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4

风舞飞雁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侯丹丹0518

已采纳
文学嘛从历时上看一般是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然后还有世界文学。语言类同样也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文字学,文献学,应用语言学。还有理论部分,也有文艺学,这里面又有很多分支。而且不同学校会根据自己特色来增添自己的专业,我说得就是一般学校都会开的专业。从你的提问看出你现在还比较盲目,你要先弄清楚你在这些方向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地域因素,还有其他因素考虑学校。因为中文各类学校都会开,选择余地很大,关键是要适合自己。清楚了这些问题后,到锁定的最中意的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上查询往年和今年的研究生书目,再从网上或者该学校买到这些书,好好看,当然往年试题也是要买来的。至于英语,那是个长期工程,一定要坚持,到研究生论坛上多看看大家买的什么书吧,那上面全都有祝好运,望坚持!
296 评论

Elaine暖阳

1、古典文献学考研专业课考哪两门取决于报考学校,因为不同学校的专业课不一样,如果北京大学初试专业课是:(624)中国古典文献学和(837)中国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初试专业课是:(723)中国文学史和(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2、建议去研招网或者报考学校官网查看【硕士专业目录】即可了解。

233 评论

赤脚医师

这位学弟,考研一般来说专业课不难,从目前形势来看古代文学,文化研究比较吃香,语言学的对外汉语简直是鸡肋,你上大学还不知道专业课怎么分?文学类大学好的,北大,人大,语言大学,复旦,南开,中山,北师大,陕师大,山大,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大,华南师大,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吉林大学等等至于英语不要找捷径,单词不会干脆别考,不要再模拟题上浪费时间,把十年真题琢磨透了就可以

233 评论

神話0814

汉语言文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中文”。这个学科看似很普通,与我们工作、生活的关系也很密切,但由于它下属的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非常多,每个高校的专业、方向设置又很不一样,所以往往令很多研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然而据跨考网咨询师反应,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报考咨询的一大热门,正因为如此,在报考之前,理清头绪、把握好中文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设置、分布情况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按照教育部对学科门类的划分,它主要包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个二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下面,又分若干个研究方向。当然,具体到每个学校,这8个二级学科不一定都会设置硕士点;研究方向的划分,不同院系也是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师资力量来确立,可以说是“各自为政”。这些“面目相似”的学科到底有什么特点和区别,下面跨考网高级辅导咨询专家将一一为考生加以介绍。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简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以中国境内语言为研究重点,分析、归纳人类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和内在规律。该学科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大块,理论语言学倾向于理论研究,探讨特定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共时结构和历史演变规律;应用语言学泛指语言学理论或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及学科而产生的应用性交叉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法律语言学、教学语言学等,实用性更强。对外汉语在某些高校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方言学、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测试、文化语言学、语音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汉语语言学史、语言学概论、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史、语言统计学、汉语方言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语法专题研究、修辞专题研究、语体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学、对外汉语教学等。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单位、对外汉语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中学、国家机关从事教学、研究、培训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   报考热度:★★★★  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缺口上百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院校相继开设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同时增加了对外汉语方向,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报考人数达到891人,创历年新高,录取比例一般低于10%。 2、汉语言文字学   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字学为语言类的传统学科,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个大方向。它包括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现代汉字学、汉语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一系列学科,主要研究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的口语系统与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结构特征和现实状况。现代汉语侧重于研究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联系紧密;古代汉语侧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隶书等)、古音韵、训诂、词汇等,与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和古代文学关系密切。   研究方向:汉语方言、汉语史、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音韵文字训诂、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汉语语音学、汉语发展史、汉字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等。 所学课程:古代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史、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汉语修辞学、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料学、方言专题研究、词汇学专题研究等。   参考书目: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高等院校、国家文化出版部门、中学、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基础学科,其专业性质突出,名校名师众多,就业和深造的出路较好,研究生毕业进高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历年来报考人数也十分稳定。 3、文艺学   专业简介:文艺学也叫文学学,是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的学科。文艺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史等,当今的研究者还将视角转向了新兴的、颇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该专业与哲学联系紧密,理论性、思辨性较强。   研究方向: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化与诗学、西方文论、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所学课程: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古典美学、西方现当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文艺心理学、文艺学方法论、马列文论文艺思潮研究、形式美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当代人类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上、下)》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伍蠡甫、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业前景:多进入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单位,从事文学评论、编辑、宣传策划等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文艺学专业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学科内容抽象,所以在文学类专业中报考热度一般。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因此报考人数虽然不多,却是精英云集。同时,由于各院校招生人数较少,录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4、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典文献学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很“年轻”,仅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个专业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元明清文学文献等。   所学课程:古籍校释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整理实践、古代专书研究、中国目录学史、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等。   参考书目:《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   《文献学》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   就业前景:可以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文化产业等相关部门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及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性强,研究内容较为冷僻,就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来招生人数不多,报考者大多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考生,其硕士点大多设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5、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专业以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体裁的演变、历代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典籍、文论、各个时期文学承前启后的关系等为研究对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熟悉某一段历史阶段的文学发展情况。   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分体文学史、古代文论等。   所学课程:校雠学、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杜诗研究、先秦两汉文学史、六朝诗歌流变、唐代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研究、元明清小说史、近代文学研究、近代学者治学方法、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新焕发活力,此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等方面的工作。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   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这使原本热度稳定的古代文学专业越来越火,2007年北京大学的录取比例高达3∶100。 6、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   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和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翻译、文学创作、新闻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关民族的语言、文献,了解相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接受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训练。该专业地域性较强,仅有少数高校开设。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族别史、藏族语言文学研究、维吾尔语研究与应用、文献翻译研究等。   所学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有关民族语言史、有关民族文学史、有关民族现代语言、汉语—民族语语法对比、有关民族历史等。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   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贵州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   报考热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特色鲜明,兼具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专业性质。开设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区,由于语言的限制,报考者大多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学术研究专业性强,招生人数非常有限,因此其报考人数也相对较少。 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文论、世界华人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理论、西方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文学与东方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欧美文学、国外中国学等。   所学课程: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导论、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西比较诗学、中日文学研究、比较美学、比较文艺学、英美文学原著、中西美学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文学、西方现代文学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概论》陈敦、刘象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业前景:主要就职于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行业、涉外企业等。   推荐院校: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   报考热度:★★★   这个专业的优势体现在它的开阔度和开放性上,但对外语的要求很高。外国语言系也有类似的专业,更适合对外国文学研究本身有兴趣的报考者,其报考热度一直稳定适中。

137 评论

新津东方

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报考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这两个方向,可能是因为这两个专业的典型性更强一些,出来之后如果要当老师也比较容易,毕竟现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主要也就是围绕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方向展开的。

309 评论

liushuangr

这个,你想考哪里的学校呢?比较好的学校有很多呢,比如北大、首师大、北师大、南开,具体情况可以到尚考咨询专业的老师,相信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的哦

234 评论

大尾巴喵姬

北京大学1997年-200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97年报考 97年录取 98报考 98录取 99报考 99录取 2000年报考 2000年录取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22 6 35 9 33 11 26 13 010102 中国哲学 16 5 27 4 35 7 35 9 010103 外国哲学 37 11 40 11 54 12 52 12 010104 逻辑学 3 2 0 0 1 0 4 2 010105 伦理学 9 0 6 3 7 5 5 4 010106 美学 16 3 24 6 21 5 29 7 010107 宗教学 13 5 12 6 19 6 22 7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17 4 26 4 21 8 25 11 020101 政治经济学 206 41 155 32 122 27 60 22 020102 经济思想史 14 3 12 3 16 4 20 2 020103 经济史 8 2 12 1 16 1 4 1 020104 西方经济学 81 17 115 19 167 20 187 28 020105 世界经济 79 20 62 14 84 14 93 30 020201 国民经济学 158 17 158 19 201 27 115 7 020202 区域经济学 8 2 72 26 37 18 66 23 020204 金融学 164 24 165 47 237 62 477 112 020208 统计学 7 2 10 3 17 6 17 4 030101 法学理论 47 8 65 4 61 12 99 18 030102 法律史 33 8 20 4 32 7 38 4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47 7 61 9 70 10 72 11 030104 刑法学 91 18 90 19 99 17 127 23 030105 民商法学 210 28 167 25 202 28 290 28 030106 诉讼法学 32 5 30 11 36 7 73 9 030107 经济法学 87 18 137 27 131 27 178 22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 4 12 2 24 4 35 3 030109 国际法学 126 16 119 18 118 15 157 20 030201 政治学理论 33 11 33 12 37 18 61 20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01 14 102 14 52 11 53 15 030204 中共党史 106 15 70 13 63 17 48 20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34 6 66 17 38 12 21 4 030206 国际政治 277 58 247 63 113 43 99 23 030207 国际关系 0 0 0 0 82 20 145 51 030208 外交学 0 0 0 0 19 7 41 12 030301 社会学 59 17 53 18 57 15 83 34 030302 人口学 9 3 15 0 9 3 6 5 030303 人类学 0 0 0 0 7 2 3 3 040106 高等教育学 25 7 16 3 16 5 21 14 040201 基础心理学 80 16 85 19 80 23 77 14 040203 应用心理学 0 0 0 0 24 4 63 8 050101 文艺学 33 3 42 8 33 7 35 12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 1 5 2 8 2 8 3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40 6 41 10 63 16 56 25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8 3 9 4 7 3 20 9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48 8 57 7 58 9 88 8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60 8 61 12 65 15 93 18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8 8 24 4 37 14 45 14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103 30 80 16 82 14 99 28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31 11 31 11 40 10 33 9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14 6 8 5 9 5 12 3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6 3 5 2 6 3 10 6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17 10 9 5 12 4 32 10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 4 2 7 4 5 4 8 5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2 1 8 4 7 1 10 6 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4 2 6 2 7 3 6 5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 24 8 24 11 35 18 28 20 050302 传播学 0 0 0 0 56 15 86 16 050401 艺术学 0 0 0 0 30 14 85 17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42 15 31 14 41 12 47 21 060103 历史地理学 12 3 7 2 8 3 10 4 060106 中国古代史 44 6 40 11 47 18 60 15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54 4 26 4 35 13 39 8 060108 世界史 65 19 56 20 53 15 58 28 070101 基础数学 40 19 35 17 35 17 41 21 070102 计算数学 13 7 12 8 12 8 16 10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14 26 12 24 12 27 17 070104 应用数学 31 6 34 15 45 17 61 19 070201 理论物理 36 15 33 16 34 11 64 20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6 9 10 8 6 4 16 10 070205 凝聚态物理 42 25 31 21 35 28 42 28 070206 声学 6 4 3 3 4 3 1 3 070207 光学 10 3 19 8 13 8 22 14 070208 无线电物理 6 4 6 2 4 4 6 8 070301 无机化学 42 21 25 19 27 23 35 19 070302 分析化学 22 9 16 4 15 6 13 9 070303 有机化学 39 13 24 12 35 11 31 12 070304 物理化学 49 19 58 27 50 28 39 26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4 13 28 11 23 7 23 8 070401 天体物理 6 4 12 6 8 4 12 9 070501 自然地理学 23 5 18 6 23 7 28 8 070502 人文地理学 34 18 24 11 31 10 45 17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35 10 27 16 28 14 41 17 070601 气象学 11 2 13 7 13 7 10 6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24 10 13 9 10 7 16 11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8 5 8 6 8 8 14 11 070802 空间物理学 7 3 9 5 9 5 8 6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13 9 25 16 17 12 27 19 070902 地球化学 7 2 2 2 5 3 4 2 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 2 1 1 1 1 6 4 070904 构造地质学 10 9 10 6 17 10 63 41 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 16 10 18 9 25 14 10 8 071001 植物学 20 9 16 8 13 7 17 11 071002 动物学 6 2 3 2 4 2 0 0 071003 生理学 13 1 10 4 14 4 13 4 071005 微生物学 23 1 16 1 10 2 17 1 071007 遗传学 5 1 7 1 8 3 14 3 071009 细胞生物学 16 7 14 4 22 6 35 8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9 27 79 29 72 29 80 40 071011 生物物理学 14 7 7 4 13 4 14 5 071012 生态学 9 6 16 6 17 7 24 11 071200 科学技术史 3 0 1 0 2 1 0 0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 2 3 0 5 3 6 5 080102 固体力学 27 12 24 15 9 4 20 15 080103 流体力学 16 12 6 5 11 8 19 13 080104 工程力学 0 0 0 0 10 8 12 6 080901 物理电子学 10 6 11 5 14 6 16 11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2 7 23 12 26 9 41 20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74 20 72 24 72 32 97 25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43 16 24 17 24 14 59 35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 0 0 0 8 4 15 4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62 41 104 37 121 39 156 38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2 27 41 19 59 17 65 18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12 11 7 7 13 12 13 12 083001 环境科学 41 21 43 28 63 31 105 56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74 11 90 13 101 20 100 15 120201 会计学 0 0 0 0 87 14 119 14 120202 企业管理 127 23 142 28 146 26 196 17 120401 行政管理 99 27 109 32 159 34 192 41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8 3 5 2 4 3 10 3 120404 社会保障 0 0 0 0 14 5 13 4 120501 图书馆学 35 11 25 7 18 9 12 5 120502 情报学 41 12 37 15 43 13 55 26 200101 法律硕士 183 72 181 59 272 90 362 91 200601 工商管理硕士 577 183 883 190 1339 270 2389 321 注:录取人数包括正常录取的外,还含有免试推荐和调剂录取。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

    北京大学1997年-200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97年报考 97年录取 98报考 98录取 99报考 99录取 2000年报考

    家有陈先森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北大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

    研究方向01中国典籍与文化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701语言文学基础④80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思睿

    云中子的小白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

    古典文学研究生的考试,属于冷门专业的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有很深的文学素养。

    美丽心情day006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报录比

    我是北京师范的。开过一次交流会,这个个方向北京大学第一,北师第二。可以登录北大的校内论坛查询资料。只能这么帮您。

    来福胶泥MA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报录比

    南师大好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用的教材是项楚和罗鹭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这本书里面的知识点总结的非常好,非常适合考试答题。

    三鲜豆皮皮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