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6

咖喱小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terimilan

已采纳
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小学生多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哪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哪些大人不会呢,为什么不再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不仅仅是国学,中国的精髓都应该理解。  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国的学识,某国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哲学为顶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读、品、学、通国学胜过多万卷书。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国学,但是我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不是只有国学,只要是中国历史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上面也分析了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都应该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体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  这两个国学,都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说是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学,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国学就是经典,这有得到国学的熏陶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  我有国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3 评论

巧儿妹妹

(1)《试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倾向之异同》,《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2)《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历史比较方法》,《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1期增刊。(3)《古希腊人的私有观念新论》,《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4)《雅典公民家庭经济中的土地和农业生产》,《历史教学》1998年第1期。(5)《略论古希腊人的家庭》,载《中国第二界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古典文明杂志》增刊3(Supplement to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N3)。(6)《略论雅典公民家庭经济的外部交换》,载《中西古典文明研究——庆祝林志纯教授90华诞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7)《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8)《对民主与共和的历史学思考——评<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世界历史》2000年第2期。(9)《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浅论》,《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10)《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世界历史》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11)《清史编纂辑编译工作座谈会综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编《清史译丛》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12)《古希腊人的“本”、“末”观平议》,《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13)《关于戴逸先生清史目录的几点想法》,载《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14)《谈托马斯·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启发》,《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15)《早期罗马妇女与传统的女性观》,《天府新论》2006年第1期。(1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与“利益”关系的讨论——兼与中国先秦儒家的“义利之辩”比较》,《西学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17)《“君子不器”辨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8)《罗马从共和到帝制转变过程中的妇女解放运动述评》,《妇女研究杂志》2007年第2期。

131 评论

huangxinru7

在谷歌里搜索,小学国学启蒙第一页第一名里面有参考的资料对你有帮助的,

351 评论

sevenweish

你这是写国学教育还是国学的研究呢?反正不管写哪种,你都可以去看下《国学》这本期刊哈

330 评论

北冰洋的海豚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因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  (《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开头用“月光”—“柔和”、“红叶”—“艳丽”、“星辰”—“明亮”构成铺排,色彩鲜明,有先“色”夺人之妙,兼具音韵之美。  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 \'  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  (《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  中描述性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则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S_  5、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 (《生死之间》)  文章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了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了“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了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  9、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 (《美丽的离别》)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

    爱上家装饰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标题

    有专门网站老子 易经 相关的著作教育论文有大师的

    梧桐无羽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题目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

    三尺优姬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摘要

    有专门网站老子 易经 相关的著作教育论文有大师的

    天天有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关于谈论国学经典的论文标题怎么写

    温故知新与学习创新学而知之与学习方式《论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的影响》《浅议十三经》《杀身成仁》

    那右怎样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