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6

xiaoyoubaobei
首页 > 论文问答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多久一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唐唐sweet

已采纳
六个为什么 思想汇报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六个重大问题:(一)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四)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五)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六)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本网一一详细解读。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走封闭僵化老路或改旗易帜邪路的社会主义,而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坚持开放、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的客观要求,这是其时代特色。30年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华大地面貌焕然一新;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确保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发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脱离本国实际,脱离国情,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盲目照搬别国模式,不但实现不了人民发展民主的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我们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要认清资产阶级民主固有的弊端和虚伪性,认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切不可照搬照抄外国政治制度的模式。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发动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合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这一基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而绝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被否定了,搞了私有化,社会主义制度也就不存在了,我们也就丧失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当然,我国不搞私有化,应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作用和绩效为前提,以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为前提,也就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让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 我国所有制结构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而不能走回头路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
316 评论

叹久妞子

易余胤(1976-),男,江西于都人,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系主任。主持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单篇论文的最高引用次数超百次,论文入选国家科技部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现担任《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管理学报》、《管理评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专家。

108 评论

我爱鸡爪啊

1、王国平2、陈丹宇陈 丹宇:男,1964年9月生,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处长、学科建 设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创新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高教管理研究,承担和主持了国家软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省自科基 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现兼为浙江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市哲学社 会科学学科评审专家;杭州市绩效评估专家;曾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曾获得杭 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康胜 康胜:男,1957 年3月出生,籍贯,甘肃临洮。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金融 工程学会理事等。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讲授制度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体制比较、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 等本科及研究生主干课程;曾荣获浙江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十佳”、“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多项荣誉称 号。在《学术月刊》、《农业经济问题》、《中国软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论文曾获省、市级学术 优秀成果奖励二、三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4、张卫良张卫良:男,历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先后赴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美国肯恩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埃克斯普罗旺斯政治学院等做访问学者。开设过的主要课程有:城市学理论、城市史、世界史、现代化专题等。主持的科研课题包括:《伦敦贫民窟历史变迁研究》(12BSS025),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英国原工业化研究》(N03LS11),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外大城市的“治堵政策及其启示”》(2011CSZX0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主编《“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主编《城市生活品质与文化:以杭州为例》,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专著《现代工业的起源:英国原工业与工业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获得2011年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英国社会商业化的历史进程,1500-175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获2005年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专著《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译著《大众科学的文化意义:19世纪英国颅相学及其认同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论文《城市社区文化:以杭州东平巷社区为例》载《城市学学刊》(台湾),2013年第4卷第1期、论文《大学城:文化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以杭州大学城与仓前镇为例》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5期、《现代都市的路径:伦敦基础设施的改造及其意义》载《“城市的世界”:现代城市及其问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论 文《“交通革命”:伦敦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载《史学月刊》2009年第5期、论文《“神话”解构与历史重构:欧亚经济的大分流》载《清华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论文《“商业社会”:英国近代早期的一种新观念》载《浙江学刊》2008年第3期、论文《维多利亚晚期英国宗教的世俗化》载《世界历史》 2007年第1期、论文《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载《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论文《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载 《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论文《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论文《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述评》载《现代化研究》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5、张学东张 学东:全国优秀教师,1984年从宁夏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获理 学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00年9月评聘为教授,2010年1月被聘为二级教授,曾任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兼职博士生 导师。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杭州市属高校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兼任中华全 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专家咨 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 年来,主要从事金融学、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财政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等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 科研项目9项。目前,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已在《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 《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科学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工程数学学报》、《计算数学》 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股价指数期货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部。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 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社科成果论文二等奖、省部级人文社科成 果奖论文类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先后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曾任省部级精品课程《证券 投资学》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部级金融学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部级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负责人,省部级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实验示范 中心负责人;先后荣获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部级优秀教师、省部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6、方湖柳 方湖柳:女,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近年主要致力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发展 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专业期刊发表四十余篇论文,出版专著二部。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十 余项,多次获得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等奖励。7、张建春张 建春:教授,博士。杭师大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第3层次)。主要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等教学与科研。代表著作与教材有三部,《旅游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生态旅游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生态环境保 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在《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地理科学》等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近年发表文章有:张建 春,王小梦《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经济生活文摘》(2012年4月(下),第96页。)。张建春《“世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 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业家》,(2011年,第01期:第284—285页)。杭州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0年)。主持国家、省、市旅游管理专业课题10多项。主要有:主持完成2006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旅游研究”(06CGGL19YBG)一项; 主持完成2009年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杭州市旅游综合体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2009B34)一项。主持2010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世 界休闲博览会”与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研究”(B10YJ06)。3/6。参与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扩大浙江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09CGYD050YB)一项。主持浙江省旅游局立项“浙江省残疾人旅游需求分析及其旅游权益保障”,(2011年)。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旅游 目的地碳源碳汇测算与碳中和风景区建设”(2012年立项)。8、彭伟斌彭 伟斌,男,副教授,1973年2月出生,湖南省岳阳市人。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博士研究生。曾担任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电 子商务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性别发展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口城市化、 人口政策学、电子商务与创业管理。主讲过《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ERP企业沙盘实训》等课程。自1999年以来,在《消费经济》、《中国软科 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产业经济学案例》、《低碳城市》等著作5部;主持或参与完成《杭州五县(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研究》、《江 干区丁桥镇人口集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横向研究项目近10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市级各类纵向研究课题10余项;2008年被评委杭州市优秀教 师,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现为杭州市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创立企业2家,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一等奖、特等奖等 奖项10余项。9、赵奉军赵奉军:男,1974年--,经济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在《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中国土地科学》、《改革》、《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 管理》、《经济管理》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等多项。10、张恒义张恒义:讲师,1982年12月出生,河南叶县人。2005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中心)攻读研究生,并于2011年6月 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规划,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地方委托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多功能保护价值评价与效益核算》。2011 年7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经济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3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本科教学课程:《中级微观经济学》、《不动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并承担研究生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和《土地经济理论进展》等。主要研究兴趣为土地经济与政 策、城镇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一 级学术期刊论文4篇。

251 评论

早秋20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决不能丝毫松懈。要把各族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国情、区情、市情教育,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全体青少年学生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自觉抵制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动,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无条件地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无神论教育,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伊宁市,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92 评论

刘二蛋蛋蛋

学院创建于1954年 1954年2月25日,中共重庆市委,青年团西南工委同意成立重庆市团校。1954年3月1日,市团校第一期团干部培训班开学。1956 年4月10日,团市委向中共重庆市委及有关部门申请1957年上半年修建学员宿舍、教室、浴室、饭堂,购置 一批军体课设备及所需经费。1958 年1月23日,关于市团校与市党校合并的问题,市委批示:“行政人员可以合并,教学人员不可以合并。1962年8月1日,经市委研究,将市团校从市委党校分出,由歇台子迁至大坪原市委文化干校办公。1963年12月,市委决定,市团校由大坪长江路270号迁至市中区枣子岚垭94号。1971年11月23日,市革委政工组决定市团校撤销。1979年下半年,市委作出关于恢复市团校,搬迁市党校的决定。1980年10月10日,团市委发出《关于成立团校筹建临时领导小组的通知》。1981年2月24日,市团校第6期团干部培训班开学,市委书记徐庆如等参加了培训班开学典礼暨市团校恢复大会。1982年1月9日,市团校学员宿舍改建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建筑面积为2186平方米,于当年竣工验收。1983年7月12日,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发出《关于转发重庆市团校招聘教学人员简章的通知》,团校先后在重庆日报、四川日报登报公开招聘,至1984年底,全校专职教师由7名增至31人,教职工总数达到80人。1983年9月5日,市团校举行重庆市首届“共青团在职干部中文专修科”开学典礼。共青团中央发来专电祝贺。市委常委秦玉琴、副市长韦思琪到会祝贺并讲话。1984年 3月8日,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同志到市团校视察,团省委书记杨崇汇、团市委书记王友伟陪同,王兆国等接见了团校全体教职工和大专班、轮训班的全体学员。1984 年3月,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同意拨款为市团校修建一幢教学图书大楼。该工程面积1958平方米,于1985年3月竣工。1984年9月5日,市团校举行重庆市“共青团干部中文专修科”1984级开学典礼。市委常委秦玉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思琪等同志出席并讲话。1984年11月1 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通知,经市委同意,重庆市团校为县级单位。1984年11月7日,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廖伯康到市团校向团干部作关于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报告。1985年2月18日,中共重庆市市级机关委员会发出《关于同意建立中共重庆市团校机关委员会的通知》。1985年5月13日,市团校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举办“重庆市团校政工专业中专班”。1985年11月14日 市团校创办《重庆团校校刊》,后名《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学报1993年被评为全国青年干部院校系统优秀刊物。1986年3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同意共青团重庆市团校1986年秋季举办两年制的团干部政治专业大专班,纳入四川省党校系统的招生范围。1986年9月8日,黄厚模同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团校教师”称号。1987 年1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87)教计字007号]发出《关于同意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试办的通知》。1987年2月25日,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成立大会举行。市委书记廖伯康、副市长冯克熙,团中央、团省、市委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到会讲话。1987年2月28日,市计委下达市团校干部中专班“政治思想工作”专业招生计划和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少年思想教育专业”,“青年思想教育专业”招生计划。1987 年11月9日,团市委发出《关于建立中共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临时委员会、临时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通知》。1987年12月23日,学院申报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符合讲师资格有15位同志,5位同志获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1988年6月17日,应团中央邀请并安排,朝鲜金星劳动大学校长金植学等一行9人来重庆市团校参观了学校校园,并与师生进行了座谈。1989年6月21日,四川省团校和重庆市团校联合承办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暨青年研究学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重庆(省团校)召开。1990年7月31日 ,市教委作出《关于职工高等学校办学评估工作的报告》,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办学水平合格。1990年10月,重庆市军队转业干部办公室和学院联合举办“1990年重庆市军队转业干部行政管理专业培训班”。1990年11月,经市教委批准,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被吸收当选为重庆市成人高教协会常务理事学校。1991年7月4日,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建立中共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1991年8月30日,市园林局通知,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市级“园林式”单位命名验收合格。 1992年1月3日 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员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学院党委、学院纪委。团市委书记、党组书记马儒沛同志等参加大会。1992年5月20日,市教委代表国家教委对学院的治理整顿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认为我院“是一所合格的成人高等学校”。1992年11月17日,市教委批复,同意学院增设“市场经济管理”和“经济法律(涉外)”两个专业,从1993年秋季开始招生。1993年3月5日,市教委、市人事局联合发出通知,经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决定从1993年起委托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试办地方学历大专班。1993年12月15日,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刘鹏,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彭渝,由团市委书记马儒沛及团市委其他领导陪同来学院视察工作,祝贺建校四十周年。1993 年12月19日,学院举行“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庆市团校)建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刘鹏致贺信,共青团中央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发来贺电。市委副书记滕久明,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彭渝,团市委书记马儒沛亲临庆祝大会讲话。1994年9月6日, 陈重愚、谢华均同志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表彰为“重庆市党干校优秀教师”。1995年3月22日,市教委主任叶贵本在团市委副书记周旬等陪同下来学院检查工作。1995年6月2日,市委副书记滕久明和市委办公厅、市教委、团市委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来学院现场办公,研究了学院改革发展中的有关问题。1995年9月2日,杨学熙同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团校教师”称号。1995年9月8日,王晓鸥同志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巾帼奖”。1996年11月28日,团中央全国“CRE行动”领导小组批复,同意在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建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站(“CRE培训站”)。1996年12月17日 市教委专家组代表国家教委对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评估结果为“合格学校”。1997年7月,学院与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教育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学。1998年3月18日,学院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的部署,先后为下岗职工举办了“市场营销培训班”和“计算机文字录入培训班”。1998年10月28 日,学院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的培训楼竣工,该楼共8层,总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1998年11月,学院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团委授予“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11月,周亚莉同志被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授予“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1月18日,学院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签定协议书,合作举办“应用社会学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后又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合作举办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该类班连续举办过四期。1999年2月3日,市教委发出通知,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现代文秘、旅游管理、市场营销3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批准1999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试点班的学校和专业名单》。1999 年5月,我院被增选为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1999年9月10日,郑泽黎同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团校教师”称号。2000 年7月26日,由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与中央团校联合举办的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专题研讨班在我院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崔波、团中央青农部部长王晓东、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文等分别出席了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2001年3月16日,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李学举在团市委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学院,参加了我院网站的开通仪式,并亲手点击联通学院网站与互联网。2001年8月30日,学院发出《关于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术委员会的通知》。2001年9月,学院发出《关于成立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学部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渝州大学高职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学部领导小组的通知》,并于同月先后举行了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学部和渝州大学高职学院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学部开学典礼。2001年10月30日,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出《关于下达重庆市“十五”社科规划暨2001年度立项项目的通知》,学院有4个项目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2002 年1月,学院被团市委评为直属单位目标考核一等奖。 2002年春 学院投资60余万元改建的校园中心广场、球场、大校门等落成。2002年3月 20日,市团委发出《<重庆共青团志>编纂方案》,市团校有关领导和教师参加编纂组工作,至2003年7月,编纂组先后完成了《重庆青年运动大事记》(1919-2001)和《重庆市地方志·群团志·共青团篇》(1919-1985)的编纂,编写了《光辉的历程-重庆共青团简史》。2002 年3月,中共渝中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3月18日,学院被渝中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区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2 年4月10日,“全国团校后勤工作会第七次会议暨全国十五省市青年院(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在我院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文等到会并讲话。 2002年5月4日 孟东方同志被评选为第二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受到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表彰。2002 年6月5日,学院党委决定,成立学院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6月13日,尹季田同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陶晓明同志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团校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6月13 日,学院党委通知,决定成立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年研究所。2002年7月20日 ,共青团中央2002-2003重点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中国青年”课题协作会在市团校召开。2002年7月,团中央“全国团校建设暨培训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重庆市团校的培训工作经验材料在会上作了交流。2002年底,学院已投入150多万元建立了3个多媒体机房,购置了P3、P4以上的电脑260多台,建立了4个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标准语音室(48座),建成了校园网,开通了宽带网。2003年1月,重庆市教委专家组来学院检查评估重庆大学网络学院青干院教学部的教学工作、重庆工商大学分别对重庆工商大学高职学院青干院教学部和重庆工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青干院教学点进行教学评估,均获好评。2003年1月,学院投资200多万元将原大礼堂改建为多媒体式的学术报告厅。2003年4月 21日,孟东方同志第一作者的专著《新世纪大学生学会论》获市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王红阳同志第三作者的《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分析与中国西部开发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获市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年7月14日, 团市委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重庆市大规模培训团干部启动仪式暨团干部信息化知识首场专题讲座”。2003年9月9日, 重庆工商大学高职学院青干院教学部2003级开学典礼举行,团市委书记吴康明,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周希贤、校长王崇举、副校长朱淑芳等参加典礼并讲话。2003年11月2日 ,全国团校系统第六次马列主义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来自20余所团校的42位学者出席会议。2003年12月, 学院再次获得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园林式单位”称号。2004年1月12日, 学院获得团市委颁发的“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奖。2004 年3月12日, 学院在重庆市成人高教协会第五届一次会议上继任副理事长单位。2004年3月, 经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会审定,重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重庆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重庆市团校)机构规格由处级升格为副局级。2004年4月12 日,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在重庆团市委书记吴康明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我院工作,并祝贺团校建校五十周年。2004年4月14日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赵勇在重庆团市委书记吴康明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我院工作,并祝贺团校建校五十周年。

211 评论

相关问答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多久一次

    学院创建于1954年 1954年2月25日,中共重庆市委,青年团西南工委同意成立重庆市团校。1954年3月1日,市团校第一期团干部培训班开学。1956 年4月1

    千年紫檀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多久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你服务。我是百度特邀答主谢学姐在线解答,教育机构资深老师,拥有五年工作经验,累计服务6000人,回复需要几分钟时间,请耐心等待一下哦。

    精灵酱酱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多久完成

    可以你说的是破格每个学校不一样具体要问你们的领导你这条件迟早是教授放心附件:破格评聘教授、副教授的业绩条件:⒈理、工、管、人文、财经、外语类专业破格条件:⑴破格

    糖仔食糖仔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多久出结果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

    lclcjunjun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6
  • 管理工程学报专题评审

    1972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男,汉族,博士/博士后,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和企业管理方向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南大学首届人文

    情流感920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