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森海淼淼
首页 > 论文问答 > 跨国公司文化管理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水香蓝草

已采纳
///bjpd_bjwq/ 2005-10/28/content_htm关于跨国文化管理的思考回顾历史,人类和平的良好愿望始终没有阻止战争,人类社会特别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人类社会如何尊重差异,维护文化,建立对话,获得多赢,如何学会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何保证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和而不同的多元化和谐社会。总之,如何管理好我们全人类这样一个惟一的家园,将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一,人类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相遇论;二,跨国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利益学说;三,人类社会面临挑战的新型国际观;四,国际社会新型的中国发展观。一、关于文化相遇论这次在关愚谦先生主持的中欧文化论坛中,我吸取了很多营养,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在这个方面我总结一下参加会议的一些观点,很多学者主要提出了文化相遇论。跨国文化管理提倡和谐与进取的共存,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促各国文化的发展,其核心就体现了文化相遇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像在中国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文化相遇,其代表了中国社会演进从开放关闭再到一个不同的转型阶段。第一次文化相遇开始于600年前,我从近代史的角度来考虑,郑和下西洋为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开放的古典国际观;第二次文化相遇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为标志,中华民族面临着现实的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看待外国的世界,重新审视文化观念,当时抛弃了斯大福对于模式外事文化的态度,这个时代的文化相遇就成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发端,是中华民族思维观念上的又一次深刻变化,其意义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第三次文化相遇我认为是以邓小平推行的对外开放系列政策为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化开放的现代国际观。182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1949年,国民生产总值却仅仅占有世界总量的1%,这充分说明中国在近120年的发展中,由于闭关守国的政策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已经被边缘化了。所以第三次文化相遇,将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三次重要文化相遇,每一次文化相遇都迎来了新的一轮思想革命,每次变革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古代的主动出击、近代的被动挨打,最终演变为现代的互动双赢模式。有人讲,希腊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摇篮,提倡创新与进取,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提倡自律与中庸,像关先生曾经也讲过,认为西方人求争,东方人求善,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美,我认为非常重要。二、经济转型中的文化力学说科技力、经济力、文化力是三大重要因素之一。科技力是一定的,科技力是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活动中发展中的科技与经济产出,科技与经济结合度以及科技等等水平;文化力是指不同种类的文化在协同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中转化而来的力量,多数学者把这个文化力划分为精神文化力、传统文化力、知识文化力、人才文化力、制度文化力、行为文化力以及文艺文化力、信息文化力等等。所以,经济力和科技力我们把它作为硬件,而文化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它是作为一个软件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科技力、经济力为文化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力为科技力和经济力的发展提供了治理的支撑和思想的动力,科技力和经济力可以走向文化力,文化力反过来对科技力和经济力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像1980年以来,世界优秀的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今天下午我们专门有两场特别重要的演讲,很多世界跨国公司的企业家将云集到我们这个会场来进行演讲,就说明这些企业家首先是通过文化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管理,把这种管理理念引进到中国,这是非常重要的。三、在人类社会面临挑战中的新型国际观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人类的管理社会中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国家的统一性和民族的多样化;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与社会管理中的民族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三大挑战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也应该树立新型的发展观。一,21世纪作为各国相互依存的世纪,国际关系不可能通过战争得以根本的解决,和平、发展和合作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环境、经济、资源问题涉及了各国的共同利益,多边合作机制将成为化解国与国争端的重要方法之一。像最近的中国和日本,这样的问题都应该在这样的框架下得以解决。二,正确处理现代与传统、发展与继承的辩论关系,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继承的问题,改变人类社会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提倡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包括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节约型社会发展模式。三,解决国与国、企业和企业之间这种问题的最优途径之一,我认为就是重视跨国文化管理,跨国文化管理培训,能力的提高,这就是树立我们新型的国际发展观,它可以避免中外企业仅仅通过一些规则产生的经济摩擦。此外,新型的国际发展观对我们中国而言,也要特别关注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仅仅靠过去廉价的商品出售、低廉的工资,这是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新的国际观的。四、国际社会新型的中国发展观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外企在中国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了6000亿美元。但是,西方社会面对我们中国的高速发展,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中国文化论坛上是这样总结的,有三种论调,一种是危险论,一种是合作论,一种是观察论。其实,我们中国政府提倡的社会和谐发展就是对以上各论的最高回答。而跨国文化管理则是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要纠正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观,即中国的经济发展威胁了外国企业的就业。中国制造出口的产品中,实际上中国获得只有仅仅不到10%的原材料和人力收入。而外国企业在中国培养企业才是真正的获益者。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要进入中国,西方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与中国合作的就业机会。因此,与中国的合作,我认为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在跨国文化管理中不仅要提倡一种新型的国际发展观,也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新型中国发展观。实际上,跨国文化管理体现了国家、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对话、多赢,对于中国而言,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提倡文化交流和重视科技教育,才能真正在国际上立足。这样的关系我想大家可以看看有关的资料,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外国朋友学习汉语,这就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很多西方人的兴趣。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序幕已经拉开,经济国际化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同民族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回顾历史,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中国必将以积极的态度促进跨国文化交流。
333 评论

小胡子阿志

跨文化管理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它起源于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  早在古代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了海外贸易,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人、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更是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企业集团。当他们与自己文化环境以外的人们进行贸易时,他们就会对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以避免发生冲突并顺利实现交易。这些事实上就是在从事跨文化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不过这时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动完全取决于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们的个人经验,有关文化及文化差异与相似的研究也仅仅是人类学家的事。公司与企业还很少注意对文化及其差异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跨文化管理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兴起这一研究的直接原因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时的屡屡受挫。美国管理学界一直认为,是他们将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是他们最先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也是他们最先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管理实践并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因此他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应该是普遍适用的。然而,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实践却使这种看法受到了有力的挑战。实践证明,美国的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照搬照抄美国本土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到其他国家很难取得成功,而许多案例也证明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美国跨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美国人也不得不去研究别国的管理经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失败的原因,从而产生了跨文化管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除此以外,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企业管理的成功也是导致跨文化管理研究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管理日益明显显示出对美国和欧洲公司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明显感觉到了日本的压力,产生了研究和学习日本的要求。美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介绍日本从中总结出好的东西;另一种是联系美国来研究日本,进行对比┄┄经过研究,美国人发现,美日管理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如美国过分强调诸如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机构、财务分析这些硬的因素,而日本则比较注重诸如目标、宗旨、信念、人和价值准则等这些软的因素;美国人偏重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管理问题,而日本则更偏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对待管理问题;美国人在管理中注重的是科学因素,而日本人在管理中更注意的是哲学因素等等。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日本人并没有仿造美国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是建立了更适合于其民族文化和环境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远比美国已有的管理系统成功。这一研究结果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下管理行为的研究变得更加风行 首先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承认并理解各国之间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要重视对他国语言、文化等的学习和了解。这是增强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  理解文化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二是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企业派去当地的管理人员的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克服。如:因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互相传授和学习来克服;因生活习惯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来解决。只有把握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合宜办法。 其次,要辩证地对待文化差异,在看到其不利一面的同时还应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并恰当、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差异,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契机。如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总经理所说的:“我们企业内部的矛盾颇多,但这也有好的一面。我们在中国选择合作伙伴时,总是喜欢挑选一些与我们想法不同的合作者,这使我们经常发生意见的碰撞,这样不同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创造出本田新的企业文化。”根据这位总经理的体会,只要能正确对待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使其成为企业经营的障碍,反而会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此外,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要实行全员的跨文化管理。一方面,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而这种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于企业所有成员之中,通过企业成员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才能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则跨文化管理将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经营企业中,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可通过企业的产品、经营模式等转移到国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过熟悉企业文化的经营管理人员转移到国外分公司,因此全球化经营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必须要强调对人的管理,既要让经营管理人员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又要选择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分公司担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所有成员的文化管理,让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使全球化经营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138 评论

紫童vivi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197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出决议,此后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是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单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或合作经营,跨国公司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的企业成为他的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及其他经营的国际性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它是垄断财团通过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个由国内到国外,从生产至销售的一个超国家的垄断体系。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种政策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和社会效益引起世人注目。 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 这一点我们从跨国公司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配置,并把研究与发展、采掘、提炼、加工、装配、销售以及服务等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伸向世界各地,而把最高决策权保留在跨国公司总公司,总公司对整个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价格体系、市场安排、利润分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重大决策分担责任。 如果我们把1865年德国拜尔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开设的苯胺工厂视作为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那么,跨国公司至今为止已有130多年历史。1885年创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875年创建的日本东芝公司,1899年的电气公司,德国乐嘉文洋行等等,这些集团在19世纪末期就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在二次大战前,跨国公司的发展缓慢,其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下,跨国公司广泛发展。至1988年,跨国公司投资总额达9628亿美元,为当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0312亿美元的93%,全球已有2万余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它们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已超过10万家。近年来,由于wto的成立,更加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及其给企业和投资国带来的巨大经济决策,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制订各自的经营计划及措施。 跨国公司的管理也是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形势趋于稳定,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都在研究自己的管理之论。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对管理的研究也就日渐深入,如果把众多的管理之论加以分类,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之论;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资本主义管理之论;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管理之论。从目前看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七大学派,即管理的程序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以上这些学术思想形成了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的管理思想又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管理基础。 二、跨国公司向综合多种经营发展 虽然在19末期,很多跨国公司就营业额来说已经具有当今世界公司的雏形,但真正实行复数产品生产的产品结构的公司,也就是综合型多种经营的跨国公司,从七十年代以后才得以迅猛发展,其业务经营的范围形象地说,就是“从方便面条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和联合化学公司,联邦德国巴登笨胺苏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国柯尔兹化学公司,日本朝日化学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等化学工业公司。除了经营化学工业产品以外,还兼营制药、食品、化妆品、首饰工艺品、纺织、冶金、电子、化肥、农药、运输和旅馆业等各种行业。 多种经营给跨国公司营销带来极大的好处:(1)增强垄断企业总的经济潜力,防止“过剩”资本形式,确保跨国公司安全发展,有利于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而利润率的高低多寡取决于企业如何筹划和组织生产、销售与分配这三道前后相衍的运动环节,多种经营可以使跨国公司加强生产环节,进行低价值的投入,高价值的产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利润最大化。(2)有利于资金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各种生产要素和副产品的利润率。资金的投入必须带来良好的投资效益,这是投资的必然性选择,生产要素组合的合理、经济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国际间的生产要素组合也要优于一国自身。跨国公司就是国际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灵活而又高效的载体。(3)便于分散风险,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行业、种类日趋繁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在年度之间状况波动很大,占据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就不会因一项经营的波动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收益。(4)可以充分利用生产余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润。(5)能节省共同费用,增强企业机动性。 三、以开发新技术推动跨国公司的发展 高技术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引擎”,故跨国公司之间在这一方面展开了一场较大的角逐,更尖锐地表现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贸易的磨擦上。 (一)跨国公司在新技术革命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跨国公司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若要保持优势,或从一种优势向另一种优势,就必须在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跨国公司始终在新技术部门占领先地位,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如汽车、石化、制药和电子工业等,几乎全部为跨国公司的控制。 跨国公司注重于生产工艺的研究,每一个跨国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并得到政府大量财政资助,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用预算拨款资助了民用科研项目的1/4以上。 (二)跨国公司奉行特有的技术战略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从全球范围比较生产成本,选择最佳生产基地,以确保高额利润。首先,把研制的专利技术应用于母国的国内生产,垄断国内市场,并通过产品出口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其次,经过若干年后,再将新技术转让给设在其他发达国家里的子公司,取得当地市场的技术优势。再次,又过若干年后,再向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转让技术。跨国公司转让技术要考虑生产能力(或运用生产技术的能力),投资能力(或扩大生产以便利用扩大了的国内市场或出口市场的能力)和革新能力(它使研制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成为可能)。 四、跨国公司从利用价值竞争手段,转向非价格竞争手段争夺世界市场。 传统的价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 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商品包装及装璜、规格、改善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优惠的支付条件,更新商标牌号,加强广告宣传和保证及时交货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销路。目前跨国公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商品的非价格竞争能力;(1)提高产品质量,逾越贸易技术壁垒;(2)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商品性能,延长使用期限;(3)提供信贷;(4)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5)不断设计新颖和多样的包装装璜,注意包装装璜的“个性化”;(6)加强广告宣传,大力研究改进广告销售术。 五、跨国公司扩大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是指跨国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相互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交易关系。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重要性,不仅对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方式而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获得详细而准确的关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资料相当困难,但从所获得的不太多的资料中发现,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相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有以下特点:第一,一般来说,在研究与开发的密集较高的产业部门中的公司内部贸易,比研究与开发密集度低的部门高。公司内部贸易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是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从事海外经营活动,是因为它们在技术上和管理上拥有某些优势,而这些优势的获得往往是以付出高昂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为代价。因此为了保持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垄断优势,为了不使已付出的高昂的代价付之东流,将所有交易都在公司内进行,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构成主要是最终产品,其次是有待加工和组装的中间产品。经系统的研究证明,公司贸易的内部化率与产品的加工程度成正比关系,即产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其内部化率越高;反之,则内部化率越低。第三,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不依国际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化,而是采用转移价格的方式进行。这不仅是公司内部贸易区别于公司间贸易的一大特点,而且是跨国公司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程。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除了有更大发展之外,在未来10年还将会出现三种趋势:按“国际化经营三阶段”论,专家认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早已跨越了以“物”为中心,即商品进出口部门展开国际交流的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处于此阶段。大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进入所谓“当地化阶段”,即就地产销、设立据点的第二阶段。只有少数跨国公司已达到第三阶段,即国际分工阶段。据预测,新世纪将有大批公司进入第三阶段,即跨国公司的人才、物资、钱财、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倾向于效益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最终成为“无国界企业”。 美、欧、日三方跨国公司“三足鼎立”雏型已见眉目,今后将是他们演绎“三国志”的时代参考资料:陈晶瑛《论跨国公司的主要经营特征》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论文

    朋友,从你这标题来看:奢侈衣服品牌的跨文化管理,应该不好写议论文的。如果你在企业上班,这类题目应该写报告或者规划管理。因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你这标题

    自由自在的GUCCI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论文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正趋向国际化,全球化,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大越紧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许多企业冲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建立自己

    麻酥酥Jessic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跨国公司文化管理论文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

    糖果屋de芒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论文范文

    你可以去看下(现代管理)、(服务科学和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的参考范文吧~

    青木震雷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7
  • 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论文选题

    酒店的跨文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当地的宏观经济:从证据、经济、法律、科技等概况上综述。2。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否酒店有环保概念?是否酒店有节能、

    狮城*青云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