从出生开始就承受的伤害。每一阶段生动的点出听障人的成长的困境及遭人误解的情形,诉说从出生开始就承受的伤害。 导演好似将镜头交给这群人,任由他们自由发挥,将心声倾倒出来:孩童们不知人世间之残忍,一脸无辜,天真地学习那将影响他们今后此生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说话;老师和父母一点一滴地将心和血挤出,教导他们发音,然而他们不知道,以为是和老师父母做游戏。导演好似将镜头交给这群人,任由他们自由发挥,将心声倾倒出来:孩童们不知人世间之残忍,一脸无辜,天真地学习那将影响他们今后此生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说话;老师和父母一点一滴地将心和血挤出,教导他们发音,然而他们不知道,以为是和老师父母做游戏。 看著看著,心中的往事浮现在眼前,泪水哗啦哗啦的流出。看着看着,心中的往事浮现在眼前,泪水哗啦哗啦的流出。 当小男孩被妈妈经过一段耐心的以喉头震动教导,虽然没办法理解那听不到的声音,却能由一连串的心心相契的触摸,发出正确的音时,看了心里真是好高兴;当小男孩被妈妈经过一段耐心的以喉头震动教导,虽然没办法理解那听不到的声音,却能由一连串的心心相契的触摸,发出正确的音时,看了心里真是好高兴; 一位小男孩弹弄电子琴,节拍对了,音却不对;原来他在感受那声音的震动。一位小男孩弹弄电子琴,节拍对了,音却不对;原来他在感受那声音的震动。 啊!啊! 神奇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你那奇妙的振动,以这一生的愿望,来尝试捕捉你。神奇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你那奇妙的振动,以这一生的愿望,来尝试捕捉你。 一位听障少女说她长大了,由於无法与人们正常沟通,被误当作精神病送到精神病院;一位说她直到五岁才会说话,被当作智障看待,直到中学毕业。一位听障少女说她长大了,由于无法与人们正常沟通,被误当作精神病送到精神病院;一位说她直到五岁才会说话,被当作智障看待,直到中学毕业。 她们将那不公平,历经沧桑的待遇,平静地在镜头前宛宛道来,脸上没有激动的表情,却将一生的哀怨,以心灵感应方式,悠悠的感染我们的情绪。她们将那不公平,历经沧桑的待遇,平静地在镜头前宛宛道来,脸上没有激动的表情,却将一生的哀怨,以心灵感应方式,悠悠的感染我们的情绪。 有两位听障人在租房子时没带笔,无法将想法清楚表达出来,尝尽人间的酸味,一路来,无法清楚的作要求,没有尊严地被房东牵著鼻子走;很奇怪,为什麼明知道自己是听障的,租房子时却又不带笔来沟通?有两位听障人在租房子时没带笔,无法将想法清楚表达出来,尝尽人间的酸味,一路来,无法清楚的作要求,没有尊严地被房东牵着鼻子走;很奇怪,为什么明知道自己是听障的,租房子时却又不带笔来沟通? 以心比心,哦,体会出原来是他们想尝试丢掉那十分倚靠的笔,想像正常人一样,能够不受物质限制的生活。以心比心,哦,体会出原来是他们想尝试丢掉那十分倚靠的笔,想像正常人一样,能够不受物质限制的生活。 但是笔彷佛是听障人进入听人国度的护照,没有它,寸步难行。但是笔仿佛是听障人进入听人国度的护照,没有它,寸步难行。 影片由一位听障法国佬穿梭引领,他的幽默令人捧腹却又感到伤感。影片由一位听障法国佬穿梭引领,他的幽默令人捧腹却又感到伤感。 毕竟这个世界是由听人掌握权利支配的,听障人只能服从,要不然就只好物以类聚,自己形成一个特殊团体,才能够彼此间坦开胸怀,无拘无束地交流。毕竟这个世界是由听人掌握权利支配的,听障人只能服从,要不然就只好物以类聚,自己形成一个特殊团体,才能够彼此间坦开胸怀,无拘无束地交流。 这时镜头转到一般教育听障孩子的方式:强迫他们学口语,不许使用手语。这时镜头转到一般教育听障孩子的方式:强迫他们学口语,不许使用手语。 孩子们常在背后哭,因他们不能了解声音啊!孩子们常在背后哭,因他们不能了解声音啊! 学口语是为他们好,可是他们要这个好吗?学口语是为他们好,可是他们要这个好吗? 就像现在的世界是由右撇子掌握,多数的用品很少是为左撇子设计的,甚至左撇子被强迫用右手写字。就像现在的世界是由右撇子掌握,多数的用品很少是为左撇子设计的,甚至左撇子被强迫用右手写字。 镜头又转向戴助听器的经历,描述一位听障小孩刚戴上助听器时,由无声的世界进入有声的世界是那样惶恐,那样不安。镜头又转向戴助听器的经历,描述一位听障小孩刚戴上助听器时,由无声的世界进入有声的世界是那样惶恐,那样不安。 初次听到杯盘撞击尖锐声,就关掉助听器,因为他熟悉的是那份寂静无声的世界,必须经一段时间后才适应。初次听到杯盘撞击尖锐声,就关掉助听器,因为他熟悉的是那份寂静无声的世界,必须经一段时间后才适应。 我当时也是这样。我当时也是这样。 初戴助听器时,好像有人在耳旁叫喊、敲击物品,音杂聒耳。初戴助听器时,好像有人在耳旁叫喊、敲击物品,音杂聒耳。 二十多年前助听器又大又丑,连著一根线,每上新的课时,第一天老师常会问到:上课了,还在干什麼,还不赶快收起玩具?二十多年前助听器又大又丑,连着一根线,每上新的课时,第一天老师常会问到:上课了,还在干什么,还不赶快收起玩具? 被叫起来问话时,真希望有个铲子,好挖地洞。被叫起来问话时,真希望有个铲子,好挖地洞。 到美国后,配置助听器时,一位金发美眉问道为何不戴两边?到美国后,配置助听器时,一位金发美眉问道为何不戴两边? 我告诉她戴一边已很难得了,已经很克服心理问题。我告诉她戴一边已很难得了,已经很克服心理问题。 她就笑说:那你为何戴两片眼镜,不戴一片就好?她就笑说:那你为何戴两片眼镜,不戴一片就好? 那时我听力损失还在80分贝以下,还能戴耳内型的助听器。那时我听力损失还在80分贝以下,还能戴耳内型的助听器。 现在不行了,必须戴耳挂型才行。现在不行了,必须戴耳挂型才行。 越戴越大越明显,有时想留长发遮盖,可是那又怎样?越戴越大越明显,有时想留长发遮盖,可是那又怎样? 镜头接著切到婚姻话题,两对听障情侣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结婚。镜头接着切到婚姻话题,两对听障情侣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结婚。 一对在正常听人宾友中聚会,当牧师福证时,不知牧师说些什麼,直到旁人提醒要说:是的,我愿嫁他;或,是的,我愿娶她。一对在正常听人宾友中聚会,当牧师福证时,不知牧师说些什么,直到旁人提醒要说:是的,我愿嫁他;或,是的,我愿娶她。 另一对的邀请的对象全是听障人,新人看著卡片,以手语互相念出心中的话语。另一对的邀请的对象全是听障人,新人看着卡片,以手语互相念出心中的话语。 当那位小姐以手语表出说:我发誓一定尽我的全力来保护你。当那位小姐以手语表出说:我发誓一定尽我的全力来保护你。 心中笑她有点自不量力,却又感动的闭上眼睛不敢看。心中笑她有点自不量力,却又感动的闭上眼睛不敢看。 片尾,那位听障法国佬又出现,述说他小时候的绰号叫瘦皮猴,尽管他的腰围已经加粗了不少,但这就是他的标记,好似护照永远跟著他,他的朋友仍然叫他瘦皮猴。片尾,那位听障法国佬又出现,述说他小时候的绰号叫瘦皮猴,尽管他的腰围已经加粗了不少,但这就是他的标记,好似护照永远跟着他,他的朋友仍然叫他瘦皮猴。 同样的,他的「聋」如同绰号般,不论耗尽多大力量,这个标记永远跟著。同样的,他的「聋」如同绰号般,不论耗尽多大力量,这个标记永远跟着。 他说完后,用手语比出The End,我只好摘下被泪水浸湿的眼镜,这时才知隐形眼镜的好处。他说完后,用手语比出The End,我只好摘下被泪水浸湿的眼镜,这时才知隐形眼镜的好处。 映后电影影评是由中央大学英文系教授李振亚老师主持。映后电影影评是由中央大学英文系教授李振亚老师主持。 振亚老师现在英文系开电影欣赏这门课。振亚老师现在英文系开电影欣赏这门课。 他介绍导演的风格及思维,接下来问现场观众有没有心得分享?他介绍导演的风格及思维,接下来问现场观众有没有心得分享? 我坐第一排,内心在激动中,因为听到的分享内容距听障人的内心世界有段距离。我坐第一排,内心在激动中,因为听到的分享内容距听障人的内心世界有段距离。 是啊,我费了好多力气,才「移民」到听人的世界,每当看见人们知道我自幼听障,现在听力损失有90分贝时,却能清楚说出词句的惊讶表情,我就感到宽慰。是啊,我费了好多力气,才「移民」到听人的世界,每当看见人们知道我自幼听障,现在听力损失有90分贝时,却能清楚说出词句的惊讶表情,我就感到宽慰。 但此时我想起那法国佬的话,心中不觉一阵辛酸,我不了自己。但此时我想起那法国佬的话,心中不觉一阵辛酸,我不了自己。 还顾颜面吗?还顾颜面吗? 怎不藉这次机会和听人分享听障人的心声?怎不借这次机会和听人分享听障人的心声? 让他们更了解我们。让他们更了解我们。 甚至他们也不了解「聋」这字给我们的感觉,惯以「聋人」称呼我们。甚至他们也不了解「聋」这字给我们的感觉,惯以「聋人」称呼我们。 我们常用「听障」这字,减缓心中之痛,其实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我们常用「听障」这字,减缓心中之痛,其实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心中很是挣扎,要告诉大家我是「聋人」吗?心中很是挣扎,要告诉大家我是「聋人」吗? 实在不体面。实在不体面。 想起过往的泪水,听障朋友们遭遇的苦境,最后,我站起来,向大家介绍:我是李天锡,很凑巧的和李振亚老师同是中央大学的老师,现在是助理教授,教机械系的。想起过往的泪水,听障朋友们遭遇的苦境,最后,我站起来,向大家介绍:我是李天锡,很凑巧的和李振亚老师同是中央大学的老师,现在是助理教授,教机械系的。 今天我可以和大家分享电影中片尾那位法国人的心声,因为我也是聋人,像他所说得一样,我也有那个标记。今天我可以和大家分享电影中片尾那位法国人的心声,因为我也是聋人,像他所说得一样,我也有那个标记。 那标记跟随我,找工作面谈时,有时候人们看见我戴助听器,会暗示问道我是聋人吗?那标记跟随我,找工作面谈时,有时候人们看见我戴助听器,会暗示问道我是聋人吗? 我的感觉并不舒服,可是我必须堆出笑脸说是的,因为那就是我的标记,我的passport。我的感觉并不舒服,可是我必须堆出笑脸说是的,因为那就是我的标记,我的passport。 没想到听众们的反应竟是热烈鼓掌,振亚老师在台上请服务员再添张椅子在他旁边,对我说你也来做影评吧!没想到听众们的反应竟是热烈鼓掌,振亚老师在台上请服务员再添张椅子在他旁边,对我说你也来做影评吧! 也许你更了解镜头表达的意思,听众们鼓掌拱我上台,我就坐在振亚老师旁边,开始这段分享。也许你更了解镜头表达的意思,听众们鼓掌拱我上台,我就坐在振亚老师旁边,开始这段分享。 散会时,蓦然发现观众们眼圈是红色的。散会时,蓦然发现观众们眼圈是红色的。 想起圣经里的一段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想起圣经里的一段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354 评论

飞天大圣朱七

1000到5000字字数要求1000到5000字,文体不限,最好不要诗歌,主题为守望,也可不以守望为题目,先有个初审。我听了讲座的,全国性的,得奖率约为7%,与创新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杯类似的。拓展资料语文报是全国中语会、小语会会报。报社创建于1978年,是国内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语文报刊社,拥有《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及语文报官网三大优秀文化品牌。

187 评论

镜SHOW公主

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提要]1、信仰是人存在的需要;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3、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的缺失;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5、探求信仰。 1、信仰是人存在的需要在我们这个与信仰久违的社会里讨论信仰,似乎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信仰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行同走肉,空话、假话、大话漫天飞。什么是信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山东笔名叫“藿香正气丸”的朋友从信息的角度说:“‘信’就是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是符合事实的;‘仰’即仰望,就是在一种知识体系内相信那些无法证实的内容,因为此知识体系内低层的信息得到了确认,所以高级信息即使不能证明,但由于因为信任此体系,也便相信其信息的真实性”。另一位笔名“历史哲学”的人从实用的角度讲:“信仰即是自己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信。物质上的需要,人们需要科学,科学即是信仰”。一位自称“月亮鱼”的朋友从反面说:“信仰是自我欺而欺别人的工具。人有信仰,则必定在精神上成为奴隶”。而另外一个朋友则从正面说:“信仰是一种心理依托,是一种可以激发人潜力的力量”。“天涯客子”和他的朋友认为信仰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向”。关于心灵的归向,他们认为:“自然的方向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而信仰非自然的方向,而是人心的归向,人灵性生命力的方向,是指你的心,你的灵性,你的生命是否归向天主。人生命的归向,心灵的归向就是信仰”。还有人说:“信仰就是相信自己的思想。”wuqiangnian认为:“信仰是人内心秉持的精神规范,是心灵的寄托。它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和评价事物的态度。”当然,我相信大多数人赞同:“信仰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的不放弃,对真理的尊重和实践 ”。笔名叫“梦梦心绝痛”的朋友说:“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而网名zhxr63的朋友则用近乎抽象逻辑的口吻告诉我们:“信仰即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认定。迄今为止,人们对信仰的认识,都仅仅限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宗教信仰,或以为只要人们心中有神的信念,就是有了信仰。其实,这只是人们对人类智慧尚处于蒙昧时期的信仰活动现象的肤浅外表的认识。神,从现代人认知水平的角度看,不过是人类对真理尚处于完全无知状态时期的一种抽象观念的代偿,而且还只限于一神论的宗教信仰。因为全知全能的神——上帝抽象的惟一性,正好可以代偿真理抽象的惟一性;这也因为无论神抑或真理,都应是最高的抽象,而不能是任何想象或具象。一切进入具象的神都将造成使人愚昧的偶像和偶像崇拜。正是因此,具有惟一神宗教崇拜的民族,可以具有一定程度信仰的因素,但严格地说,还不能说是具有完整的信仰本身。因为作为宗教,其中仍旧含有大量违背真理的迷信成分。至于具有多神论宗教崇拜的民族,就只能认为是无信仰的民族了。正是因此,中国人就是一个无信仰的民族。此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谈到,中国人心中无真理,这与中国人心中无信仰其实是同一个事实的两面。信仰与迷信,严格地说,是两个完全对立乃至彼此根本不可相容的概念。迷信的人不可能会有信仰,而有信仰的人,则应自觉地杜绝任何迷信。然而实际上,在人类具体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把信仰和迷信混合在一起,使之难解难分。正因如此,坚信真理惟一性的科学家,有时也会自称是某某宗教的信徒。在理性上这的确是矛盾的,然而在超验的心理以及情感上,却常常二者能够和平共处得似乎天衣无缝。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本身,即同时都是在追求真理、善法和美德(情感)的人。这种情况,在西方大哲人康德的著作中就曾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在纯粹理性中杀死了上帝,另一方面,他却又在实践理性中假设有一个上帝,再一方面,在涉及美学意义的判断力批判中,他更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上帝。其实,这在今天的我看来,康德的‘上帝’,全都只应是惟一性真理的代称。之所以康德到最后都难以自圆其说,并一再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曲解,关键都在于,西方哲学的二元论逻辑,彻底限制了他一切努力的可能。至于为什么如此这般的道理,我没法在这短短的文章中给大家说清楚,但我的确深信,我的三元论逻辑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这个难题。今天,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信仰即应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信仰。信仰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发育,只能从真理的‘惟一性’出发,然后进化到善法的‘相对性’,最后达到美德的‘三全性’,使人类的智慧最终臻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的最高境界。缺乏信仰的民族,绝对只能是一个愚昧的民族。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儒学伪学的蛊惑,完全不知真理为何物,致使中国历史上智慧发展停滞的中世纪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今天看来,儒学伪学对中华民族的造孽,真是罪莫大焉。今天仍还有那么多人在继续鼓吹儒学、儒教,甚至还要以‘国学’而礼遇之,而尊奉之,简直是无知之极,愚昧之极,更是对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有害之极。”zhxr63先生的观点真叫人振聋发聩!网名 zhoujunyi 的朋友则从更深层次上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可能这个一再被提及的词语还是很难被下一个定义的,或者说每个人对它都有自己的阐释。的确,人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愿提及这个沉重的词,有时候还会忽略甚至逃避它。因为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意识形态教育告诉我们,信仰就是和宗教有关的,而宗教就是迷信的一种形式,所以信仰也成为一种和科学对立的事物。因此很多人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在信仰那一栏里,总是写上‘无’或‘共产主义’。这很值得思考。如果说一个人没有信仰,那么他的行为基础、社会活动、思考模式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呢?而‘共产主义’只是一种社会形态,根本不是一种价值观或者认识论的基础,对于共产主义,你可以用相信这个词,而不是‘信仰’这个词。为什么要信仰?因为我们需要有所畏惧。如果一个人可以无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那不是勇敢,而是可怕。无论是法律、规章制度、道德,都是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告诉你,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总之,你需要一个让你畏惧的系统,让你在某个体系内照章办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信仰的存在首先是一种需要。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究其本质而言,信仰还是相当纯粹的一个实体。乌拉穆诺曾在其一篇论文中写道:‘相信我们不曾见过的,不!而是创造我们所不曾见过的。’这句话对于笃信基督教的西方世界可能更好理解——信仰并非是一个存在,而是一种被期待的理想。我们的信仰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理想,只是随着这个世俗理想被不断丰富和修饰,并且伴随着仪式和经文,它大多数情况下被改变为一种宗教(或者说,宗教成为信仰的主要形式)。乌拉穆诺在《生命的悲剧意识》一书中,同样写道,‘通常,并不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才寄以希望,而是由于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才相信。’当一位年老的母亲在寺庙里祈祷孩子的病能康复时,她并非时因为相信神佛才来参拜,而是因为她希望孩子能真的因为自己的祈祷能康复,所以才去相信神佛的存在。——这个因果关系在信仰的理解上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圣经中有这样一句:主啊,我信!请帮助我的不信。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当你说你信仰科学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说你的一种现实态度,你只愿意相信用现有科学能解释的事物,并且热衷于用科学来解释所有发生的事情。科学不能成为一种信仰,因为信仰的支配者是人,并且信仰是与意志有关的非理性存在,而科学与之无关。就像你虽然相信科学,但在黑暗中你还是会害怕鬼神,这就是《X档案》里Scully说的不理性的恐惧。“前面写道,信仰的复杂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只是还真的没有见到对于信仰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即什么可以称之为信仰,什么不能称之为信仰。有些人说他信仰科学,也有人说他是无神论者,怎么分别那究竟是是信仰,还是一种态度? 从信仰的对象看,也许可以简单的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自然主义以及无信仰。不管你是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道教,其区别只是神的存在形式和神性的不同,在根本上都是对于神是统治力量和支配力量的崇信和想象。”在我们的人生中,信仰究竟是什么?是生命的最终依归,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信仰究竟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人生道路上的智慧明灯,还是遭遇挫折时的心灵安慰?我相信您读了前面那些朋友的观点后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且能够找到或者发现自己的信仰。2、信仰的本质:被期待的理想信仰,又作仰信,信奉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梵语sraddha译作信心、信解、信仰。《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谓对佛、法、僧三宝的崇信钦仰。佛教强调修行之初,须立坚固的信心不动摇)信仰,就是以崇敬的心态去对待某种东西,并且坚信不疑。宽泛地讲,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可以感知的,可以感受的、可以继承、可以体验、可以接纳的。贵州人周毅先生在《生命信仰》中从认识论角度将其定义为:“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终极假设。”这种“终极假设”,人只能确信和仰望,不能置疑,或者无法置疑。所有的一切论理道德都是在这个终极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是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这只能借助于假设。马克思主义者将物质作为世界的本源,但物质又起源于什么呢?宗教将上帝神灵作为世界的本源,但上帝神灵又起源于什么呢?都很难回答。于是他们会这样告诉你:“世界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意思是说这已经是终极问题了,不能再追问下去了,你只能确信这是真的,不能再作任何置疑了。这就信仰。信仰是任何一个文化的核心肯定。信仰的指向是“意义”。“意义”的背后是“价值”。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信仰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这是因为人的存在是需要意义的。人,一定要找出活着的意义来。信仰就是这样一种让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西方哲人说:“人是唯一不凭靠面包而活着的存在物”。圣经里有一句同样的话:“人活着不只为了面包”。若是没有意义,人是活不下去的。信仰,给人的生命以意义。正是因为信仰这样重要,耶稣提出的最大的诫命才会是这样的:“你要尽心尽意尽性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这里,耶稣明确告诉世人,最大的诫命,是信仰,是对上帝的爱。3、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的缺失从文化与信仰上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是缺失的。我们不但不认识上帝,没有对上帝的信仰,甚至,我们什么信仰都没有,我们连信仰的能力都不具备!为什么?揭示自然界真理的科学是在清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又如何能够“接近”真理呢?信仰缺失的最典型表现,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仰,从来没有过正式的宗教信仰,也没有过自己的神,作为一个民族,也没有真正信仰什么。没有信仰,没有超越精神,剩下的就是现实性的、实用的、功利的东西,所以,我们的文化甚至呈现出很强的实用性。没有信仰,就没有根基,没有坚定的目标,自然那就是什么有用追求什么,所以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很突出。我们对价值的判断很典型的方式就是:“这有什么用”?中国的实用文化还体现在这样一句口号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人的社会活动,人作为有限的存在,人的实践怎么能检验真理呢?牛顿说时空是绝对的,万有引力是客观存在的力;而爱因斯坦发现,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万有引力是表象,是物质引起了空间的弯曲。玻尔又以测不准原理反驳了爱因斯坦,今后,还会有发展。哪个实践能检验出真理呢?实践只是可以让我们接近真理罢了。信仰指向意义,而不是现世的好处。信仰是道德的核心,能够让我们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4、物质和生命都起源于运动信仰是人认识世界的假设。所有的一切伦理道德都是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之上构筑起来的。世界的来源问题是人类首先关心的根本问题。人类凭借自身有限的认识是无法作出绝对确切的判断的。宗教信仰假设世界和生命是被神灵创造的。世界和人处于一个被动的位子。所以宗教信仰很多的伦理道德都是强加给人的诫律。当然也有的是来自于生命本身的需要。例如,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友善亲朋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宗教也将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公德作为自身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宗教信仰具有其积极的一面。神灵和上帝是宗教信仰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并将其作为偶像顶礼膜拜的一种观念的东西。而事实上呢,神灵和上帝的创造者就是人本身。生命信仰必须回答物质起源于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表明:绝对不变的即不生不灭物质实体是不存在的。物质不是一种死的东西,它有着自身的产生的灭亡的过程,也存在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过程。微观世界有很多物质微粒的寿命只有几百万分之一秒。相对论认为,物质与能量,物质与空间、时间之间,随着物体的矛盾运动是相互转化着的。一个正电子与一个负电子相互碰撞就会发生湮灭,转化为能量。当一个物体的以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则物质的质量就会增加,沿着运动方向上的体积就会缩小,时间的流逝就会变慢。这表明,物质本身也存在着一个起源问题。英国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也存在着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宇宙是由于强大的热力冲破了极小的宇宙“奇点”产生爆炸而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宇宙万物产生于永不停息的运动。我们将这种产生宇宙万物的、永不停息的运动叫做生命活力,这种生命活力不只是人有,所有的物,只要它在运动之中,它都具有生命活力!正因为如此,宇宙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进化,才会出现生物生命和智慧,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采、五彩缤纷。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人是运动中的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静止的、绝对的、抽象的人性,也不存在以人为中心的绝对宇宙。只是限于我们的物质力量和认识能力,我们对广阔的宇宙还知之甚少。若能做如是想,那么,我们就能够脱离宗教信仰的宿命,改变唯物主义的冰冷。生命是生命信仰的本体,是生命信仰唯一敬畏和崇拜的对象。生命的本质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运动过程。发展进步是生命的本质需要。发展进步是生命信仰最大的善。这是生命信仰构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信仰需要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但道德不能等同于信仰。没有五彩缤纷的生命形式,也就没有美的基础。美是生命创造的,也是生命发现的,既是生命的追求又是生命本身。任何关于美的问题,都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对美的追求,实质上就是对生命活力的追求。这种追求,抛弃了对神灵的崇拜,无疑是人类信仰的一种进步。经过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糟践的中国人轻易不敢有信仰,也让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已经失去了信仰。其实,应该说我们不能轻率地信仰,更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似是而非的所谓“信仰”。信仰,应该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一种认真选择。5、探求信仰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化》一书中讲:“任何一个国家,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在当今世界上,其历史超过百年并且仍然具有活力的组织两种:教会和学校。这两种组织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深入人心的信仰,都有优良的行为传统。所以,从我们个人讲,要做一个不辜负此生并且有益于众生的人,我们需要信仰,需要一个让心灵歇息的港湾;从宏观层面讲,国家要持续发展,社会要进步也需要有能够广结善缘、能够统领众生的信仰。不过,我们不需要强求一致、千篇一律的信仰。作为被期待的理想和价值观,信仰,只要能够满足维护基本正义、公正和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能够善待他人就可以了,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和理由。

103 评论

sunshieeos

永恒 让不知永恒为何物的人来认识永恒,用去一生都不够。但只要此名称已经出现,永恒的东西只要被人能有一次能理解,我们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永恒的里面,短暂也许是一瞬间的闪现,但都为永恒的辉煌增添了一点色彩。精彩的一刹那能留下恒久的记忆,动人的一瞬间留下永久的印象,活着就是在经历着无数个闪光的时刻。当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给父母带来了喜悦;当太阳第一次被你欣赏到日出与日落的光辉;当你第一次与恋人共赴爱河;当你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感受到许多个第一次激动人心的场面当无数个奇迹一起构成永恒的世界时,你又何必在经历完一生的荣幸后否认永恒的存在呢?用短暂否定永恒而且还根本没有用。是的,无数个动人的奇迹,是万能的上帝一手造成的结果。所以正在其中的人承认或不承认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作为亲身经历奇迹的人最好还是来认真感受它们吧。在你身边有一处古埃及留下的人文奇迹是巨石造成的建筑;在你来之前有人觉悟过,留下佛教文化而且在青藏高原扎根;有一个自称也被人们称为上帝之子的人曾来过人世间,建立了公元纪年,而自己却在完成拯救的任务后被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在西方《圣经》故事里曾如实记录着许多动人的奇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让人有了信仰。这一切仿佛都是我们对人类历程的瞬间回忆,而真实的背景还远未被目前的人所发现,更多的奇迹还在前面等着我们呢?我们无法不向它们靠近、接近、临近,就差一点儿了! 【永恒】与【瞬间】:在生命的感觉里都是一些瞬间的事情,有些总是重复地发生。饿了想吃,饱了犯困,憋尿了想放水,为了吃饱吃好或不缺吃喝而需要四处寻找,甚至还要用力争夺。人生若是这种觅食性生物显然不会被定义为人,若确实如此表现就是一个迷失自我的人,需要有人来拯救他的灵魂。永恒属于灵魂感知又将灵魂感动的神秘地带,永恒在人间不断地闪现自己的美丽。太阳永远发光发热;爱情永远让年青人魂牵梦萦;友谊长存于朋友的心间而被称为地久天长;美好的印象可以永存;祝福的话可以永远说;无尽的财富可以让永生的灵魂永远也用不完。而让瞬间即失去生命的人在这个永恒的世界上留下一些对永恒的理解,真有点难为我们。但各种瞬间的理解也是一种解释,否则谁来判断对错呢?留下短暂的、无知的、错误的印象,我们就距离永恒不远了。 自[一名京人]编辑 永恒不存在这个我们所知的世界上,同时又存在着 永恒可以是由短暂的时间超脱而来的精神上的一种美好,因为只有好的向上的东西才能够永恒,例如友情,虽然人与人的友情在宇宙历史的长河中微乎其微如此渺小这样短暂,况宇宙本身都不一定永恒to the universe,that's to you, that's 永恒解释为“长久不变”,那么撇开精神,从时间上来说,加入时间为0,那不是永恒,是无,听过一句“一瞬即永恒”吗,所以永恒大于0。 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很简单也很复杂,在四维空间中,一切皆永恒。就像我们看漫画一页一页,若有四维生物,它看我们就像我们看漫画那样,“一页一页”,从头到尾都像漫画那样一瞥即可尽收眼底,因为四维已经超出了时间的概念,所以皆永恒。 对我来说,信念就是永恒的,我相信我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那就是永恒,一瞬即永恒 永远——副词,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 永远,一句经典的谎言 永远是什么?只是二个普通的汉字,只是一个假想的符号,只是一个慰寂心灵的童话传说 永远有多远?不近不远,一尺之距,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永远 永远,一个可笑的代名词;永远,一句经典的谎言

1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圣经论文1000字

    永恒 让不知永恒为何物的人来认识永恒,用去一生都不够。但只要此名称已经出现,永恒的东西只要被人能有一次能理解,我们短暂的生命才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永恒的里面,短

    PP的猪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圣经论文3000字

    这是国内中文核心一些石油相关期刊,供您参考一下: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天然气工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石油化工 石油实验地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和信长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6
  • 《圣经》论文

    坟墓并非人类的最后归宿,死亡也不是我们最后的结局;天国应该是人类居住之处,永生才是我们美好而真实的盼望! --题记 人死之后是否真的存在灵魂?这是个许多人都曾想

    苦丁茶1苦丁茶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圣经文学论文

    2013年,“威尔豪森对早期以色列历史的研究,”《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3年。2013, “The Basis of China’s Pro-Pal

    Mikewen12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圣经论文选题

    一般情况下是自拟的,如果是本科论文。因为老师会给你一些参考文献。当然也要老师同意,除非你不要老师指导。不过有些老师偷懒,就给几个题目大家选也是有的。这样避免那些

    聪聪老头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