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5

lifang88322
首页 > 论文问答 >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论文摘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兔子好好

已采纳
媒体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  然而,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崛起的网络媒体的挤压、渗透下,也渐受影响。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使新闻真实性受到威胁;泛滥的有偿新闻使媒体公正性受到影响;迎合媚俗,炒作新闻,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媒体社会的道德责任减弱;不断曝光的虚假新闻照片严重影响传媒的信誉;盛行的娱乐风使媒体的权威性受到削弱。仅拿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等入选,这些当年流传甚广的假新闻80%竟刊播于传统媒体。这些现象,是否表述了一种趋向,就是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逐渐弱化?  长期以来,坚守着媒体公信力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媒体之所以会出现松动、变化,除了传统媒体自身的原因和社会浮躁风等文化经济原因外,也有来自网络媒体的影响作用。网络媒体的兴起在丰富媒体结构的同时也对媒体生态的发育、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它的介入,搅动了媒体宏观生产环境,给原先相对稳定的媒体生态带来了诸多变数。这些变数给传统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带来了考验和挑战。  人格危机对媒体职业精神的影响  网络传播技术在促进人类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激发着人们狂热的崇尚激情、占有欲望和想象力。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以外,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蚕食着人类原本的平缓节奏、淡定心态,颠覆着人类原本的时空观念、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影响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不肯付出,却渴望得到很多;只要求结果,不讲究过程的功利心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我们正面临着网络时代的人格危机,网络时代大量的信息使人心态浮躁、懒于思考,在复制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对网络搜索信息的依赖,使自己逐渐失去思维深度和思想高度。  当前,在新闻从业队伍中,有的不愿深入调查研究;有的采取“拿来主义”,把其他媒体刊登的报道去头去尾,便放到自家媒体上;有的把某单位的工作简报摘抄编辑一下就成稿件;有的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换个面孔发表;有的靠会议材料、打电话完成发稿任务;有的直接将意图告诉通讯员,叫对方采写,自己最后署上大名。凡此种种,无疑给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打开了方便之门。如2010年十大假新闻之一的《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是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某工作人员编撰了该报道的原稿,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了某媒体记者。记者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刊发了该报道。而经调查,报道中提及的某投资客5月31日在中国黄金旗舰店“刷卡购入56公斤金条”的消息没有交易记录,该店2010年以来最大的单笔成交记录只有20公斤;此外,报道中提及的张副经理从未接受过记者采访,文中描述的“某投资客近期去炒大蒜小赚了一笔,因此大笔购金以分散风险”、“之前炒过一阵大豆、绿豆”等纯系该工作人员的凭空想象。 网络传播技术对“把关人”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中,“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必须经过记者、编辑、总编辑层层审核,强调媒体对新闻的把关,需要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角度审查。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总是首先经过少数的集中的“把关人”,再传播给分散的不定量的受众。而互联网使传统的控制把关权被分散了。由于互联网没有中心控制系统,没有全网的责任机构,除传统媒体网站外,许多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不像传统媒体一样有自己的新闻采编从业队伍,相对缺乏“把关人”。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其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呈现的新闻信息发布模式,传统“把关人”对新闻信息的选择与控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变成了自由的传播空间。在网络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与其受众的区别不再泾渭分明,更多时候受众也成了网络媒体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媒介即人”、“全民记者”的新观念。当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和吸引网民主动参与时,“把关人”的作用就会消解。网络媒体传播内容泥沙俱下,在对自身公信力造成影响的同时,还会因各种信息说法的增多,影响到受众对传统新闻媒介内容可信程度的判断。  传统媒体原已建立的一套健全的采写、编辑、审查的把关制度受到冲击,“把关人”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把关人”的传播理念受网络时代媒体环境的影响,把关责任习惯有所动摇。面对网络媒体繁复的信息,“把关人”选择、判断难度增加;“把关人”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播与控制信息向多元角色转换,成为集传播与接受、调整与变革为一体的新型网络信息调控者。《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2010年12月6日发布“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当夜,《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即在新浪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求以此为戒”。  网络生产方式对媒体原有流程的影响  传统媒体报道形式受网络的影响,正在发生根本改变。譬如报纸版面上现在常见的新闻链接即体现了报纸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借鉴、吸收与转化的尝试。报纸报道中也大量存在着将立体报道和全历史写作思维带入到新闻报道中的现象,规模报道涌现报纸版面。在报纸版面上常见将报纸上层次感不分明的新闻稿拆解成多条新闻稿,用立体的思维重新构架报道组合,报纸报道正在努力扩张报道规模来弥补信息量不足的劣势。报纸采用大量的感性符号,为适应读图时代的需要,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数量增多,像幅加大,组照正在大量采用。  这些借鉴,促进了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但有些方面也造成了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网络信息失真难以避免。报纸直接采用网络的稿件,又为虚假新闻“推波助澜”。在一些网站的BBS、“论坛”、“留言板”、“博客”页面上,有各种各样未经核实就被转帖的线索和信息。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小报小刊,为抢新闻,未经核实就将网上的信息“搬”到版面上。这些“信息”会被权威的网站转帖或被不负责任的严肃媒体“引用”、下载、刊播,最后引起一些更权威的传统媒体的注意而被刊载。由于人们信任严肃的传统媒体,觉得报章上刊载了从网络下载的新闻,似乎就是对其“真实性”的“肯定”。当这些未经核实的新闻以传统媒体尤其是以权威媒体刊播的新闻再次出现在网上时,受众就以假当真了,造成了新闻造假社会化,扩大了虚假新闻的传播市场。受众最终了解事实真相后,就会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并逐渐形成思维定势。  造假传假的现象正在借助网络技术、理念和生产方式侵入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有些新闻帖子为吸引眼球,故意制作严重夸张的标题,结果看后发现上当,大失所望,帖子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现在传统媒体有些记者、编辑为了使自己的稿件抓人眼球,大受“标题党”的影响,也开始在标题上“狠”下功夫。这些稿件,初看标题,耸人听闻;细读内文,大喊上当。2010年9月6日,一网友看到一个网帖,里面说“各地教材大换血”,便据此写了一条微博,随便说了一句“鲁迅大撤退”。9月8日,某媒体报道了这条微博,题为《网友热议高中课本大“变脸”》。然后,某门户网站置顶推荐了这篇新闻,并把标题改为《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 鲁迅作品大撤退》,随即被众多媒体引用。查看原帖,只有“各地教材大换血,将网络文章、武侠小说引入教材,撤换掉一批经典课文”寥寥数语,根本未提及“鲁迅大撤退”。  在新老媒体共存阶段,一个假新闻的生产模式已经形成:网上一条帖子先造假新闻,传统媒体毫不求证就以新闻的方式转载,然后网络再跟进炒作。传统媒体利用网络的快餐化和互动性,网络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你帮我传播,我帮你炒热。这样做,受伤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生态。网络娱乐化倾向对媒体传播态度的影响网络红人、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恶搞在互联网的大行其道使得网络文化逐渐消解为一种单纯的娱乐化。  受网络娱乐化倾向的影响,传统媒体的娱乐化、低俗化倾向也有所泛滥,媒体的权威性受到削弱。这种媒体娱乐化浪潮既有转型期媒体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具有媒体发展脱离社会现状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特征,导致新闻报道出现过度娱乐化与肤浅化倾向。一些媒体为了使新闻更具观赏性而给新闻穿上了娱乐的外衣,一味地追求娱乐或戏剧效果而抹煞了新闻报道的本来面目,有不少新闻报道都是围着明星艺人转,其中很多报道的是明星的绯闻、琐事等一些毫无新闻价值和意义的内容。一些媒体将窥探明星隐私,爆炒明星绯闻当作迎合少数读者口味的“法宝”。文化娱乐新闻等于明星绯闻,已成为一些报纸版面和娱乐频道不可言说的“规矩”,常常整版、大时段地炒明星的绯闻。还有一些电视媒体满足观众集体偷窥心理的需要,近几年播放的访谈节目,采用纪实加演绎的手法,把底层百姓的挣扎、眼泪、无奈赤裸裸的展示给观众。卫视的某些征婚类节目散布“宁愿坐宝马车中哭,不愿坐自行车上笑”等观点,对年轻一代的伦理道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从业方式对媒体队伍的影响  网络媒体,特别是商业网站一开始就是以公司的性质出现的,实现包括用工成本在内的运作成本的最小化,是它的企业管理要诀。同时,互联网正在成为老百姓的“自媒体”,普通网友从传播媒介的“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这些使网络媒体的从业结构根本不同与传统媒体。一些商业网站大量编发新闻,却没一个从业者正规受过必要的新闻传播培训。有一家全国著名网站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把他们新闻中心没有一个人经过新闻业务培训、但能编发广受网民欢迎的新闻作为经验介绍。而网络的从业结构和观念也影响着传统媒体的用工模式。传媒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对新闻稿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为数不少的自由撰稿人、新闻线人成了媒体稿件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人大多没有受过基本的新闻训练,没有固定职业,也不受管理和约束,基本上靠提供线索、撰写稿件为生。他们中一些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常常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而且“广种薄收”,一则稿件或打印,或传真,或电邮,发送数家乃至数十家媒体。一些媒体在新闻竞争中开设了报料有奖电话。有的线人为了获得奖金,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给媒体打电话,有的甚至添油加醋。如果不加核对,虚假新闻就有可能“登堂入室”。  在较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媒体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从业者,国内高校的新闻专业在一段时期内也主要是为传统媒体输送编辑记者。尽管网络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历史短,人才储备难以满足需要,招聘初级人才比较容易,但是找有经验的人很难。为了应对竞争和发展需求,网络媒体开始向传统媒体要人。采编人员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质量。譬如在日常采编工作中,一方面是漏题情况比较严重,许多重大的新闻题材往往落后于同类新闻媒体;另一方面是新闻内容的精细化较以前有所下降。即使采写以前的同类报道,但质量在专业化、新闻视角、权威性等方面有所下降。  传统媒体内部的人员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由于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经使得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越来越多技术含量高的手段在传统媒体广泛使用;传统媒体在学习网络媒体市场化过程中,媒体延伸产业的开发使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比例不断上升,而采编人员比例相对下降。传统媒体在招聘新从业人员时,受网络媒体的影响,由过去主招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改为招新闻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毕业生,这也使新闻传播业的专家队伍难以形成。
249 评论

摆脱拖延症

1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论网络“把关人”对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3 网络媒体电视行业的“黄金搭档”——小议网络传播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7/07 4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新闻界 2006/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网络媒体的文化属性及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学术交流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网络媒体当下的影响及未来的走向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浅谈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 消费导刊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网络媒体对文学走向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应当重视网络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党建研究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及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3/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试论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网络媒体与文化价值观——兼析网络影响和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 新闻大学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浅析网络媒体对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期刊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转变传播观念 融合先进手段——电视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声屏世界 2001/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网络媒体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对策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新著作权法对网络媒体的影响及其立法的不足 程序员 2001/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试论网络媒体对传统报纸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70 评论

坦丁堡的血泪

可以打个有趣的比方。当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传统商家需要作出改变,例如进军电商。但对很多传统商家来说,做电商是找死,不做,则是等死。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把传统媒体,例如报社,比喻为一个传统商家,其产品,当然就是内容了。对报社来说,做电商也就意味着拥抱互联网,面对更多更广泛的竞争。这,就是网络新闻兴起对传统媒体带来的直接影响。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这不再是以前人人注意力都集中在电视、报纸的时代了,电脑、手机端分去了人们更多的眼球。以前动则宣布日销量200万份的报纸,现在躺在报刊亭里越来越难卖得动;以前一堆商家排着队来要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现在报纸广告版面则是越来越少,你甚至不知道这些广告给了商家多低的折扣。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了,传统媒体拥有强悍的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搬上网络,不照样无敌于天下吗?非也。正如前面所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所谓机遇就是,由于网络及智能终端的崛起,媒体生产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机会被人看到,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从前根本买不到报纸甚至连电视都没几个台的广大农村,现在是一部手机可知天下事。在这样的情形下,传统媒体牛逼哄哄的记者编辑团队,其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正可谓磨刀霍霍向猪羊。然而挑战无处不在。传统媒体最可能的是,成也文笔,败也文笔。最强大的武器可以杀敌,也容易伤着自己。网络快时代,人人浮躁,人人都很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文采飞扬正儿八经的行文,可能压根没几个人看。而漫天飞舞星光熠熠的,反而是那些活泼逗逼无节操无下限的大白话网文。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发现,原来自己还得学习尝试另一种语言——互联网语言。纵然如此,不少传统媒体转型还是做得不错的,很多平台都能看到他们的发声,阅读量关注量也还可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养尊处优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面临了更大更广泛的竞争,个人草根都有完完全全声量压过一个传媒机构的可能。人人都是自媒体,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人们有了更多转动耳朵聆听的自主选择。这不是传统媒体的末路,这是全新的开始。

191 评论

张祝君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借助新的媒体形态,以其独具的传播优势,改变了传媒产业格局,加速"网络新闻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不仅推动了传统媒体资源的转型发展,整合与创新,同时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媒体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和新媒体特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新闻已经抢去了公众的眼球,进而开始削弱传统新闻媒体的用户群和剥夺传统新闻媒体的饭碗,互联网凭借着搜索引擎对海量信息方便快捷的搜寻检索,凭借着新闻可以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势,凭借着当今社会人们的办公和生活都越来越依赖电脑的信息化趋势,网络媒体在赢得了公众之后,开始反过蚕食传统媒体的阵地。网络新闻媒体是以公众为核心的新型媒体,在这种媒体中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公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逐渐成为信息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由于互联网络空间具有无限扩大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它又使公众对所产生的信息摆脱了纸张等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当互联网将广大的人民群众都网络在一起的时候,人民群众也将通过网络联合在一起并成为网络的一部分,用人们群众的思想和精神反过来管理这个网络世界。可以说网络新闻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与公众的关系,让公众也参与到了媒体的传播环节中。举个自身的例子,由于我自己也做自媒体,当写完一篇文章发布到网络后,会有一些读者比较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会转发这条新闻,这就参与到了新闻传播当中来。所以,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不仅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也让广大受众参与到了媒体传播中来,可以说是让“全民媒体”成为了现实。

88 评论

黑眼圈砸死你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当新世纪的曙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同时,新兴的第四媒体——Internet也正在异军崛起,这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 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在“第三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网络与媒体革命’)”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由于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面临一场革命。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一登上舞台,就显示了它的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也显示了它自身的激烈竞争性。 因特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因特网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正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迅猛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现在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个新网络与因特网相联,每过一个月就有100万新的使用者加盟。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许多省、市级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一批批广播电视网站雨后春笋般涌现。那么,这么多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如何面对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才能使自己在新世纪媒体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健康发展?这是非常值得广播电视部门领导和广电网站从业者们认真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的各自特性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探寻它们实现相互融合的发展前景及其方式、方法。 1 从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的特性及发展态势看融合的必要 报纸、刊物具有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而且几乎不受场所、环境等条件限制,即使在将来高度文明的社会里,人们还需要报纸杂志,所以它仍有其生存的空间。 广播的特点是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声情并茂,而且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条件的制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边干活边听广播。广播的不足之处是:稍纵即逝,这耳进、那耳出,不便于保存和仔细琢磨或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和广播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恰恰相反的倒是广播可以在网上播出。上网后的音频广播,不但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听众,而且还弥补了广播致命的弱点——看不到文字、不便于保存的严重缺陷。 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是当今社会拥有受众最多、最现代化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它除了具有与广播相同的优缺点之外,形象直观、老少皆宜是它的最显著的特点。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大容量和易检性,多媒体化及个性化特征,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电视媒体受网络媒体的冲击最强烈,因为,任何一个新兴媒体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应当是与它传播方式最接近的媒体——如同当年受电视冲击最大的广播一样,今天受网络媒体冲击最大的当是年轻的电视媒体。据上海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上网,上海青年对传统媒体的消费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少,35%的青年表示他们在听广播上的消费减少了, 4%的青年看电视的消费减少了。而且,这些年轻人大多为35岁以下、高中以上的“知识青年”。电视观众每天关注新闻信息的时间大多又集中在晚上的黄金时段,所以,先天注定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冲突性矛盾。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渐习惯适时从网上获取最新新闻信息。电视作为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将日益受到影响。但是,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电视作为文化娱乐工具的魅力犹存。 在各种媒体网站中,广播电视网站有其特殊性。因为,网络的特性可以弥补广播电视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等劣势,使之易保存、可点播。这相对于报刊、通讯社建立的网站,更有其拓展的空间,也能发挥其特长。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需要经过一个“起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它虽然兼备报刊、广播电视的诸多特长,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互为补充。笔者认为,尤其是广播电视与广电网站更应该抓住机遇迅速地联起手来,加快媒体之间的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奋力开创网上音视频广播的一片新天地。 2 加速融合、努力将“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办成前景广阔的新型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加快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已成为末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特网音视频广播(以下简称网上广播)作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正受到国内外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关注。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世界上已有94个国家的3000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广播业务。国内网上广播业务也有了快速发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或社会团体开展了网上视频广播业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开展了网上音频广播业务;建立文字网站的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已达数百家。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给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一个新天地。利用因特网所具有的信息丰富、传播迅捷、声像俱全、交换传播等特点,广播电视与其融合形成“网上广播”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网广播”众多的栏目可为受众提供众多的选择;广播电视可以利用因特网的互动性特点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及沟通,并加强国内外新闻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可利用网站庞大的信息源,调阅新闻资料、传送新闻稿件等。可见,“网上广播”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也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 目前,全球广播电视机构已纷纷上“网”,并日益显示出两者融合传播的新态势。广播电视媒体与广电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的“网上广播”、“网上电视”将迅速崛起,不远的将来可望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体。 3 广电网站和广播电视实现相互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初探 我国广电媒体的建站速度和网站规模远不及纸质媒体。而且由于体制、技术、人力、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广电媒体网站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既有网络特点,又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屈指可数。 2000年,在许多商业网站被淘汰出局的同时,广电部门出于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重组、整合等动力因素的影响,建站数量明显增多。据笔者考察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广电网站得知,广电部门建立的网站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别由电台、电视台与社会力量联办的网站;二是由电台、电视台内部开办的网站,附属于原媒体的母体;三是由省、市厅(局)或广电集团牵头创办的网站,它们与同级广播、电视媒体以兄弟相称。 纵观这些网站,特别是第一、二类网站,要么混同于一般社会网站;要么只是简单的栏目导游导视、局台概况、广电动态、主持人简介等名片式介绍;有的网站本来就是电台、电视台的附庸,由于人员大多来源于原媒体,故所办的网站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束缚,始终跳不出母体的框框,网络媒体的特征难以体现;办得稍好一些的网站,也只不过是广播电视新闻和主要栏目的翻版(网络版)。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空站、死站,真正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网站为数甚少。网络技术具有将信息的各种元素——声音、图像(照片)、数据、文本融为一体的特征。广电部门之所以要办网站,就是看好这一特性,才纷纷行动起来,目的是希望通过和网络的逐步融合,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传播阵地、社会影响和相应的经济效益。笔者思考认为,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融合的方式方法及其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加快融合的步伐,做到互为补充。广播电视可以从网络中下载有关信息、图像(照片)、资料,充实自己的节目内容,然后播出;网站可以将广播电视的视听节目转成文字和图片,上网传播。这样,既增强了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又增加视听节目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可以将音视频信息压缩上网,但是鉴于目前网上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可以多采用一些音频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音频节目的内容,让网民点击,供热心受众了解、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既弥补了广播电视的不可保留性,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区域更加广阔。 (2)争取广播、电视、广电报、网站多媒体联动,促进相互融合。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要尽可能多搞一些同步直播节目,也可以异步传播一些重点节目和重要信息。这样,对于网民来说,你今天没有听广播、没有看电视,却能从网上清楚地知道广播里说了些什么,电视里正在播出什么节目;对于广播电视受众来说,你可以不上网,却知道“网民”们的见解,甚至还可以通过主持人和他们进行交流。广电系统内部四种媒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断促进融合,信息传播的范围越广,影响力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 (3)增强互动性,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我播你听(看)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被动的接受方式;而互联网则不同,网民与网站、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在互联网上,视听受众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参与视听节目,突破电话热线交流的时空局限,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媒体和受众的良性互动,可以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亲和力。 (4)广播电视媒体可借助广电网站来包装自己,树立视听媒体的新形象。例如在网上开设导听导视、精典节目简介、新片预告等栏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形象策划宣传,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论坛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和广电媒体的知名度。 (5)在广播电视网站内建立广播电视信息资料库。将较为重要的播出节目制作成网页,并定期更新整理,以便受众查找、调阅、点播、复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播电视媒体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的弱点。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媒体如能充分认识广电网站信息量大、传播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一定会争取到网络化生存、发展的空间。而广电网站更应充分利用广电媒体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强化网站的互动性功能,让名记者、名主持人在网上与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并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及时予以报道,必然会大大提升广电网站的品味及其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只要我们广电部门的领导和广电网站的从业人员共同探索、并遵循网络媒体的规律和特点,着重在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提高网络宣传质量和时效上下功夫,在发挥广电特色上做文章,广电网站的吸引力、网民的点击率定能与日俱增,一批具有广电特色和权威的名牌网站就会脱颖而出。到那时,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必将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论文摘要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当新世纪的曙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同时,新兴的第四媒体——Internet也正在异军崛起,这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

    会吸烟的肺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论文题目

    广播电视和广电网站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当新世纪的曙光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同时,新兴的第四媒体——Internet也正在异军崛起,这已成为世人有目共睹的事

    会思想の萝卜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传媒对经济的影响论文摘要

    【内容摘要】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内正方兴未艾,且带有明显的美国实证主义色彩。而对此领域作前瞻性研究的欧洲批判学派,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形成了成熟而完善的

    狐狸猫fiest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3
  • 网络传播论文摘要

    网络新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新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被看作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无论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还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网站,

    蔻蔻妖妖柒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参考文献

    [1] 王晓玉 论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前景及发展对策[J] 民营科技, 2009,(02) [2] 马艳 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 今传媒, 20

    自飘自落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