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9

很多时候会想起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档案杂志1986年第一PDF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喊我11就很好

已采纳
1987年9月,CANET(中国学术网)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是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设在北京的PAD机,经由意大利ITAPAC和德国 DATEX-P分组网,实现了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连接,通信速率最初为300bps。原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李澄炯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回忆道,“从1986年开始,我们研究组就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做方案设计和实验。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重要设备、技术都不向我们开放,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维纳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以兼容的系统软件,我们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连接和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邮件发送的条件基本具备。1987年9月14日晚,在北京车道沟10号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一栋小楼里,13位中、德科学家围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旁进行电子邮件的试验发送。维纳措恩在接收邮件的地址里输入了包括自己在内的10位德国科学家的电子邮箱地址。邮件的内容是由英文和德文两种文字书写的,内容是李澄炯教授提议的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维纳措恩敲下了回车键开始发送。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等信号,可是怎么等,也没等回来。大家开始重新检查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后来发现是一个数据交换协议有点小漏洞,导致邮件未发出去。于是他们又用了一周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1987年9月20日20点55分,发送键再次按下,与上次相比这次大家都很紧张。过了一会儿,计算机屏幕出现“发送完成”字样,众人鼓掌庆贺。德国大学的服务器顺利收到这封邮件,并转发到国际互联网上,中国互联网在国际上的第一个声音就此发出。几天后收到了来自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祝贺邮件。第一个回信的是一位美国计算机教授,还有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发来的贺信。至此中国可以与世界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和交流了!
155 评论

大眼博奇

胡鸿杰,男,1958年生,国家二级运动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1986年供职于国家档案局教育处,1986年至1996年在中国档案出版社先后担任总编室主任、综合编辑室主任和《办公室业务》杂志社总编辑。199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讲授《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导论》、《行政学》、《办公室管理》和《项目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关与办公室管理和档案学基础理论。此外,还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类委员会委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秘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档案学会会员。

259 评论

h071232003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176 评论

纯度装饰

吴为民向瑞士的斯坦伯格教授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原件,这封邮件的主题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中国发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什么?1987年9月 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中国在第一次连上互联网后,发给世界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启动,其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ruhe)。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只是30年后,似乎我们又走回到长城内了。

94 评论

角落里的镜子

第一封从我国发出的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是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于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发往德国的。通过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档案馆联系,CNNIC查到了这封邮件的打印件。而2006年2月,《科学时报》刊登吴为民教授的文章《究竟是谁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提出异议。 民族中学八(2)班发表

242 评论

冰枫星雨

1、《多尔衮评传》 36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2、《正统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20世纪明史研究综述》25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4、《落日余辉的清朝政治》40万字,泰山出版社2002年版。5、《开国重臣大传》3册14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6、《明代基层士人社会生活谫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国古代史》专科教材,参编15万字,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2、《中国古代史》函授本科教材,参编4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3、《中国古代史》面向21世纪普通高校重点教材,主编96万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4、《明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1、《清代阿城汉文档案整理研究》参加8万字,中华书局1993年版。2、《钦定八旗通志》参加30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历代后妃传》11册150万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2002年版。3、《明英宗轶事》2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4、《二十五史精华白话本 明史卷》3册50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1、《历史小百科辞典》5万字,撰稿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吉林省百科全书 历史卷》主编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中国历史大辞典 明史卷》4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4、《中国历史大辞典 清史卷》3万字,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5、《两五代史辞典》200万字,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中华帝国晚期城市研究》翻译5万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与后金合作的汉将》1.5万字,《黑河学刊》1990年4期。 1、《铺户、商役与明代城市经济》1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明代盐业生产关系及其演变》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3、《明代宗室人口及宗禄问题》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86年2期,《明清史》全文转载。4、《明代吏员与吏治》1.2万字,《史学月刊》1987年2期。5、《明代贴黄制度考略》0.6万字,《历史档案》1988年2期。6、《论徐光启的西学观》1.2万字,《史学集刊》1988年2期。7、《明代六科略论》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6期。8、《明代宗室政策初论》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转载。9、《明代宗室商业活动及社会影响》1.2万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10、《清初武力统一的价值认识》1.2万字,《北华大学学报》1986年3期。11、《论复社的宗旨》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2期。12、《论淮盐的流通及管理机制》1.4万字,《史学集刊》1991年第2期。13、《清初摄政时期的社会经济——兼评摄政王多尔衮》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4、《清初摄政时期的国家财政收支及特点——再评摄政王多尔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1期。15、《施坚雅宏观区域学说论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理论探索》1.8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16《中国历史上的资本主义萌芽》,3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历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17、《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思》1.0万字,《求是学刊》1993年第5期,《新华文摘》摘要转载。18、《论麓川之役》1.2万字,《史学集刊》1993年3期。19、《科学哲学与历史学的观念》1.2万字,《长白论丛》1993年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20、《清代蒙地政策的阶段性演化》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21、《清初‘太后下嫁’疑案考实》0.8万字,《北方民族》1993年1期。22、《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的原因与条件》1.4万字,《明史论文集》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黄山书社1995年。23、《‘革命排满’与八旗社会》1.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近代史》全文转载,《新华文摘》摘要转载。24、《情感与历史评价》1.0万字,《学习与探索》1995年6期,《史学史》全文转载。25、《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1.8万字,《明史研究》第四辑。26、《朱元璋废丞相述论》1.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7、《明代豪民私债论纲》1.5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5期,《明清史》全文转载。28、《明代万历朝妖书案抉微》1.2万字,台湾《明史研究专刊》十一辑。29、《良贾何负闳儒》0.4万字,《世纪评论》1998年4期。30、《传统文化与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明清史》全文转载。31、《对清前期(1644-1840)开发东北经济的检讨》1.3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1期。32、《传统向现代的萌动》0.4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1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3、《明太祖诛夷功臣原因新探——朱元璋与刘邦的比较》1.6万字,《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1999年。34、《文化边缘与边缘文化——明代女真地区文化特征探析》1.5万字,《史学月刊》2000年2期。35、《20世纪国内学者关于明代社会史研究回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期。36、《15-17世纪东北地区女真商人的社会角色》3.5万字,《明清论丛》第三辑,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37、《非是无心近红紫,贫穷何处著繁华》0.5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38、《中国史学的现代使命》1.2万字,《西南师大学报》2006年6期。39、《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0.8万字,《史学月刊》2006年12期。40、《历史系部分师生热烈讨论义和团运动》,《东北师大学报》1980年2期。41、《李洵教授学术评介》0.6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5期。42、《黄宗羲、卢梭——不同时代的民主巨人》0.5万字,《民主与科学》1990年2期。43、《施坚雅模式评介》1.5万字,《史学理论研究》1990年2期。44、《施坚雅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评介》,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45、《王世贞与明代史学》0.8万字,《长白论丛》1992年2期,《史学史》全文转载。46、《清朝关于内蒙古地区禁垦放垦政策的演变》1.2万字,《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47、《笔谈:加强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48、《让历史学生命之树常绿》0.3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历史学》全文转载。49、《张居正用人政策与改革之成败》1.0万字,《东师史学》1994年1辑。50、《论张居正改革》3.0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外改革通鉴》。51、《两汉之际:“人心思汉”思潮评议》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6期。52、《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文化评介》》0.8万字,《史学集刊》1995年1期。53、《明清经济史领域的新成果——读《明清社会经济结构》》0.6万字,《清史研究》1995年第4期。54、《略论史学改革》0.6万字,《长白论丛》1995年3期。55、《一个独具特色的明清史研究体系——读李洵《下学集》》0.8万字,《史学集刊》1996年4期。56、《李洵先生的生平与学术业绩》0.8万字,《明史研究》1997年5辑。57、《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58、《沦陷时期日本向黑龙江地区的移民》1.2万字,《长春师院学报》1999年1期。59、《土地神崇拜与道教的形成》1.0万字,《学习与探索》2000年1期。60、《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特征》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1期。61、《理论与中国历史的学习研究》4.5万字,《文史》2003年第1期。62、《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的失范及其评述》,《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5期。63、《明代宗室政策研究》5.0万字,当代博士硕士文库,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4、《论淮盐的流通及其壅滞》1.2万字,《史学集刊》1999。65、《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明史研究》第8辑。66、《史学研究 清史》2.0万字,三联书店1995年《中国历史学年鉴》。67、《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30万字,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68、《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创新》,大连市社科联通讯2006年6期。69、《李洵《下学集》再版序言》1.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70、《略论明初“三杨权势”与“仁宣之治” 》1.2万字,《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1期,《明清史》转载。此外,《第七届明史国际会议论文集》 130万字, 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版。还有学术短文荷校考、净军考、鸳鸯阵法考、郑和下西洋海难事故考,及张明富博士、栾凡博士、王景泽博士、张士尊博士、刘晓东博士等博士论文出版序言数十篇,阎海青《辛弃疾传?序言》、《辽海史存?序言》。

3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档案杂志1986年第一PDF

    1、《多尔衮评传》 36万字,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2、《正统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20世纪明史研究综述》25万字,东北师

    Bohollsland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历史档案杂志pdf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

    巧克力麦乳精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历史档案杂志

    《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

    不落的恺1994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历史档案杂志社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三月女王Amanda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山东档案杂志2021年第一期

    历史方面的期刊分为三个档次好像!好像只有一本是核心期刊,叫什么来着我忘了!不过有很多地方性的杂志像《西夏研究》等等这些杂志一般好投,对于那些核心期刊一般是很难的

    无敌小猪猪侠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