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0

egyptshizhe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经验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考小拉考小花

已采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但其是由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主办的,也算 普通国家级期刊吧。如果你是中级的工程师是可以用的;如果你是评高级工程师,这种期刊有点像,一般是要求核心期刊的。
90 评论

jarvinia奈奈

那你可以留意各大报纸的寻搞启示不是每个都要找的。因为有些已经找好了1年的材料2006年全国、省级人文社科和自科核心期刊征稿启示一、全国水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水运》学术版 《中国水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全国水路运输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输入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学术版为月刊。标准刊号ISSN1006-7973。征稿范围:交通、运输、船舶、经济、管理、科研、思政、文法、教学、工程、电子、机械、化工等等。 《中国水运》投稿方式: 二、全国贸易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商场现代化》(录入北大2004版最新核心期刊目录)《商场现代化》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商场现代化》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本国家级、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标准刊号:ISSN1006-3102。本刊为旬刊。主要栏目:流通论坛 商业科技 商业研究 商业视角 市场调研 行业新知 资本运营 经营管理 营销策略 品牌战略 电子商务 区域经济 海外链接 国际经贸 热点分析 物流平台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投资分析 财会探析 财经论坛 经济与法 学术探讨 产业经济 超市连锁《商场现代化》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三、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法制与**》《法制与**》是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为旬刊。标准刊号ISSN100*-0592。征稿范围:以法律、管理类稿件为主,兼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内容,体现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特点。主要栏目:法制纵横、经济与法、法学园地、法治社会、政法论坛、管理视野、创新天地、学术沙龙、理论前沿、文化教育等。《法制与**》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四、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当代***》《当代***》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为旬刊。标准刊号ISSN167*-8149。征稿范围:以经济、管理类稿件为主,兼及法律、行政管理、文化等内容,体现实务性的特点。主要栏目有:财政纵横、法制园地、管理之道、管理视野、创新论坛、人力资源、学术沙龙、理论广角等。《当代***》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五、优秀人文社科期刊《科教**》《科教**》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为月刊。标准刊号ISSN167*-7894。《科教**》以科学、教育类稿件为主,可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学科,体现综合理论性特点。主要栏目有:科教论坛、学科园地、科研教改、科技创新、教坛之星、后勤改革、管理园地、文化艺术、理论前沿、学术交流等。《科教**》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江汉**》(增刊)《江汉**》(增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标准刊号:ISSN1003-85**。征稿范围:内容侧重于政治、经济、哲学、史学、法学等领域,重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发表具有开拓创新见解的科学研究成果。《江汉**》(增刊)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七、优秀科技期刊《科技**》《科技**》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为旬刊,标准刊号:ISSN1672-379*。征稿栏目:高新技术、工程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IT技术、电子商务、科教平台、资源与环境、学术论坛和科技动态。《科技**》投稿方式: (请指明所要投稿杂志)

185 评论

秋末夏初

这个应该符合你的要求。你认真看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关 键 词: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1 汉江中下游流域基本情况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干流全长1 577 km ,落差1 964 m ,流域面积 9 万km2 。丹江口至河口为中下游,沿程流经丹江口、老河口、襄樊、宜城、钟祥、沙洋、天门、潜江、仙桃、汉川、蔡甸等县、市、区至武汉龙王庙汇入长江。中下游干流长652 km ,集水面积 38 万km2 ,其中湖北省境内集水面积 38 万km2 。汉江中下游地域广阔,流域内山地、丘陵、平原兼存,土壤肥沃,湖泊星罗棋布,河渠纵横交错,是湖北省粮、棉、油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中下游地区以汉江为纽带构筑了武汉、荆门、襄樊、仙桃、潜江等发达城市的南北经济带,成为湖北省的汽车工业和化工工业走廊,是湖北的“精华”所在地,原全省“十强”的县、市有8 强位居此地。据2004 年统计资料,全区人口1 905 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2 % ,其中农业人口1 256 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 2 %;工业总产值1 403 亿元,占全省的 8 %;国内生产总值1 557 亿元,占全省的 4 %; 粮食总产量815 万t ,占全省的 7 %。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2 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水资源现状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由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过境客水组成。地表水资源由降水补给,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54 mm。降水量有 9 %转化为河川径流量。径流分布特性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是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为174 亿m3 ,人均水资源量为913 m3 。汉江干流入境客水332 亿m3 ,其中陕西入境量为274 亿m3 ,河南(唐白河) 入境量为58 亿m3 (省内十堰市入本区水量 7 亿m3 ) ,考虑客水资源量后,全区水资源总量为 7 亿m3 。丰富的客水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水源。根据湖北省水利厅2004 年8 月编制的《湖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成果,汉江干流592 km 的评价河段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汉江支流2 6 km评价河长中, Ⅲ类水以下为2 101km ,达标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 5 % ,说明汉江中下游区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但中小河流水质污染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严重的河流主要有蛮河、竹皮河等。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遏止干支流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 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 ①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和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程度不高,致使部分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十分严重。②区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开发程度不高;由于开采无序,存在着区域性降落漏斗。③沿江城镇的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入下游河道或汉江,造成水体污染,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汉江已于1992、1998、2000、2003 年发生4 次“水华”。(2) 水资源管理体制较为分散。汉江中下游沿岸城市除武汉市、南漳县和宜城市试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外,大部分城市存在着条块分割“, 多龙管水”的现象,各部门职责交叉、权属不清,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且部分已试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也只是更换了名称,管理职能并未发生改变。(3) 忽视了节水方针的贯彻,节水意识淡薄。各灌区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为 45 左右,且基本为大水漫灌;部分工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较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与此同时,由于节水意识淡薄,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极为严重。(4) 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思想认识不够。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层、决策者认为只要搞建设,就会有污染,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对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没有看到,而是认为可以找到其它的解决办法,从而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减免因调水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将汉江中下游的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 项治理工程,列入了南水北调中线第1 期工程建设范畴。但上述已立项的4 项治理工程也只解决了局部问题和主要矛盾,调水后将打破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平衡,还应深入研究,通过其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资源管理措施,构筑新的、更高层次的水资源、水环境平衡,促进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3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方案简介 1 水资源配置原则(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服务于社会和服务于生态环境作为水资源配置的两个基础性目标,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特别是在干旱期不能为满足河道外生产需水,造成河段脱流、断流,要保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2) 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汉江中下游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3) 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最大用户,农业灌溉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要巩固和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走集约化、节水型农业生产道路。(4) 坚持效率优先。通过市场机制,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大幅度减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灌溉输水、配水和用水的损失率,降低作物灌溉定额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5)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确定配置方案。 2 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共有4 种手段:工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本节主要从工程层面,按生产、生活、生态3 方面来说明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1) 汉江干流河道内最小生态流量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2001 年修订) 》的研究成果,汉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断面黄家港、皇庄和仙桃站的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400、440、500 m3Ps ,其中仙桃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还需通过实施引江济汉工程才能满足。故汉江干流应及早实施引江济汉生态工程。(2)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农村人畜饮水和城镇生活供水两部分。其中农村人畜饮水主要结合农村人饮安全项目和大、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分散解决。城镇生活供水采取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方式,在节水的前提下仍不能满足需水要求的,再考虑新建工程。根据《湖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有关成果,汉江中下游流域内共28 个县城以上城市,2010水平年需改、扩建水源工程14 处,新建水源工程3 处;2020 水平年还需改、扩建水源工程1 处,新建水源工程1 处。(3) 生产用水。农业以节水为主,开源为辅。主要对引丹、熊河、大岗坡、三道河、石台寺、温峡口、石门、惠亭、高关、大碑湾、沙洋引汉、天门引汉、兴隆、泽口、监利隔北、洪湖隔北及东西湖等17 处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灌溉新建水源工程主要是在襄樊市最干旱缺水地区的长山泵站。该泵站位于襄樊市东侧,从汉江提水,解决长山山脉南北两侧襄阳、宜城结合部的水利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规划灌溉面积 11 万hm2 。工业用水的配置方案与城镇生活供水类似。目前,汉江中下游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因此工业节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上。在节水的前提下,若仍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再考虑新建水源工程。工业供水水源工程除个别火电站需单独取水外,其余基本与城镇生活供水水源工程结合建设。另外,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汉江干流应积极实施部分闸站改造工程和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以满足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要求。4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加强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除需采取上述工程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对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突破和创新,通过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入机制、水权、水价、水市场机制、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水管单位管理体制等不断完善与创新,确立新型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从而实现资源水利应履行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双重职能。 1 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构建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水法》第12 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故流域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职责划分,应予以明确。建议组建在湖北省水利厅领导下的建设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建管机构) ,代表政府行使流域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还必须在流域建管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和联合行动机制。在省水利厅统一领导下,协调好建管机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起涉水事务中的信息通报机制、联合会商机制和联手行动机制。 2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务监管体制水务一体化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成熟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也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988 年以来,我国已有1 097 个县城以上城市先后开始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湖北省的武汉市、宜城市和孝昌县等县市已从水务一体化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水务一体化体制建设统一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和规划,有利于加快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一些地区的改革也出现了问题。目前出现的问题不在于水务一体化本身管理,而是在一体化过程中改革不到位,特别是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不到位的问题。因此,汉江中下游流域各市、县要在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下,继续加快水务一体化体制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措施全面推广。 3 建立以水权、水市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部门可通过水权制度的实施,引导和调控对水资源多种功能的开发利用,通过招标、拍卖等多种配置手段使开发利用经营权社会化,通过特许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水权是产权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具体体现,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等权属类型。《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水权也属国家所有。但水权的管理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实行所有权与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水权按市场配置后与资产运作大抵相同,可以实行出让、转让、合资、租赁、拍卖、联营等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水工程以公益性供水为主,基本不收取水费,水不具备商品属性,即使收取水费,也是计费标准低,收取困难,不能维持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2003 年7 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颁发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水价改革的重大突破。湖北省2004 年3月配套出台了《湖北省水利工程水价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省政府第259 号令)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水利工程供水,应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两部制水价是汉江中下游乃至全省现行推广的水价管理制度。在我国现行情况下,水市场是一种政府特许经营并进行管制的不完全市场,从而决定了水市场只能是“准市场”。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水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4 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强水利建设管理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按工程类别划分为公益性水利项目、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项目和非公益性水利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项目,如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4 项治理工程、灌区节水改造、水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建设项目,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应纳入国家财政和各级政府财政范围。对经营性水利项目如供水、发电、污水处理、水利旅游等,各级政府出台优惠和激励性政策,如特许经营、依法转让使用权、开发权、经营权等,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国家投资政策的指导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地开辟投融资渠道。对主要利用社会资金建设的水利项目,依据建设规模,分级实行核准制,对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贷款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 5 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是实现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根据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应用IT、4S 等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计算机中构建一个虚拟的汉江环境,以数据数字信息为基础,以科学计算和模拟技术为核心,建立水资源配置、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等应用系统,构建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为强化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汉江中下游流域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6 以贯彻落实水法律为重点,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水法制体系初步完成,水资源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目前,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法律层面已经比较完备,关键是执法的问题。强化水资源管理,重点是贯彻实施水法规,把《水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2002 年《水法》修订实施,从过去的重开发、利用向重节约、配置和保护方向转变,强化了水资源管理法律手段,标志着水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 年2 月21 日,国务院第460 号令又正式出台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应以《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依据,与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相协调,研究制定《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名称暂定) 。该法规明确建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规范流域防洪、除涝、抗旱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配置、保护各种水事行为等等,作为流域性的地方法规,将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依据。5 结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实现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必须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多管齐下。经研究,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有:(1) 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为重点(国务院第460 号令) ,建议组建在湖北省水利厅领导下的流域建设管理机构,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2) 以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综合管理为重点,建议在汉江中下游流域各市、县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务监管体制,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3) 以水权水市场制度理论创新为重点,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市场配置实践,特别要研究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4) 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强水利建设的规划立项、建设运营、节约保护等全过程的管理;(5) 在汉江中下游流域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6) 以贯彻落实水法律为重点,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建设,研究制定《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可行性。

204 评论

吐司酸奶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6~0 1~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1~5 6~0 三 65 75 ≥80 ≥90 ≥55 ≥60 5~0 1~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2%~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经验怎么写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伯符仲謀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经验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普通期刊。但其是由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主办的,也算 普通国家级期刊吧。如果你是中级的工程师是可以用的;如

    超级飞侠包警长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水利核心期刊很多的,水利水电技术,中国水利等。核心一般审稿1-2个月

    杜嘉班纳Ricky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我来说一个,水资源研究,是武大rccse收录的核心,审稿的话周期是在半个月之内

    高小贱大琪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投稿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还有就是省级级别的期刊,一般省级的期刊都是去其他的期刊都是要便宜。壹品优 或许可以帮到你的,可以去问问,这个都是我自己弄过的

    我有个性 3人参与回答 2024-04-30