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4

劳伦斯仿古砖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陈文芝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羊羊小P

已采纳
The contribution 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ductivity changes within China, 1991–2007, Wei Zhao, Lin Liu, Ting Zhao,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Volume 16,Issue 2,June 2,June 2010,Pages 121-130*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disparity in East Asia, with Hamaguchi, N,the Economics ofEast Asian Integrationby Masahisa Fujita et al (),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 2011, P397~ Emerging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RIETI discussion paper,March 2011 11-E- China’s WTO Accession: commitments & prospect,Journal of World Trade,N2, V 32, 51–75, ODI and Home Country's Industrial Upgrading: Mechanism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with Jang Do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M N 11-E-Dynamic Externalities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amongChina's top three (with ZHAO Ting),RIETI discussion papers, N 2012, N12-E- Producers' Service Improvements and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When Taking Trade Costs as a Mediator Variable: Mechanism and evidence fromChinaRIETI discussion paper, (with ZHENG ), N 2012, N12-E- 异质性:城市分层与中国城市化选择,《新华文摘》(封面文章),2013(23):47-50(原载《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9期34~43页)劳动成本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赵伟、钟建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第11期 区域开放与产业集聚:一个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模型,赵伟,王春晖,《国际贸易问题》,2013(7):38- 贸易成本论:NEG视野的综合与分解,赵伟、郑雯雯,《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3):83~ 新新贸易理论难以构成贸易理论演化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1月11日A06版(经济学专版)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经济战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012(7):50~ 中国经济能实现从无衰退粗放到无衰退集约吗?——全球视野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科学战线》2012(7):49~56。 异质性、出口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赵伟、韩媛媛、赵金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V32(4): 5-15* 工业化-产业集聚与制度演化:浙江模式再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期。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后冷战以来绩效与分析框架,《当代亚太》,2011年第1期。 当西方理论遭遇“中国情景”一体化与集聚“混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7日第9版。 工业化与城市化:沿海三大区域模式及其演化机理分析,(原载《社会科学战线》);《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0年第2期。 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赵伟、赵金亮、韩媛媛,《世界经济》,2011(4):62~79* ODI与母国产业升级:先行大国的经历及其启示,赵伟、江东,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9):56-65(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6):2-10) 市场重心变化与制造业空间重构:小企业视点的分析与实证,赵伟,郑雯雯,《国际贸易问题》,2011(11):157~ 外向FDI与中国产业升级: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赵伟、江东,《浙江大学学报》,2010(3):116-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0(8)转载。 市场一体化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变化趋势研究,赵伟,张萃,《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9(2):18- 制造业区域同构抑或异构:两大三角洲层面的分析,赵伟,张萃,《经济学家》,2009(4):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中国因素:多视野的分析与判断,《当代亚太》,2009(2):93-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张萃、赵伟,《国际贸易问题》,2009(9):89- SLI模式: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一种理论解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08年第18期(原载《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6期)。 工业化与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辽宁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 对外贸易、FDI对中国农民收入分化影响的实证研究,赵伟、赵晓霞,《国际贸易问题》,北京2008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6):67- FDI与中国制造业集聚: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赵伟、张翠,《经济研究》2007年第11期。 长三角经济:一个多层次核心-外围综合框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区域开放之制度转型与经济增长效应:一个研究纲要,《求索》,2007年第3期。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省际差异及其结构分解,赵伟,何莉,《经济地理》,2007年第2期。 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由实证而理论的最新拓展,赵伟、李淑贞,《国际贸易问题》,北京,2007年第7期。沉没成本与出口滞后,赵伟、陈文芝,《财贸经济》,北京,2007年第10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几个基础而现实的论题,《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论点摘编”,159-160页;人大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F22)转载(2007年第7期)。 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历史视野的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北京,2007年第2期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异: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拓展分析,赵伟、李芬,《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赵伟、古广东、何元庆,《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机制的分析,赵伟、马瑞永《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多层次多视野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赵伟、何莉,《财贸经济》,2006年第9期。 贸易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综述,赵伟、马瑞永,《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N5。 人力资本与跨国收入差距研究的新进展,赵伟、汪全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赵伟,汪全立,《中国软科学》,北京,2006年第4期。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赵伟、马瑞永,《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2期 中国区域金融增长的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测度,赵伟、马瑞永,《经济地理》2006年第1期。 大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决定因素―一个基于平价条件差别的视角,赵伟、程艳,《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期。 满洲里对俄边贸:现状与问题,赵伟、应艳、赵婷,《浙江经济》,2005年20期,《人民网》转载。 采购商驱动全球价值链与温州鞋业国际化,赵伟、秦政强,《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4期。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赵伟、马瑞永,《统计研究》,2005年7期。 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王必达、赵伟,《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测度中国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赵伟、徐朝晖,《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8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几个认识误区与可行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复印资料《乡镇企业研究》(复印),2005年第10期,200510。 测度中国省域经济“二重”开放,赵伟、马瑞永,《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8期。 我国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区际国际贸易,赵伟、何元庆,《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4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评价与路径建议,《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8期。 盯住汇率的可持续性:一个基于汇率预期的分析框架,赵伟、杨会臣,《世界经济》,2005年第7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向预期,赵伟、古广东,《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对外开放程度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赵伟、何元庆、徐朝晖,《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6期。 世界经济中期发展前景与“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产业转移方式的动态均衡研究——基于“泛珠三角”的研究,赵伟、汪全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知识产权保护与外国直接投资——基于中国的实证检验,赵伟、吕盛行、管汉晖,《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3期。 贸易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赵伟、管汉晖、吕盛行,《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2期。 加入WTO的制度变迁效应——基于产业组织的分析,赵伟、黄上国,《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中国彩电企业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赵伟、管汉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8期。 “外源化”及其经济学分析,赵伟、周飞燕,《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2004年第8期。 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最新进展及启示,赵伟、管汉晖,《财贸经济》,北京,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11期转载。 当代跨国并购浪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赵伟、古广东,《国际经济合作》,北京,2004年第10期 “温州模式:作为区域工业化范式的一种理解”,原载《社会科学战线》02年1期,《新华文摘》转载,2002年第5期。 从国际化到区际化抑或从区际化到国际化:两大三角洲区域开放路径比较,《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2期。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外贸政策,赵伟、陈勇,《亚太经济》,厦门,2003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4期转载。 产业结构、要素禀赋与中日贸易模式,赵伟、贾玉平,《浙江学刊》,杭州,2003年1期。 履行加入WTO承诺与中国制度变迁,赵伟、黄上国,《浙江大学学报》,杭州,2003年2期。 浙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区域经济重构,《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1期。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问题与格局,赵伟、严浩坤,《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6期。 区域开放:中国的独特模式及未来趋势,载《浙江学刊》,2001年第2期。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比较优势与规模预期,《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环境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F107)2001年第1期。 美国外贸:“新经济”背景下扩张的主要特点,《亚太经济》,厦门,2001年第3期。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浙江社会科学》,杭州,2000年第1期。 加入WTO,中西部地区何以应对新挑战?《江淮论坛》,合肥,2000年第3期 企业并购与政府干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赵伟、邓曲恒,《浙江学刊》,杭州,1999年6期。 现代竞争政策:基本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浙江社会科学》,杭州N5。 欧盟自由贸易区的东扩、南展及其经济意义,《浙江社会科学》,杭州,1999年第1期。 经济全球化:我国从中得到的利益与面临的问题,《国际经贸探索》,广州1999年第1期。(《CUPA》N3转载)。 中国外贸:扩展的动力及面临的选择,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 美国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溯源,《杭州大学学报》,N 4。 中国入世贸:久拖不决的成本与利益,《世界经济研究》(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N5)。 外部约束:中国两种工业化区域模式扩散的主要障碍,赵伟、黄先海,《中国工业经济》,北京,1997年11期。(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大国规模:中国外贸长期增长与管理的新环境,《国际贸易问题》,北京,1997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三个特征,《世界经济》,1997年10期。 日本宏观经济政策——90年代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其走势,《经济学动态》,北京,1997年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市场导向:中国今后引进外资的长期思路,《浙江社会科学》,杭州,1997年4期 凯恩斯主义抑或货币主义——90年代美、英、日三国经济政策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上海,1997年第2期。 制度创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国际贸易问题》,北京,1996年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我国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战略选择,赵伟、孙玉霞,《经济学家》,成都,1996年3期。 新兴证市:近十年的发展及其引出的问题,《世界经济研究》,上海,1995年第5期。 从东亚模式简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亚太经济》,厦门,1995年6期。世贸组织成立前后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的形势与对策分析,赵伟、潘未名,《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1995年7期。 中国引进外资的技术选择,赵伟、潘未名,《国际贸易》,北京,1995年1期。 英国私有化:90年代的困境与前景,《欧洲》,北京,1995年4期。 90年代英国私有化的困境与前景,《外国经济与管理》,上海,1995年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转载。 统一市场下的欧共体区域政策探析,《欧洲》,北京,1994年4期。P 100- 重返关贸对中国总体经济之影响,《社科纵横》,兰州,1993年2期,P 94-97。 体制转型进程中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与政策困境,《区域经济研究》,成都,1993年第2期,P 45-47。 简论日本的竞争政策,《现代日本经济》(吉林),1993年第1期,P 26-29。 略论西方国家的货币调控手段,《兰州大学学报》(兰州)1993年第1期,P 58-64。 欧共体的区域差异、经济政策及其一体化发展,《西欧研究》(北京),1992年第6期,P 30-37。 城市化研究与发展经济学,《中外城市研究》,兰州,1991年第1期,P 119-126。 英国竞争政策研究——沿革与变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1991年第4期,P47-52。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化道路初探,《兰州大学学报》,兰州,1983年第3期。(除写明合作者外,其余皆为本人独著)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浙江大学教授个人主页。
284 评论

joyzhou512

【本科毕业论文大纲】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要求列出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论文的具体格式详见电子版范例。)三、导师导师主要由法方教师担任,具体安排由法方学校负责。我系教师负责论文的最后评阅和评审。四、关于对文献的合法使用的要求

277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陈文芝

    The contribution of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to productivity changes within Ch

    乘风秋夜 1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

    What Is International Trade? If you walk into a supermarket and are able to buy

    jessica8918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课件

    我曾经做了一个关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PPT,题目叫做“全球危机背景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我是政治类专业,但是这个话题还是涉及了很多经济学的知识的。    

    chetcn0948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Cupnightsk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国际贸易文献导读电子版

    国际贸易pdf    链接: -creZ6tEgHjGhbw 提取码: 94sw

    核桃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