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5

小帅cgnn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目录下载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ughnutTOP

已采纳
胡适先生生平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为白话文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245 评论

吃货爱漫游

《台湾文献丛刊》是台湾的重要史料。收录了自唐、宋、元、明、清以及日本非法占领时期的台湾文献资料, 包含台湾方志、明郑史料、清代档案、私家著述、私人文集等309种台湾史籍。上溯南明史集,旁及荷兰、美国、英国、日本有关台湾史料。集台湾之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文献之大成,是史学界公认现今收录最齐全、最权威的台湾史料,也是研究者查阅最频繁的典籍之一。

87 评论

有多久没见你

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多以「国姓爷」或「郑成功」加以称呼。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早年浪迹四海,亦商亦盗。最后不但成为闽南首富,还当上福建总兵。当他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这也就是为何日本人始终很尊重郑成功的主因。 7岁时,郑成功从日本返回中国,开始接受儒家教育。 21岁的那年(1644),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随之而来的是父亲降清,生母受辱自杀的变故。郑成功遭受空前未有的打击,跑到孔庙,烧毁儒服,以孤臣孽子自况,下定决心弃文从武,反清复明。 从明永历元年(1647)到永历13年这段时间里,郑成功在福建一带组织义军,连络反清势力,与清廷做殊死战。清人视他为眼中钉,用尽方法,包括逼迫郑芝龙以亲情向他招降。郑成功基于民族大义,坚予回绝。并且率军攻打南京。最后却因战略失策,不幸败战而回。 郑成功南归后,开始筹划攻占台湾做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经由通译何斌的穿针引线,郑成功于永历15年率军渡海征台。熬战9个月之后,终于收复台湾。事实上,荷、郑血战的同时,郑成功便已着手建设台湾:除掉设立官署,清查田籍外,还下令屯田,允许官兵圈地成家,并招募大陆沿海居民来台开垦。因此,虽然荷兰人败归后不到半年,郑成功便于永历16年5月8日因病逝世,但在他的努力规划下,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汉人社会架构已在台湾隐然成形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但为明朝延一命脉,更使西方殖民势力遭受重挫。后人感恩怀德,四时香祀不断。有关他的传说,更是在民间流传不已。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下面是几件郑成功真正的故事。

230 评论

小顽童阿淑

10册,共3543000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罗尔纲,王庆成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三册为太平天国文书,包括从海外新发现的不少资料。第四—八册为清方记载,包括专著,自述,记录,日记,文书等几个部分。第九、十册为外文资料。太平天国研究在近代史研究中比较繁荣,研究资料和著作汗牛充栋。比较重要的有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26册,罗尔纲:《天平天国史料汇编》3册。王庆成《太平天国史译丛》3册等。通俗读物有罗尔纲《太平天国史》4册,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4册等。 5册(不全),目前共3141000字,中华书局,最晚一册出版于2006年,张振鹍编辑。本编按照前言,应该有8册,不知何故只出版了5册。唯先生已经耄耋,不知何日可窥全豹。本编第一、二册收入中文资料,基本都是国家所藏清朝档案资料,只在第二册结尾有三种零散资料。第三,四,五册为法文资料,均从法国外交部,海军部,陆军部等所藏原件翻译辑录的。另本书主编有《中法战争史》一书,可看。 12册,中华书局 2002年出齐,戚其章编辑。第一,二,三册为清朝档案,均为原件辑入。第四册为辽东档。第五册为朝鲜档。第六册为中文,日文零散资料(中文居多)。第七——十册为日文资料选译。第十一册为英国外交文书。第十二册为台湾资料。本书主编有甲午战争著作多种如:《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北洋舰队》《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书》《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甲午战争史》《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晚清海军兴衰史》《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等。不幸先生作古,华夏又少一痴心之人。 6册,中华书局 2006年出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共3762000字。第一、二、三册为中文档案,起自1842年终于1911年,共2049件,均为第一历史档案馆原件辑录,共包括3类,第1类为清政府官方文书,包括上谕、奏折、咨文、禀文、函稿、电报、教案合同与清单等。第2类为清方保存的外交文书,主要系清政府与各国驻华使领馆员间的照会、函电、会谈节略等。第3类为馆藏档案中所附的各地反洋教揭帖、告白、公启,檄文等。第四册为法文资料选译,共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法国外交部的《外交文书》(俗称“黄皮书”),主要选译了1894到1899年间的相关档案。第二部分是法国里昂年鉴出版社出版的《传信年鉴》中的《耶稣会士书简集》中有关中国的部分。第五册为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选译,文件均从美国外交部公布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原件译出,起自1870终于1899。第六册为英国议会文件选译,文件均从英国议会公布的《英国议会文件》原件译出,起自1868,终于1892。本编所辑录的均为档案史料,其对清末历史的研究自然功不可没。但总体来说,研究教案的人才较少,至今也没有一部综合性较好的章节体作品出版。本编的优势不言而喻,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档案资料本身就存在佚失等不完整的情况,加上篇幅有限,能出版给读者的资料自然就更有限了。二是外文资料只有英美法的,而其他的俄,日,德,奥等也有相当的教案资料还没有发掘。三是不论中文,还是外文,等缺乏第三方的叙述资料,如民间态度,传教士和清朝官僚勾结等等。本编第六册附录附有参考资料,其中中文123种,外文也有100余种。就中文而言,没有一种辑入本编 8册,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版,章开沅主编。本编与1957年出版的《辛亥革命》(资料丛刊本)体例有所不同。前书“为使读者容易掌握材料,决定以历史事件为主,按时代先后为序,每一事件,选择一些主要的或基本的材料,集中在一起,以便说明问题”。这种编排方法的好处是问题明确,资料集中,条理井然,对于初涉辛亥革命研究者诚然颇为方便。但其不足之处,则是原始材料在剪裁中易于割裂,往往损害其前后连续性与完整全貌,而同时又难以避免前后叙事的交叉重叠。所谓原始史料或第一手历史资料,最需注意的就是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不宜过多加以剪裁并重新组合。因此,本编,特别注意保持史料自身的完整与本来面目,以免渗入编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预设判断,影响读者对史事的客观解读。本书大体上按文献类别结集,然后尽可能依时间前后循序编排,这样庶几可以避免将原始史料削足适履纳入既定认知框架的弊病。辛亥革命在近代史研究中是比较繁荣的,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 有《辛亥革命史事长编(套装全10册)》,金冲及等有《辛亥革命史稿》4册,章开沅有《辛亥革命史》3册等。《续编》原本拟撰《立宪运动》,不知何故,未能实现,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有《筹备立宪档案史料》可参考。以上共18部(《北洋军阀》用章伯锋版),126册。不过是近代史的冰山一角罢了。台湾文海出版社 出版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100辑,收录资料870余种,订为1181册。

90 评论

beckywei12266

一、郑成功与石井郑氏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郑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赖于大量史料和碑记等文物。而宗族家谱志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中,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得悉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史博物馆书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年1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谱记载:郑成功是石井郑氏第十二世,郑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见郑玉海是郑成功的八世孙,郑沂、郑泽是九世孙。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 二十一世,八十多年后情况则一无所知,郑芝龙一脉自二十二世之后裔概况亦湮没失考。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业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到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家谱前载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于崇祯岁次庚辰十一月朔日所志之“本宗族谱序”。《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易见图仅载有一世到五世。载入《井江郑氏历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计一百零四人。� 以上三种族谱中,对研究郑成功家世最有价值的是《郑氏宗谱》与《郑氏家谱》。内容比较完整,且以反映郑芝龙——郑成功一脉派系为中心修撰,到于旁系分支则简单交休,忽略而过。由于年过境异及战乱变迁,以及史书谱志的大量流失,以上两谱所载郑成功直系后裔,已湮没失考,现难查证,须待有更新之佐证资料出现。�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郑氏一世祖五郎公隐石讳绵,字原永。因宋靖康间避乱,兄弟散处,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闽候官来泉郡之武荣,筑室家居,卜地筑坟,日事耕稼业,值岁不登,厥食维艰,闻海滨利薮,日易以给,乃因懿表相依迁杨子山下石井居焉。 一世祖郑绵生山品、岱二子;郑山品生黼,郑岱生木式、模。郑黼生默,郑木式生钅厉、镛,郑模生衡、命[见图]。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做工为生。分为四大房祧。即:厝后[东角、郑默所传]、后慕[顶角、郑火廷所传]、西亭[西角、郑木式所传]、华亭[上下亭、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后厝、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隐石]—郑山品[隐泉]—郑木式[西亭分支祖]—郑钅厉[纯玉]—郑亮[井居]—郑掊[确斋]—郑盟[乐斋]—郑荣[于野]—郑王容[西庭]—郑士表[象庭]—郑芝龙[飞黄]—郑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乐斋]生五子:贡[悦斋]、谦[西江]、省[顺俭]、荣[于野]、志[深江],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个房柱,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一脉。� 目前,在石井郑氏族人收藏的谱志中,最为完整的是《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最近又发现《石井郑氏宗族总谱》,此谱系厦门郑氏后裔郑小建来石井寻祖时带来的祖传至宝。据说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该稿因经年久已破烂不堪,记载自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总谱。内容涉及后厝、后慕、西亭、华亭四大房祧,较为全面,可惜残头缺尾,恢复很困难。据有关专家推测是明末清初的志书,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发现的石井郑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谱志,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证价值。目前正由石井延平郡王祠整理之中。� 《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八世悦斋[七世乐斋长子,讳贡。故称长房],然后从悦斋次子德靖[讳靖]接至二十二世为止。其中漏掉长房悦斋长子顺斋[讳德藏]一脉。 《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九世[包括西亭分支]、而后从八世顺俭[七世乐斋三子,讳省,故称三房]的盛、和[过继给杨宇公之子郑钰为子],趋、化四子接至十七世[不完整]。谱中附有“本宗族谱序”[十一世孙芝鸾、芝龙各一式]、“族谱字行序”、“世系面谱”、“族谱凡例”;还附有“本房及三房私谱序”,为道光年岁次壬午蒲月郑作珍之子郑则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从一世祖起修至八世,再从八世深江[讳志,兄弟居五,即五房]修至十四世[略]然后从十四世郑允德[十三世仲平次子。长子勤朴为鞋舍祖,不入本支谱。]详修至二十一世。本支谱仅为五房中的一部份而已。谱中附有“重修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支图序”,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十一世孙郑铁中请浙杭人陈明素写的,还附有石井郑氏行第[延平王订,十六字,十一世起。]“日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后由铁中之父君茂再续订二十八字:“忠教传家奕世昌,名垂通德有余书,贻谋丕振光前代,昭穆万年源泽长”。� 在石井民间私藏的宗族家谱志书中,至今尚没有直接发现[新发现的《总谱》待整理]有郑王容[号西庭,郑芝龙祖父]一脉的谱志,但现存的谱志中仍有郑芝龙一脉相关情况记载,且时间较早。如:《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在介绍八世郑荣[号于野,乐斋四子,郑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郑王容时写道:“讳王容字 德重号西庭,以孙芝龙贵,诰赠镇国将军五虎门副总兵。妣李氏[诰封一品夫人]、钟氏、吴氏、谭氏、子士俦[钟出]士表[谭出]”。此谱为道光贰年[1822]岁次壬午蒲月,郑则泰[十六世]作序。载有十一世郑芝龙、郑芝鸾所作《本宗族谱序》二式。� 石井郑氏的发达与荣耀,因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爽几代人的出生入死、开疆辟地、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得来的功劳与封赏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郑成功父子将石井郑氏写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光辉史册,他们是石井郑氏的千秋功臣和骄傲。� 据谱书记载,郑芝龙的父亲郑士表[象庭]生五子:芝龙[飞黄]、芝虎[韬远]、芝麟[殇]、芝凤[羽公,官名鸿逵]、芝豹[若唐];郑芝龙生五子:森[大木]、流[重勤,承继二房芝虎为子。]恩[恩庆]、荫、袭[葵庵];郑成功[大木]生十子:经、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郑经[式天]生七子:克爽、克〖SX[B-*6〗[HT6”,4”]兴土、克均、克土友、克、克圻、克土高。郑克爽[晦堂]生三子:安福、安禄、安康。石井郑氏族人追随郑芝龙父子反清复明、开疆辟土、追剿海寇、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宝岛台湾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 据《明郑四世兴衰史》记载,郑芝龙降清后,朝廷先封赏后革职,并将其逮捕入狱,1661年10月将芝龙与其子渡、并家眷11人杀害于北京;芝豹被徙于宁古塔;1635年4月,芝虎奉命追剿海匪刘香牺牲;1657年,芝凤[鸿逵]病卒于金门。1658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在长江口遇强台风,六妃嫔并亲子三人及男女老幼231人全部遇难。� 郑成功与石井郑氏的渊源,除宗族家谱志书可作证明外,其祖宗庙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良好的见证。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旁的石井郑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初年,由郑氏七世祖乐斋公第四子于野[即郑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于始祖隐石公鳌石山麓卜居地。该宗祠奉祀始祖隐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称“大祖庙”,宗祠“明季火于寇”。至清初,因年久失修,虞乱破坏,庙宇残破,“鞠为茂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明郑政权归属清朝。当时康熙叹服郑成功的忠孝节烈,御笔亲书“忠臣”、“孝子”两匾,恩赐石井郑 氏宗祠。在康熙褒奖鼓舞下,石井李氏十三世孙郑缵祖等人与十四世孙郑克爽共同商谋下重建郑氏宗祠。郑缵祖撰《井江郑氏重作祠堂记》。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颁诏书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还钦赐祭奠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亲书挽联:“群臣有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郑氏宗祠西边“官阶总录”有郑成功等二十三名,东边“官阶总录”有郑芝龙等二十七名。� 石井的民间收藏的宗族家谱志书和石井郑氏宗祠,虽几经风雨与战乱,湮没虫注与风侵雨蚀却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不断地得到政府、郑氏族人和有识之士的大力保护。鳌山之下,马江之滨,郑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贞忠气节,勤奋上进,文武人才辈出,历代忠贤才士,英杰济济,雄风威烈,蔚为壮观。正如石井祠堂一副对联曰:� 瀚海东回,源远流长,直溯苑经世德。� 杨山西峙,灵钟秀毓,克振石井宗风。� %D6%A3%B3%C9%B9%A6%B5%C4%BC%D2%CA%B7&cl=3&tn=sitecnww 二、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争夺爱妾陈圆圆,以为明帝复仇为名,出关向满清借兵,结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灭亡。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留下千古骂名。与此相反,京师沦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现出不少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复失地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县。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尊为“国姓爷”。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固有领土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于1642年强占,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屡遭血腥镇压。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师两万五千以及数百艘战舰自金门出发,经澎湖,直取台湾。在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协助下,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在今台南境内)。并击溃自巴达维亚(今印尼亚加达)前来驰援之敌,前后苦战八个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至此,被荷兰帝国主义者实施了38年残酷殖民统治的宝岛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丧, 千古遗恨泣英雄。 出乎我们意外的是,日本人对郑成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原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等等。我注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对郑成功如此感兴趣,除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外,还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岁时才被接回中国。 -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郑成功出生地平户(日本长崎松浦郡平户町),在每年郑成功忌辰那天,还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祭。郑成功儿时的故居仍保留着昔日的原样。相传郑成功当年离日回国前亲手种植的一株椎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一位日本友人曾示我一张记述郑成功出生的“儿诞石”的图片,并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一天在平户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块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个海边上,当地人称之为‘儿诞石’,是平户的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我从日本一些资料中进一步得知,郑父芝龙在明天启三年(1623)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郑成功回国后成长于富豪之家,自幼习文弄武,学剑弄枪,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研读兵书,继承儒家中忠君爱国思想,素怀灭清复明之志。他在36岁那年(1659),率领十万抗清义军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短暂39岁的一生,原本是传奇性的文学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满清时代,无法像关羽、岳飞、花木兰等历史人物那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人传颂。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而且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1956)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一 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 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三 回国以后郑成功的爸爸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又找了好多好小朋友陪他读书。老师长着长长的胡子,戴着圆圆的小眼镜可凶了,成天拿个大板子打不认真读书的小朋友的屁股。可是郑成功却一点也不怕他,因为郑成功是最努力读书和最听话的小朋友,老师还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呢。 放学以后,他经常和小朋友一块玩,在小朋友当中他最喜欢大龙。大龙长着圆圆的脸,胖乎乎的。吃饭时一次就能吃五个大包子,但是大龙却不爱学习,所以经常被老师打屁股。每次他都撩开裤子让郑成功看他被老师打红的屁股,郑成功总是笑着说:"大龙啊大龙,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不会被老师打屁股了。"~ 从此以后,在其他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的时候,郑成功总是帮助大龙复习功课,很快大龙的学习成绩也好了,老师也不打大龙的屁股了,有一次当众表扬了大龙哩,郑成功在下面听见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老师知道了是郑成功帮助的大龙,对郑成功更好了,还要小朋友都向他学习哩。 郑成功不仅学习努力,而且练武术也非常刻苦。冬天练武术时非常冷,但他一想到远在日本的妈妈和弟弟,就不怕冷了,常常练得满头大汉。郑成功的武术越练越好,但他却从来不用武术去欺负别的小朋友。还用武术去帮助小朋友呢。 有一个春节,外面特别热闹。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大街上有很多人,一些小朋友在外面放鞭炮。郑成功学习完之后,向爸爸请了假然后出去玩,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比他个头大很多的小朋友正从一个小朋友手里抢鞭炮,那个被抢了鞭炮的小朋友哇哇哭了起来。那个大个子刚想转身走,就听后面有人喊道:"不许欺负人,把鞭炮还给他。"大个子刚才被吓了一跳,因为抢别人东西都是很坏和心虚的事。但他一看,原来却是比他矮了一半的郑成功,大个子笑了:"哈哈,你是谁呀,关你什么事,走开走开。"只见郑成功小手一动,身子一翻连续做了几个鹞子翻身,做了一个亮相定住,脸不红心不跳:"把鞭炮还给别人,要不我就不客气了。"郑成功说,大个子被吓了一大跳说:"你是谁"。郑成功立住身子大声说:"我是郑成功"。大个子说:"原来你就是郑成功,别打我别打我,我把东西还给他还不行"。说完把鞭炮还给小朋友,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这时大龙和几个小朋友听到动静都跑了过来,当听完郑成功说完之后,大龙问:"你该不会打人吧"。郑成功笑了 "我们学武术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才不会打他,只是吓唬吓唬他,让他有个教训,以后别再欺负别的小朋友。"那天郑成功和所有的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他们放了好多好多鞭炮,把他们耳朵震得嗡嗡直叫。他们这个新年过得真好。 四 冬天下了好多好多的雪,春天开了好多好多的花。很多年过去了,郑成功长成了个大小伙子,郑成功的爸爸终于把他妈妈和弟弟从日本接回来了,郑妈妈头发都白了,郑成功和妈妈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们是想起了在日本小郑成功帮妈妈给别人洗衣服的情景,想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每天躲在被窝里偷偷喊妈妈的情景。爸爸搂着已经长高的弟弟在一旁看着,眼睛里也充满了眼泪。 这一年明朝灭亡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一座高山上上吊死了。清朝的军队,占领了北平(解释:北平为现在的北京)。由于郑成功的爸爸他们都是明朝人,后来郑成功的爸爸又当了明朝的大官,所以清朝就派了好多好多军队来福建打他们,他们要把福建也占领让他成为清朝的地方。 清朝的军队在海上派了好多大船,在陆地上又派了好多拿刀的士兵向福建浩浩荡荡地杀来。郑成功的爸爸也和他的"郑家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们爬上了好多好多的山头,偷偷放上大石头,又偷偷在树上埋伏了好多拿着弓箭的人,只等清军一到就开始打仗。清军的大队人马刚走到一个山后,就听一声炮响,大石头象暴雨般地砸了下来,树上的弓箭手也嗖嗖的直放箭。清朝的军队被杀得尖喊成一片,赶紧往回跑。 郑成功的爸爸和他率领的"郑家军"非常高兴,他们吃了好多的菜,喝了好多的酒来庆贺。清军一看打不过郑家军,怎么办?率领清军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连觉都睡不着,头发也搔掉了好几根,终于想起了一个坏主意。他派人去郑成功的爸爸说,如果郑爸爸投降,就给他大官做,而且不杀他们性命。郑爸爸于是就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去了清军大营,谁知道刚进清朝军队的大营,只见贝勒博洛两撇小胡子向上一翘,恶狠狠的喊:"来人呀,快把他们给我绑起来,别让他们跑了"。郑爸爸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 郑成功一听说爸爸给清军抓去了,非常生气。因为他最恨不讲信用的人。他派了好多"郑家军"去救爸爸,但郑爸爸早就被偷偷地给送到北平去了。 五 郑成功后来又组织了一支由好多好多人组成的军队,去打清朝的军队。在出发前他们规定了好多好多纪律,比如说:不准伤害妇女和小朋,还有老人;不许抢别人的东西等等。因为他们的军队守纪律,又不抢老百姓的东西,所以很快就从福建打到了南京,他们打了好多好多胜仗。每天郑成功骑着他的大马,腰里挂着宝剑和士兵们一起前进,所以大家打仗都很有劲。"郑家军"很快就围住了南京,南京的城外密密麻麻都是"郑家军"的人。但是清朝很快就派了大队带着刀的士兵来,那天晚上,郑成功和他的士兵正在睡觉,就听见外面杀声震天,原来清朝的军队趁着晚上偷偷来袭击"郑家军"。郑成功和他的部下们奋勇抵抗,但由于没有一点准备,他们被杀了好多好多人,没有办法只好从南京一直撤退到了福建。 回到福建后郑成功非常生气,因为打仗死了好多好多人。不过经过很长时间他才明白,打了很多的仗,死了好多中国人(解释:清军也是中国人),不应该让中国人自相残杀。 这时,和福建一水相隔的台湾被荷兰人占领了,他们在台湾岛上横行霸道,还经常欺负老人和小朋友,他们让中国人背上大石头运到很远的地方,路上还不给饭吃,谁要在地上喘口气,他们就用大皮鞭抽打中国人。台湾岛上的中国人没有一件好衣服穿,吃不上一顿好饭,就连脚上的鞋也是露出几个脚趾头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一个玩具也没有。 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因为台湾从来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还能横行霸道,不给中国人饭吃,还让中国人给他们干活。 郑成功几天没睡好觉了,他靠在窗前,眼望着大海,那目光仿佛越过了大海,看到那里的老人和小朋友手里拄着小棍拿着小碗,沿街要饭的情景。看到在烈日炎炎的山上中国人干活时背上被皮鞭抽打出血的情景,究竟怎么办? 六、 郑成功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出兵去解救台湾,让台湾的人民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郑成功好几天没睡觉了,他在干什么呢?在郑成功的房里,他正在地图上画出作战的计划。他的两眼通红,充满了血丝,充满了对荷兰侵略者的仇恨。~ 郑成功很快就准备好了几十艘大船和好多和他一样仇恨荷兰侵略者的士兵,士兵们在操场上训练时没有一个人偷懒,因为他们的心里都装着祖国,都装着台湾岛上的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大船终于开了,这些船将要驶向台湾,去赶走荷兰侵略者。码头上站满了前来欢送的老百姓。郑成功和士兵们都激动地哭了。 郑成功他们的大船在晚上悄悄驶向了台湾宝岛,但不巧正被个值勤的荷兰士兵看见了,这个大鼻子老外怀里抱着枪本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不巧一只蚊子叮了大红鼻子,他嘴里叽哩咕噜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外国话,站起来打蚊子,一抬头却发现了驶来的几下艘大船,那几十艘大船在夜色下就象几十把扎进敌人胸膛里的利剑。 大鼻子哨兵着急了,一边往回跑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不好了,不好了,有军队打过来了"。 台湾岛上的荷兰军队用火炮去打郑成功他们的大船,但都在离船很远的地方炸响了,"轰隆隆,轰隆隆",一点都没打着船,只在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浪花。原来郑成功早就在地图上标好了敌人火炮的距离,所以火炮当然就打不着他们了。 郑成功他们的大船一靠岸,船上的士兵就象天兵天将一般冲了出来,他们把荷兰鬼子赶得满山乱跑,最后钻进一个石头做的城堡里不敢出来。台湾岛上老百姓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都拿出自己的一点点粮食和酒跑出来给"郑家军",并围着他们高声欢呼。老百姓们哭呀喊呀,那都是高兴的眼泪。整个台湾岛沸腾了。一个荷兰士兵想看看外面怎么这么热闹,谁知道刚一伸脑袋,就被一个小朋友用弹弓打在眼珠子上痛得嗷嗷叫,脑袋又缩回去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城堡里的荷兰人死不投降,但郑成功也没有下命令去打城堡,因为那样要死很多很多中国人。只是叫人把城堡团团围住。这样过了几天城堡里的荷兰人没水喝也没饭吃,饿得走道都象喝醉了酒似的,一扭一扭的,于是就投降了。 从此,宝岛台湾又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那里的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现在台湾为了纪念郑成功建设了很多他的庙,还把每年的七月十二日作为纪念他的日子。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目录下载

    一、郑成功与石井郑氏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

    乖乖小猫侠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目录

    《台湾文献丛刊》是台湾的重要史料。收录了自唐、宋、元、明、清以及日本非法占领时期的台湾文献资料, 包含台湾方志、明郑史料、清代档案、私家著述、私人文集等309种

    大大大华哥呢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网盘下载

    中国的史学源于上古,此后便一脉相承,至今变化不大,纵向来看,中国古代的史学呈现连续性,统一式的特点。中国的史学可以追溯到上古之时,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一部历史典

    多多吃多多评价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目录查询

    张系国,《民族文学的再出发》张深切,《对台湾新文学的路线的一提案》王拓,《是“现实主义”文学,不是“乡土文学》、《台湾文学史纲》林瑞明,《台湾文学的历史考察》,

    开心往前飞tt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台湾文献史料丛刊

    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胜利,对此,李鸿章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签署了这个该死的马关条约,条约要求中国除了付出大量白银作为战争赔款外,还将台

    hua爱美食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