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8

兔兔我要幸福
首页 > 论文问答 > 热带地理投稿经验总结英文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着的梦想

已采纳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256 评论

小演员王沁曦

热带医学杂志》 收录发表的论文涵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主要领域所涉及的地方病、传染病学研究成果,突出热带医学特色。 1.交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练、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不得一稿两投,来稿应附有单位介绍信。每篇论据或综述的篇幅一般4000~5000字左右,具特别重要价值的论文不限字数;实验研究、防治经验、调查报告一般在3000字左右。2.文题 力求简明,充分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应符合英文习惯。3.作者与单位4.各类文稿的写作格式(1)论著 由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部份组成。(2)综述 摘要、正文、小结、参考文献、英文题目。(3)综合报道 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展望、小结、英文摘要、参考文献。(4)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调查对象(或一般情况)与调查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5)疾病防治 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6)病例报告 摘要、关键词、前言、病例报告、讨论、致谢、英文题目。(7)简报或快报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致谢、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关键词。(8)其它版面 人物/单位介绍(可附照片)、药物介绍、学术会议纪要、消息(如会议消息)、管理工作经验等栏目按自然段写作。(9)教学论文 按论著格式写。 来稿打印一份寄编辑部,然后用E-mail形式发到杂志社邮箱。稿件处理 来稿一般在2个月内可收到回音,并在9个月内发表。如要求提前发表请特别说明。回修稿件应在1个月内修回,否则视作自动撤稿。请自留稿件,对不采用稿件恕不退回。不论是否采用,稿件寄交时要同时交稿件处理费40元;待发表稿件将收版面费;稿件发表后将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2册。

229 评论

amandawei201

亚洲世界之最,死海最低点,珠穆朗玛峰最高点,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青海湖,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美洲,最长的山系科第罗拉山系,左右为高山中间为平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30 评论

姹紫嫣红NEI

1.表现: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El Nino 西班牙语即“圣诞之子”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因此宽广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1℃所用的热量,便足以使其上面5000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的四分之一,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2.规律: 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至7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3.影响:(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强。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动。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来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关系。(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霍乱、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东方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也都与厄尔尼诺有直接的联系。(5)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沙丁鱼)为原料的鱼粉业出现萧条时期,厂房倒闭,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料。于是,大豆价格也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强大的厄尔尼诺暖流,给世界经济的某些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6)生命财产损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滥,造成600人死亡,损失达5亿美元;同时,引起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和严重干旱,使400人死亡,损失达30亿美元;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引起世界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4.对我国的影响:(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1997年华北主汛期的降水量为46年来第二个少雨干旱年。(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数比常年少。5.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补充):(1)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2)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3)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6.启示:(1)人类的认识的不断进步的。人们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从单纯的海洋现象到海气相互作用,又到气候异常的信号,眼界不断扩大,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最初秘鲁渔民看到海洋生物暂时消失、鱼类死亡以及陆地上荒漠中的生机,而给暖洋流冠以“圣婴”的美名。而现在的统计却是每次厄尔尼诺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但对“暖冬”是褒还是贬却又不能立即作出明确的判断。(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还注意到厄尔尼诺期间,暖流代替了上翻冷水,直接导致浮游生物消失,随之鱼类减少,又使以鱼为饵的鸟类死亡或迁徙,鱼粉、鸟粪的减少,引起肥料与动物饲料(鱼粉)的短缺。随之作为饲料代用品的大豆、以及依赖饲料的鸡禽价格猛增……。例如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年,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同时日本、美国的大豆价格随之上涨3倍以上。如果再考虑菲律宾因干旱引起椰子价格上涨,随之肥皂、清洁剂原料的短缺……,最终超越了气候异常的领域.而进入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讨论。(3)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现面对的是一个地球系统.一个包括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几个圈层的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厄尔尼诺等这些发生在这个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正是地理工作者的优越。

256 评论

哈鲁咕噜

研究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领域。通常所说的热带是指地球南、北回归线(23°27′)之间的地区。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结构和洋流等的影响,气候带并非严格按纬线方向分布。因此,热带范围因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例如:在北非,由于受干热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热带范围超过北回归线;在中国南部,因处季风区,冬季寒潮可影响到南海北部,热带范围在北回归线以南。

242 评论

相关问答

  • 热带地理投稿经验总结英文版

    研究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领域。通常所说的热带是指地球南、北回归线(23°27′)之间的地区。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结构和洋流等

    雯雯闯天涯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热带地理投稿经验总结

    研究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领域。通常所说的热带是指地球南、北回归线(23°27′)之间的地区。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结构和洋流等

    美丽的大蒜君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热带地理投稿经验总结英文文章

    研究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领域。通常所说的热带是指地球南、北回归线(23°27′)之间的地区。由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结构和洋流等

    念念121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热带地理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1980年创刊,2007年始为双月刊(逢单月3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的地理学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

    快乐的森蝶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热带地理投稿经验介绍英文版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

    包子baozi2015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