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7

爱淘唯一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外国文学论文选题方向论古希腊罗马神话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八宝爱上粥

已采纳
课程:希腊罗马神话  关键词:城邦;社会;土地私有;文化;荷马;斯巴达  古希腊罗马文明史  ——城邦制度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城邦的含义和特点  城邦源于希腊文polis,译为城邦,有城市国家之意。通常是以城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边农村形成的经济政治共同体。  城邦的特点  1、长期分立,各自为政。虽然希腊古典时代的这些城邦在制度、风俗、语言、经济、宗教、文化上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但由于希腊属于丘陵地形,各城邦相对独立。  2、实行国民政治,定期选举管理者。(只有斯巴达的国王为终生制)  3、经济上以小私有经济为主,商业较发达,无神庙经济。  4、军事上,实行公民兵制,无固定军队。  希腊城邦社会的特征  1、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涉及诸多侧面的复杂问题,也是希腊史研究中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多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希腊考古学家斯诺德格拉斯教授独辟新径,运用丰富的考古学资料来研究城邦的形成。他认为,城市中如神庙和议政厅等公共建筑的出现是城邦形成的重要标志,而由考古材料所反映的、古风时代早期人口的急剧增长则推动了城邦的形成;法国学者波里尼阿从宗教崇拜的演变来探讨城邦制度的形成,提出古风时代早期希腊各邦保护神及其宗教崇拜的确立象征着古典城邦的形成;英国学者古迪和瓦特则从文字的使用与推广这一侧面进行探讨,提出在迈锡尼的希腊文消失约四个世纪之后,以腓尼基字母为基础的希腊文字的出现,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是促使希腊城邦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和其他传统社会不同,在古代希腊,文字一经出现,即得到十分普遍的推广与广泛的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把城邦的出现归结于文字的出现及其应用的后果。综合看来,上述这一系列研究使我们对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这一历史问题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这里姑且不论上述研究各自的缺陷,但它们的共同缺点是,片面强调了某一个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如果分开来看,它们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更为严重的是,虽然西方学者对城邦制度形成的诸多侧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即土地私有制的形成问题。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有意的。在西方学术界里,土地私有制问题历来被看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因而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极力回避触及这一问题。但实际上,如此一来,他们正好成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牺牲品。撇开意识形态的因素,对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这一问题作历史的研究,仍然是十分有益的。  在展开讨论之前,还必须注意到,古代希腊所有权的观念同古罗马或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观念有很大不同,在古希腊人的思想中,没有抽象的所有权观念,相应地,在古希腊文里也没有表达这一抽象观念的词语。希腊文中表示所有权的词如ousia、exein、kratein、kektesthai和ktema所表达的都是实际意义上对特定财产的具体占有,从现代法律意义上来说,它们的意思是"占有"而不是"所有"。古希腊人从实际占有的意义上来理解所有权,因此,当亚里士多德试图定义牢固的占有时,他实际上是在定义所有权:  牢固占有的定义是对财产的如此占有,即对它的使用完全取决于自己--对自己财产的检验标准是,自己是否有权转让它;这里我用转让来表示赠送和买卖。亚氏的这个定义为当今的古代经济和法律史家所普遍接受,在古代希腊,土地所有权的首要标志是占有者对土地的转让权,即赠送与买卖的权利。  2、古风时代社会下层为争取政治与经济权利而同贵族统治阶层的斗争,是理解希腊城邦形成之关键,同时也是理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钥匙。可以肯定的是,在古风时代以前,土地私有制尚未确立。在迈锡尼时代,线文B的泥板文书所提供的材料表明,彼时的经济结构以王宫为中心,是学者们所说的"宫廷经济",其中有关土地占有状况的大量记载表明,迈锡尼的土地大体上分为"公有地"(ke-ke-me-na)和"私有地"(ki-ti-me-na)两部分。社会成员--无论是王国的官僚还是普通的农民--对土地的占有都同一定的义务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有条件占有"(conditional tenure)。这同以后希腊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均有很大区别。到荷马时期,随着迈锡尼中央集权的崩溃,地方贵族分享了王宫的权利,同时也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土地。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荷马时期的土地制度已经是典型的私有制,但荷马史诗所提供的材料说明,土地私有制尚未确立起来。在荷马时期里,还存在着土地公有制的存留,史诗中有关巴昔琉斯或贵族领地(temenos)的记载即证明了这一点。temenos一词在线文B中即已出现,它表示王(wanax)和将军(lawagetas)的领地。在荷马史诗中,这个词一共出现十三次,除其中四处表示神的领地外,其余九处均代表巴昔琉斯和贵族武士的领地。从史诗的记载来看,这些领地都是由集体赏赐给建立军功的英雄和首领的。这就说明,至少部分土地为集体而不是个人所有,而且集体有权将它赏赐给个人。另外,史诗中有关份地的记载同样反映了公有地的存在。古希腊文中"份地"(kleros)一词的本意为"抽签",在表示土地时,其引申含义为"抽签获得的份地"。史诗中两处提及份地的分配,而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所用的一个比喻则明确说明,个人所耕种的份地是由集体分配的。在描述希腊盟军和特洛伊人激烈的战斗时,荷马比喻道:两军就象两个人在一块公有地里为田界而争斗,他们手持测量杆,在一小块地里为划分不均而争吵,但一堵篱笆将他们分开。虽然有的学者对这条材料提出种种疑问,但它所提及的公有土地的存在是无可否认的。  然而,公有土地并不是荷马时期唯一的土地占有形式。诗人笔下的英雄同时也都是大土地的占有者,他们一般拥有大量的果园、牧场和耕地,并且使用奴隶为他们劳动。有时候贵族也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忠诚的仆人,奥德修斯的猪倌尤迈俄斯就指望主人分给他一块份地和一幢小屋,他说道:"一个善良的主人理当如此报答为他辛勤劳动、受到神明保佑的仆人"〔。另一方面,史诗也提及没有任何土地之人。当奥德修斯在冥界见到阿基里斯的魂灵时,赞美说他生前备受人们的尊重,死后还成为众魂的首领,后者回答说:"高贵的奥德修斯,不要对我赞美死神,我宁愿活在人间,作一个没有土地之人(akleros)的奴仆,也不愿在这里作众鬼之王。"  综合看来,在荷马时期,贵族家庭(oikos)控制了大部分的土地,但这不并是其土地制度的全貌,还存在着土地公有制的因素。最为合理的解释是,荷马时期的土地制度处在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过渡阶段,而只是到了古风时代,土地私有制才逐渐确立起来。  3、贵族统治阶层对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的垄断性控制导致了社会下层为争取政治与经济权利而进行的斗争,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古风时代的社会大变革。正是这种社会大变革导致了古典城邦制度的形成,也是在这个变革中,土地的私有制逐步确立起来。在斯巴达,这种变革的明确标志是莱库古的改革,虽然莱库古本人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传统中归功于他的改革却是具有历史根据的,其主要内容是平等份地(kleroi)的分配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如霍德金森试图否认平等份地的历史真实性,提出斯巴达的土地制度及其财产继承制与其它城邦并无不同,但他们的研究忽视了斯巴达社会政治生活的许多重要侧面,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斯巴达的军事制度、公民的共餐制及其教育制度同它的土地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同其它城邦不同,斯巴达有其独特的军事与社会制度,它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是职业军人,公民最崇高的职责就是保卫城邦,因此,斯巴达的公民将战争和军事训练视为自己从事的唯一职业。早在莱库古改革时,城邦即"禁止所有的自由人从事追求财富的职业,并规定他们唯一的职责在于保卫城邦的自由"。城邦还规定,所有六十岁以下的成年男性公民都有  随时服兵役的义务。这种公民军事化的制度同平等份地制度密不可分,由于公民不能从事任何追求财富的活动,很显然,城邦必须为他们的生计提供一定的保障,使所有公民有相对平等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重装步兵的作战方式必然影响到公民的社会与政治意识。所有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都在同一个方阵里,肩并肩地作战或训练。这种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群体生活,无疑孕育了一种平等的观念。虽然有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但是重装步兵的作战方式无疑增强了平民同贵族斗争的自信心。尽管这种自信心可能还不足以形成一种强烈的政治意识,以致于提出平等政治权利的要求,但他们在经济上、尤其是土地上的平等要求却是为历史资料所证实的。公元前七世纪早期斯巴达诗人提尔泰俄斯的诗歌即记载了下层公民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呼声,这种呼声在时间上同重装步兵改革的吻合也许并不仅仅是巧合,而是有其因果关系的。  斯巴达社会生活的另一个独特性是其公民的共餐制,按照这个制度,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都要集体就餐。为了维持这种集体就餐的制度,每个公民每年必须向城邦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如果无法交纳规定量的粮食,他就会丧失公民权。很显然,这种共餐制的基本前提是,从一开始,所有公民都必须拥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即占有的土地足以生产他所必须交纳的粮食,而这个基础只能通过平等份地的分配来实现。没有这样一个基础,集体就餐的制度是根本无法实行的,因为斯巴达共餐制的目的不是从一开始就把一部分公民排除在外,而是培养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城邦观念。  斯巴达的土地制度同它特有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探讨斯巴达的土地制度时,不能把它孤立开来,而是应该把它看成是城邦整体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进行综合研究。平等份地制度的目的是维持城邦特有的社会与政治制度。其意义在于它实际上限定了公民群体的范围,从而也就定义了公民权,分得份地的社会成员成为共餐制的成员和城邦的职业士兵,亦即城邦的公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里比阿把斯巴达的份地称为"政治的部分",也正是在这里体现了斯巴达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在雅典,下层农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则更为直接地导致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贵族统治阶层对土地的垄断,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下层农民的不满。在改革以前,下层农民没有直接的土地所有权,亚里士多德说,直到梭伦改革,雅典的债务只能以人身作为抵押,也就是说,个人无权以自己耕种的土地作为债务的抵押。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称作Eupatridai的统治集团手中,而下层农民则成为他们的依附民。亚氏在论及梭论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时说: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misthosis)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氏在这里提到"六一汉"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传统观点把六一汉看成是向贵族交纳地租的贫民,并因此而将上引亚里士多德文中的misthosis一词译作"地租",但对地租具体份额的多少即六分之一或六分之五却又意见不一。无论如何,六分之一或六分之五的份额作为地租似乎都难以令人置信,因而这个结论并不为学者普遍接受。对此英国学者加伦特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六一汉"是在农忙季节为富有贵族耕种土地的农民,作为报酬,他们获得其收成的六分之一。然而,这个理论难以解释下层农民的不满以及公元前七世纪阿提卡的社会危机。为自圆其说,加伦特在此不得不引入一个"羞耻文化"的观念,进一步假设,对希腊人来说,被迫出卖劳动力是一件羞耻的事。但无论如何,这个"羞耻文化"的概念并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公元前七世纪末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羞耻"不是导致雅典社会变革的唯一原因,甚至也不是一个主要原因。
125 评论

我吃了一鲸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就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而言,前者对后者有很大影响,但它们还有各自的特点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发展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不论神话还是史诗又都是希腊全民的创作,在人民中间经过几百年的锤炼,在许多方面有它独特的成就。继荷马之后,希腊产生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家,如抒情诗人萨福、阿那克瑞翁、品达,寓言作家伊索,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及演说家、历史家等等。特别是悲剧和喜剧作家,他们紧密结合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进行创作,热情地为民主事业奋斗,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们以民间文学为他们作品的基础,既有所继承,又大胆革新,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亚理斯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艺理论,尤其是关于悲剧的理论,对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起过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首创的性质,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方法都可以溯源到希腊。欧洲文学的主要体裁,如诗歌中的史诗、教谕诗、抒情诗、田园诗,戏剧中的悲剧和喜剧,散文中的历史、演说、哲学论文、对话录、文学评论、传记、传奇和寓言等等,莫不创始于希腊。罗马文学虽然总的成就不及希腊,但是它继往开来,成为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的中介。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和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影响尤大,通过罗马文学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失传了的希腊作品的面貌。罗马文学在某些方面发展了希腊文学,在某些方面也有所独创,例如维吉尔的史诗使古代欧洲文学中的史诗得到定型;西塞罗的演说在技巧上达到了古代雄辩术的最高水平;卢克莱修的哲理诗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普劳图斯的喜剧密切结合罗马生活,也取得一定成就;讽刺诗在罗马文学中比较发达;此外,罗马文学中的警句、小说在古代文学中也较为突出;文艺理论方面,贺拉斯首次提出文艺的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作用。但由于罗马奴隶主显著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在晚期希腊文学的影响下,罗马文学常常表现一种颓废倾向。希腊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这时产生了神话和史诗;古典时期,即奴隶制全盛时期,产生了悲剧、喜剧、散文和文艺理论;希腊化时期,文学崇尚修辞技巧,内容贫乏,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公元二世纪以后,希腊影响所及的地区被罗马帝国吞并,虽仍在希腊语作家,但古希腊文学已失去独立性。罗马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到二世纪中叶为开始阶段,作品大都失传,主要成就是喜剧;共和末期为一段,无论散文、诗歌都有较大成绩,称“黄金时代”;公元一、二世纪,即帝国初期,称为“白银时代”,以讽刺诗和历史较为突出;三世纪以后为衰落阶段。此后,以拉丁语写作的作家中,基督教作家成为主流,此外还有由拉丁语派生的方言文学,欧洲文学也进入中古时期。美洲不存在什么古代文学了,历史很短的。

250 评论

兔兔我要幸福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而她的神话又伴随着希腊这个民族一步步进入文明时代,如果说爱琴海是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就是摇篮上的吊灯,照亮她,伴她成长。 其实神话本身既是一种原始的口口相传的文学,又是其他文学作品吸取养料的源泉。人们,尤其是巫祝,瞽师 或乐工的口耳相传,对保存古代神话起很大的作用。然而,古代的文学家们起的作用更大。荷马记述古代小亚细亚阿凯亚人(Achaean;即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昂城的<<伊利亚特>>(Iliad)和描写希腊军返航途中种种奇遇的<<奥德修斯>>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赫西奥德(Hesiod)的<<神谱>>( Theogony)收集了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天地创造,诸神世系、亲族关系等方面的故事,是现存有关希腊神话的早期资料。其他诗人如萨福(Sappho)歌颂阿佛洛狄忒的抒情长诗,品达罗斯(Pindarus)的竞技胜利者颂等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话。遐迩闻名的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 流传下来的三十四部悲剧中有三十三部是以神话为题材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 tus)的<<历史>>收集了许多的希腊神话,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中也保存许多神话材料。 古代希腊神话更富有意义的是近现代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诗人文学家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仅以英国文学为例,莎士比亚曾运用希腊神话作题材写了悲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 and Cresida)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弥尔顿(Milton)的<<科玛斯>>(Comus)诗篇不长,却提到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人物与故事。十九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人对绚丽多彩的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赞口不绝。美国大诗人惠特曼言简意赅地说:〃神话真是伟大〃。英国诗人济慈(Keats)写了一首真挚感人的十四行诗描绘他初读荷马史诗时的激动心情: 〃我像在观察星象的运行,突然瞥见一颗新星出现, 或如克太兹尽力长大眼睛, 望见了太平--而他的同行伙伴 都面面相觑,现出惊惶神情, 不敢吭声,在达连高峰之巅。〃 浪漫主义诗人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喜欢运用神话材料写诗。雪莱(Shelley)的<<阿波罗颂>>、<<潘之歌>>,济慈的<<致普绪刻>>至今仍是脍灸人口的歌颂神话人物的美丽诗歌。然而,诗人引用神话典故,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是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发忧愤,针砭时弊。济慈以凡人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恋爱故事为题材的<<恩底弥翁>>(Endymion)表达他对至善至美的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雪莱的<<阿多尼斯>>(Adonais)借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为野猪残杀的神话表达他对济慈的悼念。希腊神话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运的顽强意志,以及神和英雄们以超人的力量和大自然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激动了浪漫主义诗人,启发了他们的遐想;浪漫诗人的诗歌又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的生命。雪莱、拜伦(Byron)、朗费罗(HWLong-fellow)等诗人都曾作诗讴歌为人类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拜伦笔下,普罗米修斯确实凛凛有生气,成为反抗压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剧情绪振奋,调子昂扬,色彩鲜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不只是文学,在艺术方面,希腊神话入画的故事不胜枚举。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拉斐尔(Raphael)、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等大师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已经成为不朽巨作和人类文化的 宝贵财富。在心理学方面,弗洛伊德借用误犯杀父娶母罪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创造了 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一词,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在文艺理论方面,二十世纪中叶涌现出一批以诺思罗普 弗赖伊(Northrope Frye)为首的文艺理论家,认为一切文学类型以及所有作品的每个情节布局,包括表面看来极其复杂和十分真实的作品,无不重复某些神话原型人物和神话的基本公式。希腊神话还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有些词汇,如chaotic(混乱的)、hypnotic(催眠的)、martial(军事的)、tantalize(逗弄)等,追根溯源,都来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在西方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深远,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科技发展计划的命名都有取诸神话故事的,如我们常听说的 三叉戟飞机 、 阿波罗计划 、 波塞冬号潜水艇 等等。有些神话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了,例如, 特洛伊的木马 (the Trojan Horse)、 潘多拉的盒子 (Pandora's Box), 不和的苹果”(Apple of Discord), 阿喀琉斯的脚跟 (Archilles' Heel)等等。既然希腊罗马神话对欧美文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对欧美社会生活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罗马人仰慕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没落的时候正式罗马崛起的时候,罗马人几乎全盘接受了希腊的众神,只是在性格上有些不同(因为罗马和希腊两个民族的性格的不同造成的)。希腊的神话也就由着这个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罗马传到了西方的各地,并深刻的影响了西方以及世界的文化 题外话:最近写毕业论文刚写完,竟然意犹未尽有查资料有自己的感想。拙作一篇希望喜欢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国文学论文选题方向论古希腊罗马神话

    我没有!~~嘻嘻

    善美梅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古希腊法律思想论文选题

    浙江省2017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毕论文供选的题目有334个,详见如下: (注:三位数字为选题代码)001 中国司法改革问题 002 中国法治建

    美妙琴色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7
  • 古希腊历史论文

    古希腊文明的源头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之间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由于不能抵挡来自北方异族的入侵而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突然陨灭

    lipingzhou13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8
  • 古希腊文化论文3000字

    夸父与日逐走,如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何谓不足,

    畅吃无阻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9
  • 古希腊法律思想论文题目

    法渊源之光: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       发布日期:2005-10-24 9:46:00 信息来源:王晓怡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被称为城邦民主、直接

    可乐你不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