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3

今日风向左
首页 > 论文问答 > 书法艺术论文3000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zidoumei

已采纳
在我看来,学篆隶书法有五难。其一,今天距篆隶的原生时代太过遥远,很容易造成难以穿越的历史隔膜,相差二十岁就有“代沟”,差两三千年又会怎样?最典型的现象是学习篆隶书法较好者能规模其形,较逊者连形都把握不好,更不要说神意、古雅了。至于好的个性与创新,尤为麟凤之属。其二,在篆隶的原生时代,古人没有留下关于技法、审美的任何文字说明,后嗣承习的过程中偶尔有只言片语的书论,又往往不关痛痒。今人对篆隶古体的认识,大都出自清人散断的题跋、评论与书写体会,这对了解各种学习范本所代表的处于原生状态的篆隶书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其三,后人对那些处于原生状态的篆隶书法作品所做评述,都是根据金石拓本的审美经验,而金石文字无不受到书制工艺的影响,具有“二次完成品”的属性,不能准确的反映书写的真实状态。再则,古人的篆隶审美和技法总结,同样有隔膜,而表达见解的方式和用语,经常要借鉴来自时尚篆隶或楷行草诸体的经验感受,其中的误差与谬误自然不在少数。其四,在篆隶所处的原生时代,文字的实用是第一位的,美从属于文字规范,人们还没有纯为审美的艺术需求,更不会想到如何在作品中投入自我。那么,三代秦汉为数众多的篆隶经典作品及其丰富多变的个性风格是怎样形成的?传统书学思想中的“达性抒情”、“字如其人”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命题在它们那里是否能够体现?如果能,古人是怎样做到的?如果不能,这种理论上的缺陷应该怎样看?后代名家的篆隶作品又应该怎样看?二者之间有多少可以证明的异同?其五,迄今为止,后人对篆隶原生状态中的各类作品所做的总结和评述,有多少符合历史的真实?其中有多少东西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临帖与创作实践?例如,怎样取法,怎样在“与古为徒”的同时来避免与时尚脱节,怎样在古今之间明确自我等等,都存在问题。我是一面读书、读帖、读所有的出土文字遗迹,一面思考、研究和习字,并随时修正认识,改进方法,把学术和艺术融合为一。 我提出“原生状态”的概念,旨在区别于后代的承习与变法,排除后人见解的干扰,直接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追循其历程,体会原滋原味的种种探索和创造。也就是说,后人的见解可以给我们启发,也能影响我们的独立思考而先入为主,使作品中某些特有的意味被过滤掉,或是出现较大的偏差。例如,清人评说汉碑八分隶书,只关注具体作品的美感风格,从不深究其由来。当然,这里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因素,我们只择其最具普遍意义的一个简单现象来加以说明。成公绥《隶书体》前半部分称述楷书,后半部分论说隶书: 若乃八分玺法,殊好异制,分白赋黑,棋布星列。设计知识资源网 意思是说上石的八分隶书有别于书简的形式,它们要像摹刻玺印那样均匀地分窠而为方格界栏,其章法布白有如棋盘布子或星宿排列那样秩序井然。成公绥是西晋人,去汉未远,仍置身于八分铭石的风尚之中,自然熟知甚妙。那么,他为什么要强调划分界格这种粗浅的常识呢?试想,汉人书简字形皆扁,书碑皆方,二者明显有别,其关键就在于书碑有格,是长方格规定了字形的结体。推衍开来,字字撑满界格者如《景君》、《裴岑》等波挑收敛,波挑开放者字形缩小而形成宽大的字距和疏朗的章法布白。其它如整齐字形、规范蚕头雁尾等种种碑刻书法现象与原委,也都与界格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了。由此可见,清人的篆隶见解缺憾甚多,而今天的创作仍在延续其作品形式,必然是因陋就简,使学习古法疏于肤浅和空疏。我把三代秦汉书法史研究的心得逐渐转入临帖与创作当中,得出许多异于前贤、时人的体会,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功夫容或未至,而见解上已经不必后人了。 这样说,前提是要有能力进入上古的篆隶世界,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社会生活、处于不同阶层和位置的人群之所想所乐所尚。如果只有一般的艺术直觉和审美经验,即很难完整地解读那些作品。我原来的篆隶起手都学清人,也相信他们的观点,后来硕士、博士都攻读文字学,观看、摹录古文字篆隶字多了,体会也大异于从前。再后搞起书法史与书法批评研究,才真切地感受到徜徉于篆隶原生状态中的愉悦和收获,想问题、看作品也往往会与众不同。这样,我从通观古文字篆隶遗迹入手,进行经常而大量的摹习,同时验证于现代展览需求的创造和个性变化,反反复复,亦古亦我,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这种学习和探索。 我学篆隶,主张博瞻约取,明确自己所需,临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弄清楚其目的,也就是要从中汲取什么。有一些作品我可以研究,但临习却不碰它们。这包括:大家都学的不碰,以免“下笔便同众人”;有程式化特点不碰,如李阳冰一路的玉著、铁线小篆、汉《史晨碑》等及三国魏碑唐碑隶书之类;装饰性书体不碰,如战国中山器、吴《天发神谶碑》、北朝至唐代墓志盖文等,以免堕入画字者流;个性风格鲜明或有习气的不碰,如赵之谦、徐三庚、李瑞清、吴昌硕等人的大小篆,郑盙、金农、伊秉绶、陈鸿寿等
237 评论

此夏若空820

1.《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试论“生活美学”何以可能》,《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3期转载,8000字2.《当代“大地艺术”的自然审美省思》,《哲学动态》2005年第8期,8000字3.《试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内在结构》,《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8000字,《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转载4.《实践与生命的张力——从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着眼》,《人文杂志》2004年第6期,8500字,《中国学术年鉴》摘要转载5.《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6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4年第11期转载6.《“生活的”实践与“实践的”生活——从现象学解读马克思的经典美学文本》,《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0000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0期转载7.《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美学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之间——试论文学活动中的“复合间性”》《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8000字,《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1期转载9.《从现代汉语反思文学理论的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6000字10.《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本体论》,《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艺术学”第三辑,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10000字11.《深描20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学》,《民族艺术》2004年第4期,10000字12.《百年中国美学反思的“再反思”两题》,《美与时代》2005年第1期,6000字13.《存在主义东渐与中国生命论美学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8000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转载14.《美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哲学年鉴2004~2005》,8500字(第二作者)15.《透视美国流行音乐产业》,《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00字16.《论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意蕴》,《河北学刊》2002年第3期,8000字17.《论文化全球化》,《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8000字18.《交往方式的变革——互联网的社会后果》,《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学术文摘卡·哲学》2003年第3期转载,8000字(第二作者)19.《商业设计文化的美学批判》,《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8000字20.《设计应融合“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美术观察》2004年第8期,3000字21.《文化相对主义与东方美学建构》,《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9年第11期转载22.《游戏本体、观者参与和存在扩充——伽达默尔现代解释学的艺术真理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23.《中国绘画审美的“时间意识”》,《东方丛刊》2000年第3期24.《〈活着〉两种——从余华小说到张艺谋电影的审美嬗变》,《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5.《走向多元化的本土文学》,《鸭绿江》2000年第5期。26.《文史古今的“视界融合”》,《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27.《病树前头万木春——评“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史终结论”》,《美术》2002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1期转载28.《巍巍三峡史诗 拳拳爱国深情——记〈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创作座谈会》,《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3年第2期转载29.《从“伦理实体”到“酒神冲动”——黑格尔与尼采悲剧美学比较》,《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30.《东方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价值观》,《新世纪价值观——中日学者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1.《重思“人文精神”》,《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第二作者),《学术文摘卡·哲学》2001年第1期转载32.《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33.《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6期。34.《个人·交互性·社会》,《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增刊35.《“公域交往”与“私域交往”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36.《分析美学在中国》,《中华读书报》2001年37.《网络美育》,《天津日报》1999年7月14日38.《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年鉴(2001)》,哲学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39.《2004:〈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报》2004年2月20日,1000字40.《美国文化产业何以雄霸全球?:一种文化经济学的透视》,《中国文化报》2004年7月30日,3500字41.《美国文化产业透视》,《今日信息报》2004年8月21日,3000字42.《综合的美感 综合的创新》,《中国文化报》2004年10月26日43.《后现代的一种视域:思想与文化的交锋》,《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7月29日,3000字44.《大学:行走在人文“殿堂”和学习“公司”的夹缝》,《中华读书报》2005年9月21日,3000字45.《大学理念:新旧两种版本》,《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4000字46.《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文艺报》2005年9月22日,2000字47.《师的“家”和他的“背景”——追忆王朝闻先生》,《艺术评论》2005年第3期,2500字

176 评论

假小肥仔

艺术鉴赏论文以论文中心为基础,展开论述,主要阐明它的艺术价值重要性

125 评论

吴珊珊珊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88 评论

monmonfxwen

这要看到书法才好说的,

338 评论

陶小唬同学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    《芳托马斯》的主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叫芳托马斯。他入室盗窃,诱奸妇女,抢劫银行,无恶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贴满缉拿文告。但是芳托马斯狡诈异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有高超的易容术,从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飞檐走壁;他精通缩骨术,能从极小的缝隙中飞身而过。他经常与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化装成绅士出入于酒店、旅馆与赌场,时而与政要侃侃而谈,时而与贵妇逢场作戏。总之,这是一个半魔幻半真实的风流大盗。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于向愚蠢的官僚机构挑战,具有超现实的魔力。    《受威胁的凶手》就是芳托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关于马格利特的介绍网上可查,不在此赘述。接着返回原画上,整张画面,二名手持简单工具的侦探,一具赤裸女尸,一名穿着讲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围观者。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脑中便充满各种诡异的问号:谁杀了那名女子?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到底是谁?那两名侦探为何手持如此简单的抓捕工具?三名围观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宽松,若马格利特真的是在画芳托马斯的话,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就应该是那位风流大盗了。刚刚做完案的他正在准备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门口的两名侦探正在等待时机,或许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对名声大作的芳托马斯不敢轻举妄动,面部表情极其凝重。三名围观者目睹一切后,惊愕、忧郁尽显脸上,一切一触即发。而画家更是将看画人的视角至于这一切发生的最近处,整个场面令人紧张不已。    可是画家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已经发明了留声机的年代,两名侦探还手持木棒、绳网,意图逮捕芳托马斯如此这般的江洋大盗,画家拿我们顽固。愚蠢的官僚机构开了一把涮。    老师也讲到过,整幅画人物的面孔全是马格利特,听到时很是迷惑。为何要将自己画成所有人?是技术,用以构成魔幻感么?以哲学绘画著名的画家应该不止有这点想法吧?我这样猜度着。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围观者是我,执法者也是我。画家这么画到底是为什么?    画家画这幅画的时候,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画家的绘画对象,表现手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观念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画家本人也从一只烟斗开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观念和形象分离开来,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发人深省。用绘画把“是”与“不是”这个哲学问题表达出来。而以上各种主义发展到达达主义反传统,反艺术之后,不论是艺术,还是道德都需要一种颠覆,杜尚用他的作画颠覆了艺术形式,那马格利特这幅画就是对道德的一种颠覆。画家崇拜芳托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机构于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画职业上,画家却扮演着那两名侦探式的人物,理性,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画家扮演着别人生活的围观者,或许自己也是受害者。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须谴责的,围观者是完全无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样代表着绝对的善恶,而是随着人性的胶合越来越暧昧不清。我们的自私,冷漠不再是无事者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这也正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对观念的改变和诠释。改变和诠释建立在艺术家大量的思考上。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艺术氛围回到了比利时,自己一个人思考,用画笔去诠释,虽然在美术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却也画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画总以哲思出名,比例的夸大,主题的诡异,思想的深奥,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脚步,被印在钞票上的《天降》,我倒觉得远不如他《窗》系列那组画来的动人,画布遮挡住窗户,画上户外的景象,真实是什么?画家用这组画来拷问我们。与其说马格利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画家,我到是偏向于把他归为现实派的思想,魔幻的表达手法。他和达利不同,达利执迷于如何表达潜意识,但是马格利特却表达着现实,用魔幻拷问着现实。对于常规,大多数人选择默认,而马格利特却用自己的画笔拷问着这些大家默认的东西。以哲人的身份画画,这就是我想说的马格利特。【参考书目】: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刘云卿 广西大学出版社 《现代主义绘画解读》 孙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罗斯玛丽•兰伯特(英) 译林出版社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张延风 百花文艺出版社 《奢华的冒险-现代艺术的消解与重建》 张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英)

252 评论

相关问答

  • 书法艺术论文3000字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

    edward1015 5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书法艺术论文3000字作品

    话说唐人喜欢在写墓志的时候贴金已不是新闻,墓志铭中各种隐恶扬善、粉饰乾坤、无中生有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唐人自己对此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大凡为文为志,纪述淑美,莫

    金牌大素包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书法艺术赏析论文3000字

    这种论文最好还是自己写下,需要什么材料可以网上搜索

    二月的小桃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书法艺术论文3000字怎么写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

    樱桃啃丸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书法艺术论文3000字作品欣赏

    在我看来,学篆隶书法有五难。其一,今天距篆隶的原生时代太过遥远,很容易造成难以穿越的历史隔膜,相差二十岁就有“代沟”,差两三千年又会怎样?最典型的现象是学习篆隶

    激动的小胖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