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0

美丽苗条龙龙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1ttleJuan

已采纳
可以根据染色馒头事件做一论述,写一下关于食品安全,及其预防问题。
284 评论

陈好好很好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研究的内容及作用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称为营养。食品营养和卫生是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它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营养学是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它除了如何使人类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取得最合理的营养素之外,主要研究:(1)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2)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3)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营养与膳食问题,不同年龄、生理状态以及不同活动(劳动)强度时的营养素需要量和食物供给量等;(5)营养与疾病的防治问题;(6)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人在不同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当人类摄入必需营养素的量不足时,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发生营养素缺乏,长期营养素缺乏就会引起营养缺乏病。人体营养素不足首先发生生物化学变化,然后出现生理功能变化,最后出现病理变化。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食品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1)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食品卫生学总论);(2)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3)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及食品卫生质量鉴定;(4)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如果人体摄取的食品由于变质、污染或其它原因而含有某些有害的生物(细菌 、霉菌、寄生虫、昆虫等)、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传染病、食物中毒、寄生虫病、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癌症甚至使后代出现畸形和遗传突变等。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范畴,二者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为提高食品质量和卫生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方面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此外,营养与人们的智商、身高、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就是告诉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才能更好的保证身体健康,营养素摄取比例不当、摄取不足或营养素过剩,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致命的十种疾病中,有六种与饮食有关,即心脏病、癌症、中风、动脉硬化、糖尿病和肝硬化,所以讲究科学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强盛的问题。作为食品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卫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与生命。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大量工业三废污染、农药污染及残留,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食品污染,种类繁多的污染物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目前已发现由于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而导致的疾病有50余种。全世界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亿多人,我国就有近亿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占死因前三位的疾病是肿瘤、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这些疾病与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全国每天死于慢性疾病的约3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70%,由于慢性疾病引起死亡使全国潜在的寿命丧失63%。由于环境因子及食物污染有关的死因占死亡率90%。目前已经肯定的人类致癌物有20多种,潜在的可疑致癌物则有上百种之多,而且数目和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在食品中存在的强致癌物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及其它无机致癌物,都是食品卫生标准中严格限量的。研究表明,目前的致癌因素中与饮食有关的占35%。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发展历史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逐渐由感性经验到科学认识。我国从三千年前就有食医、黄帝内经以及各家医学著作对饮食的论述,如“医食同源”、“膳食同功”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和养生记载。这与现代营养学的配膳原则很相似。现代营养学奠基于十八世纪中叶。K W Scheele与JPriestly等人对氮、氧与二氧化碳的发现,Romonosov关于物质守恒的论述,Lavoisier关于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Reaumur关于消化是化学过程的论证等一系列启蒙性生物科学成就,将营养学引上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十九世纪 Li-ebig的碳、氢、氮定量法以及由此建立的食物组成与物质代谢的概念,Voit创立的氮平衡学说,Rubner提出热能代谢的体表面积法则、等热价法则和Rubner生热系数,Atwater完成的大量人体消化吸收实验、创制的氧弹式测热计和Atwater生热系数—这师生三代以其光辉的科学业绩而成为现代营养学的主要奠基人。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Mage-ndie1816年认为蛋白质是生命所必需,经K Tho-mas提出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而予以定量的表述。1810年Wollastor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亮氨酸,到1935年Rose 提出苏氨酸之后,迄今再未见新的氨基酸提出。1938年Rose论证对成人有八种必需氨基酸,1929年Burr Schmidt等证明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1844年最先知道血中有糖,1856年Bernard发现肝糖原。1912年Funk提出人体必需的“生命胺”,1920年命名为维生素。随后相继提出维生素A与B族(1913~1915)、维生素C(1917)、维生素D(1922),直至1947年发现维生素B12。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子生物学划时代的进展,推动了营养生理、营养生化的发展。194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与营养研究审议会(NRC)曾首次提出对各社会人群的膳食供给量建议(RAD)。此后其它国家或社会团体也都陆续修订并公布类似的营养素供给量建议,作为人群合理营养的科学依据。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建立现代营养学。1913年前后首见我国自己的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和一些人群的营养状况调查报告,刊载营养论文的中国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27年。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建国初期,国家整顿设置了营养科研机构,在各级医学院校开设了营养与卫生课程,培养了专业人才队伍。开展了多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如粮食适宜碾磨度的研究,提高粗粮消化率的研究,军粮抗氧化的研究,儿童代乳品的研制,各地食物营养成分分析以及食物成分表的整理与出版,不同地区各种人群的营养调查以及特殊条件下工作人群的保健膳食和营养缺乏病的调查与防治等。1956年创刊了营养学报,1958年开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1963年中华医学会营养学会提出我国建国后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进步已经渗透到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我国食物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类对食品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不仅能控制一定卫生条件而制造出酒、醋、酱等发酵食品,而且已经设置了“凌人”,专司食品冷藏防腐。东汉时期,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中记载:“六畜且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米者不可食之”;“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唐律》规定了处理腐败食品的法律准则,如“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历代皇帝都设有光禄寺卿,为统治者的肉食安全服务,宫廷御膳中有专职人员检验食品,有时还利用侍从人员进行试验性品尝。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的食品卫生知识被用来为统治阶级服务。1928年国民党政府曾公布《屠宰规则及施行细则》,1935年又发布了《肉类检验施行细则》,但都没有组织人员和经费的保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和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检验规程,1959年制定了《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即四部规程—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和商业部)。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并于1983年7月开始执行。1995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为加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管理,卫生部于2003年3月印发了《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最近几年,在食品加工中搀杂使假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偷工减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将于2003年对肉类、罐头、饮料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依法施行了食品质量监督。另外,我国食品卫生在理论技术等其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农药、霉菌毒素及其他因素的调查、研究和控制;食品毒理学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建立及应用;为国家经济政策服务及其反馈性管理措施和宏观咨询等。我国食品卫生学无论学科建设、学术进展和监督管理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263 评论

小虫超人HC

食品安全论文(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关键词〕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监管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国务院于1979年8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11月1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现已失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10月30日发布了现行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这3个法律规定从法律层面上相继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我国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核心,《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也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第二,《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卫生管理工作。"而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第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和经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第四,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综上,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卫生法》。我们认为,食品卫生仅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法律的名称还是从法律本身的内容考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都应围绕"食品安全"这一核心加以建设。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无论多严密、多完善的法律,还必须经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施行,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大规范作用。如果行政执法部门不严格执法或者出于各种原因错误地理解和适用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那么就算这些法律法规再完善,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第一,可以考虑在现行的部际食品安全联席协调会议的管理架构上有所突破,如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以统一协调、管理涉及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部门,彻底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各自为政、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软弱的局面。第二,进一步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将对品种的管理和"划段"管理结合起来,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可由一、二部门管理起来。对于需要"划段"的管理,要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职能上尽可能避免交叉。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组成,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活动重在恢复原状,汲取教训。目前,北京、安徽、淮南、沈阳等地纷纷出台了或即将出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结合前面分析,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各地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因此,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的同时,应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应急机制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等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181 评论

飞天小杨杨

(一)明确了《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下列活动为该法调整范围:(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五)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食用农产品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监管。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  保健食品则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明确,其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同时,该法还在附则的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等用语的含义,进行了法律解释。  (二)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一是对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四条)  二是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层面,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的质监部门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三是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第六条)  四是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第四条)  五是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第一百零三条)  (三)质监部门职责  一是负责食品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县级以上质监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准予许可;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  该法还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第四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本法施行前已经取得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继续有效。(第一百条)  二是食品安全履行风险评估通报、建议、监管职责。《食品安全法》的亮点之一就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该法也对质检系统在该项工作中的具体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一是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二是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三是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当依据职责范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三是提供食品安全标准编号。《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供国家标准编号。该法还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四是责令召回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我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具体规定是: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监部门报告。当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第五十三条)  五是开展食品检验工作。《食品安全法》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质监部门应当购买抽检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另外,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经资质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复检。(第六十条)  该法还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食品检验机构公章,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食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出具的食品检验报告负责。(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  六是参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品安全法》规定,质监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并会同卫生部门,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具体工作包括: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等。(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  七是实施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者进行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建立食品生产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在履行监管职能时,质监部门可以行使“五大”权力。包括:进入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等措施。(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  八是准确、及时、客观的公开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部门应依据职责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当获知依据该法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立即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通报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  九是处理投诉举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质监部门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  十是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实施处罚。《食品安全法》涉及我局职责范围的行政处罚有八条,近二十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包括:对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第84条);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第85条第三项);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第87条第二项);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第88条)等。《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幅度,大多数界于《产品质量法》和《特别规定》之间,比产品质量法严厉,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严峻形势下,“乱世用重典”立法倾向;比特别规定轻,则体现了更加成熟、理性的立法思想,考虑了实践中行政处罚履行的问题。  (四)食品安全制度框架  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国际上流行的预防和控制食品风险的有效措施。食品安全法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发布、实施、调整等方面,规定了完备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同时,食品安全法还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启动、具体操作、评估结果的用途等方面规定了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二是调整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发布体系。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发布主体,制定方法,明确对有关标准进行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并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三是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部门报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另外,规定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  四是明确了食品企业的责任义务。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生产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以及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五是明确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责是食品的流通环节的许可管理、流通环节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经营、食品抽样检验、监督检查、食品广告管理、将食品安全事故、举报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报给卫生部门、参与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是明确餐饮环节的监管机制。食品安全法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责是食品的餐饮服务的许可管理、餐饮服务的食品召回及停止经营、食品抽样检验、监督检查、将食品安全事故、举报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通报给卫生部门、参与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是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的信息包括: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其他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国务院确定的需要统一公布的信息。其中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其影响限于特定区域的,也可以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布。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准确、及时、客观的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  八是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机构,虽然该机构的职责未在法律中说明,但是结合该法附则中“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的规定,可以预见该机构很可能在下一轮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九是明确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部分共一章十五条,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人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责任。并特别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以及十倍索赔制度,体现了立法为民的思想。

348 评论

xiaotingzi

对于许多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来说,去哪里解决中餐确实是个难题。很多人午饭都在外面打游击,只求填饱肚子完事,杂七杂八的饮食长期下来,至少会造成下面这些隐患:  胃病: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工作几年后,胃就不知不觉出了问题,多数人以为是自己的社交应酬增多造成了,其实不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餐的不规律和马虎。  精力不济:老话说得好“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老话是不错的,作为脑力体力双料重压下的现代职业人,经过一个上午的辛苦工作,中午如果混一顿没有营养的饭食,午后的工作精力肯定打折。哈欠连连、注意力涣散、周身倦怠等等,当然都是午餐不当惹的祸。  厌食:很多职业人不是忙得没了食欲,而是中餐的游击战让他们吃倒了胃口,在小餐饮店炒菜族常常会因为它们的卫生情况而牢骚不断,但是没有办法也不愿意花时间改善,于是每天虽然到了食店却提不起兴趣吃饭;而水饺或面条族却因为天天对着老三样而丧失好味口,这种午间档凸现的厌食情绪并不在少数。  发胖:与之相对,人们在午间没有得到照顾的胃口通常会保留到晚餐时恶补一番,自家的菜也好,和家人相聚时的气氛也好,吃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违背了饮食的规律:晚餐要少。所以,很多职业人对自己的身材走形不知所以然,工作压力也少、中餐还吃得省,平时也有健身,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发胖,现在告诉你,晚餐过量才是真正原因。  那么,如何让中餐滋润起来,还自己一个健康的饮食方式呢?  商务套餐法有条件的白领应该选择商务套餐。商务套餐无论从卫生角度还是营养角度,都是白领们解决午餐的最佳方式,不足之处是价格贵了些,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的。另外,由于商务套餐中使用猪肉和鸡肉原料较多,可能提供的蛋白质会偏高,再加上酒店炒菜油水较多,脂肪和能量的摄入也偏高,所以,对于有发胖趋势以及血脂偏高者应挑捡清淡些的菜式。  盒饭族须知盒饭的优势在于便宜和菜色多样,但盒饭从制作完毕到送来或带来,中间时间比较长,有些还要经过再次加热,营养的损耗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其中维生素C会被破坏掉,也就是被氧化,因此,盒饭一族应该餐后补充水果,饮一杯果汁或是吃些新鲜水果,在饭后一小时再吃,不要在餐间吃,那样影响消化。  不提倡面食北方人比较喜欢面食,而且面食也比较方便,但是无论是水饺还是面条或是面点,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较快被身体吸收利用,饱得快也饿得快,很容易产生饥饿感,对于下午下班晚,或者下午工作强度大的人来说,它们所能提供的热量是绝对不够的。此外,面条或是水饺所提供蔬菜量严重不足,一个健康的人食物应该多样化,且每天应该摄取300克以上的新鲜蔬菜才能达标。因此,对于中餐而言,面食其实是最不当的选择,建议一周吃两餐左右的面食,并且尽可能包含有蔬菜。餐后同样要配合水果。  快乐进餐小贴士约上饭伴。独自进餐当然无趣,有几个要好的饭伴,吃饭的时候交流一点八卦新闻和时尚讯息,既增加了友谊也营造一份就餐好心情。  水果零食。特别是有些女孩子喜欢吃零食,如果你的中餐不能太享受的话,比如吃面条,那么就带些可口的零食,牛奶巧克力、腰果、小块糕点、水果等等,当然,不主张天天如此,偶然这样吃吃可以调节一下,就好像过节派对时我们只喝饮料享用菜肴而不吃米饭一样。  寻找理想小店。公司没有餐厅,也没有配套餐,你又不打算带盒饭,那就要在公司附近去发掘一家卫生又可口的小食店。方法是几家轮着吃,直到找到最理想的为止,任何情况下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是懒而糟蹋自己的胃。还可以向前辈打听,借鉴他们的方法,听听他们的介绍。  在OFFICE工作了一个上午的你,中餐不仅要为身体补热量,还要为大脑补能量,优质蛋白质就是大脑智能活动的燃料,它们能提升脑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有效抵抗脑疲劳,如果你想让自己总是神采奕奕,工作效率一流,就赶紧给自己制定一份理想中餐吧。

344 评论

闪闪的钻石糖

写这个论文,你先得把定位告诉大家,否则光“饮食营养与健康”,标题啊太大了,没有下笔点啊!先说下定位。

138 评论

shangna52088

题。每日答题,获取丰厚财富值奖励

259 评论

心赏198808

汉斯的(食品与营养科学)这本期刊值得你拥有哦,你没事儿的时候去看看学习学习

1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汉斯的(食品与营养科学)这本期刊值得你拥有哦,你没事儿的时候去看看学习学习

    一天五吨饭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关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论文2000字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要想写好这类文献,我建议你还是去看看汉斯出版社官网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Lily20131010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关于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论文2000字左右

    说起养生,其实说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份健康,而我们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足够的食品营养摄入和自身养生知识的积累。想要健康的体格,不仅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合

    逸轩设计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论文2000字怎么写

    这个你在百度学术,谷歌学术,知网,汉斯出版社官网啊这些地方搜一下有关食品的期刊就能找到,像食品与营养科学这种的

    陌唯言Y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营养与食品卫生论文2000字

    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上的文献,比如“HACCP与食品安全师: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创新”、“美国和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蒙古国的启示”、“浅谈县区学校餐厅食品卫生安全

    贱贱骚年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