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7

水果西瓜太郎
首页 > 论文问答 > 时代与文学的关系议论文题目高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乖囡好好

已采纳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根据不同国别、地域、民族及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等分类标准,可分为国别史(如中国文学史)、世界或地区史(如世界文学史、欧洲文学史)、通史或断代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民族史(如蒙古族文学史)、分体史(如中国戏曲史)等。文学理论著重研究和探讨文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文学批评著重研究和评价具体的文学现象(主要是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史则著重研究文学发展的过程﹐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阐述各种文学内容﹑文学形式﹑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寻求它们前后相承相传﹑沿革嬗变的规律﹐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的关系以及本民族文学的发展与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影响的关系﹐对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出评述等等。  研究文学史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作为指导﹐也需要吸收历代的文学批评成果﹔同时﹐文学史研究中所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又可以丰富文学理论﹐并为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可见﹐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是相互交叉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三门学科。
164 评论

咖喱小周

(一)国内学术会议1、2002年4月26-30日,在山西太原由山西大学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年会暨国际关系学院(系)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提交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一文,论文发表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2、2003年9月17-18日,在长春市由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与中俄关系一文,并作大会发言。3、2003年10月20-22日,在南京由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2003高层论坛会,会议主题是“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政治走势”,提交了“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论文,《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政治走势——2003国际政治高层论坛文集》由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4、2004年7月9-11日,在甘肃兰州由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的“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高层论坛会,提交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中俄关系”一文,论文集由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5、2004年8月19-20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和东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1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俄日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学术论文,论文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6、2004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部战略形势与国家安全”高层研讨会,提交了“俄罗斯东北亚战略与朝鲜半岛政策”一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7、2004年12月10-11日,在上海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提交了“世界秩序理论范式的探讨”一文,会议论文集2005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8、2005年7月13-1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会议提交了“新时期中国睦邻政策与战略选择”一文,会议论文集《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由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9、2006年9月14-15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和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在长春市主办的第十二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是“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作了题为“超越冷战思维,构建和谐的东北亚地区秩序”的大会发言。10、2006年10月14-17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和江苏省委党校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全球化与和谐世界”高层论坛会议。提交了会议论文“全球化时代世界新秩序的理性思考”一文,论议论文集《全球化与和谐世界》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11、2007年5月12-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的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高层会议。提交的会议论文是“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构建和谐的世界新秩序”。12、2007年6月30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主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论坛——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与交通合作国际学术会议”。作了题为“以‘上海精神’全面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的大会发言。(二)国际学术会议1、2002年11月25—27日,在俄罗斯海参崴参加俄罗斯国立海洋大学主办的“亚太地区领土争端非政府论坛”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亚太地区国家领土争端成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学术论文,并作大会发言。2、2003年9月24-26,在俄罗斯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主办的“21世中国与世界”第14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与中俄关系”学术论文,论文在俄罗斯《远东问题》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3、2004年5月21—22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参加俄罗斯国际研究会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进程:战略与优势,”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俄关系”的学术论文,论文以《中国是地区和平与繁荣的保证》的题目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中国与俄罗斯》杂志2005年第11月期发表。4、2005年9月27—29日,在莫斯科参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主办的主题为“强大的中国:国内与国际方面”第十四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了“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与睦邻外交政策”的会议论文,论文已在俄罗斯远东所主办的杂志《远东问题》2006年第2期发表。

152 评论

缘来是你69

一个时代的文学恰恰书写了这个时代的影子!

111 评论

与食俱进a

从 1919 年的“ 五四”运动至 1949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开创期“。 五四”运动后学术界虽有“ 近代文学”这一概念, 但于近代文学的时限却是模糊不清。1921 年, 沈雁冰( 茅盾) 著有《 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 注《: 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约 13000 字, 与刘贞晦的《 中国文学变迁史》合为一册, 名为《 中国文学变迁史》) 。1921 年 12 月出版, 大约此书是最早提出“ 近代文学”这一概念的。但该书不是专讲中国文学的, 这里只是借用“ 近代文学”这一概念。) , 于是“ 近代文学”这一概念, 逐渐为学术界使用。后则有陈衍的《 近代诗钞》( 1923) 、严伟等人的《 近代诗选》、钱仲联的《 近代诗评》( 1926) 、钱歌川的《 近代文学之特征》( 1934) 等。但以上论著中的“ 近代文学”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近代文学, 究竟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学?众说不一。1929 年, 陈子展著《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上海中华书局) ,他在书中说“: 所谓近代究竟从何时说起? 我想来想去, 才决定 断自‘ 戊戌维新运动’时候( 一八九八) 说起”;陈独秀曾主张“ 元明剧本, 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 陈独秀:《 文 学 革 命 论》《, 新 青年》2 卷 6 号( 1917 年 2 月) , 第 2 页。) ; 郑振铎则谓“ 近代文学开始于明世宗嘉靖元年( 公元一五二二年) , 而终止于五四运动之前( 民国七年, 公元一九一八年) ”( 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 第 828 页) 。1958 年他写《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时, 又将中国文学史分为五期:即上古期、古代期、中世期、近代期、现代期。郑先生把近代期明确定为“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 公元 1840———1918年) ”, 钱基博撰《 现代中国文学史》, 似又把“ 现代”视为“ 近代”, 总之,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 近代文学始终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尽管如此, 从“ 五四”到 1949 年, 近代文学研究工作仍取得了很大成绩: 即论述了近代文学范围内的主要作家作品、社团流派及其文学现象, 奠定了近代文学的研究基础。在这 方面 成绩 尤 为 突出 的 是 鲁迅、胡适、郑振铎、阿英、陈子展诸前辈学者。较早论述近代文学的是胡适的《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此文是为纪念《 申报》五十周年而作, 它所论述的范围也就只能是 1872—1922 的五十年, 但这五十年恰恰正是中国近代文学最繁荣的时期。《 申报》创刊于 1872年, 19 世纪的七十年代正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萌生期, 随着近代维新思想的发展, 文学也逐渐发生变革,而后又兴起以梁启超为旗手的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 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 直到“ 五四”前后, 这是近代文学最具近代性的一段。胡适写此著并无意于总结近代文学, 但在客观上却为近代文学描画了一个轮廓, 如果说他为近代文学研究建构了一个叙述框架, 似乎也不为过分。诚然, 胡适的文学史观从总体上来讲, 仍存有以文言、白话来作为区别、判断文学是“ 死”是“ 活”的根本缺陷, 但他毕竟是一个具有卓识的学者,他在具体考察作家作品时并非因其用的是文言而一笔抹煞。在《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 除对仍用旧体诗创作的黄遵宪、金和和新文体作家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给予较公允的批评外, 典型的例子是对古文学三大家严复、林纾、章太炎的评说。当日的中国学者总想西洋的枪炮固然利害, 但文艺哲理自然远不如我 们这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了。严复与林纾的大功劳在于补救这两个大缺陷。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胡适对严复、林纾的总体评价与定位,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认同。胡适于二人译著的具体分析更值得我们玩味。比如他说“: 严复用古文译书, 正如前清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 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因为当时知识界尽管在语言功能的认识上存有差别, 但在语言的价值观上是共同的: 即认为语言有雅俗和层次高低之分, 用文言写成的古文被人视为“ 高文典册”; 而白话则是对妇孺农氓启蒙和宣传的工具。如果严复不是用古文翻译《 天演论》,那么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是绝不会为它写序并赞为“ 与晚周诸子相上下”的。在“ 五四”之后不久, 这篇长文的出现, 对于近代文学研究确实有奠基的意义。当然, 胡适的此文也是有缺点的,最明显的还是前面已提到的, 他以白话、文言来区分“ 活文学”“、 死文学”的文学史观。于此鲁迅在称赞此文的同时亦有提醒“: 但白话的生长, 总当以《 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 若夫以前文豪之偶用白话人诗文者, 看起来总觉得和运用‘ 僻典’有同等之精神也。”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经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终于走完了本世纪的最后一程。本世纪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虽不平衡, 其中第二阶段还有长达十余年的一段空白, 但总的说来, 这段文学史的研究由无到有、由弱到强, 今天终于在海峡两岸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研究力量和独立学科研究格局的研究阵容。特别是本世纪的最后二十年, 近代文学研究发展更加迅速, 并取得较大的成绩, 以专著的数量而言, 这二十年是前六十年的五倍, 其学术水平也较前有很大提高。尽管如此, 对近代文学的挖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近代文学当中的一些提法和一些思想家的前瞻性的思考,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形成无疑具有推动性的作用。把这些历史材料全面而详尽地整理出来, 就成了当下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有更好的学术作品陆续面世。

242 评论

Cindy森小蝶

首先跟前段文学艺术思潮有关,比如浪漫主义后是现实主义,然后又是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什么的前后继承,有关系其次跟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有关系每个时代作家都有所依凭的哲学思想想,以此来创作还有很多因素,所有的综合应该就是文学艺术发展变化与时代的关系的吧?这是我看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四川大学阎嘉的文学理论的一点感想。

18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