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1

蓝梦蝶朵丽卡
首页 > 论文问答 >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官网订阅电话号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mi小明

已采纳
“兰学”的兴起及其发展兰茂谢世以后,随着兰茂著述在省内外影响的日益扩大,人们对兰茂的音韵学、医药学和诗歌等方面的研究蔚然成风,“兰茂之学”逐渐形成,从明、清至今,“兰学”一直承袭不断。明正德《云南志》称兰茂有“滇人多传之”的书籍11种,明嘉靖年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而音韵学方面的“兰学”,以最早的刻本为标志,在明正德(1506一1521年)就已经形成。明万历年间,浙江、山东、山西等地都有《韵略易通》的刻本。方国瑜在《兰廷秀〈韵略易通〉跋》中极赞兰茂《韵略易通》在音韵史上的重要作用,并附表列出《韵略易通》从明万历年起在省外刊刻的情况。明清之间,形成了由“兰诗”、音韵学、医药学三大系列为特征的“兰学”。到了清代,《韵略易通》一直在省外独领风骚。而云南从社会需要出发,更注重对“兰学”的医药学,即《滇南本草》的研究。从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绪丁亥(1887年)的二百余年间,就有六种抄本和一种刻本在滇省广为流传,并通过中原传入国外。稍后,兰茂《声律发蒙》在云南也刻本不断,名声日显。清光绪年续修《嵩明州志·人物志·兰茂》称兰茂所著有玄壶集、镒例折衷、经史余论、韵略易通、声律发蒙、止庵吟稿、安边策条等。对兰茂“妙语安边”之事也有记述。到了清末、随着滇诗的发展,兰茂的诗人地位更加巩固。民国时期,随着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兰学”声韵学方面的研究随之推进,并从整体上促进了“兰学”。相继出现了方国瑜《兰廷秀〈韵略易通〉跋》、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上海书局铅印本《滇南本草》和中国药物研究所经所长利彬编绘的《滇南本草图谱》。该图谱绘制精美,并由陈立夫为之作序,还有龙云“金碧之光”的题词。方树梅先生在《明清滇人著述目录》中说:“兰学不株守一家之言,于其诗见之”。“兰学”之说,承前启后,“兰学”之树根深叶茂。新中国成立以后,“兰学”的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1958年2月,在《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之前,王力等人对兰茂《韵 略易通》和《声律发蒙》作了重新认识和研究,对兰茂在音韵学上的贡献及地位作了精确定位。其代表性论点,见于王力《汉语语音史》和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等。群一先生在对《韵略易通》研究中指出,《韵略易通》“主要贡献在于声母的归纳。‘早梅诗’所代表的二十个声母,可以说是汉语音韵史上,继‘三十六字母’后,第二个里程碑”。云南历来重视对《滇南本草》的研究和利用。从50年代起,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历时近20 年完成了《滇南本草》三卷整理本的出版工作。研究人员还对《滇南本草》确系兰著作了确认。20世纪80年代起,对兰茂《滇南本草》的研究转向了对其学术特色,方药运用特点,药物辨性,附案研究等方面。1983年6月,由云南省卫生厅、省中医学会和曲靖地区、嵩明县卫生局等21家单位联合发起,有154名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参加的兰茂学术纪念会在兰茂故乡—嵩明举行。省卫生厅厅长李景阳在会上作了学术发言,詹文涛等21人作了学术交流,省卫生厅等七个单位为兰公祠赠匾,省中医学会会长魏述征等为兰祠题词,与会者在兰公祠种下了松柏和药物标本。县花灯团为兰茂学术纪念会编演了七场花灯剧《兰止庵》。会后,《曲靖地区医药资料》辑录了会议的学术成果。兰茂学术纪念会的召开,推动了“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献》、《云南社科》、《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昆明社科》、《昆明师专学报》等一大批理论和学术刊物纷纷登载“兰学”研究的文章;《兰茂诗词新注》、《滇南本草附案研究》、《管氏医家十二代秘方注释》、《兰茂评传》等一大批书籍也相继出版。这些文章和书籍,对兰茂的药物学、音韵学、诗歌及其思想性格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兰茂的家乡嵩明,“兰学”早已深入人心,经常开展各类学术活动。1995年9月14日,兰茂文学学会正式成立并建立起“兰茂文学基金”,用兰茂精神感染和激励那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们。1997年8月12至13日,纪念兰茂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嵩明宾馆举行。省、市、县的30多名“兰学”研究者和热心人聚集一堂,畅谈“兰学”研究心得,总结成果提出新的课题。县领导勉励大家发扬兰茂精神,共同为建设新嵩明献计出力。与会者即兴赋诗,礼赞兰茂精神,缅怀一代宗师。
278 评论

BOBO薄荷

泸州医学院招生办电话:0830-3161658泸州医学院联系电话:0830-3161222泸州医学院招生办地址:泸州市忠山路3段319号(忠山校区)、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1段1号(城北校区)泸州医学院拓展阅读: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文献285万册(包括二级学院资料室藏书14万余册),纸质文献4万册,电子文献6万册。订有中外文纸质期刊1100余种。形成了以生物医学为重点,兼有管理、经济、文学等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文献的馆藏体系。电子资源有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远程)、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镜像)、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远程)、万方医学网(镜像)、中国知网(远程)、超星数字图书馆(远程)、超星数字图书馆(镜像)、金图(镜像)、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远程)、百链学术搜索(远程)、CALIS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远程)、CALIS外文期刊网(远程)、OVID数据库(远程)、EBSCO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远程)、万方中医药知识系统(镜像)、万方医学视频(镜像)、CBM(镜像)、SinoMed(远程)、PubMed(远程)等。《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由四川省教育厅  主管、西南医科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为双月刊,以学术性、实践性、规范化为特点,主要刊载基础医学、实验研究、中医与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技术方法、药学研究、综述与讲座、护理医学、病案报告等文稿。1989年,学报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1999年被《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全文收录;此后又被科技部  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收录。2007年,获《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全文收录。

121 评论

留留恋恋

我也正在试。不知道效果如何。哎

106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